91嫩草国产线免费观看_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_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_六月婷婷网 -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首頁 > 醫療糾紛2022-05-14 15:53:58

談談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資本金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的原因、意義及措施

目前,中國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正處于一個特殊時期。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的股份制改革試點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客觀要求,對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金融體制,增強國有資本的控制力和克服自身弊端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國有商業自身的現狀又決定了其股份化改革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而必須循序漸進,分步實施。論文就這些問題對國有商業銀行進行的股份制改造進行了論述,提出了改革的方案。

一、 中國銀行業改革的歷史回顧
中國銀行業改革是在傳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的大背景下進行的,經歷了長期的、階段性的演變過程,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正式起步,并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
(一) 國家專業銀行階段(1984-1994)
在改革開放前,中國實行的是“大一統”的銀行體制,中國人民銀行是惟一的金融機構。1984年,為適應中國改革開放的需要,從人民銀行分設出中國工商銀行(601398,股吧),加上原來專營外匯業務的中國銀行、原來行使財政職能的中國人民建設銀行以及1979年恢復的中國農業銀行,這四家銀行成為國家專業銀行,人民銀行則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從此形成了各司其職的中國二元銀行體制。
回顧這一階段,盡管國家專業銀行有了一定的經營自主權,但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專業銀行運用信貸資金的權力有限,在信貸計劃“籠子”內不能越雷池一步。但不管怎樣,這一階段的改革還是宣告了幾十年的“大一統”銀行體制的結束,二元銀行體制成為中國銀行業的基本制度框架,并延續至今。
(二) 國有獨資商業銀行階段(1994-2003)
1994年,國家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銀行,實現了政策性金融與商業金融的分離;1995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從法律上確立了國家專業銀行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地位,明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要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動性為經營原則,實行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自我約束。但這次改革的初期,由于整個國家處于轉軌階段,仍存在政府對銀行的干預問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很難真正做到自主經營。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為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確保經濟金融穩定,1997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了第一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改革措施:
一是進行財務重組。1998年,定向發行2700億元特別國債,專門用于補充資本金,使四家銀行資本充足率按1996年標準達到4%;1999年,將1.4萬億元資產(其中9800億元為四家銀行不良資產)剝離給新成立的四家資產管理公司。
二是改善內部管理。四家銀行進一步強化統一法人體制,實行嚴格的授權授信制度;國家正式取消貸款規模,實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將經營效益和資產質量納入對四家銀行管理者的考核,實現了由行政評價向經濟評價的轉變。同時,較大規模精簡了機構和人員。
三是強化外部監管。適應防范金融風險的需要,成立了中國證監會和中國保監會,分離了人民銀行對證券、保險業的監管職能,人民銀行專司對銀行業的監管,集中精力監管銀行風險。
通過上述改革,加之四家銀行內部也進行了多項改革,許多先進理念和方法被引入,四家銀行經營績效和風險內控機制得以初步建立。
(三)國家控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階段(2003年至今)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WTO。這意味著從當時算起再經過5年的過渡期,外資銀行將大步進入中國市場,中資銀行將與外資銀行在同一環境下開展競爭。在這種情況下,依我國商業銀行的現狀,如不進行更加深入的改革,將難以應對加入WTO的挑戰。加入WTO預示了進一步深化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改革的緊迫性。
2002年,第二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召開,明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改革是中國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改革的方向是按現代金融企業的屬性進行股份制改造。這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進一步改革指明了方向。
2003年底,黨中央、國務院決定,選擇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革試點,并于12月30日通過匯金公司注資450億美元。這為兩家試點銀行股份制改革提供了可能性。
2004年,兩家試點銀行大規模的財務重組和公司治理改革全面展開,銀行業改革開始進入國家控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改革階段。

二、 國有商業銀行的主要問題
作為中國銀行業的主體,四家國有商業銀行長期以來在促進經濟發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支持經濟體制改革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國銀行業的主體,是中國經濟建設資金的主要籌集者和供應者。截至2003年底,四家國有商業銀行總資產達15萬億元人民幣,占到全部銀行業資產總額的55%。目前四家國有商業銀行吸收各類存款占全部銀行業存款額的57%,發放各類貸款占全部銀行業貸款額的55%,并承擔著全社會80%左右的支付結算量。但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四家國有商業銀行在改革發展的同時,還存在許多矛盾和問題,這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 公司治理結構方面
四家國有商業銀行脫胎于傳統體制下政府主導型的銀行體制,屬于國有企業,帶有濃厚的行政色彩。國家單一享有對國有商業銀行的國有產權,導致所有者虛置、產權主體不到位,銀行內部監督機制薄弱,無法實現整體的有效運行,從而對國有產權保護不力。國有商業銀行所有者的非人格化和它與政府之間的密切關系,導致社會資源利用率不高,使銀行的壞賬率和銀行的風險增高。產權結構單一,治理結構不完善,使銀行經營管理效率不高,難以適應加入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形勢的要求。

2. 資產質量方面

雖然近年來四家國有商業銀行在改善貸款質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各行平均不良貸款比率仍處于較高水平。按照國際通行的五級分類口徑測算,2003年底四家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率約為20%。較高的不良貸款給銀行帶來了沉重的包袱,大大影響了其市場競爭力。

到2003年9月底,已實行五級分類的銀行不良貸款率平均為18.74%,其中四家國有商業銀行盡管做了大量工作,但不良資產率仍高達21.38%;相比之下,股份制商業銀行為8.4%,外資銀行則僅為4.26%。截至2004年6月,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1.52萬億元,比年初減少4014億元;不良貸款比率為15.59%,比年初下降4.82個百分點。截至2003年9月,股份制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1689.4億元,比2002年底增加72.4億元;不良貸款比率為7.4%,比2002年底下降2.2個百分點。不良貸款比率的下降,意味著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質量的不斷提高,但也不能排除部分銀行擴大貸款規模或增加長期貸款數額,即以擴大分母的方式,來降低不良貸款比率。
3. 資本金與盈利能力方面
與資產質量低下相對應,四家國有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也處于較低水平。就目前情況看,四家國有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均還處于較低水平。資本充足率是銀行核心資本與風險資產總額的比率,是衡量一個銀行抵御風險能力大小的重要標志,而這又是我國四家國有商業銀行的“軟肋”。資本金比率偏低,表明自身抵御風險的能力不強。與此同時,四家國有商業銀行整體盈利水平不高,有的甚至虧損。盈利能力不高也制約了四家國有商業銀行的進一步發展。

截至2004年初,包括政策性銀行在內,我國所有銀行類金融機構的平均資本充足率為 6.3%左右,四大國有銀行的平均資本充足率僅為5%左右,遠低于巴塞爾資本協議規定的8%的警戒線。在“中國商業銀行:業務創新、核心競爭力”模塊的討論中,與會專家詳細分析了中國商業銀行的發展現狀,指出中國商業銀行目前仍主要以開展傳統業務為主,產品缺乏多元化,利潤來源單一,缺乏核心競爭力。目前中國商業銀行的利潤構成當中,來自傳統存、貸、匯、結算業務的部分占了很高比重,未來應當主要通過提供高質量的金融媒介服務、開展工具和業務創新等方面變革贏得利潤。在法律框架內有序推動銀證合作,將極大地拓寬商業銀行的創新空間。此外,與會專家亦提出現有法律框架已不適應變化了的形勢,有必要進行修改和完善。

我國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與國外銀行相比,存在較大差距。首先,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資本收益率普遍很低,只有5%左右,而且呈逐年下降趨勢,而同期英國銀行業的平均資本收益率高達26%,美國為20%,新加坡為15%。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相對較強,但 2000年進入世界1000家大銀行的5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平均資本收益率也只有11%,與國外銀行同樣存在較大的差距。
4. 創新能力方面
四家國有商業銀行在金融創新方面也存在明顯差距。近年來,我國銀行業雖注重拓展銀行中間業務,如委托理財、基金托管、代收代付和客戶理財等,加快發展電子銀行和網上銀行業務,但從總體上看,大部分商業銀行的經營業務仍處于以國內業務為主的傳統存、貸、匯范疇,金融創新的步伐遠落后于西方銀行業的發展進程。這也在相當程度上削弱了銀行的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5. 信貸結構方面
無論是從存量指標還是從增量指標來看,近年來商業銀行資產長期化、負債短期化的趨勢十分明顯。今年在國家宏觀調控、信貸緊縮的情況下,商業銀行中長期貸款比例繼續上升,信貸期限結構錯配問題尤為突出。這些問題如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會加大流動性風險,引發商業銀行支付困難,直至最終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同時,國家中長期建設資金高度依賴銀行供應,會使經濟風險過分集中于銀行體系,給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帶來更大的風險。

6.外資銀行的進入加劇競爭程度
目前中國已加入WTO,根據我國與世貿組織的有關協議,到2006年底我國將全面開放銀行業,外資金融機構將享受中資金融機構同等的國民待遇,屆時外資銀行將與中資銀行在公平、對等的基礎上展開競爭。據亞洲開發銀行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布魯斯估計,10年或15年以后,外資銀行在我國占有的市場份額可能會達到30%左右。這勢必會給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帶來巨大的挑戰。中國銀行業將遵循國際上通用的市場經濟規則,按照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來辦事。完備的價格機制、供求機制、利益機制等市場機制的建立,都將大大加劇市場的競爭。外資銀行入駐我國,將會在優質客戶資源、中間業務和優秀人才方面與我國商業銀行展開激烈拼搏。如果不能通過深化體制改革提高四家國有商業銀行的綜合競爭力,中外資銀行之間的差距將進一步擴大,其后果不僅四家國有商業銀行將受到巨大沖擊,還會延緩中國銀行業市場化發展進程。

三、 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的意義
首先,銀行產權制度改造是我國資本市場化的根本。應當承認,在我國經濟轉軌的市場化進程中,資本市場化的進展程度相對于商品市場化和勞動力要素市場化的進程來說,相對遲緩一些。這種遲緩集中表現在資本市場上的價格仍是政府定價,而不是市場定價。如利率和匯率等的決定仍是政府行為。因此,在討論中國資本市場化加速的問題時,人們往往首先關注利率和匯率作為價格何時放開,或者說在多大程度上由市場定價。
事實上,在我國現階段資本市場化最為實質性的進展,首先并不在于利率、匯率等資本價格決定的放開問題。價格(無論是利率還是匯率或是其他商品的價格)說到底不過是交易條件。交易條件如何確定,從根本上說取決于誰在交易。價格決定能否受市場約束,根本上取決于交易主體能否真正受市場硬約束。正是從這一意義上可以說,受金融體制上的規定,活躍于市場上的銀行或金融機構大都具有國有壟斷性質,在政企尚不能分開的時候,這些單位的行為不能不接受政府行政規則的約束,因此,也就不可能完全接受市場經濟規則的約束。這些單位與其他方面相互間產生交易活動,交易條件(價格)的決定當然就是政府行為,而不可能首先是市場行為。
因此,要切實推進我國資本市場化,僅僅或主要關注利率、匯率等價格是否放開、是否由市場決定是不夠的,關鍵是銀行是否真正成為受市場硬約束的金融企業。而要使銀行真正成為受市場硬約束的企業,最重要的便在于銀行產權制度的改革。
其次,銀行產權制度改造是我國銀行提高其競爭性效率的最為重要的制度條件。在論及我國銀行業之所以效率較低的原因時,人們往往將壟斷作為重要的原因。因而為提高其效率,人們還常主張打破壟斷,允許各類中小金融中介進入市場,放松金融市場準入的管制,提高我國銀行業的競爭程度。
當然,一般地說,壟斷的存在,是效率降低的重要原因。但我國現階段銀行業競爭性效率較低的最為主要的原因,首先并不在于銀行業是否存在壟斷,而在于存在的是什么性質的壟斷。如果是在市場競爭中形成的與銀行產業集中度及相應的規模經濟要求相適應的銀行業高集中度,那是并不排斥競爭的,而是在競爭中形成的一種結果。問題的癥結在于,如果這種壟斷不是通過市場力量形成的,而是通過政府行政力量形成的壁壘,那就必然導致保護性的軟預算約束,導致低效率。我國銀行業低效率的根本原因,在于以國有制獨占為基礎的政府行政性壟斷。所以,提高我國銀行業競爭性效率的根本,并不在于降低銀行的集中度,并不在于是否允許眾多各類中小金融中介進入市場,而在于是否從銀行業的產權制度上打破國有制的獨占和壟斷,以產權的多元化來改造國有銀行。這是提高銀行競爭性效率的根本。
股份制是跨國銀行普遍采用的形式,也是較為靈活有效的形式。就我國國外銀行而言,基本上都是采用股份制。國有銀行要真正成為跨國銀行,股份制應是其產權制度的基礎。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速發展,各國經濟包括金融的相互依賴程度大大提高。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必須盡快提高我國經濟和金融的國際競爭力,加大我國金融體制的改革力度。尤其是在加入WTO后,我國銀行業對外開放進程進一步加快,與世界市場的聯系將更加深刻和廣泛,這就要求我國商業銀行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和發展必須盡可能地符合國際通用的規則,而股份制正是國際上銀行資本或產權組織的一般制度,是一種國際規則和慣例。因此,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革,使銀行財務會計制度以及資產風險管理制度等方面采取國際慣例,將更加有利于國有商業銀行開拓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
四、關于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的深化

此次中國政府動用450億美元國際儲備等向兩家試點銀行注資是財務性重組措施,將產生積極作用。但是,兩家試點銀行股份制改革真正要取得成功,僅有注資是遠遠不夠的,關鍵還在于轉變經營機制,加強內部管理,建立良好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借鑒國際先進銀行經驗,結合國有商業銀行特別是兩家試點銀行實際情況,建立良好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建立規范的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制度。根據現代公司治理結構要求,按照“三會分設、三權分開、有效制約、協調發展”的原則設立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高級管理層。做到“三會”制度的具體落實和到位,各項議決事規則的細化和執行,戰略投資者的談判和引進,關聯交易的控制和防范,業務流程的重組和改造,薪酬制度的建立和實施等。
二是確保改革在系統內縱深推進。要在總分行上下聯動方面做更多的工作,要采取有力措施確保改革深入到各級分支機構,使各分支機構真正做到思想到位、體制到位、工作到位,提高整體關注度,提高全員向心力。同時,要嚴防不良資產反彈,嚴防案件的發生。
三是積極穩妥地做好上市工作。上市的目的在于將國有商業銀行變成真正市場化的主體,完全按市場規則接受檢驗。上市工作等不得,也急不得,要堅持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按規范的公司治理要求苦練“內功”,切實轉換機制,積極穩妥地做好上市前的準備工作。
四是公平、公正地選擇境內外戰略投資者,改變單一的股權結構,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借鑒國際先進管理經驗、技術和方法,促進管理模式和經營理念與國際先進銀行接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五是制定清晰明確的發展戰略,實現銀行價值最大化。從自身條件出發,以市場為導向,研究核心競爭優勢,制定與發展目標相適應的綜合發展戰略,并分年度落實,確保實現。
六是建立科學的決策體系、內部控制機制和風險管理體制。建立和完善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等在內的風險管理體系,有效地識別、計量、監測、控制風險。
七是按照集約化經營原則,實行機構扁平化和業務垂直化管理,整合業務流程和管理流程,優化組織結構體系,完善資源配置,提高業務運作效率。
八是按照現代金融企業和上市銀行的標準和要求,實行審慎的會計制度和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強財務管理,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綜上,中國銀行業經歷20多年的改革發展,目前正處于一個非常關鍵的歷史時期。國有商業銀行如果通過本次改革能真正建立起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對中國銀行業來說不僅是一次重大的歷史跨越,對整個中國經濟金融的發展也將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銀行業改革任重道遠,但我們相信,只要我們認真借鑒國際銀行業股份化的成功經驗,又能從中國具體實際出發,以對歷史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努力工作,我們的改革目標就一定能實現。

我國商業銀行有什么缺陷

近幾年,金融案件頻頻暴發,從朱小華、王雪冰,再到近日發生的一系列金融詐騙案件,涉案金額越來越大,涉案人員級別越來越高,值得國人深思。到底什么原因導致金融案件屢查屢犯?根本原因是其制度缺陷造成的。因此,按照市場化取向,從解決制度缺陷入手,打破國有產權制度框架的限制,重塑公司治理結構是遏制金融案件發生的根本途徑。  制度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績效。國有商業銀行案件頻發是由其制度缺陷造成的,主要表現在:  (一)資本組織制度缺陷  國有商業銀行資本組織制度為國家獨資。這種產權制度固然有國家信譽作保證的優勢,但存在很大的缺陷。(1)產權關系模糊。國有商業銀行歸國家和全民所有,但這種所有權由誰來代表并不清晰,造成產權模糊、資本非人格化和“兩權”難以分離。(2)債權債務關系不清。很難形成有效的資產管理,特別是不良資產管理和核銷缺乏內在的動力。(3)資本補充能力不足。有關資料表明,四家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在剝離1.4萬億的基礎上,又達到2萬億元之巨,幾倍于其自身的凈資產,如嚴格按新巴塞爾協議的有關規定計算,四大銀行的資本充足程度明顯不足。  (二)法人治理結構缺陷  法人治理結構又稱為公司治理(C o rp o ra te G ove rn an ce)是現代企業制度中最重要的組織框架。國有商業銀行的產權單一,董事會、監事會的設置和管理層的任命基本由政府負責,造成董事會、監事會形同虛設,無法對管理層進行有效約束。表現在:1.委托人缺位。國有商業銀行的所有權屬于國家,但在實踐中,缺乏有效的代表國家行使所有者權利的董事會(或類似機構),沒有一個真正對國有資產負責的持股主體。實際上,國有商業銀行的所有權是支離破碎的,這表現在財政部、人民銀行、審計署和銀監會等代表國家行使股東權利,但財政部享受收益而沒有人事權,銀監會有監督權卻無人事權,而人民銀行則左右商業銀行的日常業務。這種多頭管理造成管理目標不統一、監督效率低下、容易滋生腐敗等問題,使所有者———國家的利益受到損害。2.代理人缺位。由于“委托人缺位”的問題,使國有銀行不能保證以經營管理和創新能力來選擇經營管理者。當前,國有商業銀行的行長都是政府委派的官員,而官員并不等于銀行家,兩者之間不僅基本職能不同,選拔標準也完全不一樣。3.內部人控制問題嚴重。內部人控制是指內部人代表的是他們自身的利益而非所有者的利益,因而通常傾向于經理人員的偏好,而不是所有者的偏好。在國有獨資的單一產權結構下,由于國有金融資產的所有者缺位,加上激勵機制薄弱,使經理層容易出現內部人控制問題,商業銀行經理層還利用委托人缺位和信息不對稱推脫責任,將經營性虧損歸為政策性虧損,轉嫁自己的風險。  (三)組織結構缺陷  組織結構(O rgan iza tion a l S tru c tu re)指一個實體內部各部分和生產要素的排列形式、聚集狀態和相互間的關系。國有商業銀行的組織結構存在以下缺陷:(1)機構層次設置不合理。機構設置的層次過多,造成了信息傳遞困難和傳導阻滯,使管理成本增大,一級法人制下總行經營決策難以有效貫徹落實。(2)部門設置不科學。一是缺少獨立的業務管理部門,一些部門既做經營又負責管理,不符合職責分離原則(Seg rega tion o f D u tie s),導致管理職能弱化,管理質量低下;二是許多銀行按業務品種來劃分部門,并由幾個行長分管,形成業務部門間塊塊劃分的格局。幾個業務部門為同一客戶提供服務,但部門間缺乏溝通和協調,造成資源浪費、效率低下,無法發揮整體優勢。(3)稽核體系建設落后。稽核體系比較松散,稽核部門對同級行領導負責,一些銀行的稽核部門甚至純粹為了應付外部和上級行的檢查,不能有效發揮監督、預防、糾錯、評價職能,從而掩蓋了許多問題。  (四)壟斷條件下銀行管制制度缺陷  在保持國有商業銀行寡頭壟斷地位下,必然造成銀行管制制度的低效和失靈。理由主要有:(1)國有商業銀行內部治理結構失靈。在官本位制下,無法內生出具有人格化合適委托人。無論在外部還是內部,其委托代理關系都是殘缺不全的。其行長、經理作為沒有委托人的代理人,實質就是內部控制人。絕對國有產權下的“公共的悲劇”及其中的道德風險,是國有商業銀行內部風險控制機制失靈的產權制度根源。(2)寡頭壟斷下內外部競爭失靈。內部競爭失靈主要表現在用人機制上:要么是官本位下的“帕金森定律”起支配作用,要么是上下級串通產生制度性腐敗;外部競爭失靈由其寡頭壟斷地位決定,造成國有商業銀行制度僵化與低效率長期共存。(3)“大馬不死”與國有商業銀行的道德風險。國有商業銀行巨大資產規模,必須在其內部和社會公眾中引起道德風險。且不論國有與政府擔保是一種天然共生關系,從國外經驗看,哪怕是私人銀行,只要是大銀行就存在“大馬不死”、“太大不宜倒”的神話。上述問題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銀行內部金融犯罪時有發生。  解決制度缺陷的現實選擇是實施股份制改造。  國有商業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造的關鍵在于產權制度創新,其核心是實現產權主體多元化(包括國家、企業、個人,在適當條件下允許外資參股)。要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保證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三駕馬車”獨立運行,徹底解決“股東大會不保護股東利益、董事會不懂事、獨立董事不獨立、監事會不干事”的問題。  1.明晰產權關系,完善銀行法人治理結構。銀行業是競爭性行業,國家沒有必要在這個行業繼續保持全額資本或者維持絕對控股地位,應當逐步降低國有股權在商業銀行中的比重。  2.健全股東大會制度,切實保護各方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銀行的股權改革要求健全股東大會制度,股東大會作為銀行的最高權力機構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國有股權的代表、民營企業的代表和個人投資者代表都應參加股東大會,對董事會和監事會的工作情況發表意見,確保董事會科學民主決策和監事會對銀行高層管理人員和業務經營監督作用的發揮,以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不被大股東憑借信息等方面的優勢剝奪。  3.明確董事會職能,引入獨立董事和董事責任追究制度。董事會是銀行治理的核心,董事會決策是否科學對銀行業的發展意義重大。應當建立獨立董事制度,在選擇和聘任上具有獨立性,不受內部董事影響。獨立董事應由財務、金融、經濟和市場等方面的專家擔任。董事會中應當建立各專門委員會,由專業人士對各專門業務進行決策。還應當建立董事責任追究制度,對不履行董事義務或發生過錯的董事進行責任追究,以提高董事會決策的科學性。  4.強化監事會職能,發揮監事會的作用。明晰的銀行產權關系要求實現商業銀行內部權力的制衡,監事會是進行權力制衡的專門機構。銀行應當強化監事會的監督職能,選拔有能力、有知識、有道德、講原則的人員加入監事會,創造良好條件,使他們能夠對銀行業務經營和高級管理人員工作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避免監事會的操作流于形式,從制度上防范金融案件的發生

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信貸資源配置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信貸資源配置存在哪些問題?
1,國有銀行傾向于向國有、大型、低利潤的企業發放貸款。2,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投放中,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和房地產兩大行業的貸款集中度較高,并且房地產行業的貸款風險問題較為嚴重。3,出于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理性需求,商業銀行的信貸資源配置格局與區域經濟發展的格局密切相關。東部發達地區是銀行信貸資源配置的重點地區,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的貸款成本高于東部地區。
1、對政府及國有企業的配置比例過重,對民營企業的配置比例過輕;
2、對基礎設施及公共事業的配置比例過重,對工商業的配置比例過輕;
3、對企業及機構的配置比例過重,對個人的配置比例過輕;
4、對東部的配置比例過重,對中西部的配置比例過輕;
5、對城市的配置比例過重,對農村的配置過輕;
6、對大中型客戶的配置比例過重,對中小型客戶的配置比例過輕。

相關推薦:

醫療損害賠償糾紛的范圍(醫療損害責任糾紛賠償標準)

職業病有哪些(我國法定職業病有十大類多少種)

醫院怎樣避免醫療糾紛(防范醫療糾紛的措施有哪些)

醫療機構如何參與訴訟(當發生醫療糾紛 醫療機構應如何處理)

醫患雙方如何調解(發生醫療糾紛怎樣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