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保護個人隱私的辦法如下:
1、不要隨便填寫各種各樣的調查問卷?,F在在街上、校園、網上都會遇到各種問卷調查,那么此時一定要注意防范,不要輕易填寫個人信息。
2、不要貪小便宜。對于一些留下聯系方式或者注冊某個APP就能得到一些精美的小禮品的活動,千萬要注意,因為你的個人信息大部分就是這樣泄露的。
3、不要隨便扔快遞單據。快遞單那里會寫上你的收貨地址、姓名和聯系方式,如果隨便丟棄,就相當于自己主動泄露個人信息。
4、不要隨意丟棄車票和機票?,F在的飛機票和火車票都實行了實名制,上面有自己的身份證等信息,隨意丟棄會導致信息泄露。
5、及時刪除在打印店打印的資料。在打印店打印,很多人喜歡將U盤的文件拷到電腦上,打印之后又忘記刪除,特別是一些簡歷等含有個人信息的資料。
6、網絡上的個人信息也需要進行保護。
大數據
大數據(big data)是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件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大數據有大量(Volume)、高速(Velocity)、多樣(Variety)、低價值密度(Value)、真實性(Veracity)五大特點。它并沒有統計學的抽樣方法,只是觀察和追蹤發生的事情。大數據的用法傾向于預測分析、用戶行為分析或某些其他高級數據分析方法的使用。
最近,國務院規定疫情應對結束60天內刪除個人信息,刪除事件應對中已收集、調用的個人信息。中央網信辦要求經脫敏處理的信息才可公開。
那么什么是“脫敏”呢,我認為“脫敏”就是要把敏感信息,比如身份證號碼、手機號、年齡、家庭住址等等信息給隱藏后經過本人同意后才可以公開,畢竟個人隱私權是不可侵犯的。
也希望可以把“經脫敏處理的信息才可公開”的知識可以普及給每個人,特別是未成年人,有些年紀小一些的小朋友仍舊把個人信息當作兒戲。畢竟互聯網時代也不是隨意踐踏法律的時代。
作為網絡大國,幾乎全民使用手機上網,在發揮數據基礎優勢上,利用包括個人信息在內的大數據支撐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應當提高安全防護意識,對收集或掌握的個人信息要采取嚴格的管理和技術保護措施,嚴防發生數據泄露事件,切切實實現公民個人信息和疫情防控工作的平衡,保障防疫攻堅戰的全面勝利。
大家記住什么是“脫敏”了,記住身份證號碼、手機號與家庭住址這些信息在沒有經過脫敏處理和本人同意之前公布在網絡上是違法行為,特別是未成年人,更加要注意信息泄露。同時也不要隨意泄露別人的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