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類管控是什么意思
乙類管控措施是什么意思
1、乙類傳染病管理措施是城鎮要求發現6個小時內上報,農村不可以超過12個小時。
2、需要強制隔離治療、強制衛生檢疫,控制疫情蔓延(目前宣布因新冠感染者不需要強制隔離治療)。
3、乙類傳染病一般有27種,而且治療難度大,所以一旦發現有感染者,必須及時向管理部門上報,按照乙類傳染病標準強制管理。
4、乙類傳染病是臨床上比較嚴重的疾病,會廣泛傳播和流行,嚴重影響人類健康,對傳染病要嚴格控制,發現后及時報告。還需要及時做好各人防護工作,出門的時候及時佩戴一次性無菌口罩,以免將疾病傳染擴散。
乙類傳染病有哪些
乙類傳染病共有27種,包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痢疾和暗巴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是我國疫情防控政策的一次重大調整。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相關規定,我國甲類傳染病有鼠疫和霍亂兩種,參照甲類管理的乙類傳染病有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炭疽中的肺炭疽。新冠病毒感染下調管理標準,是在制度程序上確認了其在當前對人體危害程度較小,已不需要通過嚴格細致的傳染病甲類管理措施進行防控。這一重大調整還意味著,受新冠病毒影響3年有余的經濟社會生產生活秩序將逐步回歸正軌,久違的煙火氣將重新回到我們的生活當中。
將乙類傳染病參照甲類管理,是我國政府為了最大程度保障民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重要舉措和有效做法。在此之前,2003年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2005年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等新發傳染病出現后,我國都是第一時間將其納入乙類傳染病但實施甲類傳染病管控措施。傳染病來勢洶洶,而我國人口眾多,在尚未搞清新發傳染病病理、傳染力、致病危害程度時,施行嚴格的管理措施,是對民眾最好的保護。當對新發傳染病有了明確判斷時,國家有關部門就會因時因勢動態調整管理等級。在我國民眾心中留下深刻記憶的非典、禽流感,曾同樣采取過“乙類甲管”,但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隨即降回“乙類乙管”。
新冠乙類乙管是什么意思
依據傳染病防治法,對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實行隔離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觸者;不再劃定高低風險區;對新冠病毒感染者實施分級分類收治并適時調整醫療保障政策;檢測策略調整為“愿檢盡檢”;調整疫情信息發布頻次和內容。依據國境衛生檢疫法,不再對入境人員和貨物等采取檢疫傳染病管理措施。
新冠病毒感染從“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的主要依據是什么
分類管理一直是我國傳染病防控的策略,一直實行動態調整,依法科學管理一直是我國應對傳染病的基本原則。
當前,我國法定傳染病共有40種,其中甲類2種,乙類27種,丙類11種。甲類傳染病包括鼠疫、霍亂。乙類傳染病包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等。其中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炭疽中的肺炭疽,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丙類傳染病為監測管理傳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等。
將傳染病從“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要具備相關條件。在依法的前提下,根據對病原體、疾病的性質和危害性的認識,根據人群免疫力和衛生健康系統的抵抗力,根據疫情現狀和未來走向,聚集專家的智慧、借鑒國內外經驗,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做出決策。
從法理依據來看,當一種傳染病可能對公民的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會造成嚴重危害,可能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時,國家可以對公民和社會采取高強度的干預措施。但是當傳染病對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減弱,對于經濟和社會的影響減輕時,國家就應當動態調整干預措施的強度,保證傳染病防控措施因時因勢優化調整。
當新發傳染病出現時,由于對其病原學和流行病學特征缺乏認識,其傳染力、致病力以及病原變異特征尚不清晰,為了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我國自2003年傳染性非典型肺炎、2005年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2009年甲型H1N1流感等新發傳染病應對以來,有效經驗做法是第一時間將其納入乙類傳染病但實施甲類傳染病管控措施。但隨著對疾病及病原體流行規律研究與認識的不斷深入,臨床治療手段、疫苗和藥物的研發應用以及有效防控措施積累,曾采取“乙類甲管”的非典、禽流感回歸乙類傳染病管控措施,而甲型H1N1流感則并入流行性感冒,按照丙類傳染病監測管理。
乙類乙管和乙類甲類有什么區別
在疫情防控方面,“乙類甲管”與“乙類乙管”的不同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報告時限方面。對于“乙類甲管”傳染病,責任報告單位和責任疫情報告人應在發現后2小時內進行網絡報告;對“乙類乙管”傳染病,應于24小時內進行網絡報告。
2、隔離措施方面。“乙類甲管”傳染病對疑似病人以及病人、病原攜帶者進行隔離治療,對疑似病人以及病人、病原攜帶者的密切接觸者在指定場所進行醫學觀察;“乙類乙管”傳染病根據病情需采取必要的治療和控制傳播措施。
3、區域管理方面。對已經發生甲類(包括“乙類甲管”)傳染病病例的場所或者該場所內的特定區域的人員,可以采取隔離措施;對于甲、乙類傳染病發生暴發流行時,可以采取限制聚集性活動、停工、停業、停課、封鎖疫區等緊急措施。
4、交通衛生檢疫方面。發生甲類(包括“乙類甲管”)傳染病時,可以實施交通衛生檢疫;“乙類乙管”傳染病不實施該措施。
新冠乙類乙管怎么管
1、加強疫苗接種,特別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人群的接種。
2、加強藥品供應保障。
3、通過在線健康咨詢、合理用藥科普等,鼓勵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無癥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優先選擇居家隔離治療。
4、完善醫療機構分級診療機制,優化配置醫療資源,加強基層診療能力建設,統籌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救治和日常醫療服務保障工作,盡最大可能不影響正常醫療服務。
5、做好風險溝通,面向公眾加強宣傳倡導。圍繞健康監測、個人防護、居家合理用藥、垃圾棄置等方面給出建議,幫助公眾了解如何用藥、何時就醫以及去哪里就醫等具體問題,促成公眾理性和以平常心應對新冠疫情。
6、關心關愛醫務人員、維持社會經濟日常運行的人員,合理安排工作。
7、加強病毒變異、疾病嚴重性、醫療資源使用情況的監測,盡量避免發生醫療資源擠兌。
乙類管理是什么意思
乙類乙管是指對乙類傳染病采取乙級管理措施。
根據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傳染病分為甲、乙、丙三類以及其他傳染病,這是以傳染病暴發、流行情況和發生時的危害程度為判定標準劃分的。這三類傳染病可以按照國家法律規定采取一些對應措施,包括監測、干預、治療等。
2022年12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關于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總體方案》。《總體方案》明確指出,2023年1月8日起,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依據傳染病防治法,對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實行隔離措施。
措施解讀
不再判定密切接觸者,不再劃定高低風險區,對新冠病毒感染者實施分級分類收治并適時調整醫療保障政策,檢測策略調整為“愿檢盡檢”,調整疫情信息發布頻次。實施“乙類乙管”,是綜合評估病毒變異、疫情形勢和中國防控工作等基礎上作出的防控策略調整。
是實事求是、因時因勢優化完善防控措施的主動作為,是為了不斷提升防控工作的科學性、精準性、有效性。實施“乙類乙管”,絕不是放開不管,重點是強化服務和保障。要抓實抓細醫療救治資源準備,著力做好群眾用藥需求。
相關推薦:
醫療損害賠償糾紛的范圍(醫療損害責任糾紛賠償標準)
職業病有哪些(我國法定職業病有十大類多少種)
醫院怎樣避免醫療糾紛(防范醫療糾紛的措施有哪些)
醫療機構如何參與訴訟(當發生醫療糾紛 醫療機構應如何處理)
醫患雙方如何調解(發生醫療糾紛怎樣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