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企業的責任擔當
疫情企業的責任擔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來臨之際,中國企業立即動員,弘揚愛國奉獻精神,自覺履行社會責任,涌現出了一大批愛心企業和責任企業,疫情企業的責任擔當。
疫情企業的責任擔當1企業家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改革創新,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等方面,肩負著重要的歷史責任!弘揚企業家精神,是企業家實現責任和擔當的核心與強大的動力!
一是家國情懷,承擔社會責任;企業家與商人的最大區別就在于,企業家具有國家、民族承擔社會責任的意識和精神。
二是工業精神,即企業家要有實業精神。
三是敬業精神,對自己的事業有一種入迷和執著的心態。
對于企業家精神,給出這樣的總結:
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靈魂
冒險是企業家精神的天性
合作是企業家精神的精華
學習是企業家精神的關鍵
誠信是企業家精神的基石
實干是企業家精神的本色
企業家精神的涵養
有學者認為中國經濟下一步發展最大的驅動力來自于新三駕馬車——文化重建與企業家精神、消費升級、創新。
對于如何培育企業家精神,胡軍院長表示,企業家精神不會憑空產生,需要合適的社會環境才能激發出來:
一是培養健康的社會心理和市場倫理。讓有信仰有道德的企業家獲得成功,這是培育企業家精神的根本。
二是要著力保護產權,既包括各類財產權,也包括知識產權。
三是要讓企業家有安全感,充分尊重和保障企業家的經營自主權。
四是著力構建公平的競爭環境。
五是要著力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
六是著力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疫情企業的責任擔當2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勢洶洶,中國企業立即行動起來,動員與帶領廣大員工弘揚愛國奉獻精神,主動參與,奉獻愛心,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努力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做出貢獻。
北京市科技企業東華軟件運用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加速研發出一批科技成果,在此次新冠肺炎戰“疫”一線發揮了重要作用。除夕夜,東華軟件接到承接火神山醫院信息化系統的通知,迅速成立了總指揮部,緊急布置了火神山IT系統的各項建設工作。短短幾個小時,組建完成了約300人的線上線下火神山IT項目突擊隊。
疫情發生以來,東華爭分奪秒開展科技研發,創新創造的HIS軟件模塊,對發熱病人進行信息收集、統計和上報工作,免費向全國各地三甲醫院提供服務,為國家醫療管理部門全面掌握發熱患者情況提供第一手數據和資料提供了技術支撐。北京華商企業積極參與新型冠狀肺炎疫情阻擊戰。
北京華商會常務理事單位——福升威爾集團,作為醫用移動遠程醫療診斷 DR 設備的核心部件-主控系統的供應商,第一時間積極響應。緊急調動公司技術力量和一線生產員工,組織“24 小時應急人員”,加班加點組織生產、檢驗和調試,在重要關口發揮作用,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做出了貢獻。
北京燕山石化抓緊建設熔噴無紡布(即熔噴布)、紡粘布生產線。北京燕山石化將建設2條熔噴布生產線和3條紡粘布生產線,每天可生產4噸N95熔噴布或6噸醫用平面口罩熔噴布,這些原料可以生產120萬片(4噸×30萬片/噸)N95口罩,或者600萬片(6噸×100萬片/噸)醫用平面口罩。除熔噴布外,每天還可生產紡粘布42噸,紡粘布用于口罩內外層,為緩解防護資源做出了貢獻。
中關村科學城,聯想、小米、美團、快手等企業,第一時間捐款捐物支援武 漢,展現了企業的責任擔當。這是一場硬核之戰,臨危受命,海淀高科技不負重托。
火神山、雷神山,海淀企業的軟硬件,成為鎮山神器;清河火車站,百度AI測溫系統對人流聚集處進行快速篩選;海淀醫院感染病房,海淀企業研發的疫情防控協作機器人,為患者測量體溫。
在國家重大疫情面前、在重要時刻的奉獻行動,充分體現了中國企業的'政治自覺、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同時反映了企業的創新能力與應急效率。疫情無情,人間有愛。相信在黨和政府堅強領導下,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疫情企業的責任擔當3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涌現出了一大批愛心企業和責任企業,看到企業出資出力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企業的困惑。在公共突發事件中,除了捐贈,企業還可以做些什么?在疫情下,企業可以如何履行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簡稱CSR)是指企業除了商業利潤的追求外,要在生產過程中對人的價值的關注,強調對環境、消費者、對社會的貢獻,是企業品牌的無形資產。
“責任”二字,即意味著遵守承諾和勇于擔當。有責任的企業得“人心”。
一項針對全球26個國家25000人的調查發現,大眾對一家企業的印象評價更多來自于企業履行的社會責任,而不僅僅是公司的品牌和利潤表現。有責任感的企業,品牌影響力,忠誠度自然高。
另外,致力于社會責任的公司,更容易雇傭和留住出色而有責任感的人才。
武 漢疫情,很多企業都在行動,大到慈善捐款,農產品輸送,新醫院IT建設……小到捐助醫療急需物資,幫助社區管理,疫情宣傳視頻制作等等。也有不少企業鼓勵員工在家辦公,關注健康,體諒員工照顧小孩的困難等。
有人認為社會責任是大企業的事,小企業活著都難,還談什么責任。也有人認為我都揭不開鍋了,還捐什么錢…
這些都是狹義的理解。
每個企業從誕生那一天起,都承擔著責任,需要履行對員工、消費者、合作伙伴的承諾,創造社會價值,這樣才能驅動企業可持續發展。
大企業的社會責任是得“民心”
大型企業實力雄厚,品牌的溢價能力強,現金流雄厚,在危難期間,回饋社會義不容辭。很多企業有CSR部門,每年也有一定百分比的預算用于為社會提供價值,改善環境,做公益慈善等。
事實上,無論是今年的冠狀病毒疫情還是17年前的非典,在災難面前,大企業一直都是沖在前面,出錢出力,盡到責任。
當時的諾基亞公司第一時間想著我們能做什么?于是在第一時間通過紅十字會捐出慈善資金,除此之外,動員員工捐款,公司以員工捐款總數的5倍再次捐給醫療機構,也就是說公司的捐款沒有上限。
當時手機行業的銷售受到了蠻大的影響,跟現在一樣,大家不太敢逛街,不太敢消費。公司也調低了盈利預期,縮減了營銷費用,把注意力放在關注員工以及社會責任上。
鼓勵員工在家上班,確保自身和家人健康,以手機等通訊方式聯系(注意,2003年,電話和視頻會議并不流行)。不過大部分人還是回到了公司,寫字樓因此關閉了中央空調,每天2-3次熏醋,電梯里、會議室里酸爽的味道我至今記憶猶新。
員工對于公司的各種各種慈善之舉都報以極大的支持,認為這是在正確的時候做正確的事情,符合公司的價值觀-connecting people,工作積極性沒有絲毫的影響,反而越來越努力。
還好,沒過多久,生意就轉好了,甚至比之前更好,2004年甚至創了新高。
17年后的今天,我們看到很多優秀企業出人,出錢,出力,幫助疫區,承擔起企業的社會責任。據《中國企業家》雜志統計,截止1月31日,超過350家企業向武 漢捐款捐物,預計總金額超過120億元,援助的主力來自互聯網、科技、金融、地產等。
大企業通過履行社會責任得“民心”,以身作則,鼓勵眾多企業一道,齊心協力,共渡難關。到了經濟轉好后,自然“得到者多助”,并且因為“患難見真情” 積累的“品牌勢能”而快速開創更好的局面。
中小企業的社會責任是得“人心”
很多人會說,我連工資都發不出來了,還談什么社會責任?自媒體的各種危言聳聽更是搞得人心惶惶:
“離破產也就一兩個月,中小企業的命運讓人揪心”“中小企業將進入地獄模式“….的確,中小企業特別是初創企業在當下真的特別難,而這個時候不是發愁或者焦慮就能解決問題。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貢獻,關注員工的健康安全,盡量不裁員,不倒閉就是盡責任。
我曾經合作的一家企業,對于用戶體驗追求到極致,也關注非常員工成長。由于決策方向失誤,有幾個月公司資金非常困難,發不出來工資了。老板沒有想著裁員或者申請倒閉,第一時間親自跟員工解釋現狀,承認決策的失誤,規劃未來發展,并跟員工們商量,能不能晚一個月發工資(對于要急于還房貸的例外)與公司共渡難關,如果選擇離開,會按照勞動法賠償。
沒想到100%的員工都留了下來,表示愿意與公司同甘苦,共進退。一個月后,大家齊心協力走出了低谷,公司現在經營的很好,員工離職率非常低。
相反,如果那個時候企業開始裁員,不但要拿出一大筆賠償金,也需要面臨很多的法律糾紛,名譽受損,品牌蒙羞。選擇倒閉,對于之前客戶的售后服務,會員的承諾,粉絲的喜愛都是不負責任。
只有齊心協力與員工一起跨過艱難的低谷,品牌信譽不但不會受影響,反而因為遵守承諾而得到粉絲們的不離不棄。
中小企業面對這次疫情,應該為自己的客戶、合作伙伴,員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為湖北的用戶、合作伙伴捐助一部分物資,幫助當地醫院解決募捐物資,對身在疫區的同事送去溫暖和關懷… 一句噓寒問暖的話語,能讓很多人感到信心和力量。
企業的所做所為員工看得見,也會增強大家的歸屬感和使命感。
積極和員工坦誠溝通,適當動員高管適當減薪,員工遲發發一半或者推遲一個月發工資,大家一起渡過難關。(大家都隔離在家,消費本來也不高,只要保障了基本的生活費用,困難并不是不可以克服)。當然,一個平時投機倒把,對員工苛刻的企業,很難在這個時候說服員工。
而國家以減稅、免租、保險、貸款等多種形式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更是要堅信一定會有春暖花開的那一天。
2003年我們經歷了非典,中國經濟仍然獲得了8%的高速增長。2003年5月疫情結束后,經濟快速反彈,甚至在2004年5月創下新高。
(國家統計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疫情過去,經濟復蘇的時候,有責任的企業人心所向,不但會快速走出低谷,而且會因為有擔當而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
遵守對用戶、合作伙伴的承諾而帶來的聲譽,便是最好的“品牌加速度。”
現在是練內功的最佳時機
這段時間很多企業沒有辦法完全復工,員工的狀態也沒有回到最佳,銷售工作也沒有辦法開展,而這個時間恰恰是企業練內功的最好時機。
決策者靜下心來仔細琢磨自己的商業模式是不是最佳?是不是要轉移一部分業務到線上,是不是需要在現金流的管理和控制上要想新的辦法?是不是有更好的經營方式?..
研發人員有了更充分的時間做測試,整理技術資料,做內部線上技術培訓;人力資源人員學習OKR的考核方式,看看適不適合全公司推廣;銷售人員可以進行在線培訓提升技能,多點了解產品,整理客戶資料;營銷人學習下數字營銷、消費者行為學等理論以及案例,學學photoshop,PS技能…
危機終究會過去,有責任的企業得人心,憑著“品牌勢能“與”品牌加速度“ ,大家必將厚積薄發,快速開創全新的局面。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