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低風險地區管控措施
眼見春節臨近,持續的疫情牽動億萬中國民眾的心。出現疫情的北京、上海等地,已相繼建議在本地過春節,減少人員流動,不要前往境外和國內中高風險地區旅行或出差。伴隨著新冠疫情的發生,高、中、低風險地區的概念深入人心,相比較從低風險升至高風險地區引起的關注更高、影響更大、速度更快;而重新調整至低風險則不易引人關注,影響消除的速度更慢。在24日舉行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龐星火表示,非必要不出京、非必要不出境、非必要不聚集,建議在京過春節,減少人員流動,不要前往境外和國內中高風險地區旅行或出差。此前上海也發布冬春季來滬返滬人員防控措施,鼓勵在滬過春節,盡量減少人員流動,并規定國內疫情中高風險地區人員暫緩來滬返滬,待所在地區風險等級降至低風險后方可來滬返滬。這一系列規定都讓高中低風險地區概念深入人心。隨著疫情變化,全國高中低風險地區也在不斷調整。23日,上海增加3例本地確診病例。24日,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有關要求,經上海市防控辦研究決定,將黃浦區貴西小區列為中風險地區。同一天,石家莊橋西區白金公寓、華潤萬象城、鹿泉區觀峰嘉邸小區調整為低風險地區。從中可以看出地區風險級別的調整,最根本的差別在于“是否有確診病例”。公開報道顯示,從中風險地區調整為低風險的條件是“近14天內無新增確診病例”。此外,14天內有新增確診病例、累計確診病例不超過50例,或累計確診病例超過50例、14天內未發生聚集性疫情為中風險地區;累計病例超過50例、14天內有聚集性疫情為高風險地區。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疫情剛發生之際,各地疫情防控分區單元為區,此后風險分區分級標準根據現實情況進行了調整,目前各地基本上以樓棟、病區、居民小區、自然村組等為最小單元,以便更精準、更細化地實施防控。與之相匹配的是,對低、中、高風險地區人員的管控措施越來越嚴格。以當前防控政策的要求,一般來說,低風險地區人員可以自由流動,中風險地區相關人員原則上不離屬地,確需離開的須持7日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高風險地區人員禁止流動。一旦調整為低風險地區,將有序解除封閉管理,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比如可以外出,下樓遛彎,去超市,上班;快遞、外賣可以進入小區等。此外,有一種特殊情況除外,比如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宣布從1月12日0時在全縣范圍內實施居家隔離觀察措施,實際上固安縣只有英國宮5期為中風險地區。在固安縣新中街的陶先生24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23日剛剛做完第三輪核酸檢測,居民原則上不能在小區內聚集,不能遛彎,快遞和外賣送菜到小區門口,防疫人員進行消毒,然后居民下樓無接觸去取,下樓人數多了會被志愿者勸阻。陶先生說,目前沒有接到通知什么時候可以解禁,居住在固安的很多居民都是在北京上班,解禁后能否上班也不清楚。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石家莊,盡管石家莊市疫情得以控制,低風險地區增多,但依舊嚴格控制人員跨市域流動,防止疫情擴散。在冬季疫情反彈的情況下,無論低、中、高風險地區,各地都采取更為嚴格的防控,比如小區只保留一個大門進出,增加測溫人員等。對于實施封閉管理的地區需要多少天才能解除,國家衛健委新冠肺炎醫療救治組專家、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童朝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新冠病毒的潛伏期一般是3到7天,長到14天,因此把觀察時間定在14天,14天如果不發病,可能相對就比較安全。當然也有個別情況,病毒潛伏期超過14天。童朝暉認為,大規模全民檢測結果出來后,如果已經沒幾個病例,再加上對重點人群、中高風險地區經過多次檢測也令人放心,就可以解除隔離了。或者說通過全民核酸檢測加上對中高風險地區人群的分析,哪些地方不能降,就對那些地方進行隔離,其他安全的地方就可以解除隔離了。新冠疫苗第二劑接種,應間隔多久為應對當前嚴重的新冠疫情,英國政府在醫療資源被擠兌的背景下,希望盡可能為更多人接種第一劑疫苗,因此決定將兩劑疫苗的最長接種間隔增加到12周。英國醫學會23日強烈建議英國政府重新考慮這個決定,要求將美國輝瑞疫苗的接種間隔時間縮短至6周,“否則沒有任何證據顯示間隔如此之長還有效力。”但英國阿斯利康公司研制另一種疫苗卻并沒有這個問題。那么疫苗接種間隔到底有什么講究呢?英國醫學會在聲明中強調,他們認為有必要“緊急審視”英國疫苗接種方案,接種兩劑疫苗間隔時間超過6周“不符合世界衛生組織的指導方案”,“其他國家都沒有像英國這樣間隔12周”。輝瑞也警告稱,第二劑疫苗接種間隔若是超過21天,沒有數據支持疫苗仍可持續提供保護力。世界衛生組織同樣建議在3周內接種第二劑輝瑞疫苗。不過英國政府則表示,疫苗的大部分保護效用來自第一劑,因此應該優先接種第一劑。阿斯利康方面則宣稱,試驗數據表明該公司的腺病毒載體疫苗接種間隔8-12周也不影響疫苗發揮效用。兩劑疫苗接種間隔過長是否會影響效能?武漢大學醫學部病毒學研究所教授楊占秋24日認為,一般來說,疫苗注射的第二劑是為增強第一劑的效果,即所謂的“趁熱打鐵”。兩次接種具體應該間隔多長時間,要根據疫苗研制方的試驗數據。如果第一劑疫苗的效果很好,第二劑可以間隔長些。如果第一劑注射后產生的抗體量很少,幾乎無法發揮作用,第二劑就需要盡快打。但他認為,像英國這樣兩次接種間隔這么長時間缺乏科學依據。
法律依據: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第四十條 傳染病暴發、流行時,街道、鄉鎮以及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組織力量,團結協作,群防群治,協助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醫療衛生機構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和報告、人員的分散隔離、公共衛生措施的落實工作,向居民、村民宣傳傳染病防治的相關知識。
高中風險區域劃分標準最新
高中風險區域劃分標準:
➤高風險區
劃分標準:原則上將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動頻繁且疫情傳播風險較高的工作地和活動地等區域,劃為高風險區。
高風險區一般以單元、樓棟為單位劃定。在疫情傳播風險不明確或存在廣泛社區傳播的情況下,可適度擴大高風險區劃定范圍。風險區域范圍可根據流調研判結果動態調整。
防控措施:實行封控措施,期間“足不出戶、上門服務”。封控期間發現新的感染者,由當地聯防聯控機制組織開展風險研判,按照“一區一策”要求,可將原封控區域全部或部分延長封控時間。
解除標準:高風險區連續5天未發現新增感染者,且第5天風險區域內所有人員完成一輪核酸篩查均為陰性,降為低風險區。符合解封條件的高風險區要及時解封。
➤低風險區
劃定標準:高風險區所在縣(市、區、旗)的其他地區劃定為低風險區。
防范措施:實行“個人防護、避免聚集”,離開所在城市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解除標準:所有高風險區解除后,縣(市、區、旗)全域實施常態化防控措施。
出現以下情形的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不納入風險區域判定
1.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期間發現的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經調查評估無集中隔離點之外傳播風險。
2.居家隔離醫學觀察期間發現的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經調查評估無家庭外傳播風險。
3.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嚴格閉環管理期間發現的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經調查評估無閉環外人員傳播風險。
4.出院(艙)后核酸檢測陽性人員,經調查評估無傳播風險。
5.核酸檢測Ct值≥35,且經甄別為既往感染的入境人員。
第九版高中低風險區管控政策
在以往防控工作中,對于有本土疫情發生地需要劃定高中低風險區,便于其他地區及時對可能流入的風險人員進行排查;同時還需劃定封控區管控區和防范區,便于快速處置本地疫情傳播。為進一步簡化疫情防控實際操作,解決兩套風險區域劃定工作中所暴露的一些問題,第九版防控方案對兩套風險區域劃定標準進行整合,對防控措施進行銜接對應,統一使用高中低風險區的概念,形成新的風險區域劃定及管控方案。
高中低風險區的劃分是在發生疫情的縣(市、區、旗)內劃分。沒有疫情發生的縣(市、區、旗)全域實行常態化防控措施。對于跨區域外溢的高風險區人員,流入地采取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跨區域溢出的中風險區人員,采取7天居家醫學觀察。跨區域外出的低風險區域人員,不需要采取隔離管控措施,但要求3天內完成兩次核酸檢測,并做好個人健康監測。
2022年6月,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明確新冠肺炎疫情風險區域劃定標準:
高風險區: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動頻繁且疫情傳播風險較高的工作地和活動地等區域,劃為高風險區。原則上以居住小區(村)為單位劃定,根據流調研判結果可調整風險區域范圍。
中風險區: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停留和活動一定時間,且可能具有疫情傳播風險的工作地和活動地等區域,劃為中風險區,風險區域范圍根據流調研判結果判定。
低風險區:中、高風險區所在縣(市、區、旗)的其他地區為低風險區。所有中高風險區解除后,縣(市、區、旗)全域實施常態化防控措施。
疫情處置過程中,如個別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對居住地、工作地、活動區域傳播風險較低,密切接觸者已及時管控,經研判無社區傳播風險,可不劃定風險區。未發生本土疫情的縣(市、區、旗),要切實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無需劃定風險區。
法律依據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條
根據情節,可處警告、罰款;情節嚴重的,可處拘留。引起新型冠狀病毒傳播或者有傳播嚴重危險的,以妨害傳染病防治罪定罪處罰。
相關推薦:
醫療損害賠償糾紛的范圍(醫療損害責任糾紛賠償標準)
職業病有哪些(我國法定職業病有十大類多少種)
醫院怎樣避免醫療糾紛(防范醫療糾紛的措施有哪些)
醫療機構如何參與訴訟(當發生醫療糾紛 醫療機構應如何處理)
醫患雙方如何調解(發生醫療糾紛怎樣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