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尸體到底能保存多久
人的尸體到底能保存多久?看你怎么保存,人死后,各組織和器官的機能活動逐漸停止,尸體在內、外因素的作用下所發生的一系列變化稱為死后變化,由這些變化所呈現的現象為尸體現象。
早期尸體現象有以下幾種:
1、尸冷:
人死后,產熱停止而散熱仍繼續,尸體逐漸變冷。尸冷的快慢受尸體內外因素的影響較大。身體本身的因素有年齡、身體狀況、死因等原因。一般身強體壯的成人、肥胖者、破傷風等人死前發生強烈的痙攣以及急性傳染病、敗血癥及急性熱性死者,尸體溫度下降較慢;而小兒、老人、瘦弱者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死者,則尸溫下降較快。尸體的穿著、鋪蓋、棉被等是否單薄也有影響。一般衣著單薄的在死后3—4小時內尸體的溫度就和環境溫度相一致。
尸體和環境的溫差越大,則尸冷的進展越快。體格一般的成人尸溫在室溫的環境中,平均每小時下降0.5攝氏度。如果環境溫度低(2——6攝氏度),則每小時下降1攝氏度,如果環境溫度高達40攝氏度,則不發生尸冷。
2、肌肉松弛:
表現為肌肉松弛、肢體變軟,瞳孔散大,眼微睜,皮膚失去彈性,各關節極易屈曲等。括約肌松弛會導致大小便失禁,尤其是婦女死后極易出現(見圖1)。在受壓迫處的皮膚表面可形成與壓迫物表面形狀相應的壓痕,尸體的肩部背部臀部小腿后面柔軟部位和突出部位與硬物接觸后被壓成平邊狀態,可借偏壓的部位來推測尸體的位置有無移動,但也有死亡瞬間忽然發生尸體痙攣,此時不僅看不到肌肉松弛,死時手中拿的物品還可能握的很緊。
尸僵是重要的早期尸體現象之一,雖然只有一部分肌肉出現尸僵,即可確認死亡。尸僵有時能提示死者臨死的姿態,也可根據其進展程度推測死亡時間。至于影響尸僵的因素,一般小兒老人體弱者的尸僵發生和消失都較快。嬰兒有時死后10—30分鐘即已發生。成人及肌肉發達者正相反。一般高溫能促進化學過程而能加速尸僵的發生或消失。但燒死者的僵直是高溫引起的蛋白凝固而不是尸僵;低溫時出現與消失都慢,但冰凍尸體的僵硬主要是尸體的凍結(汗啊,我知道是廢話……)
一般情況下,尸僵會在死后1~3小時內開始出現,表現為咬肌、頸肌、顏面部肌肉僵硬,下頜關節固定;經4~6小時,尸僵擴延到全身。12~24小時發展到頂峰,24~48小時開緩解;完全緩解需要3~7天。尸僵緩解的順序與其發生的順序相同。
在死后4~6小時內,人為地將已形成的尸僵破壞,尸僵不久后仍可重新發生,但強度較原來尸僵為弱。這種現象稱為再僵直。若死后超過6~8小時,遭破壞的尸僵將不能發生再僵直。 對于尸僵發生的原因,現在學術上有爭議,較主流的理論是,尸僵是由于死后肌肉中三磷腺苷(ATP)分解所致。這個理論的解釋為,肌肉只有在足量的ATP存在時才能保持其彈性,如除去ATP,則肌肉失水,形成僵硬的肌動球蛋白凝膠,結果使肌肉收縮、僵硬。人體死亡后,由于ATP繼續分解,而不能得以正常補充,于是形成尸僵。
此外還有尸體痙攣,一般不經過肌肉松弛階段而一直持續到正常尸僵的出現,集中發生在精神高度緊張或腦損傷時,如溺死者緊握水草,自殺者手中緊握致傷物。
尸體表面不斷蒸發水分,尤其是在覆蓋層薄而濕潤或創面的部位,每因水分快速蒸發而變得干燥。通常在死后數小時可見唇口發暗,皺縮、稍變硬。(見圖3)如果眼睛是睜開的,露出的球結膜表面逐漸變成渾濁、皺縮,呈黃灰色三角形斑,此斑可作為死亡的確證。角膜因失去水分而渾濁,并隨時間的延長而加重。一般死后6—12小時為輕度渾濁,15—20小時混濁加重,但仍可透視瞳孔,經48小時則強度渾濁,已不能透視瞳孔。眼睛閉上或在水中的尸體也可發生角膜渾濁。
干燥的發生和進展也受外界因素的影響。溫度高、干燥、風大或通風良好的環境能加速尸體局部的干燥,反之則干燥發生的慢。
人死后血液循環停止,血管內的血液由于重力作用向尸體的低下部位移動,墜積于毛細血管和小靜脈內并使其擴張,透過皮膚顯出紫色斑,稱為尸斑。
尸班最早在人死后30分鐘出現,一般在死亡1---2小時開始出現。尸斑的形成、發展可分為幾個階段。
尸斑形成的最初階段,稱為墜積期。此期在死后5---6小時內達到明顯可見。可持續6---12小時。墜積期尸斑被按壓尸斑退色或消失,出去按壓則尸斑又重現。在此前階段如果變動尸體位置。尸斑也隨之改變,在新的低下部位重新出現。
尸斑發展的第二階段為擴散期。從死亡后發展到擴散期約需8小時,延續至26---32小時。此期被血紅蛋白染紅的血漿浸透到周圍組織,此時按壓尸斑已經不能完全消失,只是稍許退色,停止按壓后尸斑恢復原色也慢。變動尸體位置,部分尸斑可能移位,部分尸斑則保留在原來形成的部位。
尸斑發展的第三階段為浸潤到組織中的時間較久,此期用手指壓迫尸斑不再改變顏色,也不再消失,變動尸體位置則尸斑不再轉移。
某些中毒尸斑顏色特異,一氧化碳中毒時呈鮮紅色,氧化物中毒呈櫻桃紅色,亞硝酸鹽、氯酸鉀中毒呈灰褐色,凍死時呈紅色。
尸斑的分布:一般出現在尸體底下部位并按尸體姿態各異。仰臥時見于背、腰、臀、枕部、頸部、四肢,有時見于側面甚至上身傾斜處(如鎖骨區),俯臥時可見于顏面、胸膛、四肢的腹側面,尸體懸直或直立時,見于下肢、兩手及前臂。
影響尸斑出現的因素:內在與死因有關,急性失血、貧血、衰竭或惡體質者出現較慢,猝死和窒息死的尸體因血液呈流動性,尸斑出現的快而強,其色暗紫。外界因素中尸體低下部位壓迫處由于毛細血管內的血液被壓到別處故無尸斑形成,呈蒼白色容易與形成的尸斑對比
晚期尸體變化:
1、尸臭
很遺憾,生前再美麗的人死后也會發出一種難聞的臭味。尸臭是尸體腐敗過程中的一種表現。主要是由于死后,呼吸道、大腸里的細菌大量繁殖產生腐敗臭氣(硫化氫、甲烷、氨等),這些氣體通過口、鼻及肛門排出體外所致。尸臭通常從死后第2---3晝夜開始產生。有時,甚至在人將死未死之時就會產生少量這種臭氣,會引來那些嗅覺靈敏的鳥類。所以,在太平間停放尸體時,需將死者的口鼻以及肛門等孔道用衛生棉堵住,有防止尸臭外溢的作用
、尸綠和膨脹
腐敗一般開始于大腸,主要是腸內細菌引起,通常死亡1天后出現腹部膨脹。死亡1---2天后在右下腹的皮膚上出現綠色斑塊,稱尸綠(見圖6)。并有可能繼而出現腐敗水泡和腐敗血管網。然后擴延至全身,在死亡3---7天后腐敗氣體進入皮下組織,顏面腫脹呈黑色,眼球突出,口唇變厚、舌尖挺出,腹部膨隆,呈所謂巨人觀,由于腹腔內的腐敗氣體的壓力作用,使口鼻腔流出血性泡沫液體,排出大小便,陰囊與陰莖膨大成球狀,子宮內胎兒娩出,即死后分娩。
、白骨化
在腐敗過程中,尸體所有軟組織分解消失露出白骨。在空氣中白骨化所需的時間隨季節不同,成人尸體在夏季需半個月至1個月以上。在土中白骨化經過時間長,季節變化少,在成人需7---10年,小兒尸體4---5年,幼兒尸體2---3年,新生兒尸體大約1年。
尸體在特殊的條件下可不經過一般的分解過程而長期保存其原形。這是特殊的尸體變化,如木乃伊與尸蠟等。
尸檢的期限是多久
法律分析:醫療事故爭議雙方當事人可以請法醫病理學人員參加尸檢,也可以委派代表觀察尸檢過程。拒絕或者拖延問尸檢,超過規定時間,影響對死因判定的,由拒絕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擔責任。患者在醫療機構內死亡的,尸體應當立即移放太平間。死者尸體存放時間一般不得超過2周。
法律依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第十八條 患者死亡,醫患雙方當事人不能確定死因或者對死因有異議的,應當在患者死亡后48小時內進行尸檢;具備尸體凍存條件的,可以延長至7日。尸檢應當經死者近親屬同意并簽字。尸檢應當由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取得相應資格的機構和病理解剖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承擔尸檢任務的機構和病理解剖專業技術人員有進行尸檢的義務。
醫療事故人死在醫院怎么處理
醫療事故人死在醫院處理方式具體如下:
1、受害人家屬可以先跟醫院進行協商處理;
2、如果跟醫院無法達成共識無法解決的,可以到法院起訴解決;
3、涉事醫生對病患造成重大傷害的,構成醫療事故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醫療事故鑒定的流程有哪些
醫療事故鑒定的流程具體如下:
1、當事人向衛生行政部門申請進行醫療事故鑒定;
2、衛生行政部安排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醫學會組織鑒定;
3、專家庫中隨機抽取專家組成鑒定組,按照醫療衛生管理法律以及專業知識進行鑒定。
法律依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十九條
患者在醫療機構內死亡的,尸體應當立即移放太平間。死者尸體存放時間一般不得超過2周。逾期不處理的尸體,經醫療機構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批準,并報經同級公安部門備案后,由醫療機構按照規定進行處理。
第三十八條
發生醫療事故爭議,當事人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處理的,由醫療機構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受理。醫療機構所在地是直轄市的,由醫療機構所在地的區、縣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受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自接到醫療機構的報告或者當事人提出醫療事故爭議處理申請之日起7日內移送上一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處理:
(一)患者死亡;
(二)可能為二級以上的醫療事故;
(三)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相關推薦:
民事訴訟狀(民事起訴狀需要包括哪些內容)
破壞電力設備罪如何認定(破壞電力設備罪)
摩托車酒駕怎樣處罰(摩托車酒駕的處罰標準)
可申請法律援助的條件(申請法律援助條件是什么)
什么是法律服務(法律服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