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網上罵我我該如何維權
在網絡上遭遇辱罵,屬于侵權行為。面對此類情況,受害者首先應要求涉事網站關閉或刪除含有辱罵內容的視頻、帖子。同時,保留所有辱罵信息的截圖或公證,作為證據。接著,受害者可以依法提起侵權訴訟,要求對方道歉,消除負面影響,并賠償相應的經濟損失。依據《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條,民事責任承擔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種:
1. 停止侵害:立即阻止侵權行為繼續發生。
2. 排除妨礙:清除侵權產生的障礙或影響。
3. 消除危險:消除因侵權可能引發的風險。
4. 返還財產:如侵權涉及財產損失,要求侵權方返還相應財物。
5. 恢復原狀:恢復因侵權破壞的原狀。
6. 修理、重作、更換:對因侵權受損的物品進行修復、重做或替換。
7. 繼續履行:若侵權行為涉及合同,要求繼續按照合同規定履行義務。
8. 賠償損失:根據實際損失,要求侵權方給予經濟賠償。
9. 支付違約金:如合同中有相關規定,要求侵權方支付違約金。
10. 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要求侵權方消除其行為對受害者造成的不良影響,恢復受害者的名譽。
11. 賠禮道歉:要求侵權方公開道歉,以示悔過。
若法律規定了懲罰性賠償,也應按照規定執行。這些民事責任承擔方式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單獨或合并使用,以確保受害者得到應有的法律保護和救濟。
如何進行網絡維權
1、發現網上出現侵權帖子,被侵權人應該按照網站上公示的路徑去投訴,通知網站刪帖。被侵權人通知網站侵權,應做到合格、有效。通知應以書面形式,內容應包括姓名、聯系方式、侵權內容的地址及刪除相關信息的理由。同時應保存網站沒有履行或者沒及時履行責任的相關證據。如果網站不刪帖,可據此起訴網站。2、遭到匿名網絡用戶發帖侵權,被侵權人應確定發帖人真實身份,保存相關證據并予以起訴。被侵權人可先訴網絡服務商,獲取匿名用戶的真實信息,將其追認為被告人。3、被侵權人可在保存證據后,對證據進行公證。這么做雖然會產生一定的費用,但在訴訟中對被侵權人較為有利。法院在判決時還會判令被告賠償被侵權人的合理開支,包括被侵權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對侵權行為進行調查、取證的合理費用等。法律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三條規定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按照國家規定或者與消費者的約定,承擔包修、包換、包退或者其他責任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或者約定履行,不得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所以只要能夠拿出因為貨物不符確實已經告知客服并且將貨物退還到運營商、客服敷衍的證據 就可與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第四十六條 經營者以郵購方式提供商品的,應當按照約定提供。未按照約定提供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履行約定或者退回貨款,并應當承擔消費者必須支付的合理費用。
網絡游戲維權方法有哪些
網絡游戲維權方法有哪些?
隨著網絡游戲的普及,玩家在享受游戲樂趣的同時,也可能會遇到侵權問題。以下是幾種常見的網絡游戲維權方法:
1. 運營商投訴:玩家可以向提供互聯網服務的運營商提出投訴。大型網站如淘寶、微博、微信和門戶網站通常設有在線投訴頁面,玩家可按照網站規則進行投訴。但需要注意的是,運營商可能出于商業考慮,不一定能完全公正處理侵權問題。
2. 行政投訴:針對著作權侵權,玩家可以向版權局投訴。如果是關于網絡游戲的投訴,也可向文化部提出。盡管政府部門的處理效率和結果可能不盡如人意,但有時投訴還是會起到一定效果。
3. 刑事投訴:這是維權力度最大的一種方式,涉及到刑事責任,侵權者可能會面臨法律制裁。不過,由于公安部門的工作重點在于維護社會穩定和打擊網絡犯罪,對于游戲盜版問題的關注度可能不高,因此這種方式更多被大公司和國企采用。
4. 平臺投訴:為了規范網絡游戲市場,中國網絡游戲投訴平臺于2017年設立,旨在打擊游戲盜號、封號、誘導消費等問題,推動行業健康發展。該平臺接受包括賬號問題、充值問題、活動問題、技術問題、服務質量、知識產權和其他違法行為的投訴。
賬號問題投訴范圍包括無故封號、賬號不存在、賬號被盜、游戲物品被盜以及已買的賬號賣家找回等情況。充值問題涉及到賬延遲、多余扣費、到賬內容不符、不知情充值和無故扣款等問題。活動問題投訴如無獎勵、活動無法兌現和賭博式抽獎等。技術問題包括游戲外掛、游戲漏洞、數據回檔和游戲數據暗改等。服務質量投訴如客戶服務質量、游戲停運和服務器質量等。知識產權問題涉及著作權、商標和專利等侵權行為。其他投訴范疇包括游戲交易欺詐、不文明行為以及游戲涉嫌賭博、色情、傳銷等違法問題。
通過這些途徑,玩家可以更加有效地維護自己的權益,促進網絡游戲環境的優化。
網絡語言暴力的侵權責任怎么承擔?
網絡語言暴力侵權責任的承擔方式包括停止實施侵害行為、侵權行為人向被網絡語言暴力者支付民事賠償金等。若是遭受暴力者的名譽受到了損害,那么侵權者還需要承擔恢復其名譽等的責任。
一、網絡語言暴力的侵權責任怎么承擔?
網絡語言暴力的侵權責任的承擔方式有侵權行為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處在此種狀態中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法院要求侵權人予以消除。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七十九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修理、重作、更換;
(七)繼續履行;
(八)賠償損失;
(九)支付違約金;
(十)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一)賠禮道歉。
法律規定懲罰性賠償的,依照其規定。本條規定的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并適用。
二、面對網絡暴力如何維權?
1、收集證據線索。
在信息泄露之后,很容易收到各種各種的郵件,接到天南海北的電話。這時候要留心,記下對方的電話或者是郵箱地址等有用的信息。可能這些信息很瑣碎,但是一旦收集好這些信息不僅能幫助自己維權,而且還可能幫助更多的人。
2、向相關部門報案。
個人信息一旦泄露,可向公安部門、互聯網管理部門、工商部門、消協、行業管理部門和相關機構進行投訴舉報。報案的目的一來是保護自己的權益,二來也是可以備案。一旦有更多的人遇到類似的情況,就可以一起處理。根據刑法的相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以及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可能涉嫌刑事犯罪,公安機關可以介入調查。
3、提醒身邊的親朋好友防止被騙。
個人信息泄漏后,不僅可以用這些信息盜用賬號,甚至還可能騙身邊的親朋好友。所以一旦信息泄露,或者聯系工具賬號丟失,一定要第一時間通知親朋好友,要他們倍加防范,以免上當受騙。
4、委托律師維權。
如果個人重要的信息丟失,而且知道怎么丟失的或者是有很多線索,那么就可以向專業的律師咨詢相關的法律法規。如果律師給予肯定的答復,就可以利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如果是在消費過程中泄露,還可依據《民法典》《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通過法律手段要求侵權人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償損失等。
現行《民法典》等法律規范之中規定了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并且規定這些方式可以單獨、或者是合并適用。在網絡語言暴力事件發生之后,受害者可以結合實際情形,要求對施加網路暴力者選擇合適的方式賠償自己的損失,若對方拒不承擔侵權責任,受害者可以起訴。
相關推薦:
逾期舉證賠償(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法院怎樣處理)
火災賠償申請(店鋪失火后如何申請賠償)
立案己受理了(已立案是什么意思)
醫學刑事鑒定(刑事傷情鑒定時間是多久)
快遞賠償流程(快遞怎樣補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