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醫療糾紛官司的過程具體是怎樣的
醫療糾紛案件一直是司法實踐中的熱點、難點,醫患雙方往往各持己見,矛盾難調。在醫患糾紛中,患者通常處于弱勢地位。在這些尷尬的“悲劇”中,不少患者及其家屬在面對處于強勢地位的醫院時,要么不知所措、茫然無奈,過于依賴院方,要么采取一些不合時宜的極端措施,在激憤中焚燒了自己的合法權益,造成無法挽回的悲劇。這樣往往導致患者在維權時喪失有利條件,最終自己的合法權益無法得到維護。由于醫療糾紛具有極強的專業技術性,糾紛雙方地位失衡,以及基于醫療行業特性和習慣的信息封閉等,患者的維權之路往往坎坷曲折。那么,患者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權利,醫療糾紛的官司究竟應該怎么打呢?131118
1、發生醫療糾紛時立即要求院方封存病歷保存證據。
2、找專業人員分析整個治療過程,重點確認治療過程中有無醫療過錯。
3、分析醫療過錯是否造成患者損害,醫療過錯與患者損害之間知否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
4、根據過錯及損害情況計算要求賠償的數額。
5、數額較小的醫療糾紛直接找醫院協商解決,案情復雜賠償數額大的案件可以到當地醫調委協商解決或者直接到醫療糾紛發生地所屬當地法院直接起訴!
6、法院起訴后首先要對雙方提交的證據進行認證,如果雙方都認可證據的真實性,下一步進行醫療事故鑒定或醫療過錯司法鑒定,鑒定結果出來后法院會根據鑒定結果進行調解,調解不成再根據相關法律與具體情況作出裁定!
醫療糾紛起訴流程:1、案由的選擇:患方可以選擇提起醫療侵權民事賠償之訴或醫療技術服務合同糾紛之訴。醫方只能提起醫療技術服務合同糾紛之訴。2、受理條件:(1)有醫患關系;(2)醫療行為違法違規;(3)患者有損害后果等。3、應提交的材料及證據。
醫療糾紛訴訟的程序
醫療糾紛訴訟程序大致需要遵循以下步驟:
1.原告當事人起訴。患者去法院立案前,撰寫起訴書并準備相應的證據或材料;
2.法院立案登記。對于符合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人民法院予以立案登記。醫療糾紛案件的管轄屬于一般管轄,如在醫療侵權案件中,患者主張的是侵權之訴,則侵權行為發生地和被告住所地的基層人民法院均有管轄權,如果患者主張違約之訴,則合同履行地和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均有管轄權。
3.原告交費。即預交訴訟費。人民法院在收到起訴材料后會進行立案登記,并要求原告預交訴訟費用。
4.法院向被告送達訴狀。法院受理案件后會依法將原告提交起訴書副本證據材料,連同人民法院的開庭傳票一并向被告進行送達。
5.法院開庭審理。一般而言,庭審的重點是明確原告被告的訴訟請求,事實與理由,被告的答辯意見,根據雙方當事人的訴稱、辯稱情況,法官歸納法庭調查重點及雙方爭議的焦點。
6.法院宣判。一般法院在開庭后結合法庭的審理情況,雙方當事人的陳述和相關證據依法作出裁判。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醫療糾紛訴訟請求有哪些,醫療事故患者要準備
醫療糾紛訴訟是指具有合法資質的醫療機構與患者之間對因醫療過錯而導致的醫療損害賠償等相關事宜無法達成一致意見而由患者方向人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的一系列程序。
醫療糾紛解決途徑
1、雙方協商解決(對于民事賠償部分,醫患雙方可以協商解決)
2、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衛生局)提出申請,由衛生行政部門幫助調解解決。
3、向法院提起訴訟(可以直接就賠償數額提起民事訴訟,如果對衛生行政機關的處理結果不服的,也可以提起衛生行政訴訟)
以上三種手段均可采取,但不管哪種方法,都最好先進行醫療事故鑒定。
醫療糾紛民事訴訟程序
1、申請醫療事故鑒定
當事人可以向當地的醫學會提出申請,當事人在提交相關材料后,醫學會應該在45日內組織鑒定并得出鑒定結論。這就是采取下一步行動的依據,當然,如果對鑒定結論不服,可以申請上一級鑒定,但不能對鑒定委員會提起訴訟。
2、收集相關證據
當事人可以將醫院的就診記錄(病歷、發票、病情證明、診斷報告、手術記錄等等)作為證據固定下來。
3、向法院提起訴訟
向法院提起訴訟需要以下材料:
(1)民事起訴狀。民事起訴狀可以委托相關專業人士起草,也可以自行草擬,百度文庫里面也有很多的模版可以參考。
(2)原、被告身份信息。被告信息個人難以調取,可以委托律師進行查詢。
(3)相關證據。醫療事故鑒定報告、醫院就診記錄等等。
4、開庭審理
一般分為以下幾個階段:開庭前準備;法庭調查階段;法庭辯論階段;最后陳訴階段。
5、判決
開庭后,法院會在審理期限內進行判決,向原、被告及代理人送達判決書。
醫療糾紛處理的相關法律法規有哪些
1、和解所謂和解是沒有第三方介入,雙方當事人自己協商談判,對各自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的處分。可分是訴訟前或訴訟中和解。如果是訴訟中和解的,應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撤訴后結束訴訟,雙方當事人再達成和解協議。2、調解調解是指在衛生行政機關、第三方法人或自然人,或著在法院的主持下,對當事人之間的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3、訴訟民事訴訟是在案件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與下經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查明事實、適用法律,對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
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解決醫療糾紛的方法有醫患雙方協商調解、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處理和向法院提起訴訟三種途徑。而現實中,訴訟往往是醫患雙方解決糾紛的首選途徑,患方在醫療糾紛中如何訴訟進行法律上的指導。
1、訴前準備工作。醫療糾紛發生后,患方應第一時間和醫務科聯系、投訴,要求復印診療病歷,并會同醫方代表一起共同封存病歷(包括診治病歷、住院病歷、手術同意書、會診討論記錄等所有資料),向醫務科索要《醫療糾紛投訴表》回執。完成上述工作后,患方便可選擇適用何種法律方式解決糾紛了。
2、訴訟。提起訴訟后,法院會安排時間進行第一次開庭,該次開庭主要確認醫患雙方的訴訟主體資格、對雙方提交的病歷資料進行質證,經過質證的病歷將在第一次開庭后由法院移交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鑒定。所以在首次開庭這一階段患方應把握好機會,認真仔細審查病歷資料的真實性、規范性、完整性,盡可能將對自己不利的病歷資料排除出有效證據之外。
3、醫療事故技術鑒定。這是醫療糾紛處理程序中最重要的一環,它決定了整個醫療糾紛訴訟的大局。說白了,打醫療糾紛訴訟其實就是打醫療事故鑒定!患方應認真對待,向專家小組提交的《陳述書》內容應盡可能詳細陳述醫療經過,同時著重指出醫方的醫療行為存在哪些過失,違反何種診療規范。醫鑒會的專家們其實也是各醫院的主任醫師、醫學教授,他們對醫院一方有著天性的維護,故患方在《陳述書》中應一針見血明了的指出醫方存在的診療過錯,不給專家小組回旋的余地;如果患方在《陳述書》中不能指出醫方明顯過錯的話,專家們往往也會睜只眼閉只眼作出對患方不利的鑒定結論,這就象民事訴訟中不訴不理的原則。
4、賠償款的確定。醫療事故鑒定結果出來后,如認為構成醫療事故,患方可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確定賠償款項,但要考慮到醫方的診療行為和患者出現的損害后果之間存在多大的因果關系,來確定醫方應承擔的責任。如某患者被確診為癌癥晚期,死亡已是不可避免的事實,盡管醫方的診療失誤加速了患者的死亡,但如要求醫方對患者的死亡負全部賠償責任也是不合理的,法院也不會支持。所以患方應實事求是的分析醫方過錯程度來確定賠償額,避免盲目索賠,導致自己承擔過多的訴訟費用。 在更多的時候,醫療鑒定結論是認定醫方不構成醫療事故的,這種情況下患方應如何索賠呢?本律師認為患方可靈活應用《民法通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有關原則,舉證證明醫方的診療行為存在瑕疵并給患者造成人身損害的后果,以人身損害為由提起索賠。
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病歷書寫基本規范》(試行)、《處方管理辦法》(試行)、《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解決醫療糾紛的方法有醫患雙方協商調解、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處理和向法院提起訴訟三種途徑。《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更多用在司法鑒定和訴訟上。
《侵權責任法》之醫療侵權責任第七章醫療損害責任 第五十四條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
醫療損害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 1、法定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診療行為。 2、患者有損害結果。必須具有客觀性、真實性、確定性。 3、診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即直接、間接因果關系,一果多因。 4、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有過錯。 如果對您有幫助請采納,謝謝!
相關推薦:
醫療損害賠償糾紛的范圍(醫療損害責任糾紛賠償標準)
職業病有哪些(我國法定職業病有十大類多少種)
醫院怎樣避免醫療糾紛(防范醫療糾紛的措施有哪些)
醫療機構如何參與訴訟(當發生醫療糾紛 醫療機構應如何處理)
醫患雙方如何調解(發生醫療糾紛怎樣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