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噲(前242--前189年),沛人,出身微寒,早年以屠狗為業。是呂后的妹夫,深得劉邦、呂后的信任,是劉邦麾下最勇猛的戰將,西漢開國元勛,大將軍、左丞相,著名的軍事將領。
樊噲作為劉邦的連襟,是出生入死的兄弟,為劉邦打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是劉邦忠心不二的功臣。
那為何劉邦在臨死之前,還要殺了樊噲呢?
根本的原因,還是在于樊噲與呂后走的太近,關系太過密切,已經影響到劉氏江山的穩固。劉邦為了子孫后代著想,必須要鏟除呂后的羽翼,樊噲在劫難逃。
在楚漢戰爭期間,劉邦為了對抗項羽,不得已分封了許多異姓諸侯王,這對劉邦取得天下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但在漢朝建立以后,異姓諸侯王的存在,嚴重影響著劉氏政權的穩固。樊噲在追隨劉邦平定臧荼、盧綰、陳豨、韓信等的過程中,東征西討,居功至偉。
但在異姓諸侯王清除的差不多的時候,劉邦又開始清理那些威脅劉氏政權的功臣啦。
前195年,劉邦擊敗叛軍英布歸來,箭傷發作病倒了。此時,劉邦又聽說燕王盧綰叛變,就派遣樊噲以相國的身份率軍征討。
樊噲帶兵出征之后,就有人對漢高祖劉邦說:“樊噲跟呂后串通一氣,等到皇帝百年之后,圖謀不軌,皇上不能不早加防范。”
但陳平對周勃說:“樊噲是皇上的重臣,勞苦功高,況且他又是呂后的妹夫,是皇親國戚,位高爵顯。萬一皇上后悔了,我們怎么辦?再說皇上病重,呂后姐妹必然會在皇帝身邊搬弄是非,到那時難免會歸罪于我們。”
周勃一聽,也沒了主意,便問:“難道要把樊噲放了不成?”
陳平說:“放了肯定不行,咱們不如把樊噲綁上囚車,送回長安,讓皇上自己處理。”
但他們還沒有回來,劉邦就駕崩了,樊噲逃過這一劫。
劉邦死后,呂后專權,陳平懼怕呂后怪罪,就立馬趕回長安,跪在劉邦靈前,大哭道:“您讓我們就地處決樊噲,我不敢輕易處置大臣,現在已經把他押解回來,想讓您自己處理,可您卻走了,這究竟咋辦呢?”
因為劉邦也有他想要的東西,他想要天下安定,想要保護他想保護的人,就是他心愛的戚夫人和劉如意。樊噲和劉邦認識的時候,他們兩個都還只是一個不出名的小混混。后來到了泗水亭長,樊噲常常會在縣城的集市上擺攤,專門做賣狗肉的生意。劉邦非常喜歡吃樊噲做的狗肉,因為樊噲的祖傳秘方非常的好吃。但是劉邦經常不給錢,在樊噲的地盤白吃白喝。
剛開始的時候,樊噲并不了解劉邦,覺得劉邦是一個非常煩的人,畢竟劉邦經常白白的吃肉,而不給錢。但是時間久了之后,樊噲對劉邦越來越了解,他發現劉邦這一個人心中有仗義豪情,對朋友非常講義氣,而且經常請樊噲喝酒,所以后來他們成為了好朋友,肝膽相照,后來劉邦因為犯了錯,無奈之下,止渴只能躲在山中。這個時候樊噲并沒有扔下劉邦不管,而是心甘情愿地追隨著劉邦,為劉邦著想。
后來鴻門宴的事情我們都知道,樊噲救了劉邦的性命,而且樊噲對劉邦是忠心耿耿,一切都為劉邦著想。后來反饋取了呂雉的妹妹和劉邦成為了連襟兄弟,也算是親上加親。
這對于劉邦和樊噲來說是一件好事,畢竟他們之間的感情很好,能夠親上加親,對他們來說無論是于公還是于私,都讓他們更加強大。但是對于他們的敵人來說,那就不一樣了。他們的聯合,讓他們的敵人感到害怕,所以經常有小人在劉邦面前,污蔑樊噲,想要借此除掉樊噲。
但是劉邦都沒有對樊噲起疑心。直到燕王盧綰起兵造反,樊噲帶兵前去平反。那時劉邦生病臥榻修養,又收到了小人的挑唆。這一次劉邦心動了,他對樊噲起了疑心。這也是劉邦最終想要處死樊噲的原因吧。
“玉輦曾經陷楚營,漢皇心怯擬休兵。當時不得將軍力,日月須分一半明。”這是唐朝詩人汪遵的詩《樊將軍廟》,對西漢開國功臣樊噲進行了熱情謳歌。汪遵的詩句并非夸大其詞,在漢朝眾多開國名將中,樊噲是其中極富有傳奇色彩的一位,如果沒有他,漢朝能否建立、劉邦是否能死里逃生,都將是個未知數。但劉邦在臨死前,為啥特地下旨斬殺樊噲?
樊噲,生于前242年,卒于前189年,江蘇沛縣人,早年是個屠夫出身,與劉邦很早就相識,并且是至交好友。劉邦起兵之初,樊噲就追隨左右,鞍前馬后效力多年,是正兒八經的從龍之臣。
樊噲性情彪悍,作戰勇猛,是劉邦軍中最為得力的干將之一。每逢大敵當前,樊噲總是不顧生死,沖鋒在前,《史記》中對他的戰功的記載比比皆是,“戰碭東,卻敵,斬首十五級”,“軍濮陽,攻城先登,斬首二十三級”,“下戶牖,破李由軍,斬首十六級”,“從攻圍東郡守尉于成武,卻敵,斬首十四級,捕虜十一人”,“攻武關,至霸上,斬都尉一人,首十級,捕虜百四十六人,降卒二千九百人”。
從樊噲的戰功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標準的“斗將”,不是像韓信那種謀勇兼備的將帥之才,而是單純靠武勇取勝,說白了,就是個頭腦相對簡單的一勇之夫。但也正因為如此,在劉邦心目中,他是個直腸子的忠厚人,所以一直對他信任有加,得以躋身劉邦的核心圈子。
樊噲對劉邦還有過救命之恩。在項羽安排的鴻門宴上,劉邦身陷險境。項羽的謀士范增,授意項莊舞劍,想伺機刺殺劉邦。張良急中生智召來樊噲,樊噲不顧生死,一手持劍一手持盾牌,沖破重重阻攔來到劉邦身邊,“
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力敵萬夫的項羽,都被樊噲的氣勢鎮住,稱贊他是壯士,“賜之卮酒彘肩”。樊噲在眾目睽睽之下,飲酒食肉,旁若無人。
樊噲還當面數落項羽,“當初大家說好誰先入咸陽誰為王者。如今沛公先入咸陽,卻未敢自專,而是主動封閉府庫,等待大王前來接受。之所以派遣武將守住函谷關,不過是為了防備強盜。沛公勞苦而功高,大王您卻不對他進行封賞,反而聽信讒言,欲殺有功之人。這是在效法秦朝的做法啊,我認為大王您不當如此!”
一席話有理有據,說得項羽低頭不語。最終使得項羽打消了斬殺劉邦之心,樊噲得以護送劉邦逃出生天。由此可見,樊噲對劉邦的恩德可謂天高地厚,忠心無二。然而,公元前195年,劉邦身染沉疴生命垂危,卻留下遺言,派大臣陳平去斬殺樊噲,還要把樊噲的腦袋送到他面前。
劉邦一生與樊噲情同兄弟,樊噲對劉邦的忠心可對天日。劉邦為什么要在死前非要殺了樊噲?原來,劉邦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劉邦晚年,野心勃勃的呂后開始染指皇權,劉邦意識到這一點時,呂后的勢力已經盤根錯節樹大根深,難以撼動了。
樊噲的妻子是呂后的親妹妹呂媭,因此也被呂后視為自己人,把樊噲拉攏過去,成為呂后在軍中的代言人。劉邦非常擔心自己死后,呂后會篡奪皇權,讓呂氏家族掌權上臺,到時候他的劉氏家族后裔只怕會被殺戮殆盡。為了防止這種局面出現,劉邦開始著手削弱限制呂后勢力,誅殺樊噲的動機也正是為此。
但劉邦的心愿最終未能完成。他派去誅殺樊噲的大臣陳平是個聰明人,他深知劉邦死后呂后必將上臺,自己如果殺了樊噲,只怕沒有好果子吃。因此百般拖延磨磨蹭蹭,最終只把樊噲囚禁起來并未殺害。劉邦一死,呂后立即釋放樊噲,他才得以死里逃生。了解更多樊噲事跡,請閱讀《史記》。
政治人物的行為一定有其政治目的,除了那種以殺人為樂的暴君,別的皇帝沒有原因是不會亂殺人的。而劉邦之所以要殺樊噲,原因很簡單,因為樊噲威脅到了劉氏的皇權,而樊噲之所以會威脅到劉氏的皇權,正因為他是呂雉的妹夫。
劉邦在晚年,因為身體原因,精力不足,無法處理全部政事,所以相當一部分政事都交給了呂雉去處理。劉邦一方面不得不依賴呂雉處理政務,但另一方面又要防備呂雉權力過大顛覆劉氏,因此,當他重病時,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必須開始著手剪除呂雉的羽翼,其中,分量最重的就是這個在軍中威望極高的樊噲。
于是,劉邦派遣陳平和周勃兩人去樊噲軍中立刻殺掉樊噲,陳平周勃既要服從命令,又不敢真的殺掉樊噲開罪呂后,所以決定將樊噲綁回長安,交給劉邦親自發落。在押送期間,劉邦過世,呂后掌握了政權,陳平趕緊跑到長安向呂后解釋情況,樊噲最終也被釋放并恢復了地位。
而在劉邦去世,呂后掌權后,劉氏果然逐漸被打壓排擠,作為正統繼承人的劉盈一開始也想做一個好皇帝,但自己根本沒有半點權力,只有整日沉迷玩樂,郁郁而終。呂后去世以后,呂氏家族密謀叛亂,幸好被周勃等人平定,保住了劉氏江山。
所以,劉邦之所以一定要殺樊噲,目的就是要打壓呂氏,而后來呂氏作亂也證明了劉邦這一決定的預見性。
樊噲是劉邦的救命恩人,劉邦卻在臨死前要殺了他是因為劉邦被人告知樊噲和呂后私通,并且他們想要在劉邦死后兩人共結連理,共享劉氏天下。劉邦聽了以后特別的生氣,于是就命陳平去把樊噲去殺了。
樊噲很早之前就追隨了劉邦,為劉氏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項羽擺鴻門宴招待劉邦的時候,是樊噲憑借著一身的勇氣與霸氣讓項羽對他刮目相看,也就沒有特別的為難劉邦。此后樊噲還在多次的戰役幫助劉邦,后來樊噲成為了呂后的妹夫。劉邦建立大漢之后,樊噲憑借著救過劉邦且還是劉邦的親戚,得到了劉邦的重用。
當時劉邦命令陳平去殺害樊噲的時候劉邦已經病入膏肓,隨時會駕崩。當時的呂后的勢力非常的大,如果劉邦駕崩了,呂后就自然而然的掌握了大權,如果殺掉了樊噲,陳平勢必會遭殃,想到此處陳平就不知道怎么辦,于是,他找到了周勃。
陳平對周勃說:“太祖帝想要殺了樊噲,你去執行然后代替樊噲的位置”。于是周勃和陳平兩人根據當前的局勢商量起來,劉邦的命令他們不得不做,但是如果劉邦真死了,呂后以后肯定會為難他們,甚至是殺掉他們。陳平和周勃覺得特別的為難,到底是要不要殺掉樊噲。后來他們想了好久,覺得這件事情特別的難辦,只能靠拖,先把樊噲給抓起來,然后再慢悠悠的回京,再讓劉邦自己決定殺不殺樊噲。
后來兩人一塊到了樊噲的封地把樊噲抓了起來,兩人在慢悠悠的回京途中,就收到了劉邦駕崩的消息。于是陳平他們就快馬加鞭回到了京城,陳平借為劉邦吊唁的理由進宮見了呂后,并把他們沒有殺害樊噲的事情告知給了呂后。呂后知道以后特別的開心,把樊噲的官職給恢復了,同時提拔了陳平和周勃。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