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歷史上的幾次資產階級革命分別是?
美國獨立戰爭 第一次
美國南北戰爭 第二次
獨立戰爭南北戰爭
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
獨立戰爭.南北戰爭.羅斯福新政
美國歷史上共發動了多少次戰爭?有哪些?
海灣戰爭(1991年1月——1991年2月)
美西戰爭(1898年4月——1898年8月)版
美墨權戰爭(1846年4月——1848年2月)
1812年戰爭(1812年6月——1815年2月)
第二次世界大戰(1941年12月——1945年9月)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7年4月——1918年11月)
美國南北戰爭(1861年4月——1865年4月)
伊拉克戰爭(2003年3月至今)
獨立戰爭(1775年4月——1783年9月)
阿富汗戰爭(2001年10月至今)
越南戰爭(1964年8月——1975年4月)
朝鮮戰爭(1950年至今)
美國自主發動的是與墨西哥的戰爭,最近的是聯合國未授權的對伊拉克戰爭。
美國歷史的發展過程是怎樣的?
我對美國歷史很感興趣,想要了解一些他的大致發展線路。有熟悉的朋友幫幫忙啊。美國的經濟發展經歷了“古典自由主義”“國家干預的自由主義”和“新回自由主義”三個答階段。
亞當·斯密的學說表征是“古典自由主義”的典型代表。
大衛·李嘉圖的觀點繼承了亞當·斯密的學說,也贊成政府應該減少對經濟的干預。
里根主義主要指對抗蘇聯,爭奪第三世界,不符合“國家干預的自由主義”。
對第二個階段產生重大影響的理論是凱恩斯主義。凱恩斯主義的特征是擴大政府開支,實行財政赤字,刺激經濟,維持繁榮,主要強調政府對經濟的干預,與“國家干預的自由主義”相近。
美國人民是個勇敢而愛好自由的民族。他們原本來自世界各地,是許多不同的文化、種族和宗教,經過長時期的共存結合而形成的,漸漸他們以身為美國人而自豪。 17世紀以前,北美廣大原野僅有印第安人和愛斯基摩人居住,但經過百余年的移民,這里已成為歐洲國家人民的新家園,而其中最主要為英國人所建立的13州殖民地,這13州殖民地宣布脫離英國而獨立。幾經協商與改革,聯邦體制的美國,于法國大革命前夕,正式登上世界舞臺。早期的美國很歡迎外來的移民,這些移民使她迅速地成長。美國人口,在1776年只有300萬人,而現在則超過2億。在人口迅速增加的過程中,新的生存空間,也跟著不斷開拓,而方向則由東向西,拓疆的先驅們不但從事農耕畜牧,也尋找礦產及其它資源。到了20世紀,美國不但已成為世界強國,并且也是科學、技術、醫藥及軍事力量的先進國家。 殖民時期以前(1607以前) 在兩萬多年前,有一批來自亞洲的流浪者,經由北美到中南美洲,這些人就是印第安人的祖先。 當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居住在美洲的印第安人,約有2,000萬,其中有大約100萬人住在現在的加拿大和美國中北部,其余絕大部分住在現在的墨西哥和美國南部。大約1萬年前,又有另一批亞洲人,移居到北美北部,這是后來的愛斯基摩人。而最早到美洲的白種人大概是維京人,他們是一群喜好冒險的捕漁人,有人認為他們在1,000年前,曾到過北美東海岸。 殖民時期(1607~1753) 1607年,一個約一百人的殖民團體,在乞沙比克海灘建立了詹姆士鎮,這是英國在北美所建的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在以后150年中,陸續涌來了許多的殖民者,定居于沿岸地區,其中大部分來自英國,也有一部分來自法國、德國、荷蘭、愛爾蘭和其他國家。 18世紀中葉,13個英國殖民地逐漸形成,他們在英國的最高主權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議會。這13個殖民區因氣候和地理環境的差異,造成了各地經濟形態、政治制度與觀念上的差別。 獨立運動(1754~1783) 18世紀中葉,英國在美洲的殖民地與英國之間,已有了裂痕。殖民地的擴張,使他們產生某種自覺,自覺到英國的迫害,而萌生獨立的念頭。1774年,來自12州的代表,聚集在費城,召開所謂第一次大陸會議,希望能尋出一條合理的途徑,與英國和平解決問題,然而英王卻堅持殖民地必須無條件臣服于英王,并接受處分。 1775年,在麻州點燃戰火,5月,召開第二次大陸會議,堅定了戰爭與獨立的決心,并發表有名的獨立宣言,提出充分的理由來打這場仗,這也是最后致勝的要素。 1781年,美軍贏得了決定性的勝利,1783年,美英簽定巴黎條約,結束了獨立戰爭。 組成新政府(1784~1819) 革命的成功,使美國人民有了以立法形式表達他們政治觀念的機會。 1787年,在費城舉行聯邦會議,會中華盛頓被推為主席,他們采取一項原則,即中央的權力是一般性的,但必須有審慎的規定和說明,同時,他們也接受一項事實,那就是全國性政府必須有稅收、鑄造貨幣、調整商業、宣戰及締結條約的權力。此外,為了防止中央權力過大,而采取孟德斯鳩的均權政治學說,即政府中設置三個平等合作與制衡的部門,即立法、行政、司法三種權力相互調和,制衡而不使任何一權占控制地位。 向西擴張(1820~1849) 19世紀初期,數以千計的人,越過阿帕拉契山,向西移動,有些開拓者,移居到美國的邊界,甚至深入屬于墨西哥的領地、以及介于阿拉斯加與加利福尼亞的俄勒岡。開拓者勇敢、勤奮地向西尋求更好的生活。 南北沖突(1850~1869) 引起內戰的原因,不單是經濟上、政治上、軍事上的問題,還包括了思想上的沖突。內戰暴露了美國的弱點。對這個國家的存在,作了一番考驗。經過了這次考驗,美國才步向一個中央集權化之現代國家的坦途。 南北之間,為奴隸問題而起爭執,南方在全國政治上的主要方針,就在保護和擴大"棉花與奴隸"制度所代表的利益;而北部各州,主要是制造業、商業和金融的中心,這些生產無需依賴奴隸,這種經濟上和政治上的沖突都是由來已久的。 1860年代初期,11個南方的州脫離聯邦,另組政府,北方則表示,為了統一將不惜付出任何代價。 1861年,內戰爆發了,這場美國人面對面的流血戰,打了四年,南方遭到嚴重的破壞,而且留下深深的傷痕。1865年,北方戰勝了,這項勝利不但顯示美國回復統一,而且,從此全國各地不再施行奴隸制度。 工業化與改革(1870~1916) 19世紀初期,美國開始工業化,而內戰之后,則步入成熟階段。在從內戰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不到50年時間內,她從一個農村化的共和國變成了城市化的國家。機器代替了手工,產品大量增加。全國性的鐵道網,增進了貨品流通。應大眾的需要,許多新發明應市了。銀行業提供貸款,促成工商業經營的擴大。故從1890到1917年的近30年間被稱為所謂"進步時期",1914年,世界大戰爆發,1917年,美國終于被卷入大戰漩渦中,并且在世界上嘗試扮演新的角色。 世界的新地位(1917~1929) 在戰后的10年間,美國的社會與文化可說是個無生氣、無感情,屬于商人階級的10年。據1929年統計,居城與居鄉的比率是56%∶44%,這時舉凡現代生活的特色,諸如汽車、電話、收音機、洗衣機,已成為生活的必需品。 戰后經濟呈現極度的繁榮,原因有二,一為政府不再干涉私營企業且有立法保護之,二為新技術的帶動。雖然經濟成長很快,但是基礎不穩。 不景氣時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戰(1930~1959) 經濟大恐慌,影響的不只是美國,世界各國都受到它的打擊,經濟大恐慌,使上百萬的工人失業,大批的農人被迫放棄耕地,工廠商店關門,銀行倒閉……一片蕭條。1932年,羅斯福當選總統,他主張政府應拿出行動來結束經濟大恐慌,新政府雖然解決了許多的困難,但美國的經濟還是要到二次大戰,才蘇醒起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美蘇兩國,關系日趨惡化,分別在軍事、政治、經濟、宣傳各方面,加緊準備,一如戰時,這種狀態,被稱為"冷戰"。 1960年以來 美國歷史自1960以來,許多方面仍是戰后發展的延續。經濟方面,除了周期性的不景氣,則仍不斷膨脹;從城市移居到郊區的人口,繼續增加,1970年,居郊人口超過了居城人口。 1960年初期,黑人問題成為美國內部最主要的問題。 1960年代中期,許多美國人開始不滿政府的對外政策。此外,由于工業的發展,人口的集中,60年代后期,生態環境的污染,廣受注意。70年代初期,由于能源危機而導致的經濟蕭條,是大恐慌以來,最嚴重的一次。 70年代中期,經濟一度復蘇,但到70年代未期,又出現通貨膨脹。 1976年,美國建國200周年,全國舉行各項慶祝活動。 1981年4月12日,美國成功地發射"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將人類又帶入另一個太空新紀元。 1985年,里根連任總統,在日新月異的人類發展史中,美國將展開新的一頁
英國殖民地—獨立戰爭—制憲會議—內戰—西進運動—孤立政策—參與一戰—經濟危機—參與二戰—美蘇爭霸
歷史上,中國和美國一共發生過幾次戰爭?時間事件
兩次。
1、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緒二十六年),以當時的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意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八個主要國家組成的對大清帝國的武裝侵略戰爭。
2、1950年抗美援朝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臺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
擴展資料:
歷史背景:
1、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清朝戰敗,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大清帝國國際地位一落千丈。西方列強便開始對大清帝國這塊肥肉垂涎三尺。隨著戰爭賠款的加深,人民不堪重負,終于引起了義和團運動,清政府內憂外患,無力抵抗,因此西方列強更加放肆,趁火打劫,妄圖吞霸大清帝國。
2、抗美援朝
1945年8月8日,根據雅爾塔協定,蘇聯對日宣戰。14日,日本帝國主義投降。為劃分對日本占領地區受降范圍,經蘇,美協商,在朝鮮,以北緯三十八度線為界,以北為蘇軍受降區,以南為美軍受降區。
1948年8月15日,在朝鮮半島南部大韓民國成立,9月9日,北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圍繞朝鮮統一問題,雙方之間的斗爭日益尖銳化,三八線上武裝沖突日增,局勢日趨緊張。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抗美援朝
歷史上,中國和美國一共發生過2次戰爭。
一、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在19世紀末,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激起了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為了鎮壓義和團運動,擴大對華侵略,英、法、德、奧、意、日、俄、美八個帝國主義國家借口清政府排外,聯合進兵中國。1900年6月,八國聯軍攻占大沽炮臺;7月,攻陷天津;8月,占領北京。侵略軍在華屠殺人民,掠奪財物,踐踏中國主權。
二、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朝鮮得到蘇聯默許,不宣而戰進攻韓國,歷時三年的朝鮮戰爭爆發。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84號決議,派遣聯合國軍支援韓國抵御朝鮮的進攻。8月中旬,朝鮮人民軍將韓軍驅至釜山一隅,攻占了韓國90%的土地。
9月15日,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希臘、土耳其、哥倫比亞、泰國、菲律賓、南非、埃塞俄比亞)在仁川登陸,開始大規模反攻。同時,美國飛機多次侵入中國領空,轟炸丹東地區,戰火即將燒到鴨綠江邊。
1950年10月8日,朝鮮政府請求中國出兵援助。中國應朝鮮政府的請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迅速組成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參戰。10月25日,志愿軍打響了駐軍朝鮮后的第一仗。
擴展資料:
一、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結果
清廷慈禧等人逃往西安,派李鴻章等人乞和。11月,侵略軍增至10萬分別入侵山海關、保定、正定等地,并進兵山西。沙俄還單獨出兵17萬分六路入侵中國東北。1901年9月,清政府和帝國主義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賠銀4億5千萬兩。《辛丑條約》簽訂后,中國自此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當時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空前沉痛的災難。
二、抗美援朝的戰爭結果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愿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愿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鞏固了中國新生的人民政權,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頂住了美國侵略擴張的勢頭,使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國內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了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抗美援朝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歷史上,中美之間直接對抗的戰爭有三次,即:1900年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50年—1953年的抗美援朝戰爭和1955年—1975年的越南戰爭。
第一,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年6月中旬,侵華帝國主義海軍在沙俄海軍將領指揮下,聯合進攻大沽口炮臺,守將羅榮光不幸中彈犧牲,清軍失去指揮,大沽炮臺失守。6月21日,清政府向各國“宣戰”。大沽口失陷后,俄、英、德、美援軍數千人,闖入天津租界,對天津城及其外圍發動猛攻,14日,列強聯軍付出傷亡900余人的代價,攻陷天津。8月中旬,八國聯軍2萬余人由天津進犯北京。次日,八國聯軍付出死傷635人的代價,攻下北倉。8月13日,八國聯軍進至北京城下,進攻東便門、朝陽門、東直門。14日,北京失陷。次日晨,西太后和光緒皇帝倉惶出逃。西太后在流亡途中,指定李鴻章為與列強議和全權代表。1901年9月7日,和碩慶親王奕劻和直隸總督李鴻章,代表清廷與帝國主義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條約規定:中國賠銀4億5千萬兩;北京使館區及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交由外國駐軍;禁止中國人民組織反帝組織等。《辛丑條約》保住了清政府權位,加強了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的統治,清政府由此成為帝國主義的傀儡。本次戰爭美國參與了作戰,也算是中美之間的第一次戰爭,很明顯包括美國在內的八國聯軍很輕松就拿下了北京,中國戰敗。
第二,抗美援朝戰爭。1950年10月19日, 中國人民志愿軍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彭德懷率領下,跨過 鴨綠江,趕赴朝鮮 戰場,25日,揭開抗美援朝戰爭序幕。從1950年10月25日~1951年6月10日,為抗美援朝戰爭第一階段。這個階段,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采取以運動戰為主,與部分陣地戰、游擊戰相結合的方針,連續進行了五次戰略性戰役。經過本階段的激烈戰斗,初步穩定了朝鮮戰局,志愿軍共殲敵15000多人。從1951年6月11日~1953年7月27日,為抗美援朝戰爭第二階段。這個階段,中朝人民軍隊執行“持久作戰、積極防御”的戰略方針,以陣地戰為主要作戰形式,進行持久的積極防御作戰。其特點是:軍事行動與停戰談判密切配合,邊打邊談,以打促談,斗爭尖銳復雜;戰線相對穩定,局部性攻防作戰頻繁;戰爭雙方都力圖爭取主動,打破僵局,謀求于自己更有利的地位。1951年7月10日,戰爭雙方開始舉行 朝鮮停戰談判。從此,戰爭出現長達兩年多的邊打邊談的局面。為促進停戰實現,與朝鮮人民軍一起,發起抗美援朝戰爭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迫使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方面向朝中方面作出實施停戰協定的保證,有力地促進了停戰的實現。這次中美對抗,我志愿軍粉碎了美國妄圖干涉朝鮮內政、并吞全朝鮮的企圖,保衛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獨立,同時有力的保衛了我們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次戰爭我們雖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我們取勝了。
第三,越南戰爭。1955年越南出現兩個政府,一個胡志明政府,一個吳庭艷政府,1959年雙方內戰開始。1961年5月,為防止吳庭艷政權垮臺,進入南越,1962年2月8日,美國在西貢設立了由保羅•哈金斯將軍指揮的軍事司令部,標志著美國開始直接介入越南戰爭。1963年11月1日,美國在南越策動軍事政變,殺了吳庭艷,換上了新的傀儡楊文明,并積極尋找擴大戰爭的借口。1964年8月4日,美國開始推行“飽和轟炸”和“焦土政策”,大規模轟炸越南北方。與此同時,美國不斷增兵,到1967年,在越南的美軍人數超過50萬。1968年1月底,北越發動了規模空前的“新春攻勢”。超過8萬北越軍隊和越共游擊隊對南越幾乎所有的大小城市發起了進攻,其規模和慘烈程度令美國人大為震驚:無數的軍事設施和政府建筑被破壞;戰斗最激烈的舊京順化幾乎全毀;美軍溪山基地被圍困76天,因為破壞太嚴重,解圍后不得不放棄使用。由于南方人民武裝的堅決抵抗和越南軍民團結一致,美國在越南耗費了巨大人力物力卻沒有取得預想效果,遭致國內外一致反對。1973年1月27日,美國經過長期談判,與越南民主共和國在關于越南問題的《巴黎協定》上簽字,宣告美國在越南軍事行動的失敗。1975年,越南實現統一,越南戰爭結束。越戰徹底改變了美、蘇兩霸爭奪的格局和冷戰的態勢:整個20世紀70年代,美國轉為戰略收縮,而蘇聯則處于戰略攻勢地位。面對蘇聯咄咄逼人的進攻,美國只有更積極地同中國等其他國家合作。中國是越南民主共和國最主要的支持國和援助國。出于地緣政治的考慮再加上社會制度的因素,中國援助越南800億元人民幣。統一后的越南并未成為中國可靠的盟國,出于擔心國家利益受到中國和柬埔寨民主共和國的損害,越南倒向了蘇聯。本次中美對抗,明顯中國所在的社會主義陣營勝利了,中國沒有直接參戰,但有力的支持了越南的民族獨立。
直接戰爭肯定是沒有的,清朝時候,我知道的有兩次
第一次是中內英鴉片戰爭之后,法國和美容國看到有利可圖,就分別發動了一次小規模的戰爭,目的很明顯,后來簽訂了,中美條約和中法條約。
第二次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有老美的事,這次呢老美是打醬油的
民國的時候,好像是沒有
建國后抗美援朝,抗美援越,這都是比較直接的對美戰爭。雖然美國是以聯合國軍隊的形式來的,但具體的參戰人員還是中美軍隊。
然后就是,炮擊金門事件。當時美國人讓蔣介石把部隊從金門撤走,老蔣不同意,然后呢國民黨和美國軍隊出現在東海上,以示對大陸的威懾,美國派了兩艘還是幾艘不記得了,在東海替國民黨的軍隊護航,毛澤東下令炮擊金門,美國戰艦一看,不要命的就跑了。炮擊金門實際是幫老蔣,這個老蔣也是知道的。
我覺得三戰已經爆發了只是沒有人談論這些影響合平的話題。
相關推薦:
工程現場簽證有哪些原則(建筑工地簽證的原則)
工程現場簽證重要的環節(工程簽證九大技巧)
工程現場簽證的處理(工程簽證最該注意的9大技巧)
著作權轉讓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內容)
最新立法法全文(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2023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