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兒園被打,作為家長應該怎么辦
寶寶在幼兒園被大孩子打了不還手,只是哭,家長該怎么處理?無論寶寶打人了,還是被打了,這樣的消息都會讓寶媽寶爸心頭一緊。如果孩子挨打了不還手,而只是一味地忍讓哭泣,這個時候,我相信許多家長內心是激動的,那么家長該怎么處理好這個事情呢?
像我家的寶寶也曾經遇到這種情況,有一次我去幼兒園接孩子,發現她哭紅了眼。
我問老師,老師說是吵架了。當然老師的回答是有決的輕描淡寫,不過,我也沒再深入過問。
回到家后,我本來想好好教育寶寶,或許我應該跟她講打架是不對的,別人打你了也不要還手。
但是,我明明知道,那樣的教育是不合適的。打不還手真的就對嗎?未必,那只會讓你變得懦弱,甚至惡性循環,讓其他熊孩子更加欺負你。
于是我告訴她:“寶寶,打人是不對的。但是,也不能讓別人打你。”
寶寶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后來,她依然是偶爾被人打。她對別人打她這個事,依然是反應得相當迷茫,不知道怎么去處理。后來我想到,我講的道理可能在她簡單的腦海里產生了沖突——打人是不對的,可又不能打不還手,這在她看來是自相矛盾的。
于是我就告訴她:你要學會保護自己。
從那以后,我對她的教育就有意地避開了“打人”這個稱謂,只是講“保護自己”。
這一下,效果明顯好了許多。孩子懂得了“反抗”與“打人”是有區別的。
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在被欺負的時候都必須學會反抗,只有那樣,才能保護自己。
寶寶在幼兒園被打了,與老師進行溝通是怎么也繞不開的一個口子,那么聰明的家長怎么和老師“評理”呢?
1、老師肯定會先道歉,家長這個時候的心態很重要,真誠,但不是滿不在乎,重視,但不過分挑剔。
2、寶寶被大孩子打了,肯定有老師的責任,但是一味責怪老師沒有任何意義,這個時候家長不是找老師的麻煩,而是尋找解決的辦法。
3、老師會持續關注一段時間被打的孩子,比如傷疤是不是好了,情緒是不是好轉,也可以借助這些機會多了解孩子在幼兒園其他方面的信息,和老師增加接觸。
4、和老師交流的時候,聰明的家長可以直接問老師:如何讓寶寶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相信老師在以后的工作中會重視和照看好寶寶的。
其實,在幼兒園和學校里面,孩子受欺負是常見的事情,家長首先要冷靜對待
只要能保證孩子的安全,沒有必要把孩子們之間的打斗看的過于嚴重。家長要讓孩子多動腦子去思考,想辦法化解和小朋友之間的矛盾,而不是用拳頭解決問題。
最重要的是要讓老受欺負的寶寶學會自我保護
教孩子保護好自己,尤其是自己的關鍵部位,比如頭部、臉等。
可以教孩子在家里練習基本自我保護姿勢,在緊急情況下,讓孩子先還擊保護好自己,再去尋求老師或者家長讓孩子學會適當的行為反擊。
因為有時,受欺負的孩子表現出一些勇敢的反擊行為,也能讓人震驚,從而停止其他孩子的暴力行為。
這個問題的難點就來在于不自甘心孩子被打,然而又怕以暴制暴讓小朋友變成“壞孩子”。那么孩子被別的小朋友打了,到底該怎么辦?
其實孩子還小,經常會在幼兒園的時候和其它小朋友會發生一些沖突,這個時候一般都會有老師出來制止,家長能做的就是要好好安慰孩子,切忌夸夸其談。
1、當孩子在想你傾訴他被打時,作為家長要認真傾聽。如果孩子情緒還是不好的話,可以試圖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糖果、玩具等。
2、不要去罵動手打你孩子的人。畢竟孩子還小,不要去罵別人的孩子,這樣不只會給別人的小孩帶來困擾,同時也會讓自己的小孩養成不好的習慣。
3、讓孩子知道,所有人都會有偶爾吃虧的時候,要讓孩子知道偶爾吃虧不是因為我們膽小怕事,反而是勇敢的表現,因為勇敢的人才能真正敢于面對吃虧。原諒別人是心胸寬廣的表現,學會原諒別人,也更容易交到更多的朋友。
幼兒園孩子被打怎么處理方法
幼兒園孩子被打的話就要看是因為什么了,如果說在學校被老師打,那么肯定是要討回公道,如果是學生的話,如果還不太嚴重,那么就給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孩子在幼兒園被打應該怎么處理?
孩子幼兒園被打怎么辦
教孩子先用語言大聲說:“不可以欺負我!” “不可以這樣!內” “在這樣,我容就叫老師了!”等等,先用語言威懾對方。還有簡單直接的方法,三十六計走為上,跑開。實在不行,就只能打回去,然后告訴老師。
家長不要以自己的觀念來決定孩子們之間的關系,孩子們可能這邊打完,下一秒也許就手拉手成為好朋友了。而且幼兒園孩子都比較小,有些孩子可能不會表達,想和對方一起玩,但是卻先下手。
孩子在幼兒園打架怎么辦
其實孩子在幼兒園打架的話可能會有很多原因導致打架的,家長們應該對孩子的這種行為采取最佳的方法,千萬不要用責罵的態度來對待孩子,一定要先了解情況后才能對兒子采取有效的方法來勸說他們。
有很多家長平時發現孩子在幼兒園打架后二話不說首先就是開始責罵孩子,這種行為可能會讓孩子的心理上會帶來很大的影響,而且會讓孩子感到非常的委屈,感覺到父母為什么不幫助自己,可能會感到非常的無助。所以不要因為孩子小就簡單粗暴的去影響他們,要以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進行溝通,說明利弊。
孩子在幼兒園被打或打人了怎么辦
孩子進入幼兒園,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同學...難免會出現焦慮情緒,打人與被打在幼兒園里是經常上演的,此時家長該如何面對寶寶在幼兒園里被打呢?寶寶在幼兒園里打人又該怎么辦呢? 妮妮上幼兒園了,有時回家跟媽媽講“幼兒園小朋友打她了”,媽媽覺得小孩子之間難免磕磕碰碰,沒有在意。但這次,妮妮又跟媽媽講“小朋友打她了”,媽媽還看見妮妮的小臉上有幾道紅印,媽媽很心疼,爸爸說:“這樣不行,得教孩子學會自衛。”可媽媽說:“總不能我們也教孩子打別人呀。” 妮妮的情況具有代表性,許多孩子都在幼兒園遇到相似的情況。分析幼兒愛打人的原因,可能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為什么有的孩子愛打人? 在這里我們拋開孩子無意識打人的情況不提,而是分析3-4歲的孩子為什么會養成打人的習慣,父母的態度究竟會對孩子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教育家認為:父母對待孩子打人的不同態度,會導致不同的結果。例如:
1、用商量的口吻制止:當孩子打了別人,媽媽用商量的口氣說:寶寶,咱別再打小朋友了好嗎?這樣的問句不能使孩子明辨是非。
2、顯而易見的明貶暗褒:“我家陽陽總被告狀,整個幼兒園誰也打不過他,真拿他沒辦法。”
3、不恰當的玩笑:“冉冉,打這個臭哥哥。”
4、口頭制止沒有行動:看到孩子打別人,家長只是呵斥孩子一句“不要打人。”但沒有用行動去拉開孩子。
5、有制止的行動沒有批評:只是拉開了打人的孩子,但沒有告訴孩子他的錯誤所在。
6、過激的反應強化了孩子打人的意識:面對其他家長的告狀,火冒三丈的爸爸一巴掌下去,“看你下次再打人!”。孩子也會學著把打人視作發泄情緒的手段。 以上這些方法對孩子“打人”的行為沒有十分明確的善惡觀念,起不到教育的作用。這時家長的態度應十分明確,首先要及時制止,鄭重告之“不許打人。”然后允許孩子申訴打人的原因,父母要明確地表示對此事的態度,并給孩子講清道理。如是其他小朋友引起的,應告訴孩子有很多方法可以解決問題,打人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如果孩子情緒激動,聽不進道理,可以暫時“冷處理”,待孩子平靜以后,進一步講清。
二、建議教孩子的自我保護方法: 1、面對面嚴肅地說“請不要碰我”。 2、大聲地說 “不許你打我”。 3、用手用力地推開他。 4、找老師講明情況。 一般來說,當孩子能勇敢地用上面的方法保護自己的話,幾次下來,挨“欺負”的情況就會改變。希望這些建議會對爸爸、媽媽們有所啟發。
專家分析原因:打人是一種攻擊性行為,往往是兩歲左右的兒童,特別是男孩的常見行為,也可以說是這個年齡段兒童的特點。但是它并不能預測這個兒童未來的行為,比如早期愛打人的孩子,將來一定很兇殘,暴虐。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為什么愛打人?原因是多方面的:
*
自我意識開始萌發,事事都是“我”字當頭。凡是不合我意的,我都不要,不干,于是動手“排除”我不要,我不喜歡的東西,這就是打。
*
與小朋友交往的技能很差。想要個東西人家不給,他又不會“要”,于是就打人。
*
語言表達能力差。自己的想法、要求說不清楚、別人沒有照做,情緒不好,就打人。
*
喜歡看別的小朋友被人打以后哭的樣子,缺少同情心。
*
看電影、電視上有大人的鏡頭,很好玩,于是就模仿。
*
父母嬌慣。開始打人的時候沒有嚴厲制止,形成了習慣。
*
尋求注意。在孩子做好事的時往往得不到足夠的關注,而他有很希望被注意。得不到注意的時候,只好做一些比較強烈的“動作”:打,來引起注意。
*
一些生理因素導致煩躁,比如在餓了,累了,生病,出牙不舒服等情況下,大人就比較多。
*
生活變化大,不適應。比如,搬遷、換保姆、上幼兒園等。不知怎么回事,又不會表達,于是揮動手臂,無目的地亂打。
專家的建議:有了打人的毛病必須重視,一旦形成習慣改起來就困難了,而且還會傷人。
*
立規矩。這并不是一兩天就有效的,但早立早好。告訴他打人不好,媽媽不喜歡打人的孩子,反復地講,具體地講,會有效果。
*
避免自己出重拳,不要給他模仿的“榜樣”。
*
鼓勵他說出打人的原因。也許他說不清楚,大人要幫助他表達清楚,然后幫他分析。比如:有的小朋友拿走他玩的積木,他要不回來,就打小朋友。這時打人可以和他一起有禮貌地向小朋友表示,請他還回來。
*
關心他的病痛,疲倦,饑餓,盡量替他解決好。
*
提高他的能力。由于能力差,做不好一件事,比如:拼圖拼不上、踢球踢不準等。這時可以幫助他做好這些事情。并在以后著意訓練。他能力強了,事情做好了,高興了,自信心強了,也就不會去打人了。
*
提高自信。經常注意表揚他好的行為,提高他的自信心,讓他感到被愛,被注意,這就好了。
相關推薦:
偷盜事件立案(刑法中偷盜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快遞遲緩賠償(京東不發貨怎么投訴 如何申請賠償)
快遞賠償幾折(快遞丟失了快遞公司怎樣賠償)
跨域異地立案(跨域立案什么意思)
與家暴男離婚(怎么樣與家暴男人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