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人類為什么不選擇登陸
是因為金星的表面環境問題。
金星是一顆比地球距離太陽更近的類地行星,從結構上看,金星和地球專有不少相似之處。金屬星的半徑約為6073公里,只比地球半徑小300公里,體積是地球的0.88倍,質量為地球的4/5。
因為質量與地球類似,所以金星表面也是固態表面,也有一層大氣層,而且比地球大氣層更加濃密。金星大氣中,二氧化碳最多,占97%以上,大氣壓約為地球的90倍(相當于地球900米深海中的壓力)。同時,金星大氣中還有一層厚達20~30千米的由濃硫酸組成的濃云,時常降落劇烈的具有腐蝕性的酸雨。
二氧化碳是著名的溫室氣體。高濃度的二氧化碳,讓金星上存在強烈的溫室效應。二氧化碳和濃云只許太陽光通過,卻不讓熱量透過云層散發到宇宙空間。被封閉起來的太陽輻射使金星表面變得越來越熱,使金星表面的溫度最高達464℃。由于熱慣性和濃密大氣的對流,晝夜溫差、季節溫差并不大,云層頂端的溫度是金星上最低的,而表面溫度卻從不低于400℃。
這種環境,使人類制造的飛船無法在金星表面降落,更無法抵抗金星表面這樣嚴酷且惡劣的條件。
由于金星濃密的大氣層帶來的強烈的溫室效應,金星的表面溫度比水星還要高(遠高于水的沸點)。以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登陸金星是不切實際的,只能采取一定的手段對金星進行探索和研究。
人類為什么還沒有登陸過火星金星等星球?
火星和地球都在圍繞太陽的軌道上運行,兩者的距離不斷變化。根據計算,從地球飛往火星,最近的距離是5600萬千米,最遠的距離為3.2億千米。從地球不能“直達”火星。從地球飛到火星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問題,目前技術上還無法實現載人登陸火星。
在未來的載人火星旅行中,不可能用一艘飛船通過一次飛行將人員和物資裝備全部從地球運往火星。為了保證航天員的安全,又能讓航天員在火星表面多停留一些時間,同時還能提高運輸效率,降低能量消耗,至少應該用兩艘飛船將人員和物資裝備分開運往火星。這就是所謂的“混合運輸”方案。具體的做法是先用一艘無人飛船按“低能長停留”方案將火星表面設備和返回地球飛行器運到火星,并通過遙測手段對表面設備進行測試,確保表面設備在火星表面正確著陸和運行,然后再用一艘載人飛船按“快運長停留”方案將航天員運送到火星,并保證載人飛船正好著陸在無人飛船著陸的地區。顯然,“混合運輸”方案是火星飛行的最佳方案,它結合了“低能長停留”方案和“快運長停留”方案的優點,因此是未來載人火星飛行的首選方案。
人類沒有放棄登陸火星的夢想,而是在積極地準備著。莫斯科時間2010年6月3號下午1點50分左右(北京時間當天下午6點50分),隨著“火星-500”試驗艙最后一道艙門緩緩關閉,來自中國、俄羅斯、法國和意大利的6名志愿者正式踏上長達520天的“火星之旅”,拉開人類首次全面模擬載人火星探測試驗的序幕。
人類首次模擬火星載人航天飛行試驗,是一項多國參與的國際合作。設計時間520天,前250天模擬飛往火星、中間30天登陸火星、最后240天返回地球,志愿者模擬飛往火星、環繞火星、登陸火星和返回地球等全過程。參加試驗的志愿者共有6人,來自不同國家(中國入選者是王躍)。進入模擬試驗艙后,所有生活用品、人員將徹底與外界隔絕。
金星大氣的成分以二氧化碳為主,約占97%,在接近金星表面的大氣低層,其比例更是高達99%。在金星上空30~40千米的大氣層中,還布滿一層厚25千米的濃密云層,它們不是由水霧組成,而是由腐蝕性很強的濃硫酸霧組成。金星的大氣壓力為90個標準大氣壓(相當于地球海洋深1千米處的壓力),這稠密的大氣也產生了溫室效應,使金星表面溫度上升到400℃,超過了740K(足以使鉛熔化)。所以即使將來航天技術高度發展了,人類也不可能登陸金星。
金星離地球這么近,為啥不是人類首選登陸的行星?
事實上,在進入太空時代之前,與火星相比,天文學家確實對金星更近感興趣。因為天文學家通過天文望遠鏡早就發現金星存在大氣層,并且金星的質量(地球的82%)和半徑(地球的95%)都接近于地球。早前的天文學家認為,金星要比火星更有可能存在生命。
于是,在1961年,人類進入太空時代之后,第一個機器人太空探測器被派往金星。從1961年至1997年期間,人類一共發射了40個金星探測器,大部分集中在20世紀60和70年代。但進入新世紀之后,人類對金星的探測腳步逐漸放緩,其原因與金星的環境有關。
通過金星探測器,天文學家確認金星存在大氣層。然而,金星的大氣成分和氣壓與地球截然不同。在金星的大氣中,大約96.5%為二氧化碳,大約3.5%為氮氣,氧氣幾乎不存在。并且金星的大氣層非常厚,其表面大氣壓相當于地球的90倍。
由于金星表面被濃厚的大氣層所籠罩,太空探測器很難了解到金星表面的情況。直到金星9號在1975年成功登陸金星表面,人類才對金星表面有了初步了解。在金星上,由于強烈的溫室效應,溫度達到了460 ℃。金星表面的白天亮度與地球上的陰天差不多,可見光波段難以看到太陽。
于1978年著陸金星的金星11號和12號發現,金星大氣中多次出現閃電。金星上還會下起硫酸雨,但不會落到地面,因為金星表面溫度很高,在距離地表大約25公里處,溫度高到足以使硫酸雨蒸發掉。
通過一系列金星探測器,天文學家認識到,金星是一顆環境非常極端的行星,人類不可能在這樣的星球上生存。當年,登陸金星的探測器都因為極端的環境而早早報廢。
雖然火星在質量和半徑方面都沒有金星接近地球,但火星表面的溫度沒有金星那么極端,大氣壓遠小于地球,并且有證據表明曾經的火星是一顆宜居行星,現在的火星上可能還存在液態水,所以天文學家現在對火星更為感興趣。目前,有幾個探測器正在火星上研究,并且未來不斷會有新的探測器前往火星。
雖然也有證據表明曾經的金星是宜居的,但現在的火星更有希望改造成宜居星球。因此,人類未來太空探索的首選登陸行星是火星,而不是金星。
金星離地球這么近,之所以不是人類首選登陸的行星,就是因為金星上面的物質條件其實是不適合人類生存的,所以人們在金星和木星之間會選擇木星。
因為最初的時候,我們認為金星并不具備地球一樣的生態條件,所以選擇性地放棄了金星,而選擇了火星和其他的行星。
因為金星的環境非常惡劣,人類無法適應金星的環境,所以金星不是人類首選登陸的行星。
人類為什么不選擇登陸距離地球最近的金星?
金星體積和質量類似地球,離地球也不遠,還有大氣層和固體外表,這些條件看似可以登陸,但實際情況可不一樣。金星雖然有大氣層,但大氣壓和大氣組成完全不同,金星大氣壓比地球高得多,人上去會被大氣擠扁。金星因為劇烈的地表運動,火山爆發等,造成大氣的二氧化碳濃度非常高,不止是窒息的問題,還會帶了嚴重的溫室效應,溫度能達到三四百度。
大氣中還含有很多腐蝕氣體,沒事給你下點濃硫酸雨。因大氣濃度高,表面還有高于地球數十倍的風暴。所以在金星登陸以后,你會窒息,然后被壓碎,再被腐蝕掉和烤成灰,最后被風暴吹的連渣都不剩!金星的情況其實和傳說中的地獄一模一樣,也許它就是地獄!
金星人說:地球是太陽系最惡劣的星球,溫度超低,我們的飛船還沒降落就已經被凍壞了,最高溫度才四五十度,沒有颶風和硫酸雨,從而滋生很多細菌病毒,而且大氣壓超低,我們的探測器堅持不了2個小時就報廢了!
美帝去火星的原因其實就是知道了一個不能公布的定律。太陽系生命痕跡就是從里到外。金星以前有生命,未來不可能有。隨著太陽越來越大。生命只能向外擴張。第一個跳躍點就是火星。去火星不是為了人類生存。只是為了留下生命的種子。條件可以還能留下一些人類,未來誰也說不準。但是地球終將和金星一樣。一片死地。
金星非常熱,人類根本無法登錄,但按我的想法,金星是最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地球的行星。眾所周知,宇宙所有星球之間的距離都在不斷拉長。也就是說,總有一天,地球會處在現在火星的位置。而金星就在現在地球的位置。有人說,火星上曾經出現過水和生命,但,那只是曾經。也很有可能是多少年前火星處在地球這個位置才擁有水和生命。而當時的地球就是現在金星的位置。
在史前文明高級人類的設置之下模擬了這一套系統。九大行星和太陽之間的引力的互相都有作用,主要是為地球服務的,巨大的恒星都有巨大的引力,當然都有各個的作用,而且還有互相的牽制互相的協和我協調的運轉方式,都是產生重力力學的一種原則引力的作用。
維護了地球的運轉規律的規律,人類可以登陸,將來也不久也會各種環境的條件能力的生存,當然要符合人類的一種各項指標元素的大標,才能辦成生存的能力。登月金星不是不可能的,當然自身的元素的標準撫額的情況之下才能運作方式。
相關推薦:
偷盜事件立案(刑法中偷盜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快遞遲緩賠償(京東不發貨怎么投訴 如何申請賠償)
快遞賠償幾折(快遞丟失了快遞公司怎樣賠償)
跨域異地立案(跨域立案什么意思)
與家暴男離婚(怎么樣與家暴男人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