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得了天下為什么還要殺害那些功臣?
有不少人認為,韓信之所以成為漢王朝建立后第一個被殺的將領,其主要原因在于其功勞太大,引起了漢高祖的猜忌。其實這種觀點是不全面的,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易中天認為,在漢王朝建立后,韓信創下了漢王朝的兩個第一:功勞第一,功臣被殺第一.他認為功勞最大是韓信第一個被殺的最大誘因.其實,在漢王朝的開國將領中,韓信的功勞是大的,但是不是最大,還得辯證看待。如果單從軍事方面的貢獻來說,韓信的軍功無疑最大。但是,決定一場戰爭勝敗的,除了戰場上的交鋒外,還有政治上的較量、經濟上的比拚,是政治、經濟、軍事和后勤保障等綜合實力搏殺的結果。從政治上來說,審時度勢,運籌帷幄,遠交近攻,蓄謀造勢,韓信比不上張良;在后勤保障上,籌運糧草,補充兵源,網羅人才,協調關系,韓信不如蕭何。所以按功勞來論,韓信充其量只能是大漢王朝三大開國功臣之一,而不能因為他的軍功最大就認為他是第一功臣。毫無疑問,如果韓信是一個平庸的將領,他一定不會以他后來的那種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但是,韓信的命運除了因皇帝忌嫉他的軍事才能而欲除之之外,最主要的是由他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決定的。陳勝吳廣起義后,他仗劍從軍,投在項梁的帳下,后來屢次向項羽獻計獻策,都沒有得到項羽的重用,他自己覺得在項羽手下是沒有指望功成名就的,于是逃離項羽投奔劉邦。他離開項羽不是因為項羽冷酷暴虐,濫殺無辜,而僅僅是項羽不重用他。他沒有是非觀念,只有對功名利祿的追求。他投奔劉邦不是看中劉邦的仁和德,而只是換個地方試試運氣,一旦新的地方仍然不能滿足他對名利的追求,他還會卷鋪蓋走人。以天下為已任,舍身以求仁,這在韓信那里似乎是沒有市場的。誰能給他滿足,他就為誰賣命,這樣的人誰能滿足他的要求,他就最容易被誰利用,但一旦你不能滿足他的要求,他也對你也就最危險。作為將將英才的開國君主劉邦,他不可能看不到這一點。在天下太平、韓信封王后,如果劉邦仍要韓信服服帖帖地聽話,他就必須給韓信更高的滿足,可韓信已經貴為王侯,除了皇帝的位置,別的再也沒有什么能夠挑得起韓信的胃口了,所以韓信的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死。韓信和劉邦的初次見面,滿嘴談的都是利。“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項羽)忍不能予”,項羽不愿意給諸侯利益上的滿足,不能調動將士的積極性,所以“匹夫之勇耳”。項羽“背義帝之約,而以親愛王”,只給親愛的人好處,不顧別人死活,所以“諸侯不平”;項羽“過無不殘滅者”,到處侵犯他人利益,所以“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他說若劉邦“以天下地邑封功臣”,用利祿引誘,則“何所不服”?劉邦“入武關,秋毫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耳”,不侵犯民眾的利益,所以“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在韓信眼里,離棄是因為利,聚合是為了利?!笆腥宋跷?,皆為利來;市人攘攘,皆為利往”。他看不到天下英雄以拯救天下蒼生為已任的品德,看不到劉邦長者之風對天下英雄的感召力,貶低了天下英雄,貶低了劉邦,也讓劉邦看到了他唯利是從的本質。漢王二年八月,韓信和張耳在下魏破代以后,又一股作氣滅趙降燕。這時韓信可能認為自己功勞大了,和劉邦討價還價的資本有了,于是做了一件其他任何人都不敢做的事:請求劉邦封張耳為趙王!賜爵封王應該出于君王的本意,一般人是不敢隨意向君主提出這個要求的。這時韓信可能利令智昏,以為自己為劉邦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想讓劉邦封自己為王,但畢竟對劉邦還有所顧忌,所以就先請劉邦封張耳為王。那意思再清楚不過了:我比張耳的地位高,功勞大,你都封張耳為王了,你還不知道把我往哪里擺?作為一個部屬,不需要再有更多出格的行為,只這一條,就足以讓劉邦對他的忠心感到懷疑了,所以在不久后劉邦成皋兵敗不敢直接進入韓信軍營中,而是乘清晨韓信熟睡以漢王使者的身份闖進韓營奪了他的將印。漢王四年,韓信平定齊地,他可能以為劉邦會受張耳封王的啟發主動封他為齊王,等了一段時間,可是一直不見動靜,最后忍不住了,便直接派使者去找劉邦,讓劉邦封他為齊王??赡芩约阂灿X得這種要求太出格,所以轉了一個彎兒,讓劉邦封他為齊假王。他可不可以提這要求呢?如果齊地真的象他說的那樣“偽詐多變,不為假王無以鎮之”,也許他提這樣的要求是可以的??蓡栴}是齊地真的是否動蕩不安劉邦并不知道,韓信事先也沒有請劉邦派人到那兒去考察,更重要的是他提出這個要求的時機是“楚方急圍漢王于滎陽”,劉邦正處于生死關頭,韓信這里明顯的是乘人之危,敲詐勒索:你答應很好。如果不答應?哼,走著瞧!劉邦當時的第一反應是什么?攻之!要去攻打他!可見劉邦在接到韓信的這一要求時是何等的氣憤!劉邦不得已,封了一個沒有實際地盤的齊王給了他。后來劉邦與韓信約好與彭越一起攻打項羽,可是韓信因為沒有實際地盤,所以爽約,拒不出兵,使得劉邦在固陵被項羽團團圍住。這時劉邦已經對能不能指揮得動韓信失去信心,張良建議給韓信封一些地試試,劉邦抱著死馬當作活馬醫的心態,把陳縣以東一直至大海的地方封給韓信。韓信一得到封地,馬上出兵把項羽消滅在垓下。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項羽剛被消滅,天下還未安定,劉邦就故伎重演,用突然襲擊的方式奪了他的軍隊,并在幾個月后把他改封為楚王。他通過要挾恐嚇得來的土地還沒來得及好好享受,就被劉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了回去。韓信被一時的利益所迷惑,使自己被劉邦所利用,消滅了項羽,壯大了劉邦,卻為自己種下了隱患。四年楚漢戰爭,韓信運用自己杰出的軍事才能幫助劉邦建立了大漢王朝,同時他也以自己的所言所行,暴露了他“少年無行”的本質。因此,與其說他是死于功大,還不如說他是死于自己唯功名利祿是從而引發的信任危機。有人說韓信最終是死于謀反罪。那么韓信謀反了嗎?司馬遷說他謀反了,但卻故意在史記中為韓信謀反一說留下破綻。司馬光將信將疑。依我看,韓信根本沒有謀反或者沒有來得及謀反,他充其量是死于“謀反”的罪名而已
劉邦為了子孫后代安穩坐天下,劉邦只能殺有功之臣。
劉邦是皇帝。但是在異姓王眼中,劉邦與項羽并沒有什么不同。項羽摧毀秦國后,他被分封為諸侯。而劉邦也只是取代了項羽,并重新分配了對他有功的功臣。但異姓王功高蓋主,雖然表,表面服從劉邦但心里瞧不起他,也沒有聽命于他。
天高皇帝遠,異姓王在自己的封地里快活。有一天,當異姓王看劉氏皇室不愉快時,異姓王就要集體造反。諸王的想法,劉邦很清楚,即使不確定,張良和其他人也很清楚。因此,劉邦必須消滅他們以保護漢室江山。否則,他的劉氏皇室與項羽的下場相同。
打江山與守江山不同,劉邦打江山需要文臣武將替他忠心耿耿,但守江山時卻需要他曾的文臣武將服從自己,但臣子不識時務,還以之前的態度對待劉邦,這樣的態度造就了這些大臣的滅亡。韓信就是最好的例子,他認為自己還是那個可以讓劉邦言聽計行的大將,覺得自己是異姓王,就能為所欲為,劉邦也不敢拿他怎樣,所以就導致了韓信的滅亡。
劉邦當皇帝時已經54歲,已步入中老年。這個年紀的人,尤其還是帝王,考慮過自己的子孫后代的處境。楚漢之爭中,大部分異姓王反反復復,劉邦對付他們都吃力,就更別說自己的后代了,為了子孫后代安穩的坐天下,劉邦只能殺異姓諸侯王。
劉邦得了天下,但為什么還要殺害那些對他貢獻最大的功臣呢?易中天認為,在漢王朝建立后,韓信創下了漢王朝的兩個第一:功勞第一,功臣被殺第一.他認為功勞最大是韓信第一個被殺的最大誘因.其實,在漢王朝的開國將領中,韓信的功勞是大的,但是不是最大,還得辯證看待。
他認為功勞最大是韓信第一個被殺的最大誘因.其實,在漢王朝的開國將領中,韓信的功勞是大的,但是不是最大,還得辯證看待。如果單從軍事方面的貢獻來說,韓信的軍功無疑最大。但是,決定一場戰爭勝敗的,除了戰場上的交鋒外,還有政治上的較量、經濟上的比拚,是政治、經濟、軍事和后勤保障等綜合實力搏殺的結果。
從政治上來說,審時度勢,運籌帷幄,遠交近攻,蓄謀造勢,韓信比不上張良;在后勤保障上,籌運糧草,補充兵源,網羅人才,協調關系,韓信不如蕭何。所以按功勞來論,韓信充其量只能是大漢王朝三大開國功臣之一,而不能因為他的軍功最大就認為他是第一功臣。
毫無疑問,如果韓信是一個平庸的將領,他一定不會以他后來的那種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但是,韓信的命運除了因皇帝忌嫉他的軍事才能而欲除之之外,最主要的是由他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決定的。 陳勝吳廣起義后,他仗劍從軍,投在項梁的帳下,后來屢次向項羽獻計獻策,都沒有得到項羽的重用,他自己覺得在項羽手下是沒有指望功成名就的,于是逃離項羽投奔劉邦。
他離開項羽不是因為項羽冷酷暴虐,濫殺無辜,而僅僅是項羽不重用他。他沒有是非觀念,只有對功名利祿的追求。他投奔劉邦不是看中劉邦的仁和德,而只是換個地方試試運氣,一旦新的地方仍然不能滿足他對名利的追求,他還會卷鋪蓋走人。以天下為已任,舍身以求仁,這在韓信那里似乎是沒有市場的。
韓信被一時的利益所迷惑,使自己被劉邦所利用,消滅了項羽,壯大了劉邦,卻為自己種下了隱患。因此,與其說他是死于功大,還不如說他是死于自己唯功名利祿是從而引發的信任危機。
總的來說,劉邦殺害功臣也是怕他們能力過于強大,能幫他,也能反了他。
劉邦為什么要殺功臣
很多人都認為劉邦是一個寡恩的君主,他大殺功臣便是一個例子.其實不然,劉邦殺功臣其實是一個聰明的舉措并且也是一個正確的舉措.我這里并不是說封建的皇帝有多么好. 為什么說是一個聰明的舉措呢.劉邦讓人最不齒的是:他殺了韓信.我們先分析一下當時的韓信的情況.他是楚國的國王.楚國有多大呢?史記里并沒有說韓信的楚國有多大.但是,我們知道韓信的楚國后來被分成了兩部分一個是荊,他的國王是劉賈.荊有五十二個城.一個是楚,他的國王是劉交有三十六個城.這樣一算韓信的楚國有八十八個城.劉邦的大兒子劉肥的齊是七十個城.我們可以看到韓信的勢力有多么的大.當然,有可能韓信的人口可能沒有齊的多.我們還知道劉賈后來戰死,他的王國成了劉劓的王國即吳國.漢景帝時的七國之亂里最大的兩個王國就是吳楚.再說韓信的才能,他打仗要優于劉邦的任何一個將領.這是當時大家都承認的.韓信的品德也是有缺陷的.當劉邦和項羽相持的時候.劉邦招他助戰,他并不是立即就去的.而是劉邦將封地劃明白以后才去的.韓信的這種做法使劉邦非常不滿意.因為,漢初的幾個異姓王只有他是被劉邦一步一步提上來得. 我們假設一下如果劉邦不殺韓信會怎么樣.韓信有自己的王國.也許,劉邦活著的時候.他還會感激劉邦的提拔.不會造反.劉邦死了呢.劉邦的兒子對他是沒有恩的.如果,韓信不滿意的話就會反了.假設,他不反.他的王位是世襲的.他的兒子呢.前者的例子是劉劓.后者的例子是劉戊,就是劉交的孫子.這是同姓,更何況是異姓呢.所以說,劉邦不得不殺他.
臣子們功高震主~~
歷朝歷代殺功臣這基本是必然,尤其是開國功臣,往往倚老賣老,在功成后反而成了國家的禍害,更重要的是繼位的新皇帝很難壓制住這些人,所以老皇帝提前處理掉,也就是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
劉邦為什么要殺功臣呢?
劉邦的手下功臣非常多,劉邦殺的只是該殺的人,他也不想殺他們,而是這些功臣自己作死,自己不作死,劉邦是不會殺的。例如:蕭何、張良、陳平等!都得到了善終。
司馬小絹今天就來說一說劉邦手下最大的功臣韓信是怎么作死的?
劉邦所殺的功臣中,韓信功勞是最大的;劉邦第一次恨韓信是在自己被項羽圍困于滎陽的時候,劉邦是天天盼望著韓信能夠帶兵前來給自己解圍,沒有想到盼來的是韓信派人送來一封要求代理齊王的信件,氣的劉邦破口大罵!站在一旁的張良和陳平怕生變故連忙提醒劉邦,劉邦才改口罵道:"做什么代齊王,要當就當真齊王”。
韓信貧賤時本來是很謙虛的,年年輕輕有手有足的能夠厚著臉皮到別人家蹭飯吃,讓他鉆褲襠就乖乖的鉆,富貴以后就長脾氣了。
劉邦平定天下后,韓信不知道功高蓋主,還緊抓兵權不放,張良建議劉邦給韓信異地封王,把原來的齊王改封為楚王,官一樣大只是沒有兵權了,要是聰明的就知道怎么做好自己這個楚王了,可是韓信到處說劉邦的壞話,來炫耀自己的功勞,劉邦知道后把他抓來,并沒有怎么處罰他,只是把他楚王降成侯了,繼續在朝留用。
在朝堂上韓信一下子感覺太沒有面子了,怎么能跟周勃、灌嬰、樊噲這些人平起平坐呢!他朝也不上了,在家里連面都不露,劉邦知道后就傳話給他,叫他多和樊噲這些被封為侯的官員多走動走動。聯系一下感情!
有一天韓信帶著手下路過樊噲侯府時,就順便進去看看,樊噲原是殺豬做生意的,沒有忘本,也很會做人,明知道韓信現在和自己平起平坐都是侯爺,卻還是以跪拜的大禮來表示自己心里對韓信的尊重,給韓信面子,可韓信不但不領情,反而笑著和左右說:“自己居然混到跟樊噲這樣的人是一個等級"。
韓信原手下有一個叫晨曦的被劉邦封為主帥統領齊地兵馬,他是進京當面向劉邦述職謝恩的,順道來拜訪一下老領導!韓信把他領到內室,告訴他,齊地這個位置很重要,劉邦馬上就要領兵親征英布了,你在齊地造反,我定在京城助你一臂之力,他還說只要自己振臂一呼,天下將領定會百應的。
這就是韓信自己作死,當呂雉聽到這個消息后能不怕嗎?怕就要采取措施,呂雉首先收買韓信手下四員猛將,然后叫蕭何把韓信騙至內宮拿下。
韓信在富貴時如果還能保持貧賤時的寵辱不驚,那他一定是一位受萬世景仰膜拜的韓公!定會和周公、召公、姜太公齊名了,可惜了,一富貴就忘記自己是誰了。
做臣子,你只要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每件事情都是為劉邦的漢朝興旺著想,劉邦是不會殺你的,蕭何臨終前還在考慮劉邦兒子將來怎么去治理漢朝,這樣的人即使功勞再大劉邦也不會殺他的,陳平和張良都是善終之人。
為了維護統治。劉邦認為這些功臣能力太大,自己怕他們造反,所以找了各種理由殺死了他們。
因為在劉邦眼中,那些功臣都是一個一個諸侯,他這種做法只是為了削弱其他諸侯的勢力,鞏固自身統治而已。
因為這些功臣都深深地威脅到了他的統治,劉邦又是一個善于猜忌的小人,他覺得自己駕馭不住這些人,所以就將他們都殺害了
因為這些人有可能會威脅到大漢江山的交接,后人有可能斗不過這些人,所以他要殺。
劉邦殺了哪些功臣,劉邦為什么要殺功臣
第一個犧牲品是燕王臧荼,他就在劉邦稱帝的那一年被劉邦以謀反罪名消滅。
接著是韓信,在劉邦稱帝的第二年被逮捕,罪名同樣是企圖謀反。5年后,劉邦夫人呂皇后對被軟禁多年的韓信仍不放心,又用計將他處死于長安宮中,并且誅連三族。
劉邦的懷疑猜忌和殘酷無情,使得將士和功臣們人心惶惶,唯恐有一天會被他消滅,有的甚至被逼得真的反叛起來。韓王信就是害怕劉邦的懷疑,在極度恐懼的情況下干脆公開投降匈奴的。但最后也逃脫不了被追殺的命運。
燕王盧綰是劉邦的同鄉,自劉邦浪跡豐沛市井之時,他們就成了患難與共的朋友。漢朝開國前,盧綰一直是劉邦的親信和心腹,但最后也被劉邦逼得逃亡匈奴,罪名又是有謀反企圖。
趙王張耳本是劉邦的女婿,也因涉嫌謀反被廢除王位,貶為宣平侯。
公元前196年,當另一將領陽夏侯陳豨被逼反叛時,梁王彭越的部下曾勸彭越一同謀反,彭越猶豫著沒有答應。劉邦得知此事,不但不表彰彭越的忠心,反而將他逮捕后處死。
最殘忍的是,劉邦殺了彭越之后,為了威脅警告其他將領和功臣,竟將他的尸體剁成肉醬,再派人分賜給各位諸侯和功臣品嘗。功臣們因此更加膽顫心驚。
彭越事件后,淮南王英布自知不能幸免,也被迫鋌而走險,起兵反叛。結果也被劉邦親自統兵鎮壓。
這樣,在漢朝建立的短短7年之內,劉邦就利用各種借口,將除遠處偏遠南方而又勢力弱小的長沙王吳芮以外的所有異姓諸侯王相繼鏟除。
第一個犧牲品是燕王臧荼,他就在劉邦稱帝的那一年被劉邦以謀反罪名消滅。接著是韓信,在劉邦稱帝的第二年被逮捕。
劉邦為什么殺功臣呢?
劉邦的手下功臣非常多,劉邦殺的只是該殺的人,他也不想殺他們,而是這些功臣自己作死,自己不作死,劉邦是不會殺的。例如:蕭何、張良、陳平等!都得到了善終。
司馬小絹今天就來說一說劉邦手下最大的功臣韓信是怎么作死的?
劉邦所殺的功臣中,韓信功勞是最大的;劉邦第一次恨韓信是在自己被項羽圍困于滎陽的時候,劉邦是天天盼望著韓信能夠帶兵前來給自己解圍,沒有想到盼來的是韓信派人送來一封要求代理齊王的信件,氣的劉邦破口大罵!站在一旁的張良和陳平怕生變故連忙提醒劉邦,劉邦才改口罵道:"做什么代齊王,要當就當真齊王”。
韓信貧賤時本來是很謙虛的,年年輕輕有手有足的能夠厚著臉皮到別人家蹭飯吃,讓他鉆褲襠就乖乖的鉆,富貴以后就長脾氣了。
劉邦平定天下后,韓信不知道功高蓋主,還緊抓兵權不放,張良建議劉邦給韓信異地封王,把原來的齊王改封為楚王,官一樣大只是沒有兵權了,要是聰明的就知道怎么做好自己這個楚王了,可是韓信到處說劉邦的壞話,來炫耀自己的功勞,劉邦知道后把他抓來,并沒有怎么處罰他,只是把他楚王降成侯了,繼續在朝留用。
在朝堂上韓信一下子感覺太沒有面子了,怎么能跟周勃、灌嬰、樊噲這些人平起平坐呢!他朝也不上了,在家里連面都不露,劉邦知道后就傳話給他,叫他多和樊噲這些被封為侯的官員多走動走動。聯系一下感情!
有一天韓信帶著手下路過樊噲侯府時,就順便進去看看,樊噲原是殺豬做生意的,沒有忘本,也很會做人,明知道韓信現在和自己平起平坐都是侯爺,卻還是以跪拜的大禮來表示自己心里對韓信的尊重,給韓信面子,可韓信不但不領情,反而笑著和左右說:“自己居然混到跟樊噲這樣的人是一個等級"。
韓信原手下有一個叫晨曦的被劉邦封為主帥統領齊地兵馬,他是進京當面向劉邦述職謝恩的,順道來拜訪一下老領導!韓信把他領到內室,告訴他,齊地這個位置很重要,劉邦馬上就要領兵親征英布了,你在齊地造反,我定在京城助你一臂之力,他還說只要自己振臂一呼,天下將領定會百應的。
這就是韓信自己作死,當呂雉聽到這個消息后能不怕嗎?怕就要采取措施,呂雉首先收買韓信手下四員猛將,然后叫蕭何把韓信騙至內宮拿下。
韓信在富貴時如果還能保持貧賤時的寵辱不驚,那他一定是一位受萬世景仰膜拜的韓公!定會和周公、召公、姜太公齊名了,可惜了,一富貴就忘記自己是誰了。
做臣子,你只要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每件事情都是為劉邦的漢朝興旺著想,劉邦是不會殺你的,蕭何臨終前還在考慮劉邦兒子將來怎么去治理漢朝,這樣的人即使功勞再大劉邦也不會殺他的,陳平和張良都是善終之人。
因為功臣的影響力功高蓋主,君王控制不住軍隊,所以說要把掌權的功臣軍權給卸掉,并殺掉功臣,鞏固皇權?;蕶喟詷I本就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因為劉邦認為這些功臣依仗自己勞苦功高,會不聽指揮,甚至有謀反之心。
因為他認為這些功臣會對江山造成威脅,很有可能在自己死后叛亂,所以將這些威脅消滅于萌芽之中。
相關推薦:
著作權轉讓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內容)
最新立法法全文(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2023修正)
上訴狀怎么寫(上訴狀的訴訟請求怎么寫)
婚內經營性債務屬于共同債務嗎(婚內經營性債務屬于共同債務嗎)
涉外民事訴訟程序的原則(涉外訴訟的原則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