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樊噲是劉邦的老鄉和發小,兩個人從小就認識,而且他們長大了之后,都娶了呂公的女兒。
所以說他們不但是老鄉,還是連襟的關系。
在劉邦起義之后,樊噲一直都是劉邦忠實的粉絲,他跟隨劉邦征戰在沙場之上,為劉邦建立大漢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尤其是在劉邦和項羽楚漢爭霸的時候,大家都記得鴻門宴上,正是樊噲的出現,給劉邦解了圍,最終項羽放棄了殺掉劉邦。
可以說樊噲即是劉邦的親戚,又是劉邦的救命恩人,按理說立下如此功勞的樊噲,劉邦肯定沒有理由殺他的呀。
可是,在劉邦晚年的時候,他偏偏就下了要誅殺樊噲的命令。
那么,樊噲到底做錯了什么,為什么劉邦要對樊噲痛下殺手呢?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說樊噲和呂后的關系了,因為樊噲娶了呂后的妹妹,他的關系肯定是給呂后走的近的,至少在劉邦的眼里是如此。
他很怕在自己去世后,樊噲給呂后勾結在一起,對他們劉家不利。
尤其是呂后和劉邦最為寵愛的戚夫人,爭奪太子之位后,最終戚夫人失敗了。劉邦感到很害怕,他害怕自己百年之后,呂后會對自己的愛子,也就是戚夫人給他生的兒子劉如意下手,把劉如意給殺了。
說實話劉邦晚年快要死的時候,就是最擔心這件事。
盡管說他生前給劉如意安插了各種人,讓他們來保護劉如意,但是,能不能保住真的不好說,畢竟人心叵測,變化無窮。
不得不說真的是怕什么來什么,就在劉邦躺在病榻上,快要奄奄一息的時候,他聽說他的好兄弟燕王盧綰要反叛了。
劉邦只好讓樊噲去把盧綰給平叛了,就是在樊噲平叛盧綰的時候,發生了一件讓劉邦最為擔心的事情。
這時候有人給劉邦打小報告,說正在前線打仗的樊噲想要滅了盧綰之后,聯合呂后一起殺到都城來,把劉如意和戚夫人一起給殺死。
劉邦聽說這件事之后,心急如焚,所以,他也顧不了這么多了,不就是樊噲要以下作亂嗎,我先把他給殺了還不行嗎?
所以,劉邦就找來了陳平和周勃,讓他們帶上詔書,去燕國把樊噲給殺了。
當然最終樊噲也沒有死,因為陳平比較機智,他明白若是自己把樊噲給殺了,也就等于把自己給送上了黃泉路。
畢竟劉邦已經活不了多久了,以后的天下是呂后的,樊噲是呂后的妹夫,當然不能聽劉邦的話,把呂后給殺了呀。
所以,陳平和周勃商量了一下,兩個人決定不殺樊噲了。
當陳平和周勃離開都城到了燕國不久,在返回長安的路上,他們就得到了劉邦駕崩的消息。
不得不說正是因為陳平和周勃沒有殺樊噲,所以,他們才有了一次死里逃生的機會的。不過我們也更加的佩服陳平這個人,這個人真的很不一般。正是他有了料事如神的本領,所以,他才沒有得罪呂后,才可以死里逃生的。
劉邦在晚年病情病危是,由呂后執政,而樊噲由于他是親戚關系良好。當時的呂雉由干政的現象,當時的樊噲手中是握有重兵的將軍,劉邦很早就對呂雉的干政有所意見。他聯想之后自己去世之后,樊噲會和呂雉聯合,必將和給大漢江山帶來危害,所以這是的劉邦一心想要除掉樊噲。
劉邦在晚年病情病危是,由呂雉執政,而樊噲由于他是親戚關系良好。當時的呂雉由干政的現象,當時的樊噲手中是握有重兵的將軍,劉邦很早就對呂雉的干政有所意見。他聯想之后自己去世之后,樊噲會和呂雉聯合,必將和給大漢江山帶來危害,所以這是的劉邦一心想要除掉樊噲。
呂雉在劉邦執政期間不斷的干擾政治,劉邦本來就對呂雉干政有很多的怨氣和不滿意,但是想起來呂雉曾經為了劉邦受了不少苦的原因,劉邦出于一些內心中的心思沒有變現出來,而在這是外界又在說呂雉和樊噲串通,劉邦為了防患于未然,在內心下定了決心,準備殺了樊噲,讓別人來代替他的位置。
劉邦召集了陳平和周勃前去找到樊噲,讓他們去把樊噲解決了,還有親自檢驗人頭。
陳平很聰明,知道樊噲對于劉邦是忠心耿耿的的,劉邦對于樊噲也是特別的信任。
在這些種種原因之下,他們并沒有殺掉樊噲,而是將他運送回了京城,讓劉邦自己處置,但是走到了半路,便有線報說:劉邦駕崩了。陳平就知道朝中這時一定時呂雉主事,暗自慶幸沒有殺掉樊噲。
樊噲從沛縣就一直跟隨高祖劉邦,還曾多次救劉邦于危難之中,深受劉邦喜愛的樊噲和他還是連襟。劉邦之所以臨終前要殺樊噲正是因為他這種“連襟”的身份!
第一、帶領群臣“排闥直入”,不懂收斂。
話說英布造反,劉邦當時病重不想見人。命令隨從不準大臣進內相見,就連周勃、灌嬰都不敢進去。樊噲最終受不了了,直接帶領群臣“排闥直入”。意思不經允許,也不敲門就直接闖進去。劉邦這個時候正枕著一個宦官睡覺呢。樊噲見到劉邦就一把鼻涕一把淚:“當初陛下和臣起兵沛縣,打天下多么威風!現在天下定了,反而萎靡了!陛下你生病歸生病,可陛下你不和大臣商量事情,和一個宦官獨處幾個意思?陛下你忘了趙高的事了嗎?”劉邦就耍起了無賴的模樣,笑著起來了。
第二、臨危受命,險些喪命。
英布造反時劉邦就病重了,強行拖著殘軀擊敗了英布。回到長安舊病復發,屁股還沒坐熱呢,盧綰又反。自己是不行了,身體吃不消。只好派樊噲率軍平叛。樊噲前腳剛走,后腳就有人對劉邦說:“樊噲和呂后串通好了,等你駕崩了圖謀不軌。陛下你不能不防著點!”當時的劉邦對呂后干預朝政已經很反感了,又聽說樊噲和呂后密謀,這還了得!感覺事態嚴重,立刻與陳平商議此事。陳平建議前往樊噲軍中傳詔,然后秘密換帥為周勃,對樊噲實行斬立決。樊噲差點人頭落地,正是因為他敢不服從劉邦命令擅闖宮門。再加上他的身份和呂后過親密,這讓劉邦動了殺心!
第三、有驚無險,恢爵復邑。
話說陳平和周勃倆人前去誅殺樊噲。可是兩人圖中一合計,認為樊噲是劉邦的老下屬,功勞苦勞多了去了。這劉邦也許正在氣頭上,萬一他后悔了,我們哥倆豈不是很尷尬!再說樊噲是呂后的妹夫,這劉邦不知道那會就駕崩了,朝政必然是呂后把持,若是殺了樊噲必將歸罪于我們。陳平最終打算把樊噲綁回長安,任由劉邦處置。周勃也贊同這種做法!押解樊噲走到半路劉邦就駕崩了,于是樊噲恢復了爵位和封邑,且活到了孝惠帝六年。樊噲:“我在軍營中喝著小酒,吃著狗肉怎么就差點丟了頭顱呢!”
《鴻門宴》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這個故事講述的是漢高祖劉邦和一代梟雄項羽互相爭斗的事情。從這個故事就能看出一代領袖的性格特點。劉邦的果敢和狠辣也決定了他的勝利,而項羽的婦人之仁也預示著他的失敗。其實在鴻門宴這個故事中,還有一個人值得一提,就是這個人物在鴻門宴中扭轉乾坤,讓劉邦脫離危險,這個人物就是樊噲。如果沒有樊噲的攪局,可能就沒有后來的劉邦了。可以說,樊噲是劉邦的救命英雄。那么,在劉邦晚年,為何他一定要下令處死他的救命恩人樊噲呢?
我們先來分析劉邦的性格特點,劉邦出生于市井,一身的流氓特質,但是他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會吹牛,會籠絡人心,所以,在創業初期,很多人都愿意追隨劉邦。有優點就有缺點,劉邦生性多疑,在功成名就后,他大肆屠殺開國功臣。這也是為什么,樊噲多次救他性命,他依然要懷疑樊噲,殺死樊噲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們再來來分析劉邦和樊噲的關系。在劉邦創業初期,樊噲就追隨劉邦,而且在危難時刻,樊噲總能挺身而出,救劉邦于危難之中。樊噲也得到了劉邦的重用。關鍵的是,樊噲還迎娶了呂后的妹妹,是劉邦的妹夫。所以,從關系上來看,樊噲與旁人不同。但是,也正是因為這層關系,差點讓樊噲丟了性命。
劉邦晚年,他體弱多病,自知將命不久矣,他身邊的宦官大臣,多次向劉邦打樊噲的小報告,說樊噲有二心。而且,劉邦知道呂后的意圖,為了防止樊噲幫助呂后迫害戚夫人和太子劉如意,所以,劉邦下令處死樊噲。可能是樊噲命大,還沒等死刑執行,劉邦就駕鶴西去了。呂后得知情況后,釋放了樊噲。如果你是樊噲,你會效忠劉邦嗎?
劉邦臨死之前下令殺掉樊噲,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他要保護自己心愛的戚夫人和劉如意。樊噲不僅是劉邦的發小,還跟劉邦是連襟,但是樊噲的老婆是呂雉的親妹妹,所以樊噲是呂雉的妹夫,他們之間還有這一層的關系。
呂雉跟戚夫人水火不容,這已經是天下皆知的事情。樊噲也曾經在公眾場合說過要把戚夫人的頭砍下來當球踢。
所以劉邦知道如果自己死了之后不殺掉樊噲,那么戚夫人和劉如意的性命必然堪憂。戚夫人沒有了自己的保護,那么是隨便什么人都可以來欺負她。而第一個會來的人就是樊噲,所以他為了保護自己心愛的女人,在臨死之前命令陳平去殺了反樊噲。
戚夫人是一個有美貌,但是卻沒有腦子的女人,她以美色來勾引劉邦,還想取代呂雉的位置。但是劉邦這個人雖然好色,還有一個長處就是,他從頭到尾都沒有打算過廢后。
戚夫人天天在劉邦床頭吹枕邊風,希望劉邦立自己的孩子為太子,這樣他就可以當上皇太后了。但是呂雉可不是一般的女子,她跟朝中的臣子、軍中的將領都有聯系,而且又有元老功勛的支持,想要扳倒呂雉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劉邦不想廢后,那么就只能想其他的辦法來保護戚夫人。所以他用了三個方法,第一,冊封劉如意為趙王,并且讓周勃來扶持劉如意。
第二,挑撥呂雉跟功臣之間的矛盾。第三,將呂雉身邊最忠心并且最有實力的妹夫樊噲殺了,等于說斷掉了呂雉的一根臂膀,也算是釜底抽薪的策略了。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