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在當太上皇的三年里,遭遇了白蓮教起義,但是處理起來,卻沒有年輕時候的那種英明神武了,到最后甚至用念咒的方法來詛咒敵方想致敵人于死地,所以那個時候的太上皇已經是年邁崩潰,心力交瘁了。
乾隆皇帝在剛剛登基的時候,就曾經焚香禱告過上天,他說皇祖在位六十一年,他不敢和皇祖相比,所以在位時間一定不會超過皇祖,如果他能統治60年的話,一定會在八十五歲的時候傳位給皇子。所以到了后來他八十五歲的時候,為了能成為千古第一帝,那必須要實現自己的諾言,所以就有了禪位的這出大戲,但是禪讓是很有風險的,就像唐高祖李淵禪讓是被他兒子用刀逼迫的,后來還過了好幾年的囚犯生活,還有宋高宗,明英宗等人的下場都不是很好。
所以乾隆皇帝為了自己的太上皇生活像其他人那么悲慘,所以他的禪讓摻雜了很大的水分,在退位之前他就明確的說了,新皇帝上位,只負責一些接待事宜,或者是祭祀禮儀等日常的工作,關于一些國家大事,還有用人行政方面的事情,必須要乾隆皇帝親自指教,在后來接見使臣的時候,他也直接宣布,大事情還是乾隆皇帝來辦,而且乾隆皇帝退位以后,還是自稱朕。種種跡象表明,他是退而不休,皇權還是在他手里,嘉慶只是一個名義上的皇帝。
在乾隆皇帝禪位期間,爆發過一次白蓮教起義,但是乾隆皇帝的處理方式,沒有年輕時候的英明神武了,三年的時間他動用了數十萬的軍隊,花了很多錢,最后的結果卻是不如人意,到最后乾隆皇帝竟然一個人用念咒的方式,想致敵人于死地,可見那個時候他是年邁昏聵,心力交瘁,嘉慶三年,太上皇乾隆的身體沒有什么異樣,但是后來,這突然因為一點小感冒突然就不行了。
雖然乾隆當了太上皇,名義上權力都給了嘉慶皇帝,但是實質上嘉慶得到的權力也不算太多,比較重要的權力還依然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中,所以他在當太上皇期間和他當皇帝期間并沒有什么本質性的差別。
有民間傳聞說,在乾隆還沒有當上皇帝的時候,有一次他燒香祭祀的時候,他就對上天說如果能夠讓他成為皇帝,他不敢多想。雖然自己的祖宗當政了61年,自己不敢多求,能夠當政60年就夠了,并且最多當政60年,并且到時一定把皇位傳遞給自己的兒子。
所以,乾隆也就順利的在自己85歲高齡的時候,將自己的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順治皇帝。但是,這個只是表面上的。
其實,在現實中,雖然他名義上放下了權力,但是朝廷中的所有重大的事項,在順治想要處理的時候,首先都要過問一遍乾隆,與其說是請教乾隆,不如說是權力在那個時候還沒有真正的下方到順治的手中,所有需要事事過問乾隆。
而在這三年期間,乾隆也并沒有安享自己的晚年,反而也是像自己當皇帝的時候一樣,每天批閱奏章,每天寫文章,閱讀古典書籍,雖然已經八十多歲的高齡,但是依然并沒有讓自己放松下來,這種敬業的皇帝在古代確實很少見的。
而且,在這三年期間,各地還發生了白蓮教起義,乾隆為了這件事更是忙得焦頭爛額,根本提不上什么休息了,甚至是比他當皇帝的時候更操勞。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