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的張勇曾經說過:“走向新零售的核心是,基于從以商品為核心的到專以內容為核心的消費洞察重構起屬點,觸發要完成在企業內部的組織之間的重構、職能之間的重構,充分互聯網爆發新零售力量。”
在阿里巴巴和張勇看來,新零售的內涵是內容,即信息。而傳統零售的內涵是商品。
在傳統的零售模式之下,企業的經營者依托真實的線下實體場景來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最后通過差價來獲得收益。更重視的是人貨場理論中的貨和場,同時一直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論,酒是貨,而巷子是場。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來,傳統零售系統以商品為核心,從訂貨,到生產、銷售的整個線路管理,主要圍繞商品的進銷存來做管理。而新零售是以人為核心,商家根據用戶(用戶)的需求,推送產品(貨),并為用戶打造消費的場景(場)。
傳統零售與新零售的區別是什么?場景有何不同?
新零售一詞最早是出現在于馬云于2016年的云棲大會上說的一句話:“純商業時代很快會結束,未來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的說法,只有新零售這一說!”
新零售這個概念被提出以后,引起了軒然大波,現在大家也都對新零售有所接觸,但是更多的人還是一臉茫然,新零售,是什么?
有大佬說道:新零售,就是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數據驅動的泛零售形態,依托大數據技術,使得零售商獲得大量用戶的精準數據,驅動“人”、“貨”、“場”三者關系的重構。大家一聽,原來如此,雖然不明白你在說什么,但是一看就很厲害的樣子,但是最后還是半懂不懂的樣子。
其實馬云在2016年的云棲大會上還有后半句話,解答了新零售是什么的問題:線上線下和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線下的企業必須走到線上去,線上的企業必須走到線下來,線上線下加上現代的物流結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創造出新的零售起來。這句話的理解難度就要低多了,線上線下結合銷售,再配合現代物流,才能產生新零售。
我們在京東、淘寶等網絡購物平臺購物,這個就是線上銷售,而我們去沃爾瑪、家樂福之類的商城購物,這個就是線下銷售。而這兩者結合銷售,就是所謂新零售。
以沃爾瑪為例,沃爾瑪作為世界性的連鎖企業,以營業額計算的話,也是全球最大的公司,他主要涉足于零售業,但是長期以來,對沃爾瑪產生巨大威脅的企業,不是家樂福,不是好市多。而是我們所熟知的互聯網公司——亞馬遜,電子商務對沃爾瑪產生了巨大的沖擊。而沃爾瑪也開始布局線上購物領域,以沃爾瑪中國為例,沃爾瑪在京東上線了沃爾瑪旗艦店,山姆會員店等等,同時沃爾瑪戰略投資達達-京東到家,構建同城配送物流,實現了線上線下+現代物流的體系,正是新零售的未來形態。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當中,大家都認為電子商務會是未來的趨勢,線下實體店將會死亡。但是近些年,電子商務的發展形勢趨近平緩,已經到了瓶頸期,線上購物終究還是缺少了一分線下購物的體驗感。電商巨頭紛紛轉戰線下,而實體行業也都開始觸網,這似乎就是馬云所說的新零售的雛形了。
從馬云提出新零售到現在,已經三年過去了,阿里巴巴也不再提電子商務,而是在打造一個全生態系統,電商與實體相結合,形成了一個閉環,線上與線下不是互相替代的關系,而是互補的一體。
所以這個模式是不是新零售模式可以做相關對照。
傳統零售與新零售的區別是什么?場景有何不同?
新零售與傳統零售有以下區別:
1、渠道的布局不同
傳統零售:局限于從早期的“行商”比如貨郎擔,“坐商”比如絕大部分固定的門店,到“網商”比如第三方網店平臺,這些都是靠體力、線下位置、平臺流量產生購物。
新零售:新零售強調“云商”概念,從用“腳”出門購物到用“手”握住鼠標和觸摸手機購物,到接下來的用“嘴”語音購物、用“眼”VR購物,用“腦”意念購物。購物的通道不斷增加,從單一渠道到多渠道,再到所有渠道的協同。全渠道,是商業的未來!
2、場景的不同
傳統零售:傳統場景是到店、拿貨、付款、走人,網店零售的場景是瀏覽、購物車、付款、收包裹,相對來講都比較簡單。
新零售:場景因為時間和空間的變化,復雜的多,一個環節都不能掉鏈子,要深度閉合,玩法也比較多,更精彩!包括門店購、小程序購、店中店觸屏購、VR購、智能貨架購、直播購等。
3、購物時間、空間、方式的不同
傳統零售:消費者只能在規定的時間、固定的場所、買到大眾化的商品。
新零售:今天的消費者,希望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用任何方式購物,想買就買。并且可以到店自提、門店配送、快遞配送、定期送等。如果我們的商家做不到,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用任何方式讓消費者接觸并購買你的產品和服務,那你最終會被消費者所遺忘。
4、對顧客的態度不同
傳統零售:以商品為本,想方設法把商品賣給消費者。
新零售:以人為本,聚集同一社群屬性的消費者,根據他們特點和所需提供相應的產品和服務。這樣,商家就需要更多商品和服務資源提供給消費者,這對傳統的供應鏈體系是極大的挑戰。
據報道,隨著“雙11”落幕,中國電商相繼披露成績單,一系列創紀錄的銷售額引人注回目,相關專家表示,這些數字答的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雙11”傳遞的最重要信息,是新零售對社會經濟運行效率的提升,以及給中國工業帶來的彎道超車機會。
報道稱,在過去制造商為了摸清需求,需要在在銷售渠道大量投放商品來測試消費者偏好,或者通過問卷調查來猜測老百姓的喜好,雖然制造商也在根據消費者需求來定制產品,整個過程也是極其經驗主義的。
而技術的發展讓新零售成為可能,通過技術,生產者能洞察消費者需求,從而知道他們要什么,技術能夠將消費者需求數據化,生產者用一套科學的方法處理數據,更好地預測消費者需求,并反饋到生產端,提高整個鏈條的效率。
作為和消費者直接接觸的重要節點,零售是整個“生產-消費”鏈條中的重要一環,是否是新零售的關鍵就是零售企業是否在把商品賣出去同時,把消費者需求信息收集回來,從而知道消費者要什么產品,并進一步帶動生產商升級實現“新制造”。
希望新零售時代可以早日到來!
區別主要在于新零售相較于傳統的零售的覆蓋面更加廣闊了,以往面對的客戶可能只是周邊一小個區域,現在的新零售可能是周圍幾公里內,且線上帶來了很多的流量。同時作為店家獲得了互聯網大數據的支撐。省去很多的時間。
目前社交新零售的應用十分廣泛,特別在零售社區團購,同城配送,生鮮板塊。
目前新零售主要用線上商城、小程序、app等這些工具來實現線上+線下的互通,實現轉型。
如果你是零售店家,利用線上的商城以滿足展示,選購,篩選,掃貨購物等需求與瀏覽購買、結算、收藏、分享、物流查詢、門店自提、線上客服等在線服務,成為方便滿足客戶在線上發起到結算一系列流程,之后便可以使用進銷存系統對新的出入庫商品進行掃描,日常倉庫的入庫、出庫,到門店的入庫、銷售的整體流程通過小程序的方式轉換為線上操作,實現了倉庫掃碼出/入庫,門店下單進貨,門店掃碼銷售,將繁瑣的流程便捷化。
省去了之前繁瑣盤點核實庫存,補貨盤貨的大量時間,同時可以根據云客系統將客戶錄入、客戶標簽化管理、訂單跟蹤、績效管理整合到云端,在互聯網大數據的精確計算分析下,給店主和企業主們提供了清晰的數據體現,方便店主在經營的同時更好的進貨,鋪貨,銷售高峰期,減少不必要的貨物積存,為企業的發展減輕了壓力,也可以了解一下龍屹科技的新零售解決方案。
目前這種線上線下新零售的方式已經被無數的商家企業證明了成功,幫助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實現了轉型,讓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享受到互聯網帶來的商業紅利期。
如果有更多需求,可以提問哦。
望采納。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