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9年5月,重慶市下轄26個區和12個縣(自治縣),區:萬州區、黔江區、涪陵區、渝中區、大渡口區、江北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南岸區、北碚區、渝北區、巴南區、長壽區、江津區、合川區、永川區、南川區、綦江區、大足區、璧山區、銅梁區、潼南區、榮昌區、開州區、梁平區、武隆區。
縣(自治縣):城口縣、豐都縣、墊江縣、忠縣、云陽縣、奉節縣、巫山縣、巫溪縣、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1、渝中區
位于重慶市西南部,在長江、嘉陵江匯流處。渝中區東、南、北三面環水,西面通陸,為東西向狹長半島。渝中區東、南瀕臨長江,與南岸區水域相鄰;北面瀕臨嘉陵江,與江北區水域連界;西面與沙坪壩區、九龍坡區接壤。渝中區水陸域面積23.24平方公里。
渝中區作為重慶市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商貿流通中心,別稱“山城”、“江城”,巴渝文化、抗戰文化以及紅巖精神在此發源。截至2019年5月,幅員面積23.24平方公里(陸地面積20.08平方公里),下轄11個街道。
2、渝北區
位于重慶主城東北部,東鄰長壽區、南與江北區毗鄰,同巴南、南岸、沙坪壩區隔江相望,西連北碚、合川區,北接四川省廣安地區的華鎣市。幅員面積1452.03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5月,渝北區轄19個街道、11個鎮,分別為:雙龍湖街道、龍溪街道、回興街道、雙鳳橋街道、仙桃街道、鴛鴦街道、人和街道、天宮殿街道、翠云街道、龍山街道、龍塔街道、大竹林街道。
悅來街道、兩路街道、王家街道、禮嘉街道、金山街道、康美街道、寶圣湖街道、石船鎮、洛磧鎮、龍興鎮、大灣鎮、古路鎮、統景鎮、大盛鎮、木耳鎮、興隆鎮、茨竹鎮、玉峰山鎮。
3、銅梁區
位于長江上游地區、重慶西北部。西南靠大足區,東北連合川區,南接永川區,西北鄰潼南區,東南毗鄰璧山區,南北長62公里,東西寬約48公里,幅員面積1343平方公里。
截至2019年5月,銅梁區轄5個街道及23個鎮,分別是:巴川街道、東城街道、南城街道、蒲呂街道、舊縣街道、土橋鎮、二坪鎮、水口鎮、安居鎮、白羊鎮、平灘鎮、虎峰鎮。
福果鎮、石魚鎮、少云鎮、高樓鎮、維新鎮、大廟鎮、圍龍鎮、華興鎮、永嘉鎮、西河鎮、安溪鎮、侶俸鎮、太平鎮、雙山鎮、小林鎮、慶隆鎮。
4、豐都縣
位于長江上游地區、重慶東部,在東經107°28′03″-108°12′37″、北緯29°33′18″-30°16′25″之間。東依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南接武隆區、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西靠涪陵區,北鄰忠縣、墊江縣。區境南北長87公里,東西寬54公里,幅員面積2900.86平方公里。
截至2019年5月,豐都縣轄21個鎮7個鄉2個街道,即虎威鎮、社壇鎮、三元鎮、許明寺鎮、董家鎮、保合鎮、仁沙鎮、興龍鎮、樹人鎮、十直鎮、興義鎮、雙路鎮、高家鎮、龍孔鎮、暨龍鎮。
龍河鎮、武平鎮、江池鎮、湛普鎮、包鸞鎮、南天湖鎮、雙龍場鄉、青龍鄉、三建鄉、三壩鄉、栗子鄉、都督鄉、太平壩鄉、名山街道、三合街道。
5、彭水縣
位于重慶東南部,處烏江下游。北連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東北接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東連黔江區,東南接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南鄰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西南連貴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西連武隆區,西北與豐都縣接壤。
截至2019年5月,彭水縣轄3個街道、18個鎮、18個鄉:漢葭街道、紹慶街道、靛水街道、保家鎮、郁山鎮、高谷鎮、桑柘鎮、鹿角鎮、黃家鎮、普子鎮、龍射鎮、連湖鎮、萬足鎮、大同鎮、太原鎮。
梅子埡鎮、龍溪鎮、鞍子鎮、新田鎮、平安鎮、長生鎮、鹿鳴鄉、諸佛鄉、潤溪鄉、巖東鄉、棣棠鄉、三義鄉、聯合鄉、石柳鄉、龍塘鄉、喬梓鄉、郎溪鄉、善感鄉、雙龍鄉、走馬鄉、蘆塘鄉、石盤鄉、桐樓鄉、大埡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重慶
參考資料來源:重慶市人民政府-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重慶市下轄38個行政區縣(含自治縣),有26個區12個縣(含自治縣)。
26個區分別為:萬州區、黔江區、涪陵區、渝中區、大渡口區、江北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南岸區、北碚區、渝北區、巴南區、長壽區、江津區、合川區、永川區、南川區、綦江區、大足區、璧山區、銅梁區、潼南區、榮昌區、開州區、梁平區、武隆區;
12個縣(含自治縣)分別為:城口縣、豐都縣、墊江縣、忠縣、云陽縣、奉節縣、巫山縣、巫溪縣、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重慶市幅員面積8.24萬平方公里,重慶以主城區為依托,各區縣(自治縣)形如眾星拱月,構成了大、中、小城市有機結合的組團式、網絡化的現代城市群,是中國目前行政轄區最大、人口最多、管理行政單元最多的特大型城市。
擴展資料:
新中國成立后重慶市的歷史沿革
1949年11月30日重慶解放,成為西南軍政委員會駐地。
1953年3月重慶改為中央直轄市。
1954年7月重慶市并入四川省,改為四川省轄市。1983年重慶成為全國第一個城市綜合體制改革試點城市,也是享有省級經濟管理權限的計劃單列市,同年3月原四川省永川地區劃入重慶。
1997年3月14日第8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5次會議決定,將原屬四川省的重慶市、萬縣市、涪陵市、黔江地區合并設立中央直轄市,同年6月18日重慶直轄市正式掛牌。
2017年底,重慶市轄26個區、12個縣(其中少數民族自治縣4個)、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萬盛經開區)。
重慶城市的形成與發展源遠流長。重慶城市在歷史上曾3次建都(巴國首都、夏國國都、抗戰陪都),3次設立中央直轄市。宋代重慶合川釣魚城的抗蒙戰爭,為世界反侵略戰爭做出了貢獻。
近代重慶的革命斗爭史,特別是紅巖革命精神,一直為國人所傳頌。抗戰時期的重慶,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書寫了重要的篇章。
現代的重慶,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和繁榮富強鑄就著新的輝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重慶是中國八大城市之一,一直是西南的工業重鎮。經過60多年的建設,重慶已發展成為中國西部最大的城市,國家中心城市,長江上游的經濟中心。
參考資料來源:重慶市人民政府—行政區劃
重慶(截至2017年12月31日)轄26個區、8個縣、4個自治縣。
26個區包括:渝中區、萬州區、涪陵區 、大渡口區、江北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 、南岸區、北碚區、綦江區、渝北區、巴南區、黔江區、長壽區、江津區、合川區、永川區、南川區、璧山區、銅梁區、潼南區、榮昌區、開州區、梁平區、武隆區。
8個縣包括:城口縣 、豐都縣、墊江縣、忠縣、云陽縣、奉節縣、巫山縣、巫溪縣。
4個自治縣包括: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擴展資料:
重慶,簡稱渝或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際大都市,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金融、科創、航運和商貿物流中心,西部大開發重要的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聯結點以及內陸開放高地; 既以江城、霧都著稱,又以山城揚名。
重慶地處中國內陸西南部,東鄰湖北、湖南,南靠貴州,西接四川,北連陜西。總面積8.24萬平方千米,轄38個區縣(自治縣);2017年常住人口3075.16萬,地區生產總值19500.27億元。有中國火鍋之都、中國會展名城、世界溫泉之都之稱。
重慶是中國西南地區融貫東西,匯通南北的綜合交通樞紐。其江北機場居中國內陸“十大”空港之一,果園港為渝新歐大通道的起點。重慶地處盆地東部,地形由南北向長江河谷傾斜,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其山地占76%;氣候冬暖春早,夏熱秋涼,長江自西向東橫貫境內,流程679公里。
重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重慶由此得名。重慶既是“紅巖精神”起源地,又是巴渝文化發祥地,“火鍋”、“吊腳樓”等影響深遠;在3000余年歷史中,曾三為國都,四次筑城,史稱“巴渝”;抗戰時期為國民政府陪都。
重慶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國家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8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高校67所,還有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兩江新區、渝新歐國際鐵路等戰略項目。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重慶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