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市是福建省的地級市,不屬于其他市、區。
寧德市隸屬于福建省,別稱閩東,中國大黃魚之鄉,國家園林城市。寧德東望臺灣,西鄰南平,南連福州,北接浙江省溫州市。東西橫距235公里,南北縱距153公里。全市陸地面積1.35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4.46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046公里。
寧德位居長三角、珠三角、臺灣三大經濟區中心位置,是連接中國內陸地區的重要出海口。天然良港三都澳,位扼太平洋西岸國際諸航線的中心位置和中國沿海南北海岸線中心點,處于上海港、深圳港、臺灣基隆港三個大港之間,具有發展成為國家主樞紐港和國際性綜合大港的條件基礎。
寧德海域面積4.46萬平方公里、岸線1046公里,均占福建省的三分之一。三都澳港歷史上一直是福建最繁忙的港口之一,20世紀初,被孫中山先生列入《建國方略》,抗日戰爭前,曾為大半個中國供應“美孚石油”和其它日用品。
擴展資料
寧德歷史變革
晉太康三年(282)劃侯官縣溫麻船屯設溫麻縣,屬晉安郡。隋開皇九年(589)撤溫麻縣入原豐縣。唐武德六年(623)以溫麻廢縣設長溪縣,屬泉州(州治今福州);開成(836—840)中增設威德場。五代唐長興四年(933)升為寧德縣。
宋淳佑五年(1245)增設福安縣,與長溪、寧德皆屬福州。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升長溪縣為福寧州,轄福安、寧德2縣,屬福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福寧州降為縣,成化九年(1473)恢復福寧州。
清雍正十二年(1734)升福寧州為福寧府,并就府治設霞浦縣,屬福建布政司(省),同年劃入建寧府的壽寧縣,乾隆四年(1739)增設福鼎縣,計轄霞浦、福安、寧德、福鼎、壽寧5縣,清末屬寧福道。
1912年廢府制,屬東路道(1914年為閩海道),1925年廢道,直屬福建省。193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革命政府”(即“福建政府”)成立時屬“閩海省”。1934年為第二行政督察區,1935年為第一行政督察區,1943年為第八行政督察區。
1935年所設周墩、柘洋2特區,1945年改為周寧、柘榮縣。 1949年6月至9月各縣相繼解放,為第三專區。1950年4月改名福安專區(駐福安),轄福安、寧德、福鼎、霞浦、壽寧、周寧、柘榮7縣。
1956年增進原屬閩侯專區的長樂、連江、羅源3縣,撤銷柘榮縣,1959年劃長樂、連江2縣歸閩侯專區,增進原屬南平專區的松溪、政和2縣。1960年合并松溪、政和為松政縣。1961年恢復柘榮縣。1962年劃羅源縣歸福州市,撤銷松政縣,恢復松溪、政和2縣。
1970年7月專區遷駐寧德,改名福安地區,同年劃松溪、政和2縣歸南平地區,增進原屬閩侯專區的連江、羅源、古田、屏南4縣,再次撤銷柘榮縣。1971年改為寧德地區。1975年恢復柘榮縣。1983年劃連江、羅源2縣歸福州市。1988年撤寧德縣,設縣級寧德市。1989、1995年,福安、福鼎相繼撤縣設市。
1997年,寧德地區面積13132平方千米,人口308.5萬,有21個少數民族,畬族占總人口數的5.6%。轄霞浦、古田、屏南、壽寧、周寧、柘榮6縣,代管寧德、福安、福鼎3市。行政公署駐寧德市。
1999年11月14日,國務院批準:撤銷寧德地區和縣級寧德市,設立地級寧德市。市政府駐新設立的蕉城區。寧德市設立蕉城區,以原縣級寧德市的行政區域為蕉城區的行政區域。
區政府駐八一五中路。寧德市轄原寧德地區的壽寧縣、霞浦縣、柘榮縣、屏南縣、古田縣、周寧縣和新設立的蕉城區。原寧德地區的福安市和福鼎市由福建省直轄。2000年正式撤地設市。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寧德
參考資料來源:寧德市人民政府-概況信息
參考資料來源:寧德市人民政府-歷史變革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