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劉邦晚年自知將不久于人世,而他喜歡的女人戚夫人和最疼愛的兒子劉如意將無人保護。因此劉邦很擔心他們將來的安危。為此劉邦主要采取了兩個措施。
1、拜周昌為趙相國,輔佐劉如意。因為當初周昌在維護劉盈的太子之位時態度最為堅決強硬,因此呂后對周昌心懷感激。再加上周昌為人強力,忠于職守。
他是一個毫無掩飾自己感情的臣子,毫不客氣將難聽的話直接端出來。有一次,周昌進宮奏事,剛好劉邦抱著戚夫人正在親熱,周昌即刻轉身就走,劉邦趕忙出去追趕,“騎昌項上”,大約是雙手撐在周昌肩膀頭上縱身一跳騎在了周昌脖子上。問:“我何如主也?”昌仰著頭毫不客氣的說:“陛下即桀紂之主也”。劉邦不怒反而大笑。君臣之間略帶點小兒玩鬧的情誼可見一斑,劉邦對周昌這個人是一百二十個滿意。對于蕭何他是有猜疑的,曾三疑蕭何;曹參是蕭何第二;韓信、陳?等都謀反了;樊噲、夏侯嬰等成了親呂派,而周昌他不用猜疑,他是如此的赤誠,直接。
他要為自己死后的戚夫人和趙王如意找一個可以依靠的人,而這個人便是連呂后、太子平時都敬憚的周昌。劉邦的坦誠相待,讓周昌退卻不得,忍痛接下了這個燙手的山芋。他應該在接手的那一刻就已經想明白自己的以后,不論自己怎么樣受人“敬憚”,但充其量也只是一個臣子而已,已大權在握的呂后又怎么會十分放在眼中呢?
呂后滅戚夫人、趙王,那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如滔滔江水般將多年的積怨一下子發泄了出來,女人一發威,誰也攔不住。雖然幾次三番呂后的詔書都讓周昌給推卻了。但呂后此時已經紅了眼,她無法容忍自己的對手快活逍遙,怒斥周昌,而鴆殺趙王,戚夫人更慘,成為人彘。呂后沒有殺周昌,是因為感念當年的那份恩情,但周昌也再也沒有朝見過。
2、殺樊噲。樊噲雖然為功臣,但也算是外戚。樊噲的妻子是呂后的妹妹呂須。而且樊噲在征討燕王盧綰,手握兵權。一旦自己死去,那么樊噲就是呂氏外戚中勢力最強者。殺掉樊噲,就可以削除呂氏外戚的兵權,打擊呂氏外戚勢力。從而保護戚夫人母子的安危。不過人算不如天算,他沒活到樊噲死。陳平、周勃兩人耍了個心眼,沒有執行到軍營立即殺樊噲的命令。而是把樊噲押往長安,在路上又故意磨蹭。結果在回長安途中聽到劉邦死迅后才加速趕往長安。當然劉邦已死,樊噲也就沒事了。這樣劉邦的這道防線被破。
樊噲作戰勇猛,帶頭沖鋒陷陣、率先登城破敵的常常是他。但樊噲絕不是一個頭腦簡單只知道拼殺的莽夫,他是一個能帶兵,會打仗,具有指揮能力的優秀將軍。樊噲除了戰功卓著,它還具有一個政治家敏銳的目光。
樊噲是漢高祖劉邦的心腹愛將,自劉邦在芒碭山落草為寇的時候,便跟隨劉邦。后來蕭何、曹參等人迎接劉邦占領沛縣,劉邦便讓樊噲做了自己的隨從副將。隨著戰功不斷增加,樊噲也越發受到劉邦信賴。公元前206年,劉邦攻入咸陽滅亡秦朝,劉邦一連數日在咸陽皇宮享受。
樊噲心急如焚,便闖入皇宮勸說劉邦不要貪圖奢華壯麗的享受,最終劉邦封鎖府庫退出咸陽,駐守霸上以等待項羽,避免了劉邦被項羽憎恨。
公元前195年,高祖劉邦平定英布歸來傷病發作,燕王盧綰又叛亂了。劉邦此時奄奄一息,已經不能御駕親征。劉邦便選取最信賴的妹夫樊噲為相國,領兵平叛。
這時候高祖病重,有人懼怕劉邦死后呂后一黨掌權,便暗中向劉邦說樊噲的壞話:“只要陛下一死,樊噲就會帶兵回到長安,誅殺戚夫人和趙王劉如意一伙人!”
劉邦聽了勃然大怒,從病床上站起來召見陳平、周勃,命令二人前往軍隊中宣旨意:殺了樊噲,由周勃統帥漢軍。陳平和周勃在路上合計:當前皇帝在氣頭上,萬一想過來后悔了,我們就會成為替罪羊;而且陛下年老病重,萬一呂后掌權,我們殺了他的妹夫,我們也難逃一死。
最后倆人商定:將樊噲帶回長安,讓他們決定樊噲生死。最終二人捉住樊噲將其帶回了長安。
結果走在半道上,漢高祖劉邦就死了,陳平長噓一口氣:幸虧沒殺樊噲!陳平來到漢高祖靈堂大哭:“陛下讓臣殺了樊噲,臣不敢輕易處置大臣,便將其給您帶回來了!”呂后一聽也放心了,當即釋放樊噲,并且獎賞陳平會辦事。
《史記》記載:“是時高帝病甚,人有惡噲黨於呂氏,即上一日宮車晏駕,則噲欲以兵盡誅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高帝聞之大怒,乃使陳平載絳侯代將,而即軍中斬噲。”魚公子建議做人學陳平,只有圓滑處事,才能避免無妄之災。
中國有一句古話: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但是漢高祖劉邦,卻做了一件與之相反的事情。在項羽所設的鴻門宴上,劉邦的性命多次受到威脅,千鈞一發之際,大將軍樊噲勇闖帳營,絲毫不懼項王,據理力爭,將劉邦安然救出,護送回營,這救命之恩,是天大的恩情。劉邦與樊噲還是連襟關系,劉邦娶了呂雉,樊噲娶了呂嬃,呂嬃是呂雉的妹妹,所以樊噲很信任劉邦,是劉邦的鐵桿粉絲。劉邦稱王后,樊噲成為第一批受封侯爵的人,建國后,又被封為左丞相,位高權重。然而,劉邦在臨死之前,卻曾下令賜死這位救命恩人,這又是為何?
《史記》原文是怎么記載這件事的:盧綰反,高帝使噲以相國擊燕。是時高帝病甚,人有惡噲黨于呂氏,即上一日晏駕,則噲欲以兵盡誅戚氏、趙王之屬。高帝聞之大怒,乃使陳平載絳侯代將,而即軍中斬噲。陳平畏呂后,執噲詣長安。至則高祖已崩,呂后釋噲,使復爵邑。孝惠六年,樊噲卒,謚為武侯。
《史記》很清楚地回答了這一問題。
劉邦之所以要殺樊噲,是有背景的,這一微觀背景就是朝廷有人向劉邦反應了一個線索:樊噲與呂后結為私黨,這將對以后的趙王不利,構成了威脅。
歷史沒有記載是誰向劉邦反應了這一情報,或者壓根就沒有任何人向劉邦反應,樊噲原本就是呂后的妹夫,又同屬豐沛派系,這倆人結黨基本上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所以是誰反應的情報,或者是有沒有人反應這一情報都不重要,重要的事情是劉邦想趕在自己乘鶴西去之前再夯實一下劉家江山,再為太子鋪平道路。
然后,皇帝的詔令也有無效的時候。
當陳平與周勃這倆老臣領命趕到燕國之后,并沒有遵旨立即殺掉樊噲,而是選擇了將樊噲帶回長安交付給皇上發落。
足智多謀的陳平之所以敢于這么干,是因為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誰都知道樊噲是呂后的死黨,是劉邦與呂后共同的妹夫;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劉邦已經并入膏盲,隨時可以撒手人寰。
果然,當樊噲被押送至京城長安時,劉邦已經駕崩了,于是,呂后一聲令下,押解在半路上的樊噲無罪釋放,官復原職。就這樣,樊噲死里逃生逃過一劫,在此后的數十年間盡享榮華富貴。劉邦的第三項措施就此泡湯。
劉邦殺樊噲的原因是什么呢?
劉邦死的時候樊噲正在外面平叛。此時的樊噲是有兵權的。樊噲的老婆是呂后的親妹妹,樊噲親近呂后集團是明顯的。晚年的劉邦已是驚弓之鳥,自己的另外一位生死兄弟盧綰造反之后,恐怕此時的劉邦已經不相信任何人了。當時劉邦聽說樊噲要處死自己最心愛的戚夫人,劉邦自然無法接受。劉邦想殺樊噲的宏觀背景就是:威懾呂后,或者說是剪除呂后的臂膀,確保劉家江山不變色。關于這一點,非常遺憾的是:劉邦駕崩之后,呂后就大動干戈了,不僅戚夫人、趙王劉如意被殺,甚至連劉友、劉恢、劉建三個皇子也被殺。
公元前202年,劉邦正式稱帝,時年54歲,這是年富力強的中年走向昏聵老年的開始。何況,劉邦生性多疑,登上帝位后時刻疑心別人要造反,來搶他的皇帝寶座。
劉邦多疑的第一個犧牲品是燕王臧荼,他在劉邦稱帝的這一年被劉邦以謀反罪名消滅。
接下來是韓信,在劉邦稱帝的第二年被逮捕,罪名同樣是企圖謀反。5年后,呂后將韓信殺死于長安宮中,并且誅連三族。
趙王張耳幸虧是劉邦的女婿,他因涉嫌謀反被廢除王位,不過保住了一條命。
公元前196年,當陽夏侯陳豨被逼反叛時,梁王彭越的部下曾勸彭越一同謀反,彭越猶豫著沒有答應。劉邦得知此事,不但不表彰彭越的忠心,反而將他逮捕后處死。
最殘忍的是,劉邦殺了彭越之后,為了威脅警告其他將領和功臣,竟把彭越的尸體剁成肉醬,再派人分賜給各位諸侯和功臣品嘗。
彭越事件后,淮南王英布自知不能幸免,也被迫鋌而走險,起兵反叛,結果被劉邦親自統兵鎮壓,英布也死了。
就這樣,在漢朝建立的短短7年之內,劉邦利用各種借口,把除了偏遠南方而又勢力弱小的長沙王吳芮以外的所有異姓諸侯王相繼剪滅。
劉邦到了晚年,已經開始有些神經質,他疑心所有人都要反他,天下已經沒有忠于他的人了,這也是古今中外所有獨裁者的通病。
即使如樊噲,一直追隨劉邦,建功無數,還曾經救過劉邦的命,再說他倆還是“擔挑兒”,可劉邦也不信任他了。
劉邦的發小盧綰,在劉邦病重之時發動叛亂,劉邦讓樊噲帶兵前去平叛,樊噲前腳剛走,后腳就有人對劉邦說,樊噲計劃等陛下百年之后,殺掉戚夫人和趙王如意,劉邦一聽就火了,一個是自己的愛妃,一個是自己最喜歡的兒子。他于是讓陳平和周勃一起去樊噲的軍營,殺死樊噲,用周勃帶兵平叛。
陳平在當時絕對是只老狐貍,他想殺了樊噲就得罪了呂后,自己以后沒好果子吃,如果不殺樊噲那就得罪了皇帝,現在就沒好果子吃。思來想去陳平想到一個兩全齊美的辦法,來到軍營,把樊噲綁了起來,帶回去讓皇帝處置。
結果走到半道上就得到消息,劉邦駕崩了,大漢朝的掌門人變成了呂后,就這樣樊噲總算撿回了一條命。
第一,為了保護戚夫人和她的兒子。
在劉邦登基之后,雖然立了呂雉為皇后。但是那個時候呂雉已經年老色衰,不入劉邦的眼。劉邦開始有了新歡,而戚夫人就是她最寵愛的一位女人。
劉邦對戚夫人的寵愛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戚夫人甚至給劉邦吹枕邊風,讓他廢掉太子,改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所以,戚夫人算是踩到了呂雉的底線,劉邦知道在他死后,呂雉是絕對不可能放過戚夫人和她的兒子的。
樊噲是妻子是呂雉的妹妹,也就是說樊噲是呂雉的妹夫。樊噲是個妻管嚴,他經常聽自己的妻子說戚夫人又如何如何欺負自己的姐姐了,所以在樊噲的心目中對戚夫人早已經恨之入骨。
并且樊噲曾經在公開場合說過,將來有一天一定要取戚夫人的性命。劉邦知道自己一旦死了,很多人都會向戚夫人下手,而其中樊噲就會是第一個出手的人。為了避免戚夫人被樊噲殺害,劉邦就只能先下手為強,派人把樊噲給殺了。
第二,為了避免呂雉專權。
呂雉是劉邦的結發妻子,他自然是知道自己的妻子有多少能耐和實力。韓信、彭越都被呂雉給解決了,足以看出她的心狠。太子劉盈是個懦弱的性子,等有一天自己死了,那么天下必然就是落入了呂雉的手中。
呂雉的實力本來就已經很強大了,而樊噲跟呂雉又多了一層親戚的關系,自然就更親近了。樊噲掌管著軍隊,這對呂雉來說如虎添翼一般。到時候呂雉在提拔樊噲,那么兩人合起來真的是要權勢滔天了!
樊噲是呂雉的左膀右臂,如果除去了樊噲,呂雉的實力就會大大受損。雖然樊噲對劉邦有恩,但是出于保護戚夫人,出于國家考慮,他還是狠心派人將樊噲給干掉!
樊噲早在沛縣的時候就是劉邦的忠實跟隨者,劉邦對于樊噲是很有感情的,不過就是因為太有感情,后來劉邦與樊噲還做上了連襟。正是因為樊噲是呂雉的妹夫,所以到了劉邦晚年忠心不二的樊噲才會招來殺身之禍。
樊噲這是人是屠夫出身,他與劉邦早在沛縣的時候就非常熟絡。而且劉邦沒事就去他那里蹭吃蹭喝,所以樊噲這個人對于劉邦非常忠心而且還是死心塌地的忠心于他。當時劉邦在與項羽爭奪帝位的時候,項羽設下鴻門宴,劉邦去赴宴的時候,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想偷襲劉邦殺了劉邦,這個時候,樊噲這個人便沖進項羽的大帳質問項羽是不是要殺掉劉邦,這才救了劉邦一命。所以樊噲這個人沒有什么太大的野心,而且為人比較豪爽也沒什么手段,就如同他的出身一般,是個有勇的莽夫。
在劉邦建立大漢朝的功臣中,樊噲與他的關系最為密切,也是劉邦最不會疑心的人,因為樊噲這個人一眼就能看穿,比起其他的功臣,樊噲根本不用劉邦擔心。但是就是這么一個忠心的人,卻在劉邦晚年讓容不下他了。
其實劉邦容不下的不是樊噲,是他的皇后呂雉。劉邦登基后呂雉頻頻干涉朝政,劉邦非常不滿,但是當時呂雉對自己還有用,劉邦也不好發難呂雉,但是劉邦也看到了呂雉的狠辣手段,所以后來他動了想廢掉呂雉兒子太子之位的想法,可惜他沒有成功。但是他擔心他死后呂雉會亂政,所以他覺得當時樊噲便是呂雉最大的靠山,所以劉邦臨死前,會堅持要將樊噲殺掉。
樊噲雖然是功臣,但也是外戚,為保護他心愛的戚夫人和幼小的兒子,樊噲非殺不可。劉邦殺死了同他一起并肩作戰打天下的人就可以推測出樊噲也是他要除掉的對象。其實我認為劉邦之所以臨死之前要下旨殺樊噲的原因有三個。
首先,劉邦是一個不知道感恩的人,自從劉邦坐上皇位就開始表現出了對身邊人的不信任,韓信、英布等這些外戚諸侯,他懼怕他們會造反,所以只有先下手為強!對待樊噲,劉邦的疑心病又犯了,所以臨死之前要這么做!
其次,先有盧綰手持重兵謀反,盧綰也是劉邦極其信任之人,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心中自然十分擔心在和盧綰對峙同樣手握重兵的樊噲,一旦劉邦離世,樊噲將成為外戚中的最強者,身為上位者的劉邦怎會不明白其中的利害關系,所以下令除之而后快。
最后,樊噲與呂后有著莫大的關系,樊噲的妻子是呂后的妹妹,將來樊噲會成為呂后的一股重要勢力,這時候除掉樊噲就相當于斷了呂后的臂膀!這樣也算是為他心愛的戚夫人和年幼的兒子掃清了障礙。最終,人算不如天算。劉邦的部下陳平和周勃兩個人并沒有立刻在軍營執行殺死樊噲但任務,而是將他押往長安。就在押往長安的途中劉邦病逝,命令自然就不作數了。就這樣樊噲看著天意方才逃過一劫,從長遠看樊噲并不是只會行兵打仗,他還很有遠見!
劉邦奪得天下后,大肆屠殺功臣,韓信、彭越、英布等人都是立下赫赫戰功的人物,可惜沒來得及享福,都被劉邦收拾了。要說他們是外姓諸侯,關系跟劉邦可能沒有那么的親密,所以劉邦害怕他們造反還可以理解。但是有一個人,他在劉邦起事之前就和他交往甚密,起事之后更是一路追隨左右,立下汗馬功勞,還救過他的性命,應該算是過命的交情了吧,可是劉邦還是沒放過他,在臨死前下旨讓陳平將其斬殺!這個人就是樊噲。
樊噲成名于鴻門宴。公元前206年,劉邦率先入咸陽滅秦,緊接著項羽率大軍屯霸上,意圖進攻劉邦。劉邦為了避免被項羽攻擊,于是親赴項羽軍中。這就是鴻門宴了。在鴻門宴上,形勢千鈞一發,劉邦轉瞬有性命之虞。最后大將軍樊噲勇闖帳營,與項羽據理力爭,將劉邦安然救出,護送回營。可以說沒有樊噲,劉邦就得命喪鴻門宴了,更談不上后來的問鼎天下。隨后,樊噲又跟著劉邦南征北戰,建立漢朝后又平定楚地、代地,任大將軍、左丞相。
然而,任憑樊噲與劉邦曾一起多么出生入死,劉邦最后還是要殺他。公元前195年,劉邦平定叛軍英布后回長安,病重,燕王盧綰又叛變,于是派樊噲率軍討伐。當樊噲率軍離去后,有人向劉邦進讒言,說樊噲與呂后勾結,想等劉邦死后圖謀不軌。這下劉邦的疑心病犯了,自己又病重。他早已對呂后干政不滿,樊噲是呂后的妹夫,這還得了!眼下樊噲正統領著大軍呢。于是下旨陳平將樊噲斬殺于軍中。劉邦下旨后不久就病死了。
照理說,皇帝不至于就因為一句讒言馬上就要殺大臣,甚至都不給其申辯的機會,而且還是樊噲這種功勛累累的功臣。可見,劉邦對樊噲的不滿應該要就根深蒂固了,那個讒言僅僅是最后一根稻草。其一,劉邦本來就是一個忘恩的人,從他殺韓信等人就看得出來。其二,盧綰的謀反應該說對劉邦的打擊很大。盧綰跟樊噲一樣,也是自始至終跟著劉邦,還是同日而生。可是盧綰居然也造反了,這自然會讓劉邦想起樊噲,這種事情一旦開始懷疑就完了,干脆先下手為強。其三,樊噲應該也是吃了呂后的瓜落。呂后是一個有野心的女人,早有干預朝政的跡象,劉邦在時還能壓住他。劉邦早就對她不滿,而樊噲作為呂后的妹夫,執掌軍中大權,自然會被一帶的嫌棄。也因此,劉邦一聽到有人舉報后,立馬下了死手。
所幸,陳平沒有直接將樊噲斬于軍中,而是將其押送回長安。在半路中,劉邦就駕崩了。劉邦死后,呂后專政,樊噲自然就逃脫一死,隨后又恢復了他的爵位和封邑。直到公元前189年,樊噲才去世,謚為武侯。也算是得了善終了。鴻門宴上,沒有樊噲,劉邦估計就被殺了。而后來,劉邦死了,樊噲卻才有了活路。這不得不說是命運的諷刺。
劉邦,是個思路極為縝密的人,每件事都有他的用意。臨終之際要殺樊噲,不但不是老糊涂,而且是非常正確的決策。其中緣故,聽司馬為君慢慢道來。
樊噲這個人,智略談不上,似乎唯一可以夸耀的便是武勇,當時打仗是以人頭數作為晉升標準的。樊噲在一場戰斗中砍下敵軍十五個首級,就被封為國大夫。和章邯的軍隊交手,砍下二十三顆首級。打敗李斯之子李由,斬首十六級。攻武關至霸上,樊噲更是斬殺都尉一人,首級十個。鴻門宴那一場局,又是他持劍盾闖入項羽營帳,用盾撞倒拿著戟的士兵。 進入帳后拿眼珠子瞪項羽,項羽還欣賞他是位壯士,請他吃一條生豬腿。樊噲拔劍切肉而食。片刻就把肉吃光。這一場吃生肉秀,其實是救了劉邦的命——如果沒有樊噲闖帳譴責項羽,劉邦很可能就被殺了。
劉邦稱帝以后,樊噲依舊為他賣命,燕王臧荼的叛亂,是他搞定,代地的叛亂,則是他與周勃一起平定。直到劉邦臨死前的高祖十二年(前195年),他還在北方討伐燕王盧綰的叛亂。
所以,樊噲的軍事能力,是不值得懷疑的——但,劉邦最擔心的,也就是這個。
在劉邦看來,這個問題是肯定的。樊噲的老婆是呂雉的妹妹呂媭,而且樊噲很聽老婆的話。所以要保住劉如意和戚姬的性命,就必須廢掉或殺掉呂雉,而要解決呂雉,前提就是要讓樊噲消失。
可問題是陳平是個極會算計的人,他發現形勢已經不對了,劉邦說不定馬上就要死,而死后呂雉一定掌握大權,而那時如果陳平和周勃拿著樊噲的人頭上報,豈不是自尋死路嗎?
所以最終,陳平沒有殺樊噲,而是將樊噲打入囚車,押回長安,結果在半途就得到劉邦駕崩的消息,陳平立馬轉變方向,投向呂雉,而樊噲的保全性命,就成了他的功績。
劉邦臨死前,為何要派陳平去秘密殺掉妹夫樊噲?是老糊涂了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