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有可能成為人類的第二家園嗎?
火星也是有微薄大氣層的存在的火星經過適當改造之后可以成為人類居住的星球,因為美國的科學家已經對此進行了一定的評估,在預計幾十年之內將會開展火星移民,也就是人們可以真的到達火星上。
火星在地球的后面把太陽比作一個點,我們地球是圍繞太陽運行的另外一個點,以太陽為中心,那么火星就位于我們的后面一點的位置和太陽的距離稍遠一點,但是在引力上在本身的體積大小上,甚至說是大氣層環境上都和地球有很大的類似,所以人們才把目光瞄準了火星,而不是金星,因為金星上面的空氣含量大部分是二氧化碳,不適合人類生存,它本身也不是一個輕易能夠改造的星體。
人類想要真的宜居火星,首先要做的是建立基礎設施,因為人類可以很輕易地登上月球,并且回到地球,但是人類沒有辦法很輕易的登上火星,并且離開火星,因為登上火星很容易自然降落就可以了,只要控制好速度就能夠安全降落,但是在向起飛就沒有那么容易了,火星的引力比月亮的眼力大的多,所以人類需要一些基礎的設施來保證航天設備的正常運轉,我們不光要到達火星,也要能夠離開火星。
現在科學家只是有了對于火星環境探索的這種想法,有了對火星移民的這種規劃,但并不代表在短短幾十年之內就能成為現實,因為我們現有的航空器推動速度還太慢,我們需要發展更加高效合理的推動技術,來讓我們實現更加高速度的推行,縮短地球到火星的時間,因為現在正常到達火星大概需要半年左右的時間,這個時間太漫長了,以人類的身體是沒有辦法支撐的,也不能進行大規模的移民。
地球現在有差不多46億年的壽命了,目前已知地球生命史差不多38億年,而人類這個物種最早可以追溯至1500萬年前的森林古猿,在600萬年前和黑猩猩的祖先分道揚鑣走上各自的進化發展之路,大約三五百萬年前發展到南方古猿,最后兩次走出非洲在十幾萬年前智人出現了,隨著人屬之下的各個成員相繼走向滅絕,只剩下智人這一支,發展到現在就是人類文明。
在最近幾年或者說十幾年間人類開始關注著地球的變化了,已經意識到為了發展科技地球付出的代價是什么。尤其是進入2020年以來,開年才過去兩個月左右,各種攔路虎撲面而來。澳洲的跨年大火,南極的歷史最高溫,北極的甲烷爆發,在世界范圍內蔓延的新冠疫情以及開始于東非的蝗災等等…這一切都在提醒著我們地球很生氣,我們要深刻思考和自然、野生動物的相處模式了。
同時我們也要思考,未開的某一天如果地球上真的不再適合人類生存,我們該怎么辦?
地球上自誕生以來大災大難都發生的差不多了,主要都集中在地球形成后的一段不穩定時間內,尤其是地球歷史上的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雖然人類不曾親身經歷,但是也能感受到那種毀天滅地的情景,每次生物大滅絕都有90%的物種成為地球上的歷史。至于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是否會到來?何時會到來?還是已進正在發生著?這些都需要我們去思考一下。
雖然未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地球都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但是我們也要思考尋找備胎了,準備一下總歸是沒有錯的。
人類的太空探索之路開始于上個世紀二戰結束后,美國和前蘇聯冷戰時期的太空競賽,從那個時候開始一直到今天人類已經發射了數十個火星探測器。就在今年趕上火星窗口期,會有四個國家進行火星探測器的發射,我國就在其列。
火星作為太陽系宜居帶邊緣僅靠著地球的一顆巖質行星,人類對于它的關注是最多的。火星的基本環境就是平均溫度較低,大氣層極其的稀薄并且主要是二氧化碳,同時火星是沒有磁場存在的。這些年的探測在火星表面上也發現很多證據,表明火星表面曾經遍布著河流,并且目前為止在火星的兩個極冠之下也存在著液態鹽水湖。
一顆天體如果處在宜居帶中,可能會具備滿足生命生存的條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太陽的宜居帶是向著外側移動的,這個趨勢意味著有一天火星可能會處在宜居帶的中心。因為太陽隨著核心處核聚變的加劇,釋放出的輻射能會越來愈多,那么各顆行星所接受到的輻射能也會越來越多。火星的溫度逐漸升高,未來可能就會適合生命生存了。
但實際上有一個弊端,那就是火星沒有磁場,即使為了人工改造,釋放土壤中的二氧化碳,種植綠色植物,釋放氧氣,改變火星的大氣成分。但是如果沒有磁場的保護,太陽風依然會逐漸的剝離大氣層,這是一個核心的問題。
實際上太陽系內除了這些行星,還有很多比較大的衛星,例如土星和木星周圍的衛星共有二百多個,木衛二及土衛六等都是科學家比較關注的,因為在那里可能存在著地外生命。在未來人類的科技水平逐漸的提高,可能會去尋找新的家園,在太陽系內火星可能是一個選擇,而一些大衛星同樣也不錯。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其實對火星的地球改造是許多人的夢想,這是科幻作家杰克·威廉森首次提出的,盡管載人火星旅行尚未實現,但它絲毫不妨礙科學家對火星地球轉化的前瞻性研究,因為火星的環境改造是一個長達一個世紀的工程,甚至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工程,本世紀項目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是不可估量的,完成該項目所需的時間不超過十年或幾十年,而是數百或幾千年。
大部分的科學家認為,火星的環境轉變可分為兩步,第一步是生態系統的形成,第二步是地球環境的形成,所謂的生態系統形成是在貧瘠的火星表面形成一個無氧生物圈,因為為了形成無氧生物圈,火星仍然需要足夠的液態水,到達火星表面的紫外線應大大減少,大氣中氧氣和氮氣的含量應逐漸增加,火星環境改造的一個有利條件是。
上述工作相互影響,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積極反饋,例如,當大氣的密度和厚度增加時,它不僅可以減少紫外線輻射,還會產生溫室效應,增加火星表面的溫度,當火星表面溫度升高時,它可以融化北極水冰,甚至永久凍土中的冰,從而部分地解決了液態水的問題。
火星環境改造項目從提高其表面溫度開始,而且他有兩種方法, 直接加熱和間接加熱,所謂的直接加熱方法是用物理方法加熱火星的部分,具體方法包括太陽鏡,小行星撞擊和火星核爆炸,間接加熱方法包括降低火星極地冠的反射率,讓極地冠吸收更多的陽光,從而達到提高溫度的目的,在生態系統形成階段完成后,它將進入地球環境的形成階段。
關于火星適合人類居住嗎能不能經過人類改造跟地球一樣的問題,今天就解釋到這里。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