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光陰易逝,雖然會在生活中經歷重重磨難,但終究還是會走向生命的終點。可以說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態。死亡是每一個人必經的歷程,并在死后有不同的形式告別。在清明的時候,很多人就要給自己的祖先上墳了,這時候會給他燒一些紙錢,嘴里還念叨著說讓他在陰間里花。不過,如果人去世之后,假如沒人給他燒紙會怎樣?燒紙真的只是迷信嗎?
按照迷信的說法就是給逝去的親人寄錢,如果不給他們燒紙呢,那他們在陰間就沒有錢用。特別是那些幾代單傳的家庭,如果不給親人燒紙,那么在陰間的前幾代人都沒有錢花。人們都會相信,紙錢就是死者在另一個世界的錢,多燒一些紙錢,死者在那個世界才會有錢用,其實這也是一種對死者的悼念。
燒紙文化不是近幾年才有的,而是已經流傳了幾千年。在生活繁榮的現代,雖然大都市的墓地嚴禁燒明火,但在一些鄉村里還是保持著這種習俗。每當清明節或是過年回家祭拜先人時,人們都會習慣性的帶上紙錢、帶上鞭炮燒給他們。燒錢其實是一種心靈上的寄托,表達了美好的祝愿。
因為舊社會人們的思想都受到了束縛,對鬼神之道都極其迷信。這件事如果放到現在人們都會哈哈一笑,因為我們現在都沒有了這種迷信思想了,也知道所謂的閻王和陰間根本就不存在。現代人對于燒紙錢的看法,這只是民間的一種的信仰和習俗罷了。
所以若人死后,沒有后人給他燒紙也不會怎樣,燒錢只是封建迷信,其實,從本質上來說,大家是希望借由燒紙的這個行為,來祭奠自己的親人,來表達自己的盡孝之心。在這個充滿著爭議的社會,我們也不用太較真,順從自己的本心,只要不傷害到別人的利益,無論黑白對錯,那都是自己的決定。
燒紙這都是非常傳統的祭祀活動了,現代人一般都沒有這樣的祭祀講究,就算是沒有燒紙也是沒有關系的,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習慣。民間的燒紙是千百年累留下的傳統,大家都這么做,無非就是通過燒紙來表達對先輩的思念。
其實燒紙也是來自東漢時期的一個故事:相傳東漢時期的蔡倫發明造紙后,生意興隆,為他賺了不少錢。他的哥哥蔡莫、嫂嫂慧娘看了非常羨慕。慧娘就要蔡莫也去和蔡倫學造紙。但是蔡莫的恒心不夠,工夫還沒到家就急急忙忙的自己開了家造紙店。結果造出來的紙品質低劣,乏人問津,兩夫妻就對著一屋子的紙張發愁。
最后,慧娘想出了一條妙計,便附在蔡莫的耳邊,如此這般的教了一遍。到了這天晚上,鄰居們忽然聽到蔡莫家傳出了嚎啕大哭的聲音。大家趕過來一問,才知道慧娘昨天晚上暴斃死了。次日清晨,蔡莫當著鄰居的面,在慧娘的棺前哭得死去活來。一邊哭訴,一邊燒紙。燒著燒著,忽然聽到棺材里有響聲。過了一會兒,又聽到慧娘的聲音在里面叫著:“開門,快開門,我回來了”。
眾人都呆了,最后終于鼓起勇氣打開棺蓋。慧娘就跳了出來,告訴鄰居,她死后到了陰間,閻王讓她推磨受苦。蔡莫一聽,馬上就去抱了兩大捆的紙來燒,說是讓陰間的爹娘少受點苦。鄰居見狀,發覺紙錢有這么大的用處,于是個個都掏錢來買蔡莫造的紙。消息傳開后,不到幾天,蔡莫家的紙全都賣光了。自此才有了燒紙這一說。
清明一個人死后,如果沒有人燒紙會怎么樣?燒紙不僅僅是迷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