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嫩草国产线免费观看_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_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_六月婷婷网 -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有哪些

首頁 > 移民2021-04-24 09:29:42

榮獲諾貝爾獎的三位中國人分別是誰

諾貝爾獎

1,屠呦呦

屠呦呦,女,藥學家。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寧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在醫學院藥學系生藥專業學習。1955年,畢業于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

畢業后曾接受中醫培訓兩年半,并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2005年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期間前后晉升為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藥學家,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

2,楊振寧

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世界著名物理學家,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清華大學教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榮休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是中美關系松動后回中國探訪的第一位華裔科學家,積極推動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進中美兩國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

3,莫言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東高密,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亦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獲獎時楊振寧為美國國籍)。

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春夜雨霏霏》,1984年因《透明的紅蘿卜》而一舉成名。1986年,在《人民文學》雜志發表中篇小說《紅高粱家族》引起文壇極大轟動。1987年擔任電影《紅高粱》編劇,該片獲得了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榮獲諾貝爾獎的三位中國人分別是誰?楊振寧竟不是第一得主

諾貝爾獎獲得者是一項由瑞典皇家科學院、瑞典學院、卡羅琳學院和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頒發給對化學、物理、文學、和平和生理及醫學這五方面有著杰出貢獻的人士或組織的獎項,獎項創始人是諾貝爾。那么獲得諾貝爾學獎 的中國人都有哪些?

3 屠呦呦

屠呦呦,女,藥學家。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寧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在醫學院藥學系生藥專業學習。1955年,畢業于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畢業后曾接受中醫培訓兩年半,并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2005年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期間前后晉升為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藥學家,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

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種分子式為C15H22O5的無色結晶體,命名為青蒿素。2011年9月,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于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獲得拉斯克獎和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生命科學杰出成就獎。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2017年1月9日,屠呦呦獲得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 楊振寧

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世界著名物理學家,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清華大學教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榮休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是中美關系松動后回中國探訪的第一位華裔科學家,積極推動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進中美兩國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

1942年,畢業于西南聯合大學;1944年,獲清華大學碩士學位;1945年,獲穆藕初獎學金,赴美留學;1948年,獲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任芝加哥大學講師、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研究員;1955年,任美國普林斯頓高等學術研究所教授;1966年,任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教授兼物理研究所所長;1986年,任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1998年,任清華大學教授;2017年,恢復中國國籍;2018年,任西湖大學校董會名譽主席。

楊振寧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貢獻。20世紀50年代和R.L.米爾斯合作提出非阿貝爾規范場理論;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統計物理方面做了大量開拓性工作,提出楊-巴克斯特方程,開辟了量子可積系統和多體問題研究的新方向等。此外,楊振寧推動了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科學研究所、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南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的成立。

1 莫言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東高密,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亦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獲獎時楊振寧為美國國籍)。

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春夜雨霏霏》, 1984年因《透明的紅蘿卜》而一舉成名。1986年,在《人民文學》雜志發表中篇小說《紅高粱家族》引起文壇極大轟動。1987年擔任電影《紅高粱》編劇,該片獲得了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2011年憑借小說《蛙》獲得茅盾文學獎。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2013年擔任網絡文學大學名譽校長。2016年12月,當選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2017年11月,莫言獲香港浸會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同年12月,憑借作品《天下太平》,獲“2017汪曾祺華語小說獎”中的短篇小說獎。莫言因一系列鄉土作品充滿“懷鄉”“怨鄉”的復雜情感,被稱為“尋根文學”作家。 據不完全統計,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經被翻譯成40種語言。

榮獲諾貝爾獎的三位中國人分別是誰?楊振寧竟不是第一得主

諾貝爾獎獲得者是一項由瑞典皇家科學院、瑞典學院、卡羅琳學院和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頒發給對化學、物理、文學、和平和生理及醫學這五方面有著杰出貢獻的人士或組織的獎項,獎項創始人是諾貝爾。那么獲得諾貝爾學獎 的中國人都有哪些?

3 屠呦呦

屠呦呦,女,藥學家。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寧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在醫學院藥學系生藥專業學習。1955年,畢業于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畢業后曾接受中醫培訓兩年半,并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2005年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期間前后晉升為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藥學家,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

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種分子式為C15H22O5的無色結晶體,命名為青蒿素。2011年9月,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于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獲得拉斯克獎和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生命科學杰出成就獎。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2017年1月9日,屠呦呦獲得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 楊振寧

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世界著名物理學家,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清華大學教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榮休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是中美關系松動后回中國探訪的第一位華裔科學家,積極推動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進中美兩國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

1942年,畢業于西南聯合大學;1944年,獲清華大學碩士學位;1945年,獲穆藕初獎學金,赴美留學;1948年,獲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任芝加哥大學講師、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研究員;1955年,任美國普林斯頓高等學術研究所教授;1966年,任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教授兼物理研究所所長;1986年,任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1998年,任清華大學教授;2017年,恢復中國國籍;2018年,任西湖大學校董會名譽主席。

楊振寧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貢獻。20世紀50年代和R.L.米爾斯合作提出非阿貝爾規范場理論;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統計物理方面做了大量開拓性工作,提出楊-巴克斯特方程,開辟了量子可積系統和多體問題研究的新方向等。此外,楊振寧推動了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科學研究所、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南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的成立。

1 莫言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東高密,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亦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獲獎時楊振寧為美國國籍)。

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春夜雨霏霏》, 1984年因《透明的紅蘿卜》而一舉成名。1986年,在《人民文學》雜志發表中篇小說《紅高粱家族》引起文壇極大轟動。1987年擔任電影《紅高粱》編劇,該片獲得了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2011年憑借小說《蛙》獲得茅盾文學獎。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2013年擔任網絡文學大學名譽校長。2016年12月,當選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2017年11月,莫言獲香港浸會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同年12月,憑借作品《天下太平》,獲“2017汪曾祺華語小說獎”中的短篇小說獎。莫言因一系列鄉土作品充滿“懷鄉”“怨鄉”的復雜情感,被稱為“尋根文學”作家。 據不完全統計,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經被翻譯成40種語言。
三個人。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而莫言的獲獎理由是:他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2013年擔任網絡文學大學名譽校長。2016年12月,當選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2017年11月,莫言獲香港浸會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中國有幾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的?

包括華人,華僑

李政道、屠呦呦、楊振寧、李遠哲、高行健、莫言、高錕一共7為獲得諾貝爾獎。

1、李政道:1957年獲得諾貝爾獎物理學獎,獲獎時為民國國籍。

2、楊振寧:1957年獲得諾貝爾獎物理學獎

楊振寧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作出了里程碑性貢獻。20世紀50年代和R.L.米爾斯合作提出非阿貝爾規范場理論;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統計物理方面做了大量開拓性工作,提出楊-巴克斯特方程,開辟量子可積系統和多體問題研究的新方向等 。

3、屠呦呦:2015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屠呦呦,女,漢族,中共黨員,藥學家。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寧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在醫學院藥學系生藥專業學習。1955年,畢業于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畢業后曾接受中醫培訓兩年半,并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2005年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期間前后晉升為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

4、李遠哲:1936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李遠哲1959年本科畢業于臺灣大學,并于1961年獲得臺灣清華大學獲得碩士學位。 次年去美國深造,1965年獲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化學博士學位。其后任教于美國芝加哥大學,1974年加入美國國籍并返回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同時擔任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研究員,1979年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5、高行健:200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高行健,法籍華裔劇作家、小說家、翻譯家、畫家、導演、評論家。

6、莫言: 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東省高密市東北鄉文化發展區大欄平安村,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7、高錕:2009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高錕1949年移居香港,1954年赴英國攻讀電機工程,并于1957年及1965年獲倫敦大學學士和博士學位;1970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學,籌辦電子學系,并擔任系主任;1987-1996年任香港中文大學第三任校長;1990年獲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1996年獲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中國有九位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

李政道、楊振寧: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美籍華人;楊振寧,1922年生于安徽,美籍華人。李政道和楊振寧發現在弱對稱下宇稱不守恒理論,并于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國,美籍華人。1976年,丁肇中因發現一種新的基本粒子“J粒子”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除此之外,他的研究方向還包括量子電動力學、電弱理論學、量子色動力學。

李遠哲:1936年生于臺灣,美籍華人,1986年獲諾貝爾化學獎。他改進了分子水平化學反應動力學交叉分子束方法,把交叉分子束實驗方法應用于一般的化學反應,特別是研究較大分子的化學反應,利用激光激發已被加速但尚未碰撞的分子或原子,以此控制發生化學反應。

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國,美籍華人,1997年諾貝爾獲物理學獎,發明了用激光冷卻和俘獲原子的方法。

崔琦:1939年生于河南,美籍華人,主要從事電子材料基本性質等領域的研究,與德國的霍斯特•斯托爾默和美國的羅伯特•勞克林發現并解釋電子量子流體,在量子物理學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也因此于1998年獲得諾貝爾獲物理學獎。

錢永健:1952年生于紐約,美籍華人,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1968年以金屬如何與硫氰酸鹽結合為題獲美國西屋科學天才獎, 2008年,錢永健與美國生物學家馬丁•沙爾菲和日本有機化學家兼海洋生物學家下村修以綠色熒光蛋白的研究獲得該年度諾貝爾化學獎。

錢永健讓科學界更全面地理解綠色熒光蛋白的發光機理,他還拓展了綠色以外的其他顏色熒光蛋白,為同時追蹤多種生物細胞變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高錕:2009年獲得諾貝爾無論物理學獎 。1964年,他提出在電話網絡中以光代替電流,以玻璃纖維代替導線。1965年,在以無數實驗為基礎的一篇論文中提出以石英基玻璃纖維作長程信息傳遞,帶來了一場通訊業的革命。

由于他在光纖領域的特殊貢獻,獲得巴倫坦獎章、利布曼獎、光電子學獎等,被稱為“光纖之父”。2009年,高錕因在“有關光在纖維中的傳輸以用于光學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屠呦呦 :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發明了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

在上述獲獎者中,許多獲獎者都是華人身份,也就是說,他們不是中國國籍。獲

1、丁肇中·物理學獎

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國密歇根州安阿伯城,祖籍是中國山東省日照市。1976年被授予諾貝爾物理獎。

2、李遠哲·化學獎

1936年生于臺灣,美籍華人(因后來在臺灣從政而放棄美國國籍)1986年,李遠哲和哈佛大學的達德利·赫希巴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約翰-波拉尼三人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他們應用交叉分子束實驗方法在反應動力學方面的研究成果。

3、朱棣文·物理學獎

1948年生于美國,美籍華人,1997年獲諾貝爾獲物理學獎,時年49歲1998年6月5日,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4、崔琦·物理學獎

1939年生于河南,美籍華人,1998年獲諾貝爾獲物理學獎,時年59歲

5、賽珍珠·文學獎

193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她也是唯一一個同時獲得普利策獎和諾貝爾獎的女作家,也是目前作品流傳語種最多的美國作家。

6、錢永健·化學獎

1952年出生于紐約,美國華裔化學家,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堂侄。他發明多色瑩光蛋白標記技術,為細胞生物學和神經生物學發展帶來一場革命。2008年10月8日錢永健與馬丁·沙爾菲、下村修共享諾貝爾化學獎。

7、李政道·物理學獎

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中國上海。1957年,與楊振寧一起,因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恒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8、楊振寧·物理學獎

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貢獻。

9、高行健·文學獎

1940年生于江西,獲獎時為法國國籍,2000年獲諾貝爾獲文學獎,時年60歲。

10、高錕·物理學獎

1933年出生于中國上海,英美雙國籍,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2009年因在“有關光在纖維中的傳輸以用于光學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與發明了半導體成像器件——電荷耦合器件(CCD)圖像傳感器的博伊爾和史密斯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75歲。

11、莫言·文學獎

獲獎理由是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莫言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12、屠呦呦·生理學或醫學獎

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

■“諾貝爾獎”對中國,意義何在

據統計,平均一個國家在建國后30年就有第一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中國成立50年了,為何竟沒有一位中國本土科學家戴上這頂科學皇冠?

1999年,毋國光、陳佳洱、楊福家和朱清時四位院士一起提出“中國需要諾貝爾獎”,緊接著經濟學家何煉成就此也談了自己的意見。如今,“中國需要諾貝爾獎”成了中國人共同的呼聲。

諾貝爾獎對中國科學家的意義有多大?趙忠賢院士認為,對中國科學家來說,得獎的意義在于鼓勵大家在基礎研究方面進行原始創新。諾貝爾獎對人類有重要的影響,在這些方面,中國科學家也應該做出應有的貢獻。

趙忠賢院士強調,諾貝爾獎并不是唯一的科學標準,并不能把它當做科學研究的唯一目標。因為大量工作———探索宇宙規律———必然要進行科學研究,但不是所有的研究取得了成果就能拿到諾貝爾獎。獲獎并不是一個科學家從事科學研究的目的,認為從事科學研究不得諾貝爾獎不行,這就不對了。

■中國科學家為何沒獲“諾貝爾獎”

中國科技館館長、科學史專家王渝生介紹,中國科學家具有諾貝爾獎水平的研究甚至可追溯到建國前。最主要的科研成果有20年代的“康普頓———吳有訓效應”、30年代趙忠堯的正負電子湮滅早期實驗、40年代錢三強、何澤慧夫婦的鈾核三分裂的發現、1965年人工第一次合成了胰島素結晶。

不可否認,我國曾多次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趙忠賢院士認為,從科技史的角度講,中國沒有得到“諾貝爾獎”是有原因的。1901年頒發了第一次“諾貝爾獎”,而在1900年的時候,八國聯軍進北京,從此往后的半個世紀,中國都處于戰亂和列強壓迫之中,總體上說,基礎科學研究沒有什么重大的發展。解放后,在科技上有了很大發展,但改革之前處于封閉的狀態。對我國來說,有很多問題,經濟、科學、國防,這時主要科技成就是“兩彈一氫”的研究,這一領域集中了一大批優秀的科學家。在基礎研究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如在1965年人工第一次合成了胰島素結晶,但是,畢竟還很少。改革以后,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政策,特別是近年來,又提出“科教興國”的戰略,對科學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趙忠賢院士認為,建國后沒有拿到諾貝爾獎有很多原因,從客觀上講,十年“文革”期間,國際上科技高速發展,而我們對基礎研究造成了很嚴重的破壞,這需要很長時間的恢復和積累;從主觀方面講,我們原始創新型基礎研究比較少,在改革之初,在原始性創新科技強調得不夠。

■百年中國科技史,給人何種啟示

楊振寧教授說,諾貝爾獎是一個非常復雜的事情。對于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評選的方法和成績,我不認為是正確的。關于物理、化學和醫學這些方面,中國大陸到現在還沒有人獲諾貝爾獎。這個原因非常簡單。第一是沒有足夠多的經費。今天,不論是做生物、物理或化學研究,設備是非常貴的。中國現在漸漸上來了,可是與先進國家最好的設備相比還差一截。第二個原因是學術要有傳統。學術傳統的最重要的一點,是可以使年輕人知道哪個問題是值得去做的,哪個問題容易有發展前途。中國科學的傳統一時還發展不上來,我認為這是最主要的。趙忠賢院士說,一個實驗室、研究所的學術積累和學術傳統非常重要。要注意積累,發揚傳統,不斷培養年輕一代。在20年代,索默菲沒有拿到諾貝爾物理獎,但是索默菲實驗室卻有七個學生都拿到該獎,這就是因為索默菲實驗室的學術傳統影響到了下一代。我想,在積累和傳統方面都做到了,不斷有年輕人發展起來,更多的重大的原始性創新科技就會出現,有人獲獎那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中國科技與國際水平有差距原因何在

據1996年統計數據,中國科研開發經費只占GNP的0.5%,相對于發達國家(美國是2.45%,日本是2.9%),不但比例低而且絕對數量少,如果按人均則更少,甚至不如像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國家。這無疑是嚴重制約中國科技發展的一大因素。

談及產生差距的原因,我國著名科學家趙紅州教授認為有四點:其一,科學知識積累不夠;其二,科學研究時間不足;其三,缺乏科學家群落;其四,缺乏科學人才識別和甄選機制。

楊振寧認為,制約中國科技發展的主要原因還是經濟的落后。但他也逐漸樂觀起來,他認為中國科學家做出能夠獲得諾貝爾獎級工作的條件正在成熟。他說,兩年前,也就是中國大幅度增加科學家薪金之前,我研究了10所最好的大學正教授的年薪,算下來人均還不到2000美元。兩年來我看到政府給他們增加了許多,如果這樣發展下去,我覺得中國人可以做出很多能夠得到諾貝爾獎級的工作。

中國科技與國際水平存在差距,這恐怕已經有300年的歷史,當近代科學興起之后,中國卻出現落后了,而在700年前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在世界上一直走在最前列。中國科技的興盛與衰落的原因難道僅僅是經濟方面的嗎?

趙忠賢院士在談到中國技術史時說:“在文化上,我認為儒家文化抵御了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盡管儒家文化也有其精華,在培養人的修養、為人處世、修身養性方面是先進的。從總體上看,這種文化機制不利于培養標新立異的科技人才。”

■中國科學家要拿到“諾貝爾獎”,應該具備哪些條件

巴丁教授在同一領域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他在訪問中科院物理所時,曾半開玩笑地談到了這個問題。他講了獲得諾貝爾獎應該具備的三個條件:第一是努力;第二是機遇;第三是合作精神。

趙忠賢院士說,這些方面對中國科學家來說很重要。他所說的“努力”,不僅指勤奮,還指要選準方向,全身心投入,這樣才能做出原始創新成果。他所說的“機遇”,還包含著所選的工作的意義大不大,有的雖然工作完成得很漂亮,但是意義不一定大,也不可能得獎;他所說的“合作精神”,也就是我們常講的集體主義精神。

中國人的特點也許是受儒家文化的影響,比較中庸,不太允許標新立異,雖然大家都知道“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但做起來就困難了。今后我們要學會容忍標新立異,鼓勵不同的學術觀點,同時要有安定、自由的環境和穩定的支持,為科學家創造能全身心地投入研究的條件。

真正的科學家的快樂是通過解決一個個科學問題來享受的,雖然他的生活條件比較差一些,但他不會要求太奢侈的條件,當前最需要的是穩定的支持。吸引那些熱愛科學、有科研素質的人才從事科技工作。如果能夠貫徹江總書記在美國《科學》雜志上發表的文章的精神,中國科學家做更多更大原始創新工作,得獎的幾率就會增加。

■與其他國家比較,中國得“諾貝爾獎”有什么有利條件

中國農業科學家生物技術研究所劉德虎研究員說:中國最大的優勢是人才優勢。在國外,幾乎所有著名的研究室里都有華人,甚至一些在國內我都看不上的學生,到了國外,不知怎么就成了人才了。

中國有人才,這當然是第一要素。楊振寧認為,要說優勢,我認為就是中國具有得這個大獎的人才條件。楊振寧切身感受到,在西方教書的人接收了很多中國學生,大家都認為中國學生質量最好,可以說中國教育工作已成功地供應了大量科技人才。

要想在科技方面大大發展,中國這樣的人才是不成問題的。還有新中國成立以來有一個好傳統,就是政府對教育非常重視,中國的年輕人非常勤奮。楊振寧認為,過去,制約中國科技發展的是經濟落后,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本土離諾貝爾獎已不是遙遙無期,而僅一步之遙!

■與其他國家比較,中國得“諾貝爾獎”有什么不利因素

趙忠賢院士認為,對中國來說拿到國際大獎的不利因素是,中國科學家參與國際活動太少。過去不先進,人家有成見,還需要了解我們。作為基礎研究,與國際接觸、交流,尤其是與世界一流實驗室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國際間交流不夠,原因往往是由于經費不足。劉德虎研究員說,一些科學工作者應邀參加國際會議,去前要先寫信給人家,看人家愿不愿意給你提供來往機票、食宿等經費。這就像“要飯的”一樣,花自己的錢理直氣壯,干嗎不花自己的錢?因為一年一個項目經費只一二十萬元人民幣,你去國外開會,宣傳自己的研究成果,一去一回,科研經費還會有多少呢?按項目進行投資,項目申請必須寫得非常完備,但是作為原始創新科技,又有誰能看得那么細、看得那么遠、看得那么準呢?如果能先寫出結果再進行創新的話,那不任何人都可以創新了嗎?
他們都是華裔
貝爾獎自1901年頒發以來,共有六位華人獲諾貝爾科學獎,他們分內別是李政道、楊振容寧、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和崔琦 。

1957年,李政道和楊振寧因“發現宇稱原理的破壞”而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

1976年丁肇中因“發現一類新的基本粒子”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86年李遠哲因“發明了交叉分子束方法使詳細了解化學反應的過程成為可能,為研究化學新領域—反應動力學作出貢獻”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1997年朱棣文因“發明了用激光冷卻和俘獲原子的方法”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1998年,崔琦與德國的霍斯特·斯托爾默和美國的羅伯特·勞克林因在量子物理學研究做出的重大貢獻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有幾個人

截止2017年8月,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有2個人:莫言(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屠呦呦版(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權)。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東高密。他從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春夜雨霏霏》,1984年因《透明的紅蘿卜》而一舉成名。2011年莫言憑借小說《蛙》榮獲茅盾文學獎。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寧波,1955年,畢業于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畢業后曾接受中醫培訓兩年半,并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2005年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期間前后晉升為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2011年9月,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于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獲得拉斯克獎和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生命科學杰出成就獎”。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沒有以來,共有六位華裔科學家獲諾貝爾科學獎,他們分別是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和崔琦

1957年,李政道和楊振寧因“發現宇稱原理的破壞”而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
1976年丁肇中因“發現一類新的基本粒子”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86年李遠哲因“發明了交叉分子束方法使詳細了解化學反應的過程成為可能,為研究化學新領域—反應動力學作出貢獻”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1997年朱棣文因“發明了用激光冷卻和俘獲原子的方法”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1998年,崔琦與德國的霍斯特·斯托爾默和美國的羅伯特·勞克林因在量子物理學研究做出的重大貢獻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為什么中國作為一個科技大國,為什么很少有人獲得諾貝爾獎,隔壁的俄羅斯專、日屬本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卻拿了那么多?截至2017年,諾貝爾獎已評選了115屆,共授予了892位個人和24個團體,并且每次公布都吸引著全球的目光

中國一共有幾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獲獎人?

中國復一共有三位獲得諾貝制爾獎的獲獎人。他們是屠呦呦、楊振寧、莫言。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藥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三河鎮,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西班牙皇家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等。

1956年與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理論”,共同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2017年2月,已放棄外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的原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楊振寧正式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莫言,本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東高密,中國當代著名作家。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籍以及華裔一覽:

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美籍華人,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楊振寧:1922年生于安徽,美籍華人,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國,美籍華人,1976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李遠哲:1936年生于臺灣,美籍華人,1986年諾貝爾獲化學獎。

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國,美籍華人,1997年諾貝爾獲物理學獎。

崔琦: 1939年生于河南,美籍華人,1998年諾貝爾獲物理學獎。

高行健:1948年生于江西,法國籍華人,2000年諾貝爾獲文學獎。

錢永健:1952年出生于紐約,美國華裔化學家,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

高錕:1933年生于中國上海,英國華裔科學家,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莫言,中國國籍,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屠呦呦,中國國籍,2015年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諾貝爾獎(The Nobel Prize),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的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部分遺產(3100萬瑞典克朗)作為基金在1895年創立的。 在世界范圍內,諾貝爾獎通常被認為是所頒獎的領域內最重要的獎項。

五年前,屠呦呦作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當她被諾貝爾獎宣布的那一刻,舉國沸騰,轟動國際,因為這是中國科學家因為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

76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李遠哲:1936年生于臺灣,美籍華人,1986年諾貝爾獲化學獎。版
朱棣文:權1948年生于美國,美籍華人,1997年諾貝爾獲物理學獎。
崔琦: 1939年生于河南,美籍華人,1998年諾貝爾獲物理學獎。
高行健:1948年生于江西,法國籍華人,2000年諾貝爾獲文學獎。
錢永健:1952年出生于紐約,美國華裔化學家,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
高錕:1933年生于中國上海,英國華裔科學家,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莫言:中國國籍,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屠呦呦:中國國籍,2015年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中國目前有多少人獲得過諾貝爾獎

中國目前有2人獲得過諾貝爾獎,分別是莫言和屠呦呦。莫言是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屠呦呦版是2015年諾貝爾權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

莫言2011年憑借小說《蛙》獲得茅盾文學獎。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2013年擔任網絡文學大學名譽校長。

2017年,獲香港浸會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同年12月,憑借作品《天下太平》獲“2017汪曾祺華語小說獎”短篇小說獎。2019年,創作的《等待摩西》獲得第15屆十月文學獎短篇小說獎;同年8月,在智利首都圣地亞哥獲得迭戈·波塔萊斯大學授予的榮譽博士學位。

屠呦呦2015年10月,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屠呦呦為青蒿素治療人類瘧疾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礎,得到國家和世界衛生組織的大力推廣,挽救了全球范圍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數以百萬計瘧疾患者的生命,為人類治療和控制這一重大寄生蟲類傳染病做出了革命性的貢獻,也成為用科學方法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并走向世界最輝煌的范例。

中國目前有源2人獲得過諾貝爾獎,分別是莫言和屠呦呦。莫言是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屠呦呦是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東高密,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也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莫言因一系列鄉土作品充滿“懷鄉”“怨鄉”的復雜情感,被稱為“尋根文學”作家。據不完全統計,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經被翻譯成40種語言。

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截止2017年2月,獲得過諾貝爾獎的中國籍的人只有兩位:莫言和屠呦呦。專

莫言:原名管謨業,屬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東高密,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學院宣布中國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屠呦呦:女,藥學家。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寧波。

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

五年前,屠呦呦作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當她被諾貝爾獎宣布的那一刻,舉國沸騰,轟動國際,因為這是中國科學家因為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

合理的說來,應該有十幾個吧,包含了曾經是中國國籍的,后來曾經加入中國國籍的,還有就是一直是中國國籍的。
一些人腦坑,就說了三個,無知的很,怕是沒讀過書,看過歷史?

相關推薦:

著作權轉讓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內容)

最新立法法全文(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2023修正)

上訴狀怎么寫(上訴狀的訴訟請求怎么寫)

婚內經營性債務屬于共同債務嗎(婚內經營性債務屬于共同債務嗎)

涉外民事訴訟程序的原則(涉外訴訟的原則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