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市。
阿克蘇市歷史悠久。“阿克蘇”系維吾爾語。“阿克”意白色,“蘇”水也。古代為西域姑墨國舊地。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始定是名,原為道名,清光緒年間置縣時,道名隨之沿為縣名,稱阿克蘇縣。
民國2年(1913) ,溫宿本府改為阿克蘇縣。民國17年(1928),阿克蘇道改為阿克蘇行政區,阿克蘇縣受其管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8年5月29日經國務院批準,阿克蘇縣與溫宿縣合并為阿克蘇縣,
1962年10月又恢復溫宿縣,阿克蘇縣依舊存在。1978年阿克蘇縣受阿克蘇地區行政公署管轄。1983年9月,撤縣建市(縣級)。
擴展資料:
阿克蘇地處阿克蘇地區中西部,塔里木盆地西北邊緣。東與新和、沙雅兩縣接壤,西與烏什、柯坪兩縣毗鄰,南鄰阿瓦提縣,東南部與和田地區的洛浦、策勒兩縣交界,北靠溫宿縣。東北距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市直線距離666千米,公路里程1010千米。地處烏魯木齊與喀什之間,扼南、北疆交通要道,為南疆重鎮。
中共阿克蘇地委、阿克蘇行署、阿克蘇軍分區等黨政軍機關均駐市內,為阿克蘇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于塔里木河上游,因水得名,維吾爾語意為“白水城”,古為秦漢之際西域三十六國的姑墨、溫宿兩國屬地,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也是龜茲文化和多浪文化的發源地,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譽。
阿克蘇市總面積1.44萬平方公里,建城區總面積53.9平方公里。市轄2個片區 4鄉2鎮、5個街道辦事處,總全市年末常住人口52.89萬人(不含暫住人口,含兵團)。
其中,非農業人口33.17萬人,農業人口19.72萬人。男性人口 26.48萬人,女性人口26.41萬人,性別比為100.23:100。常住人口中有37個民族。
參考資料來源:阿克蘇市人民政府-阿克蘇市概況
新疆阿克蘇屬于縣級市。
縣級市一般由地級行政區管轄或代管。但需要注意的是:個別縣級市在省級行政區之后單獨建制,由所在的省級行政區直接管理,該類縣級市與地級行政區享有相同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管理權限,這類縣級市的行政區劃為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行政級別比大部分的縣級市要高,行政級別與地級市相同。
阿克蘇系維吾爾語,意為“清澈的水”。
阿克蘇市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西北邊緣、塔里木河上游,因水得名,維吾爾語意為“白水城”, 古為中國秦漢西域三十六國的姑墨、溫宿兩國屬地,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也是龜茲文化和多浪文化的發源地,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譽,是阿克蘇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兵團農一師師部所在地。
擴展資料
歷史沿革
古代為西域姑墨國舊地。
隋唐時期,為跋祿迦,亦稱亟墨,唐高宗顯慶三年(658年)置姑墨州,隸屬安西都護府。宋時為西遼所轄。
元明為蒙古宗王察合臺封地,稱為阿速。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派軍平定準噶爾叛亂,將地名定為阿克蘇。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在此設阿克蘇辦事大臣。
光緒三年(1877年)在阿克蘇設善后總局。
光緒八年以東四城(焉耆、庫車、阿克蘇、烏什)置阿克蘇分巡兵備道,以阿克蘇置溫宿直隸州。
光緒九年(1883年)完成建州工作并修建阿克蘇新城,亦稱漢稱,新城為阿克蘇道和溫宿直隸州治所。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升溫宿直隸州為府,市境為溫宿府直轄。本府即今阿克蘇市和阿瓦提縣的范圍。
民國二年(1913年)4月,溫宿府本府改置阿克蘇縣,屬阿克蘇道。
1949年后,隸屬阿克蘇專區、阿克蘇地區。
1956年將原縣轄丙等市阿克蘇市改設為阿克蘇鎮。
1958年5月撤銷溫宿縣,其行政區域并入阿克蘇縣。
1962年恢復溫宿縣建制,將1958年合并于阿克蘇縣的原溫宿縣的行政區域從阿克蘇縣劃出,歸溫宿縣管轄。
1983年8月19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阿克蘇縣,設立阿克蘇市(縣級)。
1984年5月7日,阿克蘇市人民政府掛牌成立。
1984年7月18日,撤銷阿克蘇鎮,將原鎮屬的4個街道辦事處升格為鄉建置。
1999年城區增設南城街道。
2012年2月6日,柯柯牙街道辦事處正式掛牌成立。
2013年1月23日,自治區政府(新政函[2013]17號)批復同意將阿克蘇市802.733平方千米區域劃歸阿拉爾市管轄。
2014年11月14日,自治區政府同意將現英巴扎街道管轄的英巴格社區、林園社區以及阿依庫勒鎮部分區域劃入設立多浪街道,街道辦事處駐現英巴格社區居委會辦公樓。
縣級市的設立標準:
(一)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400人以上的縣,達到下列指標,方可撤縣設市:
1、縣人民政府駐地所在鎮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于12萬,其中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于8萬。縣總人口中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于30%,并不少于15萬。
2、全縣鄉鎮以上工業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不低于80%,并不低于15億元;國內生產總值不低于10億元,第三產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達到2以上;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不低于人均100元,總收入不少于6000萬元,并承擔一定的上解支出任務。
3、城區公共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其中自來水普及率不低于65%,道路鋪裝率不低于60%,有較好的排水系統。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阿克蘇
縣級市。
阿克蘇市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西北邊緣、塔里木河上游,因水得名,維吾爾語意為“白水城”, 古為中國秦漢西域三十六國的姑墨、溫宿兩國屬地,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也是龜茲文化和多浪文化的發源地,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譽,是阿克蘇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兵團農一師師部所在地。
阿克蘇市氣候宜人、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水源豐富、光照充足、無霜期長,適宜各類農作物生長,全市耕地面積78萬畝,森林面積70萬畝,草場面積403萬畝,全年可以放牧。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商品棉基地,紅棗、薄皮核桃、紅富士蘋果、杏、香梨、葡萄、甜瓜等特色產品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是著名的瓜果之鄉。
擴展資料:
歷史沿革:
1949年后,隸屬阿克蘇專區、阿克蘇地區。
1956年將原縣轄丙等市阿克蘇市改設為阿克蘇鎮。
1958年5月撤銷溫宿縣,其行政區域并入阿克蘇縣。
1962年恢復溫宿縣建制,將1958年合并于阿克蘇縣的原溫宿縣的行政區域從阿克蘇縣劃出,歸溫宿縣管轄。
1983年8月19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阿克蘇縣,設立阿克蘇市(縣級)。
1984年5月7日,阿克蘇市人民政府掛牌成立。
1984年7月18日,撤銷阿克蘇鎮,將原鎮屬的4個街道辦事處升格為鄉建置。
1999年城區增設南城街道。
2012年2月6日,柯柯牙街道辦事處正式掛牌成立。
2013年1月23日,自治區政府(新政函[2013]17號)批復同意將阿克蘇市802.733平方千米區域劃歸阿拉爾市管轄。
2014年11月14日,自治區政府同意將現英巴扎街道管轄的英巴格社區、林園社區以及阿依庫勒鎮部分區域劃入設立多浪街道,街道辦事處駐現英巴格社區居委會辦公樓。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阿克蘇
塔里木大學具體快遞街道地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直轄縣級行政單位阿拉專爾市軍墾大道1188 號。屬
塔里木大學東鄰“塞外糧倉”沙雅,西依古樓蘭重地,南、北靠阿克蘇市,東北接古龜茲國首都,依傍中國第一大內流河—塔里木河,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地理優勢十分鮮明。學校處在阿拉爾市區中心,西域風情濃厚。
1958年9月29日,農一師黨委研究決定在塔里木河上游阿拉爾墾區建立一所農業院校,并定名為塔里木河農業大學。
學校現已發展成為一所以農為優勢,以生命科學為特色,農、理、工、文、管、法、經、教育、藝術、歷史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校園占地面積2613畝,校舍建筑面積63萬平方米。面向全國31個省區招生,現有全日制學生15000余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占27%。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