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爾市屬于暖溫帶極端大陸性干旱荒漠氣候,極端最高氣溫35℃(沙井子墾區每隔5~10年遇最高溫40℃),極端最低氣溫-28℃(四團墾區最低氣溫為-33.2℃)。墾區太陽輻射年均133.7~146.3千卡/平方厘米。
年均日照2556.3~2991.8小時,日照率為5869%。墾區雨量稀少,冬季少雪,地表蒸發強烈,年均降水量為40.1~82.5毫米,年均蒸發量1876.6~2558.9毫米。
2016年末,第一師阿拉爾市總人口32.68萬人。其中,男性16.77萬人;女性15.91萬人。男女性別比為105︰100。全部人口中,漢族28.99萬人;少數民族3.69萬人。全年師市出生人口2 564人,出生率為8.0‰;死亡人口1 184人,死亡率3.7‰ 。人口自然增長率4.3‰。
2012年,阿拉爾市從業人數12.47萬人,比上年增長2.0%。其中:第一產業5.89萬人,下降8.0%,占47.2%;第二產業2.46萬人,增長9.3%,占19.7%;第三產業4.12萬人,增長15.4%,占33.1%。其中:單位從業人員7.83萬人,增長1.7%,占62.8%。
私營及個體從業人員3.76萬人,增長16.0%,占30.2%。其他從業人員0.89萬人,下降29.9%,占7.0%。在年底全社會從業人數中,農牧團場從業人數7.63萬人,增長2.8%,占從業人員總數的61.2%。
阿拉爾市屬塔里木河沖積細土平原,沿河岸及沖溝兩側略有抬升,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水資源有阿克蘇河、塔里木河及勝利、上游、多浪三大平原水庫。阿拉爾市農業以灌溉為主,主要利用昆馬力克河、哈拉玉爾滾河、阿克蘇河、多浪河、葉爾羌河以及和田河等河水。
擴展資料
1983年8月19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阿克蘇縣,設立縣級阿克蘇市。1984年5月7日,阿克蘇市人民政府掛牌成立。1984年7月18日,撤銷阿克蘇鎮,將原鎮屬的4個街道辦事處升格為鄉建置。1999年城區增設南城街道。2012年2月6日,柯柯牙街道辦事處正式掛牌成立。
2013年1月23日,自治區政府批復同意將阿克蘇市802.733平方千米區域劃歸阿拉爾市管轄。2014年11月14日,自治區政府同意將現英巴扎街道管轄的英巴格社區、林園社區以及阿依庫勒鎮部分區域劃入設立多浪街道,街道辦事處駐現英巴格社區居委會辦公樓。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阿克蘇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阿拉爾
新疆阿克蘇地區阿拉爾市情況:
1.氣候
阿拉爾市屬于暖溫帶極端大陸性干旱荒漠氣候,極端最高氣溫35℃,極端最低氣溫-28℃。墾區太陽輻射年均133.7~146.3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日照2556.3~2991.8小時,日照率為5869%。
墾區雨量稀少,冬季少雪,地表蒸發強烈,年均降水量為40.1~82.5毫米,年均蒸發量1876.6~2558.9毫米。
2.人口民族
2016年末,第一師阿拉爾市總人口32.68萬人。其中,男性16.77萬人;女性15.91萬人。男女性別比為105︰100。全部人口中,漢族28.99萬人;少數民族3.69萬人。全年師市出生人口2 564人,出生率為8.0‰;死亡人口1 184人,死亡率3.7‰ 。人口自然增長率4.3‰。
3.水土資源
阿拉爾市水土資源充沛,灌溉水源主要引自阿克蘇河和塔里木河,已建有多浪、勝利、上游三大平原水庫,總水面248.8平方公里,庫容5.18億立方米。
擴展資料:
阿拉爾市就業情況:
2012年,阿拉爾市從業人數12.47萬人,比上年增長2.0%。其中:第一產業5.89萬人,下降8.0%,占47.2%;第二產業2.46萬人,增長9.3%,占19.7%;第三產業4.12萬人,增長15.4%,占33.1%。
其中:單位從業人員7.83萬人,增長1.7%,占62.8%;私營及個體從業人員3.76萬人,增長16.0%,占30.2%。其他從業人員0.89萬人,下降29.9%,占7.0%。在年底全社會從業人數中,農牧團場從業人數7.63萬人,增長2.8%,占從業人員總數的61.2%。
全師在崗職工年末人數7.8萬人,比上年增長1.4%;在崗職工工資總額27.88億元,增長6.2%。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性收入43705元,增長18.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4元,增長17.7%。團場農牧工人均純收入14379元,增長16.8%。
全年實現就業再就業0.79萬人,比上年增長30.8%。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0.32萬人;新增勞動力就業0.47萬人,增長74.1%。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3%。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阿拉爾市
第一師阿拉爾市北起天山南麓山地,南至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東臨沙雅縣,西抵柯坪縣。師市下轄14個農牧團場、3個處、2個農場、3個鎮、1個維吾爾族牧業鄉,17個科教文衛事業單位,16家農工交建商企業,其中上市公司2家(青松建化和新農開發)。
1、人口規模
2017年末,師市常住總人口35.8萬人,同比增加3.1萬人,增長9.5%,占阿克蘇地區比重穩定在12%-13%左右。
其中男性18.6萬人,較去年同期的16.8萬人增加1.8萬人,增長10.9%,占總人口的52.0%;女性17.2萬人,較去年同期的15.9萬人增加1.3萬人,增長8.0%,占總人口的48.0%。男女比例1:0.83。
在年末人口中,農業人口13.8萬人,占總人口的38.4%,同比增加3.0萬人,增長27.8%;農牧團場常住人口24.4萬人,占總人口的68.3%,較去年同期增加21.6萬人增加2.9萬人,增長13.2%。
在年末人口中,漢族32.0萬人,較去年同期的29.0萬人增加3.0萬人,增長10.4%,占總人口89.4%;
維吾爾族2.7萬人,同比持平,占總人口的7.5%,其他民族1.1萬人,較去年同期的0.9萬人增加0.1萬人,增長18.1%,占總人口的3.1%。
2、氣候條件
阿拉爾市屬暖溫帶極端大陸性干旱荒漠氣候,極端最高氣溫35℃(沙井子墾區每隔5~10年遇最高溫40℃),極端最低氣溫-28℃(四團墾區最低氣溫為-33.2℃)。
墾區太陽輻射年均133.7~146.3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日照2556.3~2991.8小時,日照率為5869%。
墾區雨量稀少,冬季少雪,地表蒸發強烈,年均降水量為40.1~82.5毫米,年均蒸發量1876.6~2558.9毫米。墾區以灌溉為主,主要利用昆馬力克河、哈拉玉爾滾河、阿克蘇河、多浪河以及葉爾羌河、和田河等河水。
3、經濟運行
2017年,師市全年實現生產總值299.34億元,同比增長6.7%,增幅較上年回落3.8個百分點,低于兵團1.3個百分點,增速略有放緩,在兵團十四個師中總量第二。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1.03億元,同比增長5.9%;第二產業增加值116.59億元,同比增長5.6%。
其中:工業76.06億元,同比增長10.6%,建筑業40.57億元,同比下降2.7%;第三產業增加值61.72億元,同比增長10.5%。三次產業結構之比為40.4:38.9:20.7。
擴展資料:
1957年,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建設第一師奉命進駐阿拉爾屯墾戍邊。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追隨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抗日戰爭時期整編為359旅,開墾南泥灣。
解放戰爭時期中原突圍,保衛延安,進軍新疆,屯墾戍邊。二十世紀60年代初,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王震、王恩茂就提出了“北有石河子,南有阿拉爾,兩顆明珠交相輝映”的兵團城市建設的戰略構想。
1997年,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中發〔1997〕17號》文件精神和自治區、兵團黨委關于建市工作“定位要準、規劃要好、建設要快、管理要嚴、思想要新”的指示,師市黨委周密規劃、精心部署籌建工作。
2002年9月17日,國務院(國函[2002]81號)批復同意設立縣級市。2002年12月5日,召開阿拉爾市第一屆一次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阿拉爾市第一屆人大、政府。
2004年1月19日,阿拉爾市人民政府正式掛牌成立,人民政府開始全面履行職能。轄7團場、8團場、9團場、10團場、11團場、12團場、13團場、14團場、15團場、16團場、塔水處、水工處、塔農大、托喀依鄉。
2013年1月23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將阿克蘇市802.733平方公里、阿瓦提縣474.208平方公里、柯坪縣61.798平方公里區域劃歸阿拉爾市管轄,設立金銀川鎮,鎮政府駐一師一團團部。
2016年1月8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復,同意設立阿拉爾市沙河鎮和雙城鎮,政府駐地分別在五團和六團團部。
2018年7月1日,一師阿拉爾市四團永寧鎮正式掛牌成立。標志著第一師阿拉爾市全面實現了師、市管轄同域。
參考資料來源:第一師阿拉爾市人民政府—師市概況
參考資料來源:第一師阿拉爾市人民政府—師市人口
參考資料來源:第一師阿拉爾市人民政府—師市人口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阿拉爾市
阿拉爾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直轄縣級市,與新疆建設兵團第一師實行師市合一回管理體制,由新疆生產建設答兵團管理。北起天山山麓,南至塔克拉瑪干沙漠北部,東臨沙雅縣,西抵柯坪縣。
自古南疆北疆的劃分是以天山山脈為界,所以從地理位置上看,阿拉爾市在天山以南,屬于南疆。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