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按照現(xiàn)有的技術來說,我們前往火星雖然花費巨大,但是在技術上是沒有難度的。可是現(xiàn)在的困難不是去火星,而是返回地球。載人登陸火星后,就再也不能回來了,你還愿意去火星嗎?
隨著科學的發(fā)展,我們在航天領域的成就很多,更大推力的火箭,更精密可靠的控制系統(tǒng),這些我們必須承認。但是即使到了今天,我們依舊不能逃避一個老問題:重力與能源的束縛,我們想獲得更大的推力,就要用更多的燃料,想要更多的燃料就會讓飛船越重。
在這種情況下,單程飛行往往很簡單,返程飛行卻無比艱難。雖然上世紀我們就實現(xiàn)了往返月球的壯舉,但是到今天,我們依舊沒辦法往返火星,這其中面臨很多困難,主要就是這幾個方面。
1.火星的重力更大
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的1/6左右,而火星的重力是月球的兩倍。這意味著在月球上是10牛頓的物體放在火星表面就是20牛頓了。同樣的質(zhì)量,返回時,火星上需要的推力卻要增加數(shù)倍。
2.火星上有稀薄的空氣
月球表面是接近真空的狀態(tài),飛船起降不用考慮空氣阻力的存在,而火星表面稀薄的空氣卻會讓加速變得困難,速度越大,空氣阻力越大。
根據(jù)相關的數(shù)據(jù),科學家們對月球返回成本和火星返回成本進行了對比分析。
從月球發(fā)射1kg物質(zhì)到達地球,需要在地球上提前攜帶632kg的物質(zhì)作為準備。而多攜帶632kg就意味著起飛時又要帶更多的燃料。這個成本實在是讓人絕望,全世界最富有的美國都不敢多玩。而這個在火星上進行這個操作,成本會立刻增加10倍。沒有任何國家能這么玩。
有人想了一個“聰明”的辦法,在火星建立燃料庫,利用火星資源建造發(fā)射基地。但是要知道這有一個前提,前期的工業(yè)設備需要在地球上生產(chǎn)后帶到火星上。但是這更加科幻了,將火星上的資源轉化為航天用途所付出的成本無異于重建人類工業(yè)史,這完全是現(xiàn)階段的人類不敢想的事。這個想法雖然很好,但是這遠遠超出了人類的能力。
3.火星距離地球更加遙遠
我們知道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距離約為38萬公里,而火星在近地點時與地球的距離都超過5500萬公里,遠地點更是超過4億公里,這還是直線距離。
實際路程更是遙遠,以阿波羅計劃為例,去一次月球大概是3天。而根據(jù)霍曼轉移軌道原理,如果沒有極高的速度,從地球到火星的最短路徑實際上是5.93億公里,即比月球旅行長了1543倍。所以每次去火星時在路上都要花上大半年,比如好奇號登陸火星就用了接近9個月(2011-11-26~2012-8-6)。
4.火箭的功率有限
發(fā)射的時候,我們需要大量的燃料才能進行加速,直到超過第一宇宙速度才可以脫離地球的引力約束,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攜帶一臺巨大的發(fā)動機和足夠多的燃料。但是在到達火星后,我們進入火星地表需要減速。由于大氣稀薄,常規(guī)的減速手段幾乎沒啥用,我們只能通過發(fā)動機反向噴射才能夠減速,而這幾乎需要與起飛加速過程等量的燃料。
科學家在研究一種新的推進方式,比如可以讓飛船擁有核引擎或者使用電磁推動,更科幻的是直接建造軌道工廠,在太空中建造飛船,但是我們現(xiàn)在還遠遠做不到。
5.途中的物質(zhì)消耗
按照現(xiàn)有的速度去火星,我們需要大概8-9個月,可以參考好奇號。載人登陸和好奇號不一樣,好奇號不需要吃喝拉撒,而人類需要。如今我們還沒有冷藏技術,能夠讓人類進入休眠狀態(tài),這意味著路上的8個月中,人要一直醒著,一直消耗物質(zhì)。再加上維持人體生命的各種保障系統(tǒng),這會讓飛船的荷載變得更大。
火星載人計劃
其實人類不是沒有嘗試過載人登陸火星,但是現(xiàn)實卻像一個巴掌讓人類知道自己真的還不行。
2009年NASA一份名叫“嚴峻的人類火星任務”的報告數(shù)據(jù)顯示了載人登陸火星的難度。報告指出,想要將4名宇航員送上火星后再返回首先就需要在低地球軌道上組裝多個硬件和燃料的有效載荷,而要發(fā)射這些荷載到軌道需要戰(zhàn)勝五號發(fā)射13次(戰(zhàn)神五號比土星五號推力更強,土星五號曾用于載人登月,而整個載人登月阿波羅計劃過程中,土星五號的發(fā)射次數(shù)才不過13次)。
不僅如此,一些精密的設備,燃料,補給和4名宇航員進入地球軌道還需要4次普通發(fā)射。
做好了這些準備工作,才能夠出發(fā),但這遠遠沒有結束,到達火星后,部分儀器(包括一艘能夠帶一名宇航員返回火星軌道的精巧返回艙)會降落到火星地表,一位宇航員火星登陸,另外三位宇航員作為后勤人員在火星軌道上等待。最后,完成任務的宇航員丟掉所有不用的儀器,利用返回艙返回火星軌道上的大本營。
這些成本以現(xiàn)在世界的生產(chǎn)力,在和平時期幾乎是沒有任何國家能夠一口氣拿出來的,否則整個國家都要倒退。
現(xiàn)在的火星探測只能是無人單程,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未來火星登陸一定會實現(xiàn),現(xiàn)在真的太難了。
成功登陸火星的宇航員,為什么無法從火星返回地球?
如果單純的想去火星,不用考慮回來的事,確實可以辦到!但想用目前的技術把人類從火星帶回地球確實有點不現(xiàn)實,甚至可以說不可能實現(xiàn)。雖然近年來,火箭推進、制造和硬件的重復使用得到了巨大的發(fā)展。但是,科學家和各種航天機構仍然受到60年代nasa面臨的同樣的問題,重力和能源的束縛。從火星返回地球比去月球或去火星的單程任務對人類來說更具挑戰(zhàn)性和危險性。
火星上的重力是月球上的兩倍多(大約是地球的三分之一)。目前,如果要載人去火星,運載火箭和逃離火星引力所需的燃料成本高得令人望而卻步。從月球表面升起的每千克質(zhì)量需要從地球發(fā)射632千克的硬件、燃料箱和燃料。從火星表面發(fā)射1公斤重量要比月球貴10倍以上。有人提議用火星上的自然資源建造火箭發(fā)射基地或生產(chǎn)燃料。但是采礦設備非常重,得首先運送到火星。即使不采礦,所有的礦產(chǎn)資源都被事先整齊地堆放在火星上,直接拿來用,但將這些資源轉換成合金材料和可用的火箭燃料所需的制造設備比直接從地球上攜帶硬件和燃料還要重。雖然在火星上生產(chǎn)燃料,理論上可行,但這些方法超出了當前的技術。
阿波羅號宇航員花了3天時間,從地球到月球跨越了38萬公里。地球和火星之間最短的距離大約每2年出現(xiàn)一次,大約是7800萬公里,是月球旅行距離的203倍。但在軌道轉移的過程中,火星也在運動,因此對霍曼轉移軌道原理的應用表明,如果沒有極高的能量(比如極高的速度),從地球到火星的最短路徑實際上是5.93億公里,即比月球旅行長了1543倍。
我們可以通過長時間持續(xù)加速達到巨大的速度。但是在所有加速過程中,必須帶一臺重型發(fā)動機和足夠的燃料以及能容納燃料的油箱。還有,這么重的設備燃料為了安全著陸在火星上,將需要幾乎等量的燃料來減速。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的一種方法是,在只運輸有效載荷的同時,讓大量的燃料(也許還有發(fā)動機)留在地球上。以光的形式向移動的有效載荷傳輸能量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一種方式。但是像核引擎、離子驅(qū)動和磁力推進一樣,這些都還沒有實現(xiàn)。此外,即使是100%效率的發(fā)動機也需要大量的能量才能穿越這段距離。
根據(jù)上面的第2和第3條,使用任何技術去火星旅行的最短時間是6-8個月。在這段時間里,維持一個船員的生活所需的補給,使本已嚴重的重量問題雪上加霜。還要考慮在火星上維持宇航員所需的大量補給和避難所。從火星返貨所需的補給更加麻煩,因為你需要帶更多的燃料和油箱來加速火箭離開火星軌道返回地球。如果想在火星上自給自足,在火星上生產(chǎn)食物,這需要時間來建造,也需要更多的設備來設置和維護,這反過來會增加地球發(fā)射的有效載荷質(zhì)量。誘導宇航員進入深度睡眠狀態(tài)可以減少所需的總供應,但這種技術目前有風險,也未經(jīng)測試,不是我們當前技術的一部分。
美國宇航局2009年的報告“嚴峻的人類火星任務”確定,一個4人返回火星的任務將需要在低地球軌道上組裝多個硬件和燃料的有效載荷,這些有效載荷由擬議中的戰(zhàn)神五號火箭(比土星五號更大)運載。戰(zhàn)神五號總共需要發(fā)射13次,僅是為了將所有硬件、設備、燃料和乘員先送入近地軌道。這將是整個阿波羅計劃中土星五號發(fā)射的總數(shù)。另外四次較小的火箭將把硬件、燃料、補給和機組人員的獨立有效載荷從地球軌道推向火星。其中一些有效載荷最終會下降并降落在火星表面,而另一些則在火星軌道上等待。在完成表面工作后,最小最昂貴的發(fā)射將把機組人員和土壤樣本帶進火星軌道,與等待在火星軌道的燃料和補給有效載荷會合,然后飛出火星軌道返回地球。
如果沒有冷戰(zhàn)的壓力,公共或私營部門就沒有足夠的資金或興趣來資助這么大的工程。但未來肯定會有載人火星任務,可能很快就會有。但從目前來看載人火星任務只是一個單程旅行,要么就需要發(fā)展出今天還不存在的技術。
在人類探索太空的過程中,永遠離不開宇航員們的身影,他們離開家人朋友,將生命交付給浩瀚的宇宙,勇氣與執(zhí)著并行,共同鑄造了一代代航天英雄光輝事跡。
人們往往認為,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在各種裝備和精密儀器的幫助下,宇航員們的航天之旅將變得更加順利。實際上,目標越大,挑戰(zhàn)越大,除了探索月球之外,人類還希望到達火星,甚至將開展星際移民活動,這些都離不開宇航員們的努力付出。
科學家表示,宇航員不僅僅是全人類的希望,更是我們在探索宇宙過程中的先驅(qū)者,他們在肩負重要任務的同時,也接受著來自太空的考驗。
根據(jù)相關研究,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宇航員在長期的太空生活中,身體會出現(xiàn)不可逆的損傷,尤其是大腦方面,其受損程度同樣值得重視。
由于太空中充滿輻射,人體本身的構造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已經(jīng)適應了地球的環(huán)境,在大氣層和磁場的保護下,我們無需過多擔心宇宙輻射的影響。但是在宇航員們沖出保護層的時候,往往會受到多重輻射的影響。
即便有宇航服的保護,在宇航員們長期執(zhí)行任務的過程中,這種保護的作用也顯得微乎其微。根據(jù)對宇航員大腦數(shù)據(jù)的分析,他們不僅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還會對他們返回地球后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比如失去大量的學習和記憶能力,產(chǎn)生情緒障礙等。
更為令人擔心的是,最新研究顯示,人類心心念念的火星,由于與地球距離、處于宇宙中的位置、星球環(huán)境等多重因素影響,輻射極其嚴重,甚至有科學家預估,如果宇航員進行一次火星往返可能會變癡呆。目前科學家們正在努力尋找方法解決這種問題,如果宇宙輻射十分強大,宇航員們執(zhí)行任務的能力也會隨之下降。并且科學家驚奇地發(fā)現(xiàn),在地球上模擬宇宙輻射和真實的宇宙輻射之間仍然相差甚遠,宇航員們不可避免的接受了這種負面影響。
在此基礎上,有不少人提出應該為宇航員們提供更多方面的保護,畢竟他們代表人類進行太空探索,如果不解決這些重要的問題,未來進行太空旅行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
你說的可能是《星際穿越》。
主角庫珀,女兒是墨菲。
但他們?nèi)サ牡胤讲皇腔鹦恰?br />
科研人員也詳細調(diào)查了太空生活對宇航員身體的影響,期望對人類以后的載人太空旅行和登陸火星等任務提供保障。
宇航員是一個令人羨慕的工作,我們可以飛上太空,遠距離看我們的地球。但是宇航員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在上太空之間他們要接受非常嚴酷的身體訓練,還要熟悉大量復雜的操作,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zhì)。在回來后,他們的身體機能也發(fā)生了一系列的改變。
其中最主要的是運動能力的下降,太空與地球不同,是一種微重力環(huán)境,長期在太空工作,宇航員的身體的運動機能會大大下降,根據(jù)科學檢測,回到地球后的宇航員,他們的運動能力會下降30%到50%。原因是因為在微重力的環(huán)境下,氧氣難以到達人體的肌肉中。我們?nèi)祟惖倪M化是根據(jù)適應地球的生存方式而進行的,并不是為了適應太空生活而進行的。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國際空間站里有很多鍛煉身體的設備,盡管宇航員經(jīng)常會鍛煉身體,但是他們回到地球后的身體指標還是遜于沒有上太空之前,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因為長期太空生活讓他們的肺功能發(fā)生了一些細微的變化,另外他們的心臟和毛細血管的微循環(huán)也發(fā)生了細微變化。所以上太空對人體的機能還是有一些危害的。
而這樣的結果也給科學家設想的人類未來長期的太空航行和火星移民計劃產(chǎn)生了巨大的疑問?我們?nèi)祟惖纳眢w在國際空間站中幾個月的工作,都會產(chǎn)生變化,機能下降,那么如果長時間的太空航行,甚至要短期居住在一個重力和我們地球差別很大的星球上,我們的身體能否可以承受呢?我們過去科幻小說中非常容易的星際旅行是不是永遠就是一種科幻的想象。
如果你只想去火星,不考慮回來當然可以!但用目前的技術從火星回地球幾乎是不可能的,雖然近幾年來,火箭推進、制造和硬件再利用都有了很大的發(fā)展。但是科學家和太空機構仍然受到美國宇航局在1960年代面臨的同樣的問題,重力和能量的制約。對人類來說,從火星返回地球比單程登月或火星更加困難。
1.火星的引力比月球強
火星上的引力是月球上的引力的兩倍以上(大約是地球的三分之一)。目前,如果要派人去火星,那么運載火箭的成本和逃避火星重力所需材料會非常高。有人建議利用火星上的自然資源建造火箭發(fā)射基地或生產(chǎn)燃料。但是設備非常重,且必須首先運輸?shù)交鹦恰<词共贿M行開采,所有礦產(chǎn)資源也會事先整齊地堆放在火星上并直接使用,盡管從理論上講在火星上生產(chǎn)燃料是可行的,但是這些方法已經(jīng)超出了當前技術。
2.火星距離更遠
地球與火星之間的最短距離大約每兩年出現(xiàn)一次,大約7800萬公里,是月球飛行距離的203倍。但是在軌道轉移的過程中,火星也在移動,因此如果沒有極高的能量(例如極高的速度),那么從地球到火星的最短路徑實際上會更遠。
3.火箭的極限速度
通過長時間連續(xù)加速,我們可以達到巨大的速度。但是在所有加速過程中,必須攜帶一臺重型發(fā)動機和足夠的燃油,以及一個可以容納燃油的燃油箱。同樣,燃料將需要相同數(shù)量的燃料來減速,以便著陸在火星上。解決此問題的一種方法是在僅運輸有效載荷的同時將大量燃料(可能還有發(fā)動機)保留在地球上,將光形式的能量傳輸?shù)揭苿拥挠行ж撦d是實現(xiàn)此目標的一種方法。但是像核引擎,離子驅(qū)動器和磁推進器一樣,這些還沒有實現(xiàn)。
因此,由于種種原因,我們?nèi)セ鹦侨菀祝瑥幕鹦腔氐厍螂y上加難。
相關推薦:
著作權轉讓法律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