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陌上小桑樹,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的畫已經存在了46億年之久,我們人類在地球上存在的時間,其實屈指和蜀相對于人家漫長的46億年的生命來說,我們人類不值一提。
雖然說我們人類現在的種群數量已經達到了60億還要多,但是我們的體型并不是如何的龐大,基本上大家體重都在100來斤,很少的有能夠超過200斤的。
所以說與當年的地球霸主恐龍比起來,我們人類實在是太過渺小,那么有些朋友就很好奇啊,既然恐龍的體型動輒就幾十噸的大小,那么吃草能夠滿足他們身體所需要的能量嗎?那些食草的恐龍是怎么活下來的呢?
吃草長不大嗎?
我覺得題主所說的問題的話,首先有一個很大的疑點,那就是說難道吃草真的長不大嗎?在我們的生活之中,那些食草性的動物難道就沒有一些體型比較龐大的嗎?比如說我們所熟知的長頸鹿,還有像大象,他們都是一些食草的動物,但是我們人類作為一種雜食性的動物,也沒有超越人家的體型呀。
當年的植物比現在要大得多。
而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吶,題主看來也忽略了,就是恐龍時代的話,當時地球上的環境與現在的環境其實差異非常的大,因為在整個恐龍時代的話,空氣中的含氧量比現在要高很多,而且氣溫的話也要比現在高,在那個年代地球上的植物特別的茂盛。
尤其是我們所熟知的蕨類植物,而蕨類植物的話,因為它物質化的程度比較低,所以生長起來特別的快速,而這就是那些食草恐龍的主要食物來源。
如果說題主覺得當年的幾十噸的恐龍,然后去吃我們現在身邊的這些小草的話,那真的是她一低脖子所消耗的能量都比吃這根草來的要多。
食草恐龍
1.靈龍(學名:agilisaurus)是小型的草食性恐龍,生活于侏羅紀中期的東亞。它的名字是來自拉丁文的“靈敏”的意思,是因它輕盈的骨骼及長腳而命名。
2.劍龍為一種巨大的草食性恐龍,是一種生存在侏羅紀晚期的食草性動物,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質板,以及帶有四根尖刺的危險尾巴來防御掠食者的攻擊,大約7-9米長,2.35米至3.5米高,2至4噸重。
3.板龍意為"平板的爬行動物",是生存于2億1000萬年前,晚三疊紀的古老恐龍。體長6-8米,身高3.6米,體重5噸左右,據考古研究它是生活在地球上食植物第一種巨型恐龍。
食肉恐龍
1.霸王龍即雷克斯暴龍(Tyrannosaurus Rex),生存于白堊紀末期的馬斯特里赫特階(MAA)距今約6850萬年到6500萬年的白堊紀最末期,是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前最后的非鳥類的恐龍種類之一?;植加诒泵乐薜拿绹c加拿大,是最晚滅絕的恐龍之一。
2.棘龍意思為「有棘的蜥蜴」,是一類大型獸腳類肉食龍,其中的亞種埃及棘龍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食肉恐龍,體長12到20米,臀高270至400厘米,體重4到26噸,生存于白堊紀的北非,約為114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
3.馬普龍(屬名:Mapusaurus)意為“大地蜥蜴”,是種巨型肉食龍下目恐龍,小于棘龍,但也是目前第3大的食肉恐龍,生存于晚白堊紀的阿根廷,約8700萬年前的科尼亞克階。
恐龍(英文名:Dinosaur),是出現在中生代時期(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的一類爬行動物的統稱,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是大多數恐龍的寫照。它們主要棲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
擴展資料:
生活習性
1.覓食
草食性恐龍能夠吃到的植物受限于它們的身高,所以有些小型草食性恐龍為了吃到高處的植物葉子,會用后肢站立。肉食性恐龍以草食性恐龍和其他動物為食。各種恐龍不同的覓食方式也會在它們的牙齒上體現出來。
2.斗爭
銳利的牙齒和爪子是肉食類恐龍獵食的武器。暴龍類恐龍會尋找落單的草食性恐龍,因此常常單獨行動。而有些恐龍則會群體行動,鎖定獵物后蜂擁而上,并用第二根趾頭的腳爪割開獵物的腹部。
草食性恐龍一般會有一些特殊的“裝備”來對付肉食性恐龍的攻擊,這些裝備有時是堅韌的皮甲、骨棒或骨釘,有時是有力的尾巴。如棒槌龍等。大型草食性恐龍會集體行動,一旦受到威脅,就會集體堅守陣地并反擊。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恐龍
1、植食恐龍(草食性恐龍):大部分體形龐大的恐龍都是食草的,常見的恐龍有梁龍,劍龍,三角龍、雷利諾龍、汝陽黃河巨龍、薩爾塔龍、大椎龍又名巨椎龍、切齒龍等。
2、肉食恐龍:這些肉食恐龍兇猛、殘暴,以捕獵其它恐龍為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霸王龍、異特龍。還有鳥腳龍、翼手龍、他蓓翼龍、假鯊齒龍、中國鳥龍、克柔龍、蠻龍、食蜥王龍、馬普龍、陸鱷、滑齒龍、大眼魚龍等。
擴展資料
1、草食性恐龍能夠吃到的植物受限于它們的身高,所以有些小型草食性恐龍為了吃到高處的植物葉子,會用后肢站立。肉食性恐龍以草食性恐龍和其他動物為食。各種恐龍不同的覓食方式也會在它們的牙齒上體現出來。
2、銳利的牙齒和爪子是肉食類恐龍獵食的武器。有些恐龍則會群體行動,鎖定獵物后蜂擁而上,并用第二根趾頭的腳爪割開獵物的腹部。草食性恐龍一般會有一些特殊的“裝備”來對付肉食性恐龍的攻擊,這些裝備有時是堅韌的皮甲、骨棒或骨釘,有時是有力的尾巴。
恐龍--百度百科
食肉恐龍:比較著名的 有 霸王龍、恐爪龍(又叫迅猛龍,團隊捕獵最兇猛)、翼龍(有些人分類翼龍不算恐龍)、滄龍(海中霸主,一種大鱷魚,有些人也分類為不是恐龍)、魚龍等
食草恐龍:比較著名的有 梁龍(最長) 雷龍(最重) 三角龍 腫頭龍 禽龍(大拇指很尖銳)劍龍(樣子非常霸氣) 甲龍 等.
吃肉的恐龍,頭大,牙齒尖,吃植物的恐龍頭小,牙齒比較平整,吃肉的爪子尖,吃植物的沒有尖尖的部分,吃肉的恐龍全部是兩只腳走路,四只腳走路的一定是吃植物的恐龍。還有,吃肉的體型始終一致,所以能保持兩腳走路,吃植物的體型越來越大,兩只腳站不起來,就只好四肢著地。那么由于肉食少,所以七分之一的恐龍是吃肉的,七分之六是吃植物的,這樣才能達到生物鏈平衡。
十大食肉恐龍排名
1霸王龍
2蠻龍
3馬普龍
4 鯊齒龍
5南方巨獸龍
6魁紂龍
7食蜥王龍
8依潘龍
9特暴龍
10矮暴龍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恐龍 (蜥形綱史前動物)
大部分恐龍已經滅絕,但是恐龍的后代--鳥類存活下來,并繁衍至今。那么,你知道草食性恐龍有哪些嗎?
釘狀龍
你知道釘狀龍這個名字是由誰命名的嗎?沒錯就是由德國古生物學家埃德.亨尼希命名。釘狀龍主要食用低矮的灌木植物,用四條又短又粗的小腿再者沉重的身軀行走。
包頭龍
一聽這名字,你是否覺得比較有趣呢?其實包頭龍還被稱為優頭甲龍,它們是甲龍科下最巨大的恐龍之一。正如它們的名字一般,包頭龍全身都披著重甲,真正的將整個頭部包起來。而那些低矮的蕨類就成了它們的美食。
牛角龍
牛角龍是生活在白堊紀晚期的草食性恐龍。這種家伙體型也大得嚇人,有趣的是頭部有色彩鮮艷的冠飾。它們用四條腿行走,主要食用低矮植物。
彎龍
在侏羅紀末至白堊紀初期,生活著一種叫彎龍的草食性恐龍。它們的體形非常龐大,但頭骨是比較小的,前肢短,后肢則長,適合四足行走。以生長在低處的植物為食。
槽齒龍
你知道第一個被描述的三疊紀的恐龍是哪一種嗎?它就是槽齒龍。正如名字一般,槽齒龍的牙齒位于齒槽內部。一般身長1-2米,身高不到半米,體重約為30千克。
馬塔巴拉龍
馬塔巴拉龍是一種肌肉發達的植食性恐龍,體長比芙蓉龍要長,約9米,重3-4噸。它們在每年夏天會遷徙到南極地區去尋找豐富的食物。
芙蓉龍
在中國湖南省的桑植地區生活著一種叫芙蓉龍的恐龍,它們主要以樹葉為食物。芙蓉龍身長3米左右,高約1米,體重1噸。屬于中等大小的槽齒類恐龍,長有一張鸚鵡狀的嘴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