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具體事例說明長江三峽工程的利與弊 (不要太長)
論長江三峽工程利弊
長江三峽水力樞紐工程分布在中國重慶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長江干流上。其水利工程的防洪效益與泄洪能力居世界首位,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
歷史上,長江上游洪水頻繁,每逢特大洪水,宜昌以下的長江荊州河段,都要進行分洪,但總會淹沒鄉村和農田。而三峽大壩具有強大滯蓄洪水能力,防洪庫容近200億立方米。能控制百年一遇洪水,可防止長江兩岸發生毀滅性災害,直接確保中下游防洪體系內數千萬畝耕地和數千萬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此外發電也產生巨大利益,該工程起初便只考慮發電。文革后三峽工程被第三次提起,1994年三峽水電站正式動工,其發電量約占全國年發電總量的3%,占全國水力發電的20%。為國家帶來部分財政收入,也解決了華中、華東、華南等地區電力供應。
在長江三峽工程籌建開始,便與生態、文物保留等諸多問題相伴。
白鰭豚,我國特有瀕危哺乳動物,三峽工程其上千萬噸的通航能力帶來的弊端之一便是增加了白鰭豚被螺旋槳擊斃的事件,同白鰭豚同意珍惜的中華鱘也成了受害者,三峽工程每年蓄水時,會讓下游天然水量有所減少,這有可能干擾中華鱘的棲息與產卵。除水生生物外陸生生物如川明參,因在淹沒區內或者建造其他設施而遭破壞……
我國是文明古國,而三峽地區富有地方特色,其文物、遺址不可估量,但由于三峽工程淹沒范圍廣淹沒地面地下文物、遺址眾多,雖有所保護規劃但也有一部分文物沒入了淹沒線以下并且出土幾率少之又少。
縱觀利弊,個人認為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其利大于弊,因采取許多措施,其弊端被縮放,與其利——數千萬人民生命安全相比還是較小的。但在看到其利的一面時也要看到其弊。
利:蓄水,調度,防災
弊:破壞環境
論述長江三峽工程的利與弊?(要詳細點,最好400~600字)
1992年4月3日,全國人大七屆五次會議以1767票贊同、171票反對、664票棄權、25人未按表決器近三分之一的人反對或者棄權的結果,通過了《長江三峽工程決議案》,1994年正式動工興建,2003年開始蓄水發電,2009年全部完工。位于中國重慶市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間的長江干流上。大壩位于宜昌市上游不遠處的三斗坪,并和下游的葛洲壩水電站構成梯級電站。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也是中國有史以來建設最大型的工程項目.
三峽工程的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發電。它是中國西電東送工程中線的巨型電源點,非常靠近華東、華南等電力負荷中心,所發的電力將主要售予華中電網的湖北省、河南省、湖南省、江西省、重慶市,華東電網的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以及南方電網的廣東省。由于三峽電站是水電機組,它的成本主要是折舊和貸款的財務費用,因此利潤非常高。
移民是三峽工程最大的難點,在工程總投資中,用于移民安置的經費便占到了45%。當三峽蓄水完成后,將會淹沒129座城鎮,其中包括萬州、涪陵等兩座中等城市和十多座小城市,會產生113萬移民,在世界工程史上絕無僅有,并且如果庫尾水位超出預計,還會再增加新的移民數量。移民的安置主要通過就地后靠或者就近搬遷來解決,但后來發現,水庫淹沒了大量耕地,從而導致整個庫區人多地少,生態環境趨于惡化,于是對農村人口又增加了一種移民方式,就是由政府安排,舉家外遷至其他省份居住,目前已經有大約14萬名庫區移民遷到了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湖北(庫區外)、湖南、廣東、重慶(庫區外)、四川等省市生活。
為解決移民問題,政府在1980年代中期曾籌備設立三峽省予以統籌管理,但后來考慮到該地區較為貧困,新成立的省恐難以實現經濟自立,并且湖北省抵制情緒嚴重,方案最終只得作罷。到了三峽工程正式開工后,為促進占庫區移民總數85%的重慶市在移民問題上的積極性和主導性,中央政府決定推動重慶升格為直轄市,并在1997年3月14日由全國人大以88%的贊成票通過。重慶直轄市于當年6月14日正式成立,包括了原四川省的重慶、萬州、涪陵和黔江四個地區的范圍,因此它雖然被稱為市,但實庫區人們對三峽工程影響環境的最大擔憂來自于水庫的污染。目前三峽兩岸城鎮和游客的排放的污水和生活垃圾,都未經處理直接排入長江。在蓄水后,由于水流靜態化,污染物不能及時下瀉而蓄積在水庫中,因此已經造成了水質惡化和垃圾漂浮,并可能引發傳染病,部分城鎮已在其他水源采集生活用水。同時大批移民開墾荒地,也加劇了水體污染,并產生水土流失的現象。對此,當地政府正在大力興建污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以期解決污染問題,如果發現污染過于嚴重,也可能會采取大壩增加下泄流量來實現換水。
根據葛洲壩水電站的運行經驗,三峽工程將會對周邊生態造成嚴重的沖擊。因為有大壩阻隔,魚類無法正常通過三峽,它們的生活習性和遺傳等會發生變異。三峽完全蓄水后將淹沒560多種陸生珍稀植物,但它們中的絕大多數在淹沒線以上也有分布,只有疏花水柏枝和荷葉鐵線蕨兩種完全在淹沒線以下,現均已遷植。
除了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在某種程度上,三峽工程也會對環境產生有益的作用。水能是一種清潔能源,三峽水電站的建設,將會代替大批火電機組,使每年的煤炭消耗減少5000萬噸,并減少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和引起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間接實現了環保。
長江三峽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它起自重慶奉節縣白帝城,蜿蜒約200千米至湖北宜昌南津關,由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組成,沿途地形險峻,山川秀麗,古跡眾多。在水庫滿蓄水后,三峽的峽谷感將會受到一定程度削弱,但是三峽兩岸山勢原本高拔陡峭,“夔門天下雄”等山巒多在1000米以上,因此視覺觀感并不會差異太多。同時,蓄水后,原先一些幽深的景區也將更加便于游人探訪。不過,由于旅游機構在1990年代廣泛宣傳了“告別三峽游”,使得人們普遍認為蓄水后的三峽景致不再,因此自2003年以來,三峽的旅游業便一落千丈。
質上更接近于省。
我認為長江三峽工程弊大于利,三峽工程所引發的移民,泥沙淤積,水位,文物搬遷保護,以及對周邊生態環境的沖擊等問題,遠遠大于三峽工程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試想,每年所創造的經濟效益,不是用來造福人民,而用來彌補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所帶來的諸多令人擔憂,時時可能危及人民和生存環境的弊端問題,豈不畫蛇添足,庸人自擾?
每一件事都是具有兩面性的,需要慎重考慮可能帶來的后果,不然,等到問題嚴重了,悔之晚矣!
221億庫容,汛期三峽水庫有這么大的容量來攔洪!這將使中下游2300萬畝耕地、1500萬人口的安全得到保障。這是修三峽工程最主要的目標。應該說,修建大壩改善了原來的生態環境。另外,由于有了這么高的大壩,我們可以得到清潔能源。它一年的發電量,相當于燃燒5千萬噸煤碳。由于用水替代了煤,可以每年少向大氣層排放1億2千萬噸的二氧化碳。還可減少因二氧化碳形成的酸雨。這不僅對中國環境是一個改善,對整個地球環境的改善也是有意義的。
這是三峽工程對環境有利的一面。
但是,不利的一面也是存在的。它要淹沒土地,但淹沒的都是一些貧瘠的土地,數量很少;它要搬遷居民113萬人口,但搬遷的都是一些貧窮落后地區的人口。由于三峽工程的興建,這些人搬遷后生活質量得到了跨越式提高。這也是三峽工程由不利的一面轉換為有利的一面。
三峽水庫沒有大量森林,不是自然生態非常好的地區,當然也會淹沒一些文物,這是古代居民在這里留下的一些遺跡。但三峽工程興建后,一些重要文物都得到了搬遷和保護。利與弊比較,利大于弊。所以中國政府于1992年作出了興建三峽工程的決定。
你可以上百度搜索查找長江三峽工程的利與弊,它會出來很多的回答,你可以查一下
也可以上百度貼吧求助噢
fgvwcfqwecnu i;oqw;eou;uoisggfsdgfdsg
初一的?我也是。。。
長江三峽工程利與弊小論文
給我些范文,是地理小博士中的,字數400-600,謝謝。三峽的好在于她能防洪,灌溉,養殖等;能夠支持中國偌大人口的生活用電和工業用電問題;讓重慶夏天的氣溫下降1.2攝氏度,冬天上升1攝氏度;有利于重慶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經濟發展;其不好的方面在于:淹沒了庫區周邊地區的文物古跡;破壞了沿岸的生態,對于大多的周邊的動植物的生存有影響。我認為三峽工程是在目前的階段利大于弊的。還有她的一個防護工程也應當值得大家的關注。三峽工程是很多年前就在討論的問題。她是歷史和現實的結合體。她的出現改變了很多東西,是順應社會的發展,也丟了很多的東西,這就需要我們做一定的補救工作。那么我們的綠色營就是很好的一個窗口 .環境。可以看看我們周圍的江水,就知道了。其實堤壩的修建積聚很多的泥沙在大壩的周圍,水的渾濁,還有中下游的泥沙的減少對環境都產生了負面的影響。
三峽工程是一項很大的工程建設,它的建成可以起防洪,對長江中下游的洪水有防范作用;可以發電,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三峽水資源豐富,可以帶來很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對航運也有促進作用,三峽水庫可以改善川江航道對長江航道的限制。 但是三峽大壩的建設也環境帶來了一定的 威脅,會引起消落帶等一系列問題,也將 給周圍的居民生活環境帶來考驗。
但是只要環境專家及時的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 和盡力的去解決,那么三峽大壩必將造福人類。回答完畢!
西大)戚宇 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特別是電力需求猛增的情況下,三峽工程是很好的解決方案,它可以有力的解決中國南方的能源危機,穩定電價.它帶來的環境問題在初期沒有得到很好的評估,如消落帶問題等,這也是每一個大壩無法避免的.但現在還來得及,應該站在歷史的高度上,對人民負責,解決對人民生活有重大影響的問題,如果只注重經濟效益,會對三峽的有效利用帶來影響,中國的國際地位也會所到影響.如果現在不解決好這些問題,以后等事態惡化,無法控制的時候才警醒,就要花費更大的代價.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關于長江三峽工程利與弊的小論文,好像在591論文網上見過范文,我的論文就那兒摘抄自己加工的,就是費點勁,總算對付過去了。你要是想省事兒就找那些高手代筆吧。我咨詢過他們,挺熱情負責的。
長江三峽工程的利與弊小論文(400~600個字)
221億庫容是指汛期三峽水庫有這么大的容量來攔洪。這將使中下游2300萬畝耕地、1500萬人口的安全得到保障。這是修三峽工程最主要的目標。應該說,修建大壩改善了原來的生態環境。另外,由于有了這么高的大壩,我們可以得到清潔能源。它一年的發電量,相當于燃燒5千萬噸煤碳。由于用水替代了煤,可以每年少向大氣層排放1億2千萬噸的二氧化碳。還可減少因二氧化碳形成的酸雨。這不僅對中國環境是一個改善,對整個地球環境的改善也是有意義的。
這是三峽工程對環境有利的一面。
但是,不利的一面也是存在的。它要淹沒土地,但淹沒的都是一些貧瘠的土地,數量很少;它要搬遷居民113萬人口,但搬遷的都是一些貧窮落后地區的人口。由于三峽工程的興建,這些人搬遷后生活質量得到了跨越式提高。這也是三峽工程由不利的一面轉換為有利的一面。
三峽水庫沒有大量森林,不是自然生態非常好的地區,當然也會淹沒一些文物,這是古代居民在這里留下的一些遺跡。但三峽工程興建后,一些重要文物都得到了搬遷和保護。利與弊比較,利大于弊。所以中國政府于1992年作出了興建三峽工程的決定。
相關推薦:
著作權轉讓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內容)
最新立法法全文(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2023修正)
上訴狀怎么寫(上訴狀的訴訟請求怎么寫)
婚內經營性債務屬于共同債務嗎(婚內經營性債務屬于共同債務嗎)
涉外民事訴訟程序的原則(涉外訴訟的原則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