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家的文化源遠流長,尤其是歷史,我們國家的歷史文明上下5000年,但其實不止5000年,在夏朝以前還存在著其它的文明,還存在著其他的朝代我們將它稱之為虞朝以及還有堯,舜,禹等。
眾所周知,我們所熟悉的第一個世襲朝代是夏朝,并且夏朝共延續了14代,存在的時間大約有471年被商朝滅亡以后,我們的國人以后也以華夏自稱,所以今天我們的民族也被稱為華夏民族。但其實在夏朝以前還出現一個朝代稱之為虞朝。但是歷史學家有不同的意見,一部分歷史學家認為虞朝壓根不存在,因為明確記載的只有堯,舜,禹禪讓,但是并沒有說有虞朝存在。因此將堯,舜,禹統治時期稱為一個朝代的話,是不明確的,也是經受不住歷史的推敲的。
上古歷史時期是我們所熟知的三皇五帝的事跡,而在之前,還有我們所熟知的母系社會,以及后來的父系社會。尤其是三皇五帝中的堯,他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手套政治體系,并且改變了往常部落的疏松,并且還建立了官員的任命制度等。對我國歷史貢獻十分的巨大。在堯之后舜接替了堯的地位,建立了虞朝,并繼續進行階段性的統治,在位19年,無論是教化民眾,還是法律,還是良田等。做出了自己突出的貢獻,為下一任的接任者舜創立了基礎。但是眾所周知的是,夏朝并不舜建立的,而是他的兒子建立的。因此說在夏朝之前還有朝代,這需要證據。這才導致了對于夏朝之前是否還有朝代,存在了許多的疑問。
我國歷史淵遠流長,擁有著5000年上下的歷史,華夏文明也是這個世界上古老的文明。
夏朝之前是指人們常說的上古時代。現存文字記載出現以前的歷史時代。對世界各地上古時代的定義也因此不同。在中國上古時代一般指夏以前的時代。
據“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表明在距今五千年前中華大地已出現了國家形式,與傳說中所描述的天下萬國、天下萬邦的情景相吻合,該時期稱為上古時代。
中華文明的起源和早期發展,是一段沒有被文字直接記錄下來的歷史。“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另一重要成果是豐富了對人類文明起源的認知。據此發現,我國的歷史教科書也將修改。
擴展資料:
上古時代的起源
上古時期當然是真實存在的,并不是只是在神話故事當中的時間背景,上古是指歷史上夏朝建立之前的時代,也叫做遠古時代或者是三皇五帝時代,在這個時代出現了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例如盤古開天地,堯舜禹時代,黃帝大戰蚩尤和神農嘗百草,當然盤古開天地是大家為世界存在所傳說的一個神話故事。
上古時代是對歷史一個時間段的稱呼,在這個時間段因為沒有直接的歷史記載,所以在這個時期發生的歷史故事就無法直接考證,所以在這個時期的人物一般都被后世添上了一抹神話色彩,成為中華歷史的特色文化。
雖然上古時期沒有具體的文獻記載,但是這個時期確實是具體存在的,既然是歷史上的真實時期,當然就是發生在地球上的真實事件,在這個時期人們已經形成了部落,為什么這個時期的叫做部落,因為當時的人們還沒有國家的概念,但是在他們的意識當中已經存在“首領”的概念,大家追隨首領向其他部落開戰,搶奪有限的生存資料,到處廝殺。
部落里的首領當然也是不僅僅只知道帶著自己的子民到處打架,砍人,作為一個部落的首領還是需要帶領自己部落的人民吃飽穿暖,保證大家的日常生活,打仗還需要沖鋒在最前面,同時還需要知道怎么治理天災,怎么管理自己的部落,所以這個部落首領雖然不是皇帝,但是也勝似皇帝,同樣需要操碎心啊。
在上古時期最出名的兩個部落首領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那就是炎黃二帝,在歷史上炎黃二帝為了打敗蚩尤最終融合為一族,由黃帝帶領,從而形成了華夏族,也是我們最早的華夏文明的起源,黃帝成為了天子,成為天下共主。
炎黃二帝時期所形成的漢族文明便是后來中華文化的起源,這一時期黃帝成為了唯一的首領,也為后世的中國皇權權威埋下了發展的種子,現在我們都用炎黃子孫來稱呼我們自己,可想而知這一時期對我們后世的影響十分的大,我們都是驕傲的炎黃子孫。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上古
要想了解夏朝之前是什么朝代,首先得了解一下夏朝是什么朝代?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明確分封制和封建宗法制的朝代是周朝,周朝是分封制為主導的國家聯盟,諸侯國臣服于周天子,向周天子進貢,同時隨同周天子對外征戰,諸侯國與周朝中央是君臣關系,但諸侯國是相對獨立的。
夏朝
周朝之前的商朝與夏朝的制度其實是類似的,是由一些有血緣關系的部落共同擁立一支中央王室為首領,比如夏朝,就是由11支姒姓部落擁立夏后氏中央王室為統治者,部落向中央進貢,奉中央為宗主,隨同中央對外征戰,同時部落也中央之間有血緣關系。
但是嚴格意義上來說,夏朝與商朝的部落還不是國家,只能是擁有城邦的部落,其地位低于國家,高于部落,雖然有城池作為根據地,但沒有完善的國家機構,其組織機構比部落高一點,比國家低一點,甲骨文上稱為方國,所以夏朝與商朝是方國聯盟,或者稱為部落制城邦聯盟。
堯舜禹時期
那么夏朝之前是什么朝代?
夏朝是禹的兒子啟建立的以血緣關系為傳承的家天下朝代,一般來說夏朝從禹開始算起,也就是從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左右。按照史書的說法,夏朝之前是五帝時期,五帝并不是指五位帝王,如果從黃帝時期開始算起,包括黃帝在內,夏朝之前一共有七位帝王,分別是: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帝摯、唐堯、虞舜,時間跨度是從公元前2697年~公元前2225年左右,合計472年的歷史,這一時期準備地說是七帝時期。
總有人認為夏朝之前有一個虞朝,虞朝之前還有一個唐朝,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虞舜的虞,只是為了稱呼舜,是一種稱呼,不是一個朝代,因為舜是有虞氏部落的首領之一,有虞氏部落的始祖是皇帝的曾孫虞幕,上古時期的有地位的人,有姓又有氏,“姓”與“氏”是分開的,姓表示血緣,氏表示貴賤,虞就是舜的氏。
炎黃時期
同樣的道理,唐堯也是如此。
上古時期,尤其是堯舜禹之前的時代是禪讓制,但是此時的禪讓制并非是毫無理由的禪讓,而是有一定的血緣關系中的禪讓,嚴格來說叫血緣關系禪讓制,也就是說部落首領的禪讓是在與自己有血緣關系的部落內禪讓的。
比如說少昊是黃帝的長子,如果說禪讓制,怎么禪讓給自己長子?顓頊是少昊的侄子,黃帝的孫子,帝嚳又是顓頊的侄子,帝摯是帝嚳的長子,唐堯是帝摯的弟弟,虞舜是顓頊后裔,看到了吧,全部都有血緣關系,所謂的禪讓制其實就是血緣關系禪讓制。
三皇五帝時期
夏朝之前的朝代,到目前既有史書記載,比如司馬遷的《史記五帝本紀》,又有發掘出來的遺址,比如位于杭州市余杭區瓶窯鎮的良渚古城遺址,經檢測,遺址存在時間在公元前2600年~公元前2300年左右,距離今天有4500年左右的歷史,發掘了城墻、土臺、墓葬、陶器、水利工程等遺址,這一時期正好是在七帝時期,夏朝之前的朝代。
還有位于四川省廣漢市的三星堆遺址,根據碳14的檢測,距離今天有3000~5000年的歷史,正好在七帝時期,比夏朝還要久遠一點,發掘了房屋、灰坑、墓葬、祭祀坑等遺址。
炎黃二帝
還有安徽省含山縣凌家灘村的凌家灘遺址,距離今天有6000年的歷史,還有余姚市河姆渡鎮的河姆渡遺址,距離今天有7000年的歷史,這些都是夏朝之前的朝代。
那么這個朝代是什么朝代,或者是什么性質的朝代呢?
前面講了夏朝還是部落制城邦聯盟,處于比原始部落高級,比國家低級的狀態,所以夏朝之前的朝代就是原始部落時期了,從黃帝到虞舜的472年中,應該都屬于原始部落時期,這一時期,一共尊七位部落首領為帝,這七位部落其實就是后來的中央王室部落,但整個華夏并不只有中央王室部落,還有不少其他有血緣關系和沒有血緣關系的其他部落,他們共同尊中央王室部落為首領,
這一
時期應該叫做部落聯盟期。
原始部落
比如黃帝時期,古華夏大地,并不是只有黃帝部落,還有炎帝部落和東方的九夷族部落,也就是蚩尤部落,后來經過一系列的兼并戰爭,統一成為華夏的始祖,同時當時已經是父系社會,一位父親可能生下眾多的兒子,然后兒子又生兒子,不斷的生育繁衍,就形成了眾多有血緣關系的不同部落,這些所有的部落共同尊中央王室部落的首領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帝摯、唐堯、虞舜為帝,可以稱之為七帝時期,也可以稱之為華夏部落聯盟期。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