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嫩草国产线免费观看_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_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_六月婷婷网 -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細數世界各國有趣的婚禮習俗

首頁 > 移民2021-08-04 15:46:05

世界各國的婚禮習俗

  喜歡看韓劇的人對韓國的婚禮習俗一定不會感到陌生,幾乎大部分韓劇里,都會涉及到一對新人結婚的橋段,從中我們也詳細了解到了韓國的婚禮習俗,包括新娘臉上兩團“腌蘿卜”,原來是用來抵抗邪靈的。其實,世界各國的婚禮習俗都很有趣,不妨讓我們都來扒一扒,崇尚個性的80后們也許可以從中獲得不少啟發,策劃出最符合自己夢想的婚禮來呢!

  俄羅斯婚禮:叫苦不迭
  湖南衛視有一期的《天天向上》里,介紹的正是各國的婚禮習俗。最令小記記憶深刻的要數俄羅斯的婚禮習俗了。
  據悉,婚宴上會有人大喊“苦啊!苦啊!”每當有人帶頭喊時,在場的所有人便會齊聲附和,這時新人便會站起來,當眾深情地一吻。沒過幾分鐘,又會有人大聲叫“苦”,新郎新娘便又站起來,再次用甜蜜的吻來平息親友們的叫“苦”聲……這樣的“程序”在婚宴上至少要重復十幾次親友們才會罷休。原來,按照俄羅斯人的說法,酒是苦的,不好喝,應該用新人的吻把它變甜。

  德國婚禮:瘋狂摔碗
  與德國人一直崇尚的理智與冷靜不同,他們的婚禮更多呈現出瘋狂的一面。德國人在婚禮中要舉行Party,新人會遭到戲弄,很類似于中國的“鬧洞房”,其中重頭節目就是興高采烈地將碟子擲碎。到了婚禮舉行之日,應邀前來參加婚禮的客人們,每人都帶著幾樣破碗、破碟、破盤、破瓶之類的物品。然后玩命地猛砸猛摔一通,他們認為這樣可以幫助新婚夫婦除去昔日的煩惱、迎來甜蜜的開端,在漫長的生活道路上,夫妻倆能夠始終保持火熱的愛情、終身形影相伴、白頭偕老。

  法國婚禮:白色純潔
  都說法國巴黎是“浪漫之都”,法式婚禮也為不少女孩子所向往,那法國的婚禮到底有些什么講究呢?其實,法式婚禮很簡單,同時又不失莊重。
  白色是浪漫的法國婚禮的主色調,無論是布置用的鮮花,還是新娘的禮服,乃至所有的布置裝飾,都是白色的,可以看出法國人眼中的婚姻應該是純潔無瑕的?;槎Y上,新娘子會準備手工精細、象征健康以及繁榮圖案的柜子作嫁妝,所以此柜子又有“希望之匣”的美稱。而新人選用的杯子也有特定的名稱,名為“婚禮之杯”。
  法國人的婚禮既傳統又隨意。一般婚禮由市長或他的一名副手主持,習慣上是在周二、四、五、六日,從早上9時至下午5時之間。一般的法國人都喜歡選擇在周末結婚。這樣便于更多的親友們前來觀禮。
  希臘婚禮:傳統浪漫
  希臘被譽為歐洲古代文明的發祥地,是一個充滿神話故事的國度。希臘人的婚禮習俗也是非常有趣的。
  曾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只有在教堂舉行的婚禮才被希臘承認為合法婚姻。雖然這項規定在1982年被廢除,不過至今仍有不少新人堅持到教堂去結婚。
  如今,婚禮上的服飾已經多種多樣。特別是根據婚禮的主題不同,希臘人也不是非要穿婚紗舉行婚禮。不過,如果選擇婚紗,他們還是會選擇最傳統的樣式——白色的長袍,搭配面紗和戴在頭頂的花環,這樣的裝束使新娘看起來像圣潔端莊的雅典娜一樣美麗。而新郎的服裝相對簡單許多,黑色或白色的西服即可。

  美國婚禮:形式多樣
  美國人來源于世界各地,婚禮形式也就迥然各異。有熱鬧非凡的教堂婚禮;有根本沒有宗教儀式的世俗婚禮;還有賓客在山頂上光著腳舉行的婚禮。但不管形式多么怪異,仍然包含著一些傳統的習俗。
  例如,新郎與新娘要交換戒指。戒指經常戴在左手的無名指上。婚禮儀式舉行后,常常由家中的親友往新郎新娘身上灑落一把把生米,以此祝愿他們多子多孫。
  在婚禮儀式后,經常會舉行盛大的婚宴,這個婚宴也叫做招待酒會。食物的種類是以新郎新娘的文化傳統以及新娘家的喜愛和經濟狀況來決定。一般都會在角落里放一個有許多層色彩繽紛的大蛋糕,新娘與新郎一起握著刀來切蛋糕。吃過蛋糕以后,新娘站在房間中央的一把椅子上,把花束拋給那些未婚姑娘。

  日本婚禮:儀式繁復
  日本人的結婚儀式有神前結婚式、佛前結婚式、基督教結婚式及人前結婚式等。現在較為流行的是人前結婚式和家庭結婚式。
  神前式結婚儀式起始于日本室町時代,是當時武官家庭最為盛行的一種結婚典禮。禮節較為繁多,婚禮上男女雙方需通過339次交杯酒來盟誓相愛一生,白頭偕老!
  佛前式婚禮上,男女雙方在佛像面前宣讀婚約,向祖先報告兩人結為百年之好,相守一生。
  人前結婚式是一種新的形式,既不在神佛前,也不在家中,而是在公共場合舉行,不用受男女雙方家庭宗教信仰的約束,而只是在親戚、朋友面前簽訂一個結婚合約書就行了!然后一起大聲朗讀婚約書,宣讀自己對對方的愛,整個過程僅需10到15分鐘。結婚儀式結束后便是婚宴,婚宴一般都和結婚儀式在同一地舉行,這樣也就免去了許多麻煩!

  世界各國的婚禮習俗
  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婚禮習俗,說到中國的傳統婚俗,人們便會想到什么“三書六禮”“三拜九叩”這些繁俗禮節。但只要一提到異國婚俗,人們除了想到婚紗,教堂、牧師之外,便不會有太多的印象,其實由于民族、文化的差異性,使得各地的婚俗都呈現出很大的不同,而正是這些絢麗多姿,五彩繽紛的婚俗習慣構成了婚姻生活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法國——法國白色婚姻
  白色是浪漫的法國婚禮的主色調,無論是布置用的鮮花,還是新娘的服飾,乃至所有的布置裝飾,都是白色的,可以看出法國人眼中的婚姻應該是純潔無瑕的。婚禮上,新娘子必會準備名為“Weddingarmosre”的柜子作嫁妝,柜上刻有手工精細、象征健康以及繁榮的圖案,又有“希望之匣”的美稱。而新人才用的杯子也有特定的名稱,名為“Coupdemarriage”意思為“婚禮之杯”。
  德國——德國人的瘋狂
  與德國人一直崇尚的理智與冷靜不同,他們的婚禮更多呈現出瘋狂的一面。德國人在婚禮中會舉行Party(派對),派對中,新人會被戲弄,這有類似于我們中國的“鬧洞房”,其中重頭節目就是興高采烈地將碟子擲碎。到了婚禮舉行之日,新人會坐在由黑馬拉的馬車來到教堂。而在婚禮舉行的地方,會用紅色絲帶和花環封著出口,新郎須以金錢或答應舉行派對作交換條件,新人才可以通過出口,這在德國的傳統婚禮中叫做“Ropingthecouple”。另外,在婚宴中,以碎扁桃仁制成的糖果,混有香料的酒和啤酒是待客的主要食品。
  希臘——手套中的糖
  希臘的新娘子會在手套中放一些糖,代表把甜蜜帶進婚姻生活。希臘人喜歡在婚禮中跳傳統的圓舞招待賓客?;槎Y舉行時,其中一項程序是由詩歌班的領唱者訓示新郎要好好照顧和保護妻子,新娘子則會輕拍新郎的腳掌以示尊重。新人會用薄紗包著裹以糖衣的扁桃仁,然后分派給賓客,以象征豐足和美滿。
  英國——貯放時間最長的蛋糕
  傳統的英國式婚禮,新娘會手持象征好運的馬蹄蓮,若新人住在郊外,則要與觀禮嘉賓步經教堂,并于途中撒滿橙花。英國人的婚禮多在正午舉行,隨后安排午餐聚會,稱作新婚早餐。而英式的結婚蛋糕由大量水果制成,并在蛋糕面上飾以碎扁桃仁,頂層叫作“ChristeningCake”,有“誕生之瓶”之意,會保留至第一個嬰兒出生。
  捷克——給你買路錢
  在捷克婚禮中,女儐相會把迷迭香的小樹枝扣在賓客的衣服上,以象征生活美滿及堅貞不變。禮成后,神父會在教堂外將新娘交給新郎,并訓示新人要努力完成對方的心愿。然后新人踏過一段鋪滿絲帶的路,新人的親友要付款讓親人通過。
  蘇格蘭——格子裙、風笛及鞭炮
  傳統的蘇格蘭格子裙是新郎必穿的禮服,富于蘇格蘭特色的風笛聲會響徹整個婚禮會場。和中國人相似,蘇格蘭人還會放鞭炮以趕走不祥及邪惡之物。
  俄羅斯——歲歲平安
  俄羅斯婚禮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在說完賀詞,干杯后把玻璃杯拋向天花板,玻璃杯跌成碎片,象征——新人將有美滿的婚姻,這就有“歲歲(碎碎)平安”的意思。另外,從新人在花車車頭縛上的裝飾可知道他們期望第一個嬰兒是男還是女,若是小熊就代表想生兒子,若是洋囡囡就代表想生女兒。
  瑞士和荷蘭——環?;橐?br />  瑞土和荷蘭的新人最有環保意識,他們會在新居種一棵松樹,寓意好運和百子千孫。
  日本——“和服”新娘
  日本人喜歡在婚禮中以含有“慶?!币馑嫉奶枪癒yogashi”款待賓客。新娘子會穿上絲制的結婚專用和服,上面織有新娘的家族飾章,還會戴上假發飾物。在婚禮中,長輩和嘉賓會在干杯時致賀詞,并細訴新人的相愛故事。
  菲律賓——永恒的愛
  菲律賓人通常會在婚禮會場掛一個裝飾鮮花的巨型大鐘,里面藏看一對白鴿,完成所有程序之后,新人會拉動系看大鐘的絲帶,讓白鴿自由飛翔以象征永恒的愛。觀禮的嘉賓會輪流與新娘和新郎跳舞,并把金錢釘在他們的衣服上,有時候雙方的親戚朋友還會比賽哪方得到的金錢較多。
  韓國——“兩點”新娘
  韓國新郎會穿上大禮服,新娘的嫁衣則是七彩的絲織服,配以長袖子和黑絲頂冠。新娘的化妝會在臉頰上點兩紅點,有抵抗邪靈的意思。
  土耳其——“慟哭”婚禮
  新娘會穿著裝飾華麗的土耳其長袖袍子,手腳則會畫上紅褐色的格子花紋作為裝飾。阿拉伯人會將觀禮的嘉賓人分男女來接待,觀禮的女士會依習俗為新娘出嫁而“慟哭”。
  阿根廷——花水浴
  在阿根廷一些地區,青年男女在訂婚或結婚時,有洗“花水浴”的習俗,所謂“花水浴”,即在入浴前把整籃鮮花撒在水面,沐浴時用花瓣揉搓全身,他們認為水是圣潔的,花是喜慶的,而“花水浴”正可以代表美滿和吉祥。
  墨西哥——鹽、酒和面包
  傳統的墨西哥吉卜賽婚禮,新人被喂以拌了鹽的酒和面包。這意味著除非世界上再沒有鹽、酒和面包,否則,這對夫婦的愛是不會消失的。
  印第安——“昂貴”的婚姻
  印第安人認為珠寶可以抵抗饑餓、疲倦、疾病及厄運,所以新郎及新娘會戴上銀貝殼和綠松石等珠寶首飾。在印第安文化里,水象征著潔凈及純正,新娘及新郎會進行洗手儀式,代表把舊日的戀愛和悲傷回憶通通洗掉。還有印第安人認為東方是代表將來的方面,所以婚禮的所有儀式都要面向東方。
  非洲——掃帚與婚姻
  非洲人民風淳樸,新娘要梳起辮子,蓋上面紗,做羞怯與嫻淑狀;參與婚禮的主持人、嘉賓及觀禮者則必須穿上傳統的非洲長袍。依非洲習俗,一對新人要跨過飾滿鮮花的掃帚,象征跨進人生的新階段。在婚禮中,非洲人會以鼓聲及庫加舞助興,并把酒倒于地上,獻給神明。
  加勒比及百慕大——水果蛋糕
  加勒比及百慕大的婚禮食品十分特別,他們傳統的結婚蛋糕是深色水果制成,其中包括酒釀的萊姆果、佛手橙;蛋糕的形狀奇多

細數世界各國有趣的婚禮習俗

世界各國婚禮習俗大不同你了解嗎俄羅斯——叫苦不迭婚宴上會有人大喊“苦??!苦??!”每當有人帶頭喊時,在場的所有人便會齊聲附和,這時新人便會站起來,當眾深情地一吻。沒過幾分鐘,又會有人大聲叫“苦”,新郎新娘便又站起來,再次用甜蜜的吻來平息親友們的叫“苦”聲……這樣的“程序”在婚宴上至少要重復十幾次親友們才會罷休。原來,按照俄羅斯人的說法,酒是苦的,不好喝,應該用新人的吻把它變甜。

世界各國最奇葩的婚禮習俗,中國一民族,新娘需剃光頭?

如題

婚姻嫁娶自古以來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所以每個國家對此,都非常重視。幾乎每個國家的婚俗,都是非常特別而隆重的。我們國家的婚俗,隨著時代的發展,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但是,總體的意思還是不變的。在世界其他的地方,婚姻嫁娶同樣隆重。但是,有一些國家的婚俗,卻讓人大跌眼鏡。

在斯巴達,新娘結婚之前是要把頭發給剃光光的,也就是說要做一個光頭新娘。不僅如此,當地的新娘還不能穿漂亮的婚紗和禮服,只能穿男人的衣服。這個習俗,絕對能讓很多女孩子大感崩潰。我國的婚俗相比較而言就比較友好了,女孩子在結婚的時候,是需要盤頭的,這也代表從此以后嫁作人婦,不再是姑娘身了。

除了斯巴達這個習俗比較奇葩之外,還有一些國家的婚俗也讓人大跌眼鏡。比如在坦桑尼亞,新人在結婚前,新娘要被藏起來,等新郎找到才能被允許在一起。也就是說,如果新娘就是不想嫁,那躲起來不讓新郎找到,那新郎新娘豈不是要玩一輩子捉迷藏?而蘇格蘭的結婚習慣,也挺讓人無語的。那就是結婚的時候,新娘要被親朋好友潑臟水,還美其名曰是潑掉霉運。這個霉運能不能掉是不知道,但是新娘漂亮的妝容,肯定是保不住了。

看過這些國家的奇葩婚俗之后,突然感覺我國的婚俗還是挺友好的。起碼新娘都是美美的出嫁,新郎也是帥氣地迎親,沒有太奇葩的習俗。

百度一下:中國拉祜族:剃光頭的新娘
我們沒有哪個民族新娘是需要剃光頭的吧。
好像沒有這樣的民族,而且新娘都希望漂亮的結婚。
對于結婚每個國家的風俗都是不一樣的,但在中國很少有需要剃光頭結婚的。

世界各地(中國各族)的婚禮習俗

畢業設計的我的選題~希望大家提供盡量詳細的內容 !世界各地的婚禮習俗,中國各民族的婚禮習俗~謝謝大家!————這可是畢業設計……非常重要的,希望大家權力協助我??!

1,意大利婚俗

意大利人實行婚姻自主,關于訂婚、結婚有不少傳說。古時沒有自由戀愛,有錢有勢的人常常強迫婦女成親,甚至出現搶親。

意大利人習慣把婚期定在春、秋兩季,一般以3月、4月、7月、9月、10月為多?;槎Y分為兩種,一種是民政婚禮,另一種是教堂婚禮。無論哪種形式都需要進行婚姻登記,按照婚姻法的規定辦理。

2,越南婚俗

居住在越南北部的康族人的婚姻都是由父母或者叔叔安排的。根據他們的民族習俗,男孩要到女方家中住上一段時間,至少是兩年,多者長達十二年,一直到女方家長同意他與女兒結婚。

然后,男方必須再次帶著禮品到親家,告訴新郎和他的家人新娘有什么本領以及身體健康狀況等。然后新娘就正式成為丈夫家的一名成員了,并且改隨丈夫的姓氏。

3,芬蘭婚俗

在芬蘭,如果一個人將要做新娘或新郎就會被一群年輕的小伙子或姑娘拖著在公共場所溜達,而且要帶著面具,衣衫不整。初夏時節正是芬蘭人舉行婚禮的最佳季節,這些年輕人實際是在歡送他們即將結婚的朋友,結束單身生活,開始新的生活。

這種風俗起初只有芬蘭某些市區極少的人了解,但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突然開始流行于各地。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芬蘭人開始摒棄很多傳統儀式和風俗,這種做法持續了一些時間后,芬蘭人又開始追求傳統的風俗做法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4,漢族傳統婚俗

漢族先人認為黃昏是吉時,所以會在黃昏行娶妻之禮,因此夫妻結合的禮儀稱為“昏禮”,后來演化為婚禮。漢族人認為紅是吉祥的象征,所以傳統婚禮習俗總以大紅色烘托著喜慶、熱烈的氣氛。吉祥、祝福、孝敬成為婚禮上的主旨,幾乎婚禮中的每一項禮儀都滲透著中國人的哲學思想。



5,白族婚俗

當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時,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禮時新娘要下廚房制作“魚羹”;婚后第一個中秋節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現新娘的烹調技藝?;槎Y時講究先上茶點,后擺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盤、四盆、四碗)席。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漢族傳統婚俗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婚俗

  英國:在傳統的英國式婚禮上,新娘會手持象征好運的馬蹄蓮。若新人住在鄰近教堂處,則要與觀禮嘉賓步行進入教堂,并于途中撒滿橙色的花。英國人的婚禮多在正午舉行,隨后安排午餐聚會,稱作新婚餐。而英式的結婚蛋糕由大量水果制成,并在蛋糕面上飾以碎扁桃仁,頂層有“誕生之瓶”之意,會保留至第一個嬰兒出生。

  法國:白色是浪漫的法國婚禮的主色調,無論是布置用的鮮花,還是新娘的禮服,乃至所有的布置裝飾,都是白色的,可以看出法國人眼中的婚姻應該是純潔無暇的?;槎Y上,新娘子會準備手工精細、象征健康以及繁榮圖案的柜子作嫁妝,所以此柜子又有“希望之匣”的美稱。而新人選用的杯子也有特定的名稱,名為“婚禮之杯”。

  捷克:在捷克人的婚禮上,女儐相會把迷迭香的小樹枝扣在賓客的衣服上,以象征生活美滿及堅貞不變。禮成后,神父會在教堂外將新娘交與新郎,并訓示新人要努力完成對方的心愿,然后新人踏過一段鋪滿絲帶的路,新人的親友要新人付款才讓他們通過。

  蘇格蘭:傳統的蘇格蘭格子裙是新郎必穿的禮服,富于蘇格蘭特色的風笛聲也會響徹整個婚禮會場。和中國人相似,蘇格蘭人還會放鞭炮以趕走不祥及邪惡之物。

  德國:德國人的婚禮則多呈現出瘋狂的一面。到了婚禮舉行之日,新人會坐由黑馬拉的馬車去教堂。而在婚禮舉行的地方,會用紅色絲帶和花環封著出口,新郎須以金錢或答應舉行派對作交換條件,才可以通過出口。另外,在婚宴中,以碎扁桃仁制成的糖果、混有香料的酒和啤酒是款客的主要食品。而在派對上,新人會被戲弄(這有些類似于我們的“鬧洞房”),其中重頭節目就是興高采烈地將碟子擲碎。

  希臘:希臘的新娘子會在手套中放一些糖,代表把甜蜜帶進婚姻生活。希臘人喜歡在婚禮中跳傳統的圓舞招待賓客?;槎Y舉行時,其中有一項程序是由詩歌班的領唱者訓示新郎要好好照顧和保護妻子,新娘則會輕拍新郎以示尊重。新人會用薄紗包著裹以糖衣的扁桃仁,然后分派給賓客,以象征豐足和美滿。

  意大利:意大利人的婚俗跟希臘人的婚俗頗為相似,他們同樣喜歡以傳統舞蹈來接待賓客;此外,他們也同樣喜歡分派裹以糖衣的扁桃仁給參與婚禮的嘉賓,不同的是這些扁桃仁在意大利文化中象征著甘與苦。另外,意大利的新娘會準備好一個小袋子盛載現金和禮物。

  俄羅斯:俄國婚禮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在說完祝賀辭并干杯后就把玻璃杯拋向天花板,環璃杯跌成碎片,象征新人將有美滿的婚姻,這就有“歲歲(碎碎)平安”的意思。
  越南婚禮:長輩操辦婚事

  居住在越南北部的康族人的婚姻都是由父母或者叔叔安排的。根據他們的民族習俗,男方家長第一次到女孩家提親時要給女方帶兩只小雞,一只肥豬和一籃子大米作為見面禮。此后,這個男孩要到女方家中住上一段時間,至少是兩年,多者長達十二年,一直到女方家長同意他與女兒結婚。然后,男方必須再次帶著禮品到親家,其中包括50公斤豬肉、4只小雞、5公斤鹽、40公斤大米、20瓶酒和一些錢。女方的父母必須把女兒送到新郎家中,告訴新郎和他的家人新娘有什么本領以及身體健康狀況等。然后新娘就正式成為丈夫家的一名成員了,并且改隨丈夫的姓氏。

  非洲婚禮:新娘婚前褪毛

  位于埃塞俄比亞腹地的卡洛族在物質財富方面非常貧窮。卡洛族女子為了找到一個好人家,她們在進入青春期后,要在前身和腹部用刀片切割出一些口子,而后把大量竹簽插進傷口,并使它們呈現一定的圖案。據卡洛族的男子說,這樣做后,對男人們具有很大的誘惑力。斯瓦希里族居住在肯尼亞的拉莫地區。為了把新娘打扮更加美麗,新娘在出嫁的前幾天,要把除頭發外,脖子以下身體各部位的體毛刮得干干凈凈;然后,在新娘的身上經過按摩后被抹上可可油和取自檀香木的香水;新娘的四肢也要在指甲花汁液中浸一浸,接著由女親戚往她的身上畫一些花紋。

  泰國——與大樹成親

  泰國人相當信奉佛教,佛教被定為國教。每個男子到了一定年齡,都要出家當一次和尚,少則三個月,多則三五年,甚至終生,就連國王也不例外。如果一個男子沒有當過和尚,則不能視為成人,不但親朋看不起,就連找女朋友也很困難??梢姺鸾淘谔﹪卸啻蟮挠绊懥?。這種佛教禮儀甚至還表現在婚禮儀式上。
  在泰國南部的一些地方,經??梢钥吹揭恍┤藝粋€大樹吹吹打打,歡歌曼舞,原來是當地男子在舉行與大樹成親的儀式。別瞧成親的對象是不會說話的樹,但儀式卻與真正的男女結婚儀式一樣隆重熱鬧。
  同大樹結婚,男方送的彩禮盛在銀制的大碗里,稱為“龕瑪花”或“龕瑪菜”。龕瑪花通常是25個檳榔果,龕瑪菜則多為人們喜愛的點心、糖果和枕頭、席子及蠟燭等。
  婚禮儀式開始前,新郎身著華麗的禮服,在眾位打扮得花枝招展得少女簇擁下,由長鼓開道,浩浩蕩蕩來到村中長老選定的大樹前。少女們將彩禮陳列在“新娘樹”前,長老宣布婚禮開始。這時,新郎會拿出一打蠟燭,逐個點燃,一一插在龕瑪旁邊,然后傾聽長老朗誦經文的有關章節。接著,新郎的父親將一些鮮花、檳榔和幾枚銀元放在龕瑪的枕頭里,村中最為年長的老夫人代表“新娘樹”接受禮物,蠟燭熄滅時,婚禮儀式結束。人們開始向新郎祝福,并一道進餐,之后一起歡歌舞蹈,直到夜幕降臨。
  根據當地習俗,凡年滿21歲周歲的男子都要舉行一次同大樹結婚的儀式。完成儀式后,便出家當和尚,直到還俗后同女子戀愛結婚,建立家庭。在當地的傳統觀念中,樹木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同大樹結婚,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獲得忠貞的愛情,建立幸福美滿的家庭。

  毛里塔尼亞——專搶肥新娘

  摩爾人是毛里塔尼亞的一個主要民族,他們的婚禮更是獨樹一幟。
  長期以來,女兒的婚事都是由當母親的做主,當父親的不能干預。一位小伙子看重了哪位姑娘,他的母親便會帶著禮物到姑娘的母親那里去提親,姑娘的母親如果同意,婚事當場便商定下來。
  在摩爾人眼里,只有腰身粗、脖子短、臀部突出、乳房高聳的新娘才是公認的美人。因為肥胖的女人是財富的象征。若哪家小伙子娶了肥胖超群的妻子,其婚禮必然異常隆重,許多人都會不辭辛勞從遠道趕來,一睹新娘的芳容。
  事實上,為了造就“美嫁娘”,做母親的總是競相研究肥胖之道。富貴人家的女孩子,從七八歲開始,每日都要由女仆人用油脂抹在身上,喝羊奶,吃富含脂肪的食物,很少參加戶外活動。普通人家的女兒每天也要遵照父母的安排喝下大量的駱駝奶。除此之外,女孩子幾乎每天還要定時脫去衣服在軟沙上轉動打滾,據說這樣可以將身體上凹凸不平的地方磨平,成為只見肉不見骨的胖閨女。
  婚禮時,新郎新娘的結婚服裝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新郎身著嶄新白色或藍色的肥大長袍,頭上纏著一條長達三米多的白色頭巾。新娘則穿著色澤鮮艷的花裙子,頭上纏著同裙子一樣顏色的布圍巾。
  婚禮結束后,新婚夫婦在一起共同生活一個星期,便各自返回自己父母身邊去。兩個月后,再共同生活幾天,隨后再分開。就這樣反復循環,前后持續兩年時間。兩年后,新郎同親朋好友一道,牽著數頭駱駝來到新娘家,將新娘接回去。從此開始互不分開到夫妻生活。
  毛里塔尼亞人的婚俗之所以這樣,是有一定的淵源的。在過去,毛里塔尼亞人結婚都很早,通常女孩十多歲就出嫁了。新娘還是個孩子,婚后每隔幾天就要回到娘家,將新婚遇到的各種事情講述給母親,母親則仔細教導她如何做個好媳婦,伺候公婆,照顧丈夫。兩年后,新娘長大成人,能夠獨立處理家事了,便離開母親,新郎新娘分居兩地的生活也就結束了。

  馬里——新娘足、手、牙齦涂黑色

  馬里是非洲西部的一個國家,那里的婚俗就比較有特色。
  根據馬里風俗,婚禮前,男女雙方家庭各自都要進行緊張而充分的準備。男方家庭自然是打掃庭院、布置新房、邀請賓客、準備婚禮宴會等。女方家庭則主要是準備嫁妝和打扮新娘。馬里的新娘非常注重發型。為了讓自己顯得更加活潑有朝氣,新娘常常會把卷曲的頭發拉直,并用假發將頭發加長,再編成無數根小辮子,然后將這些發辮扎成各種圖樣的發型。
  她們還會用各種各樣的獸骨片和五光十色的貝殼裝飾自己的頭發,如此一來就更顯得俏麗多姿了。新娘梳完頭,還要佩戴上項鏈、耳環、手鐲、腳鐲、甚至鼻環,又大又重的鼻環,十分引人注目。除此之外,新娘還要染足、畫手和涂牙齦。在馬里,黑色被認為是美的象征。出嫁的姑娘都喜歡將足、手、牙齦涂成黑色,以顯示自己的美麗。婦女們采來散沫花樹葉制成涂料,將其涂在手腳上,手腳就變成了灰色或黑色。涂牙齦是先用針將牙齦刺出血,將涂料抹在出血處,涂料隨傷口浸入皮肉,一次染黑,終生不褪。染足、畫手和涂牙齦既費神費時,還要付出血的代價,但是為了美,馬里新娘甘愿作出犧牲。最后,新娘要進行沐浴,撒上香水,穿上漂亮的婚禮服裝,戴上艷麗的頭巾,等待新郎來迎娶。
  馬里的迎親帶有搶婚的色彩,尤其在山區,這種風俗更為盛行。舉行婚禮的那天晚上,新郎約上幾位身強力壯的好友和鄰居,憑著夜幕的掩護,來到新娘家,輕輕推開虛掩著的門,悄悄進入新娘的房間,兩三個人駕著新娘飛快走出門,任憑新娘怎樣掙扎和哭喊,都不放手。在新郎的帶領下,一伙人簇擁著她離開家門,匆匆朝著男方家飛奔而去。

  科威特——格斗示愛

  當新娘新郎進入新房,陪伴人退出后,新郎、新娘跪拜,然后新郎用力拉新娘,以顯示自己的威武有力;而新娘也不甘示弱,奮起反擊。這種“格斗”越激烈,姑娘家里的人越高興。新郎如果斗不過新娘,則被認為是奇恥大辱。

  土耳其——一夫多妻

  土耳其是穆斯林國家,伊斯蘭教允許一夫多妻制。凱末爾革命后,法律禁止一夫多妻制。現在是一夫多妻與一夫一妻并存。對正式的、非宗教的結婚儀式不重視,而由教長主持的穆斯林儀式的婚禮相當隆重。
  土耳其農村和小城鎮買賣婚姻仍然存在。搶來的婚姻屢見不鮮,往往是男青年把自己的意中人搶走藏起來。被搶的姑娘會被人們看作不潔的女人。等到姑娘的父親成為外公時,兩家的關系也就和解了。
  在土耳其,還有一種“勞役婚姻”,即家境貧困的男青年由于拿不起結婚聘金,常去當“入贅女婿”,在未來的岳父家服二、三年勞役后,再行結婚。
  土耳其還存在著一種兩家互相交換新娘的婚俗。男青年家有已到結婚年齡的妹妹,他所看中的姑娘又有兄弟,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實行換婚,在土耳其農村也流行弟弟娶兄長遺霜為妻的婚俗。因為寡婦再嫁是得不到聘金的,而且也避免寡婦外嫁帶走家中的土地、牲畜和財產。在土耳其,有些地方婚禮要持續好幾天,另一些地方,結婚儀式又非常簡單文雅。前者主要是在農村一些地方。

  墨西哥——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該國索拉夫族人結婚,必須先相互猜出對方的生辰,如果猜錯了,族長就會宣布婚約無效。這種猜婚看來不大容易成功,實際上有心人早已交換過情報。因此,到墨西哥旅游,要記住這種忌諱:千萬不要向索拉夫族人打聽人家的生辰,以免引起誤會。

  印地安人——搶婚

  印地安人度蜜月與別的民族不同,不是在婚后,而是在婚前。小伙子會乘月夜把自己的意中人“搶”走,到森林深處過滿一個月近乎與世隔絕的生活。滿一個月后,雙雙歸家拜見雙方父母親,這才正式舉行婚禮。這就是印地安人的婚戀“三部曲”:搶親、蜜月、結婚。

  西班牙——倒吊接吻
  西班牙的馬爾達市,自古以來有一種獨一無二的婚俗:結婚那一天,新郎新娘被人頭朝下把腳吊起來。然后讓他們巧施才能,直到能在空中長時間接吻為止。否則所有參加婚禮的來賓都不準入席開宴。

  印度尼西亞——踩完雞蛋,再洗腳

  印尼爪哇島上流行著一種有趣的婚俗。當新郎到新娘家迎親時,新娘家的人要在他面前擺一只銀盤。盤中放一個生雞蛋,新郎要當眾赤著腳踩破它。這是表示新郎永遠愛新娘,哪怕粉身碎骨也不變心。隨后,新娘面帶笑容,取水跪地,為新郎洗腳,以表示感激和服從。

  我國的
  僳僳族世代居住在大山深處或靠山倚水之地,很少與其他民族通婚。締結婚婚的就是本氏族內的人,但不是同一家族內的人。雖然這些地方曾遺存原始的轉房習俗,但為數很少,演變的也快。普遍的婚姻形式就是一夫一妻制,且遵循男娶女嫁、幼兒與父母同住的習俗。1949年前,男女青年在節慶歌舞中可以自由結識,但婚姻締結對象的選擇卻只能順從父母的意志,有的自由戀愛者只好以逃婚來實現自己的愿望。1949年后,包辦婚姻逐漸轉變為自由婚姻。僳僳族是個尚酒的民族,求婚時,以酒為禮,媒人斟酒給女方父母,女方父母喝下了酒,就意味著同意了婚事。據說僳僳族音節文字創造者哇忍波年輕進因家境貧寒,無酒求親,新事一度擱置,后來幸虧舅舅送來了酒,才得以締結姻緣。這酒顯然是通向幸福的一種橋染。是傳情達意的媒介。雙方決定姻緣后,男方還要送上聘禮,由媒人作中介議定,以牛為象征性的名目,實際上往往以鍋、酒、布、獸皮等代替,有貧寒者甚至無替代之物,但也可以婚后補送。送過聘禮,便選一個日子,男婦雙方家人親戚聚集在一起,又以酒為愿。定婚者所喝之酒就稱“同心酒”,以此象征心與心相連,再難以分離了。舉行婚禮時,男女雙方家庭宴請賓客,迎親隊伍帶酒、饅頭、豬肉和象征著光明和松明往女方家,隊伍中必須有舅舅和媒人。到女方家后,迎親者邀眾對歌跳舞,形成一種熱鬧的氣氛。次日,新娘離家,多由母親陪送,送親隊伍相隨,有有還邊走邊歌,在男方家門口又要隔門對歌。新人進門,拜認公婆。此后歡宴賓客,到晚上,就在院中燒燃箐火。村人圍火歌舞,常常酒酣歌暢,舞樂人樂,不知夜深。

  以前,彝族實行嚴格的同族內婚、等級內婚、家支外婚、姑舅表優先婚〈姨表不婚及轉房制等習俗。現在,彝族青年男女多自由婚配,但無論自由戀愛或父母作主,均有說媒、訂婚、迎親、回門四個程序。彝族姑娘在15歲前,穿的是紅白兩色童裙,梳的是獨辮,一般在15歲,就要舉仔一種叫“陜拉爾”的儀式,意即換裙子、梳雙辮、扯耳線,標志著該女子已經長大成人,可以談情說愛了。這時姑娘要穿紅、藍、白、黑等對比強烈的三接或四接拖地長裙,將單辮梳成雙辮,戴上繡滿彩花的頭帕,還要將童年時期穿耳的的舊線扯下,換上銀光閃閃的耳墜。彝族男女青年主要通過火把節、婚嫁喪事和一些傳統的聚會進行交際。每當一方看中了自己的情人,就會主動去接近,并站在離對方不遠處,拿出口弦彈奏,通過含蓄而流暢的音樂旋律取悅對方。而對方一經接到求愛的暗語時,也會迅速取出自己的口弦對彈。如此經過多次秘密交往,雙方就約定時間,回去告訴自己的雙親。待老人許可后,擇定一個良辰吉日,由男方家請一位長者,背上一壇酒,前往女方家去說親。

  中國的朝鮮族是17世紀末到19世紀中葉,陸續從鄰國朝鮮遷來。在吉林省延邊和東北各地定居。由于歷史上朝鮮族和漢族長期友好往來,所以朝鮮族的風俗習慣,除保持了原有的文化傳統外,也受到漢族文化的影響。甚至在婚俗方面漢族有些早巳廢止了的婚俗,在朝鮮族近代婚俗中仍然保留著。如漢族原來實行的“六禮”習俗,在朝鮮族中常常被安排得井井有條,嚴格認真地執行。

  朝鮮族十分重視人生儀禮中的冠、婚、喪、葬四大儀禮。青年男女只有舉行過冠笄之禮后,才可以選擇配偶。托媒說親也嚴格按納彩、問名、納吉、納幣(納征)、請期、親迎六禮程序進行。親迎時的儀禮先在女家舉行。

  朝鮮族舉行婚禮時,新郎要身穿禮服,接受囑咐,辭別父母,親自騎馬到女方家去迎親。一路上,有一位手捧雙雁的“雁使”,走在迎親隊伍的最前邊。迎親者到了新娘家,要舉行一系列儀式。其中有一項儀式是在“新郎房”前舉行的。

  通往“新郎房”的路上鋪著毯子,伴郎交給新郎一把系有白綢子的扇子,雁夫將木雁放在毯子上,要求新郎用扇子把木雁推向臺階。如果不小心推翻了木雁,就會受到人們的譏笑。朝鮮族的推雁儀式和六禮習俗一樣,是一種古俗。它用象征儀式,祝新郎新娘像大雁一樣白頭偕老。

  中國朝鮮族中向來有“南婚北喪”的說法。南,指“南道人”。即從朝鮮南部遷來的人;北,指“北道人”,即從朝鮮北方遷來的人。南道人多居住在中國的遼寧省和黑龍江一帶,北道人多居住在吉林省延邊一帶。南婚,是指南送人注重婚禮,儀式繁雜而隆重。現在朝鮮族婚禮中,女嫁男娶同時進行。但在過去則不然。在男道人的婚裕中,新郎要先嫁到新娘家,等過了一段時間后,再把新娘娶回家。朝鮮語稱這種婚份為“罕孔納得里”《三國志)載:“高句麗人,其俗做婚姻,言語已定,女家做小屋于大屋后,名‘婚室’?;枘褐僚覒敉猓悦虬?,乞得就女宿。如是者三。女父母乃聽使就小屋中宿。傍頓錢帛。至生子已大,乃將婦歸家?!边@就是說,“罕孔納得里”是一種“兩次婚”婚俗。即先過“從妻居”生活,后過“從夫居”生活。但它和云南省布朗族的“兩次婚”不同。布朗族的兩次婚,是古老的“不落夫家”習俗的一種表現,即婚禮后新娘返回母家長期居住,等過了幾年或生了第一個孩子后再回婆家居住,回來時要舉行婚禮。而朝鮮族的“罕孔納得里”則是“從妻居”和“從夫居”婚俗的一種復合形式。
  滿族婚禮既帶有本民族濃厚的特點,又融合了不少漢民族的風俗禮節,一般地講要經過以下程序:訂婚:滿族青年男女訂婚有兩種形式。一是男女青年的家長是熟人或朋友,相互了解,有意做親,便托媒人給子女許訂終身,有的是男方向女方求婚,有的是女方向男方求婚。另一種是男女雙方互不認識,托媒人為子女訂婚,并由媒人轉交雙方的“門戶貼”,開具雙方的旗佐、履歷、姓氏、三代。此外,還要互相檢驗生辰八字。

  放定:即遞財禮。分放大定和放小定兩種。放小定是未來的媳婦拜見姑母兄嫂等男方家至親時,得到財物。放大定叫做“過大禮”,俗稱“下大菜”,就是選擇吉日,男方將聘禮送到女方家。結婚前一日,送親的要喝“迎風酒”。新娘則離家到男方借好的寓所住宿,俗稱“打下發”。次日清晨,女方家用彩車送親,由其哥哥護送。彩車到新郎家時,洞房門前的地上放有一火盆,讓喜轎車抬著新娘從火盆上經過,俗稱“過火避邪”。為趕走或殺死隨轎而來的鬼怪,新郎要向轎門虛射三箭;也有實射的,但一般都是朝轎底射,以免傷著新娘。接著,新娘被人扶出轎來到天地前,同新郎一同向北三叩首,俗稱“拜北斗”。拜完北斗后舉世聞名行“撇盞”儀式。即頭戴紅蓋頭的新娘和新郎,面朝南跪在院中神桌前,桌上供豬肘一方、酒三盅、尖刀一把,薩滿單腿跪在桌前,一面用滿語念經,一面用尖刀把肉割成片拋向空中,同時端酒盅齊把酒潑到地上。主要目的是乞求上蒼保佑新婚夫婦,使他們子孫滿堂,白頭偕老。舉行完以上這些儀式后,新娘由全科人(即父母子女俱全的人)攙進洞房。新娘過門坎時,在門坎上放有一副馬鞍,新娘必須從上面跨過去。新房的床鋪必須全科人鋪設,洞房鋪好后要在房內奏樂,稱“響房”。新娘入洞房時,一小女孩手拿兩面銅鏡,對新娘照一下,然后把銅鏡掛在新娘的前胸后背。接著,另一小女孩遞過兩只錫壺,里面盛有米、錢等,新娘或抱在懷里,或夾在腋窩,俗稱“抱寶瓶”,又叫“抱保媒壺”。當新娘在床上坐穩后,新郎用秤桿把罩在新娘頭上的紅布揭去,叫做“揭蓋頭”。接下來便是夫妻喝交杯酒,吃合喜面、長壽面或子孫餑餑等。
  湖南漢人婚俗,舊俗有說媒、相親、換庚、定庚、過門、拜堂、鬧房、回門等成套儀式。將兒女生辰八字寫于紅紙內,由媒人轉交對方稱“換庚”或“發紅庚”,如合庚順利,則互送信物,稱“定庚”。男方送衣布,女方多為送布鞋、襪底、鞋墊各一雙。擇吉迎親謂之“過門”,互索彩禮、嫁妝。拜堂合巹,行禮為儀,進入洞房還有鬧房的習俗,鬧房形式不一而足。在湘西、湘南一帶,還流行哭嫁之風。出嫁前一兩天,甚至半個月,就開始唱“哭嫁歌”。在湘南嘉禾縣,更發展成一整套“伴嫁歌舞”,有安席歌、哭嫁歌、怨娘歌、罵媒歌、分離歌、送別歌、射歌(歷歌)、耍歌、媒婆苦歌、童養媳歌等,采取坐唱、輪唱、合唱、長歌等形式,還有載歌載舞的《伴嫁舞》(包括把盞、香火、走馬、劃船、賣酒、推磨、娘喊女等舞),舞時所遇之物皆可作舞具。

  在少數民族中,青年男女的擇偶、定親和婚禮比漢族要豐富多彩,有許多還保持著原始古樸的特色。少數民族青年互相結識、物色對象常在喜慶節日或趕集赴會的途中。苗族的四月八、六月六、趕秋的歌會活動,侗族的“玩山趕坳”,都是青年男女聚會交友的極好機會。湘西苗族還有跳月之風,童男處女于清風月夜,到林中山巔,對歌跳舞。情投意合者,雖不相識,亦可相約訂婚。

  一些少數民族青年男女的定親別有風味。隆回瑤族訂婚的信物是一把油紙傘,女家有意則將用各色花布和絲線扎好的12個三角形的絲線布坨,纏吊在紙傘的撐骨上;懷化侗族則是刺雞定情,在月色皎潔的夜晚,青年男女均由伙伴陪同相會,男方將帶來的大公雞雞冠刺破,把雞血滴入酒中,雙方飲酒盟誓,永結同心。

  少數民族的婚禮各有一套禮儀,歡快熱烈,極富情趣。湘西苗族婚禮中,要舉行洗“和氣臉”的儀式。新娘到達夫家時,男方的長輩端來一盆清水,清水中放一只銀手鐲,新娘和夫家人共用這盆清水洗臉。據說,洗了“和氣臉”,全家可以清泰平安,和睦相處。

  土家族婚禮別具一格,姑娘在出嫁時要唱“哭嫁歌”,送親時姑娘和母親唱“發轎歌”,新婚夫婦進了洞房,歌手就唱“賀喜歌”和“拜客歌”。湘西南瑤族有“搶親”風俗,新郎去迎親時,新娘避之,新郎追趕,如此往復3次,才算成婚。據說這樣結成的夫妻,能夠互敬互愛,白頭到老
這個是世界各地的婚禮習俗:去看看很詳細,我就不粘貼過來了~http://news.xinhuanet.com/food/2005-12/30/content_3987974.htm
這個是中國各族的婚禮習俗:http://www.chinaculture.org/gb/cn_zgwh/node_1817.htm
中國地域遼闊,民族多樣,各地域各民族的風俗習慣都有所不同。而各地的結婚風俗習慣也是千奇百怪,各有特色。

朝鮮族
  中國的朝鮮族是17世紀末到19世紀中葉,陸續從鄰國朝鮮遷來。在吉林省延邊和東北各地定居。由于歷史上朝鮮族和漢族長期友好往來,所以朝鮮族的風俗習慣,除保持了原有的文化傳統外,也受到漢族文化的影響。甚至在婚俗方面漢族有些早巳廢止了的婚俗,在朝鮮族近代婚俗中仍然保留著。如漢族原來實行的“六禮”習俗,在朝鮮族中常常被安排得井井有條,嚴格認真地執行。

  朝鮮族十分重視人生儀禮中的冠、婚、喪、葬四大儀禮。青年男女只有舉行過冠笄之禮后,才可以選擇配偶。托媒說親也嚴格按納彩、問名、納吉、納幣(納征)、請期、親迎六禮程序進行。親迎時的儀禮先在女家舉行。

  朝鮮族舉行婚禮時,新郎要身穿禮服,接受囑咐,辭別父母,親自騎馬到女方家去迎親。一路上,有一位手捧雙雁的“雁使”,走在迎親隊伍的最前邊。迎親者到了新娘家,要舉行一系列儀式。其中有一項儀式是在“新郎房”前舉行的。

  通往“新郎房”的路上鋪著毯子,伴郎交給新郎一把系有白綢子的扇子,雁夫將木雁放在毯子上,要求新郎用扇子把木雁推向臺階。如果不小心推翻了木雁,就會受到人們的譏笑。朝鮮族的推雁儀式和六禮習俗一樣,是一種古俗。它用象征儀式,祝新郎新娘像大雁一樣白頭偕老。

  中國朝鮮族中向來有“南婚北喪”的說法。南,指“南道人”。即從朝鮮南部遷來的人;北,指“北道人”,即從朝鮮北方遷來的人。南道人多居住在中國的遼寧省和黑龍江一帶,北道人多居住在吉林省延邊一帶。南婚,是指南送人注重婚禮,儀式繁雜而隆重?,F在朝鮮族婚禮中,女嫁男娶同時進行。但在過去則不然。在男道人的婚裕中,新郎要先嫁到新娘家,等過了一段時間后,再把新娘娶回家。朝鮮語稱這種婚份為“罕孔納得里”《三國志)載:“高句麗人,其俗做婚姻,言語已定,女家做小屋于大屋后,名‘婚室’?;枘褐僚覒敉猓悦虬?,乞得就女宿。如是者三。女父母乃聽使就小屋中宿。傍頓錢帛。至生子已大,乃將婦歸家?!边@就是說,“罕孔納得里”是一種“兩次婚”婚俗。即先過“從妻居”生活,后過“從夫居”生活。但它和云南省布朗族的“兩次婚”不同。布朗族的兩次婚,是古老的“不落夫家”習俗的一種表現,即婚禮后新娘返回母家長期居住,等過了幾年或生了第一個孩子后再回婆家居住,回來時要舉行婚禮。而朝鮮族的“罕孔納得里”則是“從妻居”和“從夫居”婚俗的一種復合形式。

滿族
  滿族婚禮既帶有本民族濃厚的特點,又融合了不少漢民族的風俗禮節,一般地講要經過以下程序:訂婚:滿族青年男女訂婚有兩種形式。一是男女青年的家長是熟人或朋友,相互了解,有意做親,便托媒人給子女許訂終身,有的是男方向女方求婚,有的是女方向男方求婚。另一種是男女雙方互不認識,托媒人為子女訂婚,并由媒人轉交雙方的“門戶貼”,開具雙方的旗佐、履歷、姓氏、三代。此外,還要互相檢驗生辰八字。

  放定:即遞財禮。分放大定和放小定兩種。放小定是未來的媳婦拜見姑母兄嫂等男方家至親時,得到財物。放大定叫做“過大禮”,俗稱“下大菜”,就是選擇吉日,男方將聘禮送到女方家。結婚前一日,送親的要喝“迎風酒”。新娘則離家到男方借好的寓所住宿,俗稱“打下發”。次日清晨,女方家用彩車送親,由其哥哥護送。彩車到新郎家時,洞房門前的地上放有一火盆,讓喜轎車抬著新娘從火盆上經過,俗稱“過火避邪”。為趕走或殺死隨轎而來的鬼怪,新郎要向轎門虛射三箭;也有實射的,但一般都是朝轎底射,以免傷著新娘。接著,新娘被人扶出轎來到天地前,同新郎一同向北三叩首,俗稱“拜北斗”。拜完北斗后舉世聞名行“撇盞”儀式。即頭戴紅蓋頭的新娘和新郎,面朝南跪在院中神桌前,桌上供豬肘一方、酒三盅、尖刀一把,薩滿單腿跪在桌前,一面用滿語念經,一面用尖刀把肉割成片拋向空中,同時端酒盅齊把酒潑到地上。主要目的是乞求上蒼保佑新婚夫婦,使他們子孫滿堂,白頭偕老。舉行完以上這些儀式后,新娘由全科人(即父母子女俱全的人)攙進洞房。新娘過門坎時,在門坎上放有一副馬鞍,新娘必須從上面跨過去。新房的床鋪必須全科人鋪設,洞房鋪好后要在房內奏樂,稱“響房”。新娘入洞房時,一小女孩手拿兩面銅鏡,對新娘照一下,然后把銅鏡掛在新娘的前胸后背。接著,另一小女孩遞過兩只錫壺,里面盛有米、錢等,新娘或抱在懷里,或夾在腋窩,俗稱“抱寶瓶”,又叫“抱保媒壺”。當新娘在床上坐穩后,新郎用秤桿把罩在新娘頭上的紅布揭去,叫做“揭蓋頭”。接下來便是夫妻喝交杯酒,吃合喜面、長壽面或子孫餑餑等。

苗族
  湖南漢人婚俗,舊俗有說媒、相親、換庚、定庚、過門、拜堂、鬧房、回門等成套儀式。將兒女生辰八字寫于紅紙內,由媒人轉交對方稱“換庚”或“發紅庚”,如合庚順利,則互送信物,稱“定庚”。男方送衣布,女方多為送布鞋、襪底、鞋墊各一雙。擇吉迎親謂之“過門”,互索彩禮、嫁妝。拜堂合巹,行禮為儀,進入洞房還有鬧房的習俗,鬧房形式不一而足。在湘西、湘南一帶,還流行哭嫁之風。出嫁前一兩天,甚至半個月,就開始唱“哭嫁歌”。在湘南嘉禾縣,更發展成一整套“伴嫁歌舞”,有安席歌、哭嫁歌、怨娘歌、罵媒歌、分離歌、送別歌、射歌(歷歌)、耍歌、媒婆苦歌、童養媳歌等,采取坐唱、輪唱、合唱、長歌等形式,還有載歌載舞的《伴嫁舞》(包括把盞、香火、走馬、劃船、賣酒、推磨、娘喊女等舞),舞時所遇之物皆可作舞具。

  在少數民族中,青年男女的擇偶、定親和婚禮比漢族要豐富多彩,有許多還保持著原始古樸的特色。少數民族青年互相結識、物色對象常在喜慶節日或趕集赴會的途中。苗族的四月八、六月六、趕秋的歌會活動,侗族的“玩山趕坳”,都是青年男女聚會交友的極好機會。湘西苗族還有跳月之風,童男處女于清風月夜,到林中山巔,對歌跳舞。情投意合者,雖不相識,亦可相約訂婚。

  一些少數民族青年男女的定親別有風味。隆回瑤族訂婚的信物是一把油紙傘,女家有意則將用各色花布和絲線扎好的12個三角形的絲線布坨,纏吊在紙傘的撐骨上;懷化侗族則是刺雞定情,在月色皎潔的夜晚,青年男女均由伙伴陪同相會,男方將帶來的大公雞雞冠刺破,把雞血滴入酒中,雙方飲酒盟誓,永結同心。

  少數民族的婚禮各有一套禮儀,歡快熱烈,極富情趣。湘西苗族婚禮中,要舉行洗“和氣臉”的儀式。新娘到達夫家時,男方的長輩端來一盆清水,清水中放一只銀手鐲,新娘和夫家人共用這盆清水洗臉。據說,洗了“和氣臉”,全家可以清泰平安,和睦相處。

土家族
  土家族婚禮別具一格,姑娘在出嫁時要唱“哭嫁歌”,送親時姑娘和母親唱“發轎歌”,新婚夫婦進了洞房,歌手就唱“賀喜歌”和“拜客歌”。湘西南瑤族有“搶親”風俗,新郎去迎親時,新娘避之,新郎追趕,如此往復3次,才算成婚。據說這樣結成的夫妻,能夠互敬互愛,白頭到老。

再來看看世界上其他幾個國家的習俗。

  英國:在傳統的英國式婚禮上,新娘會手持象征好運的馬蹄蓮。若新人住在鄰近教堂處,則要與觀禮嘉賓步行進入教堂,并于途中撒滿橙色的花。英國人的婚禮多在正午舉行,隨后安排午餐聚會,稱作新婚餐。而英式的結婚蛋糕由大量水果制成,并在蛋糕面上飾以碎扁桃仁,頂層有“誕生之瓶”之意,會保留至第一個嬰兒出生。

  法國:白色是浪漫的法國婚禮的主色調,無論是布置用的鮮花,還是新娘的禮服,乃至所有的布置裝飾,都是白色的,可以看出法國人眼中的婚姻應該是純潔無暇的?;槎Y上,新娘子會準備手工精細、象征健康以及繁榮圖案的柜子作嫁妝,所以此柜子又有“希望之匣”的美稱。而新人選用的杯子也有特定的名稱,名為“婚禮之杯”。

  捷克:在捷克人的婚禮上,女儐相會把迷迭香的小樹枝扣在賓客的衣服上,以象征生活美滿及堅貞不變。禮成后,神父會在教堂外將新娘交與新郎,并訓示新人要努力完成對方的心愿,然后新人踏過一段鋪滿絲帶的路,新人的親友要新人付款才讓他們通過。

  蘇格蘭:傳統的蘇格蘭格子裙是新郎必穿的禮服,富于蘇格蘭特色的風笛聲也會響徹整個婚禮會場。和中國人相似,蘇格蘭人還會放鞭炮以趕走不祥及邪惡之物。

  德國:德國人的婚禮則多呈現出瘋狂的一面。到了婚禮舉行之日,新人會坐由黑馬拉的馬車去教堂。而在婚禮舉行的地方,會用紅色絲帶和花環封著出口,新郎須以金錢或答應舉行派對作交換條件,才可以通過出口。另外,在婚宴中,以碎扁桃仁制成的糖果、混有香料的酒和啤酒是款客的主要食品。而在派對上,新人會被戲弄(這有些類似于我們的“鬧洞房”),其中重頭節目就是興高采烈地將碟子擲碎。

  希臘:希臘的新娘子會在手套中放一些糖,代表把甜蜜帶進婚姻生活。希臘人喜歡在婚禮中跳傳統的圓舞招待賓客。婚禮舉行時,其中有一項程序是由詩歌班的領唱者訓示新郎要好好照顧和保護妻子,新娘則會輕拍新郎以示尊重。新人會用薄紗包著裹以糖衣的扁桃仁,然后分派給賓客,以象征豐足和美滿。

  意大利:意大利人的婚俗跟希臘人的婚俗頗為相似,他們同樣喜歡以傳統舞蹈來接待賓客;此外,他們也同樣喜歡分派裹以糖衣的扁桃仁給參與婚禮的嘉賓,不同的是這些扁桃仁在意大利文化中象征著甘與苦。另外,意大利的新娘會準備好一個小袋子盛載現金和禮物。

  俄羅斯:俄國婚禮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在說完祝賀辭并干杯后就把玻璃杯拋向天花板,環璃杯跌成碎片,象征新人將有美滿的婚姻,這就有“歲歲(碎碎)平安”的意思。
  越南婚禮:長輩操辦婚事

  居住在越南北部的康族人的婚姻都是由父母或者叔叔安排的。根據他們的民族習俗,男方家長第一次到女孩家提親時要給女方帶兩只小雞,一只肥豬和一籃子大米作為見面禮。此后,這個男孩要到女方家中住上一段時間,至少是兩年,多者長達十二年,一直到女方家長同意他與女兒結婚。然后,男方必須再次帶著禮品到親家,其中包括50公斤豬肉、4只小雞、5公斤鹽、40公斤大米、20瓶酒和一些錢。女方的父母必須把女兒送到新郎家中,告訴新郎和他的家人新娘有什么本領以及身體健康狀況等。然后新娘就正式成為丈夫家的一名成員了,并且改隨丈夫的姓氏。

細數世界各國有趣的婚禮習俗

世界各國婚禮習俗大不同你了解嗎
德國——德國人的瘋狂
與德國人一直崇尚的理智與冷靜不同,他們的婚禮更多呈現出瘋狂的一面。德國人在婚禮中會舉行Party派對中,新人會被戲弄,這有類似于我們中國的“鬧洞房”,其中重頭節目就是興高采烈地將碟子擲碎。到了婚禮舉行之日,新人會坐在由黑馬拉的馬車來到教堂。而在婚禮舉行的地方,會用紅色絲帶和花環封著出口,新郎須以金錢或答應舉行派對作交換條件,新人才可以通過出口,這在德國的傳統婚禮中叫做“Ropingthecouple”。另外,在婚宴中,以碎扁桃仁制成的糖果,混有香料的酒和啤酒是待客的主要食品。

相關推薦:

國家招投標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全文)

行政法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民事訴訟當庭認證(民事證據的審核和認定指的是什么)

民事訴訟費用承擔(民事訴訟誰承擔訴訟費)

民事當事人申請法院取證(起訴前如何申請人民法院調查取證)

dede58.com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