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正義“舍我其誰”說明了孟子的什么
孟子這種舍我其誰的精神,正是建立在浩然之氣的偉大人格基礎之上的.有了這種偉大的人格,所以面對生與死的抉擇,才會以身殉道,做到“舍生取義”,“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孔子老子孟子的思想對現在的我們有什么啟示就其中某一種思想寫一篇不少于五百?
孔子,老子孟子的思想對現在的我們有什么急事,就其中某一種思想寫一篇不少于500字
當今之世,舍我其誰.表達了孟子什么樣的思想
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是出自《孟子》里的一句話,譯為: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當今這個世界上,除了我還有誰呢?
這一段話不分名言卻不少。它所表達的孟子的思想感情是極復雜的。有些像告老還鄉歌,又有些像解甲歸田賦。
孟子的學生是很不錯的,在這時深知老師的心情,于是了引用老師平時所說的“不怨天,不尤人”來加以勸慰。 老師也是很不錯的,坦率承認“彼一時,此一時也。”人非圣賢,怎么可能沒有自己的情緒呢?所以,平時說“不怨天,不尤人是對的,可一旦事情真正落到自己頭上,有抱怨情緒也是可以理解的。
接下來,孟子話說天下大勢,實際上也向學生解釋了自己不愉快的原因。“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這是孟子的政治歷史現,成為名言,對后世發生著深刻影響。按照這個觀點推算,孟子的時代正應該有“王者”興起了,可孟子周游列國,居然沒有發現這樣的“王者”,好不容易遇到齊宣王,看來還有些眉目,可最終還是斗不過那些“賤丈夫”,自己沒有能夠說服齊宣工實施“王天下”的一套治國平天下方案。沒有“王者”,“名世者”又怎么顯現出來呢?而孟子分明覺得自己就正應該是那“名世者”,所以才有如許惆悵,如許,閻然。又怎能“不怨天,不尤人”呢?所以他說“大概老天不想使天下太平了吧”,反過來又自我安慰說,如果老天還想使天下太平,“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這樣一想,也就沒有什么不快樂了。“吾何為不豫哉?”與其說是對學生充虞的回答,不如說是自我解嘲更準確些。
“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大有孔子所說“天生德于予,桓她其如子何?”(《論語·述而》)的味道。其底蘊是一種“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當然,孟子的表達是有憤激情緒的,因此也成為后世批判孔、孟之道時的靶子之一,認為他不可一世,狂妄到了極點。要說狂妄,偉大的人物從內心來說總是那么一點點的。如果要脫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來加以定罪,那孟子當然也就難辭其咎了,因為他畢竟說過那樣一句話啊!
相關推薦:
著作權轉讓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內容)
最新立法法全文(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2023修正)
上訴狀怎么寫(上訴狀的訴訟請求怎么寫)
婚內經營性債務屬于共同債務嗎(婚內經營性債務屬于共同債務嗎)
涉外民事訴訟程序的原則(涉外訴訟的原則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