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文化特征?
美國的文化特征:
1、尊重個人的價值觀。
個人至上、追求個人利益,強調通過個人奮斗、個人自我設計,追求個人價值的最終實現。這種刻意塑造自我,追求個性化的個人主義有其積極的意義,它調動了個人的積極性,使許多人的智慧和潛力得以充分發揮,從而促進整個民族與國家的振興和發展。
2、追求民主自由。
美國是一個沒有經歷封建社會的國家,受移民資產階級自由、平等思想的影響很深,所以逐步形成一個崇尚自由的社會。除執法機關與執法人員外,任何機關與個人不得非法侵犯他人自由。
3、崇尚開拓和競爭。
美國人的格言是:不冒險就不會有大的成功,膽小鬼永遠不會有所作為,不創新即死亡。移民美國的開拓者,面對險惡的自然環境和待開發的豐富資源,促使和培育了美國人頑強拼搏、艱苦奮斗、敢冒風險的性格。
4、講求理性和實用。
美國人在開發這片富庶處女地的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有用、有效、有利就是真理"的理念。他們立足于現實生活和經驗,把確定的信念作為出發點,把采取行動當作主要手段,把獲得效率當作最高目的,一切為了效益和成功。
5、有深厚的成就崇拜和英雄崇拜的心理積淀。
個人成就是所有美國人價值觀中評價最高的價值之一。美國人有很強的成就(或成功)意識。成功是所有美國人的追求,是誘人的前景,前進的動力。他們堅信,一個人的價值就等于他在事業上的成就。一些事業有成的企業家、科學家、藝術家和各類明星,成了新時代的英雄。
擴展資料
美國是流動性很大的社會。這種流動體現在兩個方面:地域性流動和社會性流動。
美國相對的開放自由、發達的交通和冒險好動的傳統使許多美國人從鄉村流到城市,又從市中心流向郊區;從北方流到南方陽光地帶,從一個城市流到另一個城市。美國社會階級不像歐洲國家那樣固定,加上公共教育的普及,使沿著社會階梯向上流動成為可能。
許多生活在美國的人,無論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還是漂洋過海來到美國的外國移民,都有一個夢,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這就是人們常津津樂道的“美國夢”。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美國文化
文化特征:
一、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 個人主義是美國文化的核心。
二、“直率”與“委婉” 美國人喜歡坦誠相待,直截了當。
三、“獨立”與“合作” 美國人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不喜歡過分依賴他人。做任何事情都要 有自信、自律,要不斷地自我提高。
四、“金錢”與“精神” 美國人不喜歡別人詢問他們收入多少,主要是因為在美國,金錢是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重要尺度,收入的高低自然就成為了是否成功的象征。
五、“多民族融合”與“種族歧視” 美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熔爐(melting pot), 不僅有原住民印第安人 還有歐洲、非洲移民的后裔,以及拉丁美洲和亞洲人的后代,每年都有數十萬來自世界各地的合法或非法的移民涌入美國。
拓展資料:
一、強調獨立、個性而又不排斥
作為一個從原野里創造出來的國家,美國在資源豐富亟待開發的早期,機會雖多,可是蠻荒未辟,心須獎勵個人獨立創造的性格,凡是囿滅個性發展的各種因素都視作當時拓殖精神的阻礙,加以貶責,同時,在艱苦開拓的過程中,每個民族都必須發揮本民族的長處,尊重并吸取其他民族的優秀品質,堅信自我,尊重他人的文化取舍態度成為他們共同的準則,正是在這一點上,也只能是在這一點上,各國移民找到了共同之處,這就是個性容于團隊的價值體系,它深入民心,以各種形式得到充分發展,由此形成了美利堅民族的特殊性格:對自己深信不疑,對自己的命運深信不疑,把依靠自己作為哲學信條。
二、冒險、開拓、富有創新精神。
美國人的格言是,不冒險就不會有大的成功,膽小鬼永遠不會有大作為。從首批英國移民踏上北美大陸,到美利堅合眾國成立這一個半世紀里,北美險惡的自然條件,培育了美國人頑強拼博,艱苦奮斗性格。北美豐富的資源等待著開發利用,培育了美國人開拓進取、敢于冒險的精神。
三、自由、平等精神。
美國是一個崇尚自由的國家。北美殖民地歷史的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封建秩序從來沒有在那里存在過,在美利堅民族的形成過程中,許多從歐洲大陸來的移民把資產階級自由思想帶到了美洲。
四、實用主義。
實用主義在美國不僅僅是職業哲學家的哲學,而且是美國人的哲學。
五、物質主義。
美國文化是物質性的,他們認為生活舒適是理所當然的人生追求,并且懷著優越感看待那些生活水準不如他們的人。
一、強調獨立、個性而又不排斥
作為一個從原野里創造出來的國家,美國在資源豐富亟待開發的早期,機會雖多,可是蠻荒未辟,心須獎勵個人獨立創造的性格,凡是囿滅個性發展的各種因素都視作當時拓殖精神的阻礙,加以貶責,同時,在艱苦開拓的過程中,每個民族都必須發揮本民族的長處,尊重并吸取其他民族的優秀品質,堅信自我,尊重他人的文化取舍態度成為他們共同的準則,正是在這一點上,也只能是在這一點上,各國移民找到了共同之處,這就是個性容于團隊的價值體系,它深入民心,以各種形式得到充分發展,由此形成了美利堅民族的特殊性格:對自己深信不疑,對自己的命運深信不疑,把依靠自己作為哲學信條。二、冒險、開拓、富有創新精神。
美國人的格言是,不冒險就不會有大的成功,膽小鬼永遠不會有大作為。從首批英國移民踏上北美大陸,到美利堅合眾國成立這一個半世紀里,北美險惡的自然條件,培育了美國人頑強拼博,艱苦奮斗性格。北美豐富的資源等待著開發利用,培育了美國人開拓進取、敢于冒險的精神。從文化學的角度考察,北美在一定程度上曾經是一片文化真空,闖入這真空的,不是有組織的文化單位,而是一批對于傳統制度已失去好感的亡命者。他們的頭腦為叛逆精神所主宰,身上絕少傳統思想的保守性,再說即便有,也沒有發揮的土壤,因為險峻的環境迫使他們只能確立與傳統不同的生活方式,這種冒險精神成了美國人民的傳統。他們把冒險探求新大陸看作尋求生活的機遇。這種冒險精神一直滲透到美國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在硝煙彌漫的商戰中,美國人勇敢地開拓創新,從各個方面處處體現了這種民族冒險精神?;诖耍绹颂貏e強調創新精神,他們認為機會到處都有,主要在于主動發現和利用。除法律外,美國人認為一切傳統和先例都是創新的障礙,他們樂于向傳統和先例挑戰。由于美國不象中國、印度、英國等有著悠久而燦爛的文明,所以美國人在接受新思想、新技術時很少先去考察這些東西是否符合某位專家、權威的理論,然后再引經據典加以注釋和考證,以決定是否采用。美國人認為,他們的國家雖沒有燦爛的過去,但由于具有創新精神,因而他們擁有光明的未來。所以美國人勇于向傳統和權威挑戰,勇于向已有的一切挑戰,“我與專家、權威、傳統平等”,這是美國人的性格。
三、自由、平等精神。
美國是一個崇尚自由的國家。北美殖民地歷史的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封建秩序從來沒有在那里存在過,在美利堅民族的形成過程中,許多從歐洲大陸來的移民把資產階級自由思想帶到了美洲。新大陸的自由空氣以及大自然的艱苦環境陶冶了美利堅民族的民族性:熱愛自由、珍惜自由、崇尚自由。在美國,對人的自由,除法律可以明文規定加以限制,并由執法機關及其人員執行限制外,任何機關或個人不得非法剝奪或限制他人的自由。民主自由的環境為才能和幸運開辟了道路,因此出身對美國人不起任何作用。美國人相信這樣的格言:“一個人富裕到什么程度,就表明他的才能實現到了什么程度”。因為在機會均等的條件下,人的才能決定富裕的程度。所以美國人一般不羨慕他人的財富,而喜歡贊美富翁的才能。
四、實用主義。
實用主義在美國不僅僅是職業哲學家的哲學,而且是美國人的哲學。由于美國沒有悠久燦爛的古老文化,因此文化的創造只有在北美大陸的開發過程中才能出現。而要開發這片富庶的處女地,就必須打破一切的條條框框,服從于實際問題的解決,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美利堅民族形成了實用主義的哲學觀。他們堅信,“有用、有效、有利就是真理”。在實用主義哲學觀念影響下的美國人不喜歡正規的、哲學抽象的、概念游戲的思辯哲學,不喜歡形而上學的哲學思考。在美國人眼里,有用就是真理,成功就是真理。他們立足于現實生活和經驗,把確定信念當作出發點,把采取行動當作主要手段,把獲得效果當作最高目的,一切為了效益和成功。
五、物質主義。
美國文化是物質性的,他們認為生活舒適是理所當然的人生追求,并且懷著優越感看待那些生活水準不如他們的人。當美國人談論一個人的價值時,主要指物質價值,而且除開這個通常標準外,他不管什么別的標準。由于基督新教價值觀的影響,美利堅民族至今仍以嫌錢多少作為評價一個人社會地位高低的重要依據,仍然以嫌錢聚財為榮。在美國社會里, 人們向上進取的精神是熾熱的。許多人都在拼命的工作,不惜付出自己的一切辛苦與智慧來謀求事業上的發展。通過個人奮斗取得成功,從低賤者變成大富翁幾乎成了美國式的信條。在這價值觀念支配下的美國社會,企業家普遍受到尊敬;人人都想辦企業發家致富,人人都想個人創業。
資產階級國家
美國的禮儀,文化,都有哪些風俗習慣呢?
服飾
美國人穿衣打扮無拘無束,十分隨便,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無論在大街還是在小巷,人們的服裝形形色色,無奇不有。甚至有人故意標新立異,競尚新奇,許多老年人的衣服比年輕人更艷麗。美國人雖著裝隨便,但也講究社交禮儀。一般說來,美國人不穿背心出入公共場所,更不能穿睡衣出門,晚上有客來,也必須在睡衣外面套上外衣才能開門見客。
飲食
美國人的飲食習慣更是五花八門。美國人用餐一般不在精美細致上下功夫,而更講求效率和方便。除典型的一日三餐外,美國擁有各具特色的民族風味菜肴,如東北部的蛤肉雜燴,賓夕法尼亞洲的飛禽肉餡餅,西南部的烤肉排骨,南部的烤玉米粒等。在夏威夷,“波伊”是最著名的食品之一,這是一種用塔羅樹根蒸熟搗碎后制成的漿狀食品,外表不佳,但吃起來卻美味可口。還有一種“鳥肉盧奧”也別風味,這是一種將鳥肉、可可、牛奶和塔羅樹葉放在一起煮成的食物。在印第安人居住區,各色的玉米食品也相當著名。此外,遍布美國城鄉的大小餐館,有法國風味、意大利風味、希臘和瑞士風味,各式食品如意大利通心粉和餡餅,德國的羊肉片,中國的炒面,印度的咖喱飯菜,墨西哥的豆肉,匈牙利的蒸肉等美味佳肴,都已成為美國人喜愛的食品。此外,遍布城鄉的酒吧和咖啡館也是人們常去的飲食和娛樂之處。在這種酒吧中,通常只出售三明治和便餐,并配有演奏樂隊或卡拉OK。人們可以助興娛樂或跳舞。
感恩節
每年11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四為感恩節,這是美國最古老的節日之一,其來源于早期移民為感謝上帝賜與的豐收和印第安人的友誼而舉行的家庭宴會,以后這一習俗便一年又一年地沿習下來,直至美國獨立之后,感恩節才成為全國性節日。在節日里,家人團聚,吃著傳統風味的火雞,暢談往事,街上到處舉行化裝游行、戲劇表演和體育比賽。
萬圣節
這是美國式的狂歡節,每年10月31日夜晚,孩子們便戴上假面具,打扮成各種妖魔鬼怪的模樣,提著把南瓜掏空后做成的“杰克燈”挨家挨戶乞食。大多數人家都非常樂于接待這些小客人,小客人常??谀钪敖o我糖果,否則我要搗蛋了”,而兜里則塞滿了各式各樣的糖果。
(一)禮儀
在美國社會必須“入境隨俗”,必須了解并遵守美國社會中慣行的禮儀規則。
在穿衣方面,雖然美國人以隨和、不正式的印象,但在上班、赴宴會的場合, 仍是很正規,穿衣的規矩極多,但以適合時宜為主,例如參加婚禮、參加喪事,則應著黑色或素色的衣 服;女士在辦公室應著裙裝,避免穿牛仔長褲.
乘車方面,車內座位的大小順序,要看主人開車或司機開車而有所不同. 如是搭乘出租 車,應該以后座右方的座位為最大座,
后座的左位為次之,再其次為中間, 而司機旁的座位 為最卑位.如開車的是友人,則他旁邊的座位為最尊位,其次才是后座右、左及中間位.因此
在中國常見男女友搭乘出租車時, 男士總是打開車門讓女士先進入,挪到左邊位,男士再坐 到右邊位上,這是完全不符合正式西方禮儀的,
正確方式應是讓女士入座后,繞到左邊車門 自行上車入座.上下樓梯也有一定規矩,上樓時應讓女士、長者先行, 目的是保障女士、長 者的安全.
在飲食的方面,要注意餐具應先由最外面的一副刀叉開始使用,食物要用叉子壓緊,切成小塊才放入口中,吃食物及喝湯時不可出聲,喝咖啡的小湯勺是用來攪拌奶品及糖的,切記不可用湯勺來喝咖啡,并避免在餐廳中喧嘩,如接到請貼赴宴,要注意下面幾點:
是否需要寄回回柬,告訴主人參加與否,有時也可用電話通知,如請貼上注明“regrets only”,則只有無法參加時才需通知,“rsvp”就應不論參加與否均寄上回帖或電話通知.
注意參加的宴會有無服裝的規定.
準時,在參加酒會的時候,則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如五時至七時)前往, 當然也不宜太 晚才到.
如果邀宴賓客,則主人應注意:
1.陪客:應邀請與主客關系良好的人做陪.
2.食物:應先了解客人有無忌嘴的食物,如是否為素食者,是否為不食豬肉及鱗魚類的猶 太人.
3.座位:主人應坐在背對門的位置,主客則在其對面,另外要注意階級、尊卑,并以男女 、夫妻、中外分坐為原則.
進餐時飲酒種類應視當日主食而定, 如吃魚則飲用白酒,吃肉則喝紅酒,紅酒應與室溫
相同,且不可強邀賓客“干杯”,至于威士忌及白蘭地等烈性酒,則多于飯后或飯前飲用.
國際社交禮儀規定多如牛毛,以上所舉僅是其中數端,要在美國社會中行止合乎禮儀,還 需平日多留心注意并虛心學習才可.
(二)禮節
鞠躬禮,是下級對上級或同級之間的禮節。行鞠躬時要脫帽,右手握住帽檐中央將帽 子取下,左手下垂,上身前傾約十五度,兩眼注視受禮者,同時表示問候。
握手禮,是全世界通用的禮節。起源于歐洲,最初是表示手里沒有武器或親切的意思
行握手禮時要客人先伸出手時才能握手。握手時一般不戴手套,但尊貴的人和女人可戴 手套。行禮時忌交叉行禮,和女人握手不可太緊。
點頭禮,是同級或平輩人之間的禮節。如在路上相遇, 可在行進間進行。如遇見長官 、上級或長者,不行點頭禮,而行鞠躬禮。
舉手注目禮,這是軍人禮節。行禮時舉右手,手指伸直并齊,指尖接觸帽檐右側,手掌略賂外,手臂與肩齊高,兩眼注視受禮者,待對方答禮后將手放下。
吻手禮,是歐美上層社會的禮節。和貴族婦女或夫人見面時,如果女方先伸出手作下垂式,則將手掌輕輕托起吻之。如果女方不伸手,則不行吻手禮。
接吻禮,是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或朋友、夫妻之間表示親昵、愛撫的一種禮節。
通常是在受禮者臉上或額上接吻。在高興、喜慶或悲傷時,一般也行接吻禮,表示親熱或安慰。
擁抱禮,是歐美各國熟人、朋友之間表示親密感情的一種禮節。見面或告別時互相擁抱,表示親密無間,感情深厚,擁抱禮通常和接吻禮一起進行。
(三)節日
1)感恩節
每年11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四是感恩節。感恩節是美國人民獨創的一個古老節日,也是 美國人全家歡聚的節日。
每逢感恩節這一天,美國舉國上下熱鬧非常。城鄉市鎮到處舉行化裝游行、戲劇表演和體育比賽等,學校和商店也都按規定放假休息。孩子們還模仿當年印第安人模樣穿上離奇古怪的服裝,畫上臉譜或戴上面具到街上唱歌、吹喇叭。當天教堂里的人也格外多,按習俗人們在這里都要做感恩祈禱。美國人從小就習慣獨立生活,勞燕分飛,各奔東西,而在感恩節,他們總是力爭從天南地北歸來,一家人團團圍坐在一起,大嚼美味火雞,暢談往事,使人感到分外親切、溫暖。
2)圣誕節
是美國人最大最熱鬧的節日。每年12月25日,全國便沉浸在一派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中。從感恩節過后的第二天,美國人就開始為圣誕節大忙特忙起來。每家商店都是人流滾滾,商人們要鼓起如簧之舌,推銷他們的各種貨物,普通人也愿意趁此機會棄舊更新。
圣誕夜是一個狂歡的夜晚。美國人常常通宵達旦地舉行慶?;顒?。人們在小杉樹上或小松樹上掛滿禮物、彩花和彩燈,樹頂上還裝上一顆大星。大人們站在一旁欣賞圣誕樹,孩子們更是手舞足蹈,甚至手拉手地圍著圣誕樹跳起歡快的舞蹈。在公共場所,賀年片上到處都有圣誕老我的形象。有時在家里也由一人扮成圣誕老人,為大家分發禮物。
美國人慶祝圣誕簡直可以稱得上是狂歡。送禮物和裝飾家庭,是他們最重要的慶祝方式。每個家庭,都放著大包的禮物。孩子們把襪子掛在火爐邊,希望圣誕老人在深宵把禮 物帶來,放進襪子里。
每一個家庭在12月中旬,便會在市場上選擇一株稱心滿意的圣誕樹并裝飾得五彩繽紛。
青少年都愛在圣誕前夕和圣誕晚上舉行派對,許多情竇初開的小伙子,視第一次參加圣誕舞會為人生大事呢!
3)元旦
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在元旦來臨之際,喜歡把雄鷹,貓頭鷹等飛禽的羽毛用來裝飾衣鞋 帽,以示吉祥如意。
美國文化的特點有哪些?
一、強調個人價值
美國文化的主要內容是強調個人價值,追求民主自由,崇尚開拓和競爭,講求理性和實用,其核心是個人中心主義:個人至上、私欲至上、追求個人利益和個人享受,強調通過個人奮斗、個人自我設計,追求個人價值的最終實現。
二、成功意識
美國公眾注重成就,仰慕英雄,有深厚的成就崇拜和英雄崇拜的心理積淀。個人成就是所有美國人價值觀中評價最高的價值之一。美國人有很強的成就。成功是所有美國人的追求,是誘人的前景,前進的動力。他們堅信,一個人的價值就等于他在事業上的成就。
三、流動性大
美國是流動性很大的社會。這種流動體現在兩個方面:地域性流動和社會性流動。美國相對的開放自由、發達的交通和冒險好動的傳統使許多美國人從鄉村流到城市,又從市中心流向郊區;從北方流到南方陽光地帶,從一個城市流到另一個城市。
四、重視信用
建立優良的信用記錄。各種帳單應準時支付,帳單上多會載明付費截止日期,最好能夠提早一周左右支付。萬一誤時,不僅可能會遭罰款,同時也會使自己信用掃地。銀行存款也應隨時保持在足夠支付帳單的金額以上,若遭跳票,也會影響信用。
五、不為別人付帳
中國人的習慣是,幾個好友一道出門時,總是搶著付錢買車票、門票等;但如果對美國人這樣做,卻不會得到他們的感謝。這種作法會使美國人覺得欠了人情帳。心理上很難受;美國人一起外出,總是各付各的費用,車費、飯費、小費無不如此。
一、強調獨立、個性而又不排斥他人
作為一個從原野里創造出來的國家,美國在資源豐富亟待開發的早期,機會雖多,可是蠻荒未辟,心須獎勵個人獨立創造的性格,凡是囿滅個性發展的各種因素都視作當時拓殖精神的阻礙,加以貶責,同時,在艱苦開拓的過程中,每個民族都必須發揮本民族的長處,尊重并吸取其他民族的優秀品質。
二、冒險、開拓、富有創新精神
美國人的格言是“不冒險就不會有大的成功,膽小鬼永遠不會有大作為”。從首批英國移民踏上北美大陸,到美利堅合眾國成立這一個半世紀里,北美險惡的自然條件,培育了美國人頑強拼博,艱苦奮斗性格。北美豐富的資源等待著開發利用,培育了美國人開拓進取、敢于冒險的精神。從文化學的角度考察,北美在一定程度上曾經是一片文化真空,闖入這真空的,不是有組織的文化單位,而是一批對于傳統制度已失去好感的亡命者。
三、自由、平等精神美國是一個崇尚自由的國家。北美殖民地歷史的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封建秩序從來沒有在那里存在過,在美利堅民族的形成過程中,許多從歐洲大陸來的移民把資產階級自由思想帶到了美洲。
四、實用主義實用主義在美國不僅僅是職業哲學家的哲學,而且是美國人的哲學。由于美國沒有悠久燦爛的古老文化,因此文化的創造只有在北美大陸的開發過程中才能出現。而要開發這片富庶的處女地,就必須打破一切的條條框框,服從于實際問題的解決,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美利堅民族形成了實用主義的哲學觀。
五、物質主義美國文化是物質性的,他們認為生活舒適是理所當然的人生追求,并且懷著優越感看待那些生活水準不如他們的人。當美國人談論一個人的價值時,主要指物質價值,而且除開這個通常標準外,他不管什么別的標準。由于基督新教價值觀的影響,美利堅民族至今仍以賺錢多少作為評價一個人社會地位高低的重要依據,仍然以賺錢聚財為榮。
1、尊重個人的價值觀。
個人至上、追求個人利益,強調通過個人奮斗、個人自我設計,追求個人價值的最終實現。這種刻意塑造自我,追求個性化的個人主義有其積極的意義,它調動了個人的積極性,使許多人的智慧和潛力得以充分發揮,從而促進整個民族與國家的振興和發展。
2、追求民主自由。
美國是一個沒有經歷封建社會的國家,受移民資產階級自由、平等思想的影響很深,所以逐步形成一個崇尚自由的社會。除執法機關與執法人員外,任何機關與個人不得非法侵犯他人自由。
3、崇尚開拓和競爭。
美國人的格言是:不冒險就不會有大的成功,膽小鬼永遠不會有所作為,不創新即死亡。移民美國的開拓者,面對險惡的自然環境和待開發的豐富資源,促使和培育了美國人頑強拼搏、艱苦奮斗、敢冒風險的性格。
美國文化的主要內容:
美國文化的主要內容是強調個人價值,追求民主自由,崇尚開拓和競爭,講求理性和實用,其核心是個人中心主義:個人至上、追求個人利益,強調通過個人奮斗、個人自我設計,追求個人價值的最終實現。
這種刻意塑造自我,追求個性化的個人主義有其積極的意義,它調動了個人的積極性,使許多人的智慧和潛力得以充分發揮,從而促進整個民族與國家的振興和發展。
美國是流動性很大的社會。這種流動體現在兩個方面:地域性流動和社會性流動。美國相對的開放自由、發達的交通和冒險好動的傳統使許多美國人從鄉村流到城市,又從市中心流向郊區;
從北方流到南方陽光地帶,從一個城市流到另一個城市。美國社會階級不像歐洲國家那樣固定,加上公共教育的普及,使沿著社會階梯向上流動成為可能。
許多生活在美國的人,無論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還是漂洋過海來到美國的外國移民,都有一個夢,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這就是人們常津津樂道的“美國夢”。
誰能介紹一下美國有哪些文化特色
比如在飲食、運動、社交等各方面美國飲食文化。
美國式飲食文化是不講究精細,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華,比較大眾化。一日三餐都比較隨便,有可能都把時間放在工作上了。美國的特殊文化背景對烹飪菜肴的影響,要想了解美國的飲食文化必須先淺談一些美國的歷史。
美國體育運動文化。
美國體育,與其它國家一樣,體育在美國是民族文化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美國體育與其它地區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美國人喜歡一些特別在美國流行的體育項目,例如與美式橄欖球、棒球、籃球和冰球相比,足球在美國是一個比較冷門的體育項目,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少年從事這項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運動,足球亦被認為是在美國最有潛力發展的運動。此外美國體育的組織也與許多其它地區不同。在美國學校和大學在體育方面擁有重要的作用。
美國社交文化。
美國鼓勵每個人為自己發聲,表達自己的觀點。課堂參與度是會被計分的,課堂演講也是每個學生必不可少的功課。無論英文水平高低,只有多去表達,才會更快的融入美國。
美國人很看重small talk,比如在電梯中,學校走廊遇到同學和朋友,如何禮貌的簡短交流是很重要的社交技能。
美國的文化產業非常發達,產值占GDP的20%左右,其總體競爭力位居世界首位。
20世紀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美國初步形成了文化產業的基礎和框架;20世紀中期,美國文化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80年代以后,隨著文化商品化程度的加深,美國憑借經濟、技術和知識等方面的優勢,開始向世界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進行文化產品的傾銷;進入90年代,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各國文化產業壁壘不斷被打破,企業兼并重組浪潮洶涌澎湃,在美國出現了一批超級跨國文化產業集團,引領全球文化產業的發展。
語言:
由于沒有聯邦地位的官方語言,部分州將英語定為官方語言,但英語是事實上的官方語言,就整個聯邦而言,并沒有統一的官方語言。由于多年來推動英語為官方語言的運動,美國50個州中已有31個州通過立法規定英語為官方語言,也有其它一些州提出相關議案,不過,面臨的阻力相當大。有3個州承認其他語言與英語有平行地位:路易斯安那州的法語,夏威夷州的夏威夷語和新墨西哥州的西班牙語。
文學:
美國文學自其殖民地時期初具雛形至2013年已經歷了兩百多年的發展歷程,變得日趨成熟。而作為反映社會發展的歷史潮流,預示社會發展方向的一面鏡子,美國文學也體現出美國人獨特的哲學觀、價值觀。美國早期的移民多是從英國或者歐洲來到這片新大陸的,他們想擺脫歐洲舊的封建傳統,追求自由、民主。而這些要求體現在文學方面,個人主義成為貫穿早期美國文學的一個特色。就此而言,美國文學的發展是承前啟后,極具連貫性的。
節日:
參考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398/14623194.htm
美國的特色文化
1、不拘禮節
美國人以不拘禮節著稱于世。在寫字樓里,人們常常能看到“白領”不穿外套、不系領帶坐在辦公室里工作。有電話交談時,他們會朝椅背一靠,把雙足往桌子上擱,悠哉悠哉地在電話里“侃”上個半天。在大學校園里,美國教授身穿牛仔褲、足蹬耐克鞋進教室上課。更有甚者,美國教授講到勁頭,會一屁股往講臺上一坐,神采飛揚地滔滔不絕一番,不分年齡,不分性別。更常見的情形,是美國父子之間、母女之間的隨和、輕松關系。無論是在電影里,還是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以??匆娒绹L輩與幼輩互拍肩膀、無拘無束的鏡頭。所有這一切都源于美國人不拘禮節(informality)的習性。
2、頭銜與稱呼
由于美國人強調平等,他們的社會等級觀念相對而言比較淡薄,所以他們沒有家庭世襲的頭銜。相反,美國人喜歡用職業的名銜作為稱呼,因為它靠自己“掙得”的,而不是世襲相傳的。試舉例如下:哈利法官(Judge Harley)、史密斯參議員(Senator Smith)、克拉克將軍(General Clark)、布朗醫生(Dr. Brown)、格林教授(Professor Green)、懷特神父(Father White)、科恩老師(Rabbi Cohen,對猶太人的尊敬用語)、格雷主教(Bishop Gray)等。從事其他行業的人,美國人以“先生”、“小姐”、“太太”相稱。
從文化角度上講,美國人不拘禮節的習性與他們的民主平等觀念相關。我們知道,美國歷史發展進程中,沒有封建社會這一階段。貴族、賤民、等級、王室等歐洲大陸盛行的一套東西,在美國沒有或者沒有實際意義。人們對家庭、地位、身份不十分看重:更主要的是當事人本身的實際成就。這種產生于美國早期開發階段的觀念很大程度上已成了美國文化傳統中的“沉淀物”。因為大家珍視平等的權利,人們互相交往中就沒有必要過份講究各種各樣的繁縟禮節了。關于這一點,人們只要注意一下美國人見面時的打招方式就明白了。不管是下屬見到上司,還是學生見到師長,美國人一般只需笑一笑,說聲Hi或者Hello即可,而不必加上各種頭街。還有,美國人在社交場合散席或者業務會議散會時,較少與人一個個地道別,而是向大家揮手說一聲“好啦,我們再見吧”(Well, so long everybody)。這樣做并不表示人們相互間缺少敬意,而是人們長年累月的習慣使然。
不拘禮節是為了使人們在交往中更輕松、自在一些,從而更快地縮短人們之間的距離。這也許是美國人性格開朗的一個原因。
3、樣樣自己動手
歐洲、亞洲等國家的有錢人,為了顯示氣派,或者為了從瑣碎的家務中解脫出來,常常雇傭女仆、廚師和司機等人侍候自己及家人。在美國,這種情形不多,因為他們講究“自己動手”(do it yourself)。在美國,不管是醫生、教授、律師、商人,他們都是自己煮飯、洗衣、上市場購貨。他們有社會身份,但不認為干家務會降低他們的體面身份。他們也有經濟實力雇傭“保姆”,但覺得自己會做,沒此必要。
4、不喜歡沉默
與美國人有過接觸的人都有這種感覺,西方人中要數美國人最奔放、最隨和、最坦率――這當然是美國人的可愛之處。這種奔放,隨和性格在“侃大山”中表現得十分顯著。美國人一旦與人拉開話匣子,便會滔滔不絕地講個不停。他們不喜歡干坐著不出聲,若是發現對話者久不出聲,會馬上設法讓他加入神侃之中。
5、生活節奏
美國人生性好動,不甘寂寞。像個精力充沛的年輕人,美國人不停地干這忙那,似乎有永遠也使不完的精力。城市里的人似乎永遠趕著去什么地方;鄉村里的人總是在農田、養雞場、谷倉、奶牛場之間奔跑不停;辦公室里的人有著堆成山似的文字工作(paper work)要做;公司里的秘書手腳不停地接電話、送文件。你在街上走逛,后面的人會大步流星地超趕到你的前面;你去餐館就餐,難得尋覓到能與你說笑寒喧的伴侶。生活的節奏像一根上足了的發條一樣,有條不紊地不停運轉,構成了一幅繁忙、近乎于瘋狂的現代人生活畫面。
6、個人進步
美國是個尊重個性、崇尚個人主義的國家,個人奮斗成功的故事是“美國夢”的精髓部分。無論是卡內基從一貧如洗的學徒工到富甲天下的鋼鐵大王,還是林肯從平頭百姓之家平步青云地登上總統寶座,他們都是普通美國人津津樂道、夢寐以求的個人成功典范。
嗎美國文化的主要內容是強調個人價值,崇尚開拓和競爭,講求理性和實用,其核心是個人中心主義:個人至上、追求個人利益和個人享受,強調通過個人奮斗、個人自我設計,追求個人價值的最終實現。這種刻意塑造自我,追求個性化的個人主義有其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它調動了個人的積極性,使許多人的智慧和潛力得以充分發揮,從而促進整個民族與國家的振興和發展。然而,人人以我為中心,人際關系就難以融洽,整個社會也會缺乏凝聚力。
美國公眾注重成就,仰慕英雄,有深厚的成就崇拜和英雄崇拜的心理積淀。個人成就是所有美國人價值觀中評價最高的價值之一。美國人有很強的成就(或成功)意識。成功是所有美國人的追求,是誘人的前景,前進的動力。他們堅信,一個人的價值就等于他在事業上的成就。一些事業有成的企業家、科學家、藝術家和各類明星,成了新時代的英雄。他們個人奮斗的過程和結果,成了社會文化價值取向的參照系,父母教育子女的活教材。
美國是流動性很大的社會。這種流動體現在兩個方面:地域性流動和社會性流動。美國相對的開放自由、發達的交通和冒險好動的傳統使許多美國人從鄉村流到城市,又從市中心流向郊區;從北方流到南方陽光地帶,從一個城市流到另一個城市。美國社會階級不像歐洲國家那樣固定,加上公共教育的普及,使沿著社會階梯向上流動成為可能。許多生活在美國的人,無論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還是漂洋過海來到美國的外國移民,都有一個夢,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這就是人們常津津樂道的“美國夢”。
美國的運動、社交在世界是一流的,飲食就差的太遠,你看看肯德基、漢堡包就知道
美國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1、美國人請客吃飯的禮儀 :
美國人性格外向,熱情直爽,不拘禮節,他們的風俗禮儀存在著許多與眾不同之處。美國是一個時間觀念很強的國家,各種活動都按預定的時間開始,遲到是不禮貌的。同美國人約會聯系簡單,打個電話,對方會很高興地同意在盡短的時間內見面。美國人也有禮尚往來的習慣,但他們忌諱接受過重的禮物,一則是美國人不看重禮品自身的價值,二來法律禁止送禮過重,從家鄉帶去的工藝品、藝術品、名酒等是美國人喜歡的禮物,除節假日外,應邀到美國人家中作客甚至吃飯一般不必送禮。美國社會有付小費的習慣,凡是服務性項目均需付小費,旅館門衛、客房服務等需付不低于l美元的小費,飯店吃飯在結帳時收15%小費。
美國人請客吃飯,屬公務交往性質多安排在飯店、俱樂部進行,由所在公司支付費用,關系密切的親朋好友才邀請到家中赴宴。美國人的食物因地區、民族不同而種類繁多,口味各異,漢堡包、“熱狗”、餡餅、炸面圈以及肯德基炸雞等都是風靡世界的食品,但美國人待客的家宴則是經濟實惠、不擺闊氣、不拘泥形式的。通常的家宴是一張長桌子上擺著一大盤沙拉、一大盤烤雞或烤肉、各種涼菜、一盤炒飯、一盤面包片以及甜食、水果、冷飲、酒類等。賓主圍桌而坐,主人說一聲“請”,每個人端起一個盤子,取食自己所喜歡的菜飯,吃完后隨意添加,邊吃邊談,無拘無束。
美國人將請客人吃頓飯、喝杯酒或到鄉間別墅共度周末作為一種交友方式,并不一定要求對方做出報答,如有機會請對方到自家吃飯就可以了。吃完飯后,客人應向主人特別是女主人表示特別感謝
2、美國人的飲食習慣
美國人在吃午餐和吃晚餐之前,通常要喝點雞尾酒,但在加利福尼亞州,人們大都喝葡萄酒。
同時,在吃主食之前,一般都要吃一盤色拉。炸蘑菇和炸洋蔥圈可作為開胃食品,牛排、豬排和雞(腿)為主食,龍蝦、貝殼類動物以及各種魚類,甚至包括淡水魚被統稱為海鮮。炸土豆條則是深受人們喜愛且幾乎成了必不可少的食物。
另外,應特別注意的一點,如有吃剩的食物,一定要打包帶回家,以免浪費。
美國人在吃飯的時候是刀叉并用,而且他們的用餐方式也是很有講究的。因此,在應邀與美國朋友一起吃飯時,應特別注意他們的用餐習慣。一般情況下,餐桌上擺放有一幅餐刀和兩幅餐叉,外邊的餐叉供你吃色拉,里邊的餐叉用于吃主食和其它點心食品,餐刀用來切肉食。如果你兩手并用,應左手握叉,右手握刀,而且一次握刀時間不能太長。
美國人的早餐有:炒或煮雞蛋、
圣誕 節是美國人最大最熱鬧的節日。每年12月25日,全國便沉浸在一派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中。從感恩節過后的第二天,美國人就開始為圣誕節大忙特忙起來。每家商店都是人流滾滾,商人們要鼓起如簧之舌,推銷他們的各種貨物,普通人也愿意趁此機會棄舊更新。
美國人過新年,最熱鬧的是新年前天晚上。是平安夜,人們聚集在教堂、街頭或廣場,唱詩、祈禱、祝福、懺悔,并一同迎候那除舊更新的一瞬。午夜12點,全國教堂鐘聲齊鳴,樂隊高奏著名的懷舊歌曲《一路平安》。在音樂聲中,激動的人們擁抱在一起,懷著惜別的感傷和對新生活的向往共同迎來新的一年。2月14日,是西方傳統的圣瓦倫丁節,又稱“情人節”,它具有悠久的歷史。古羅馬時代的牧神節,就是一個情侶們的節日。是日男女青年歡聚一堂,姑娘們把表達愛情的祝詞放在簽筒里,小伙子依次抽簽,抽到哪位姑娘的祝詞,那位姑娘就成為他的戀人。
你好!美國的傳統節日有以下:
1. 元旦節(New Years Day), 每年1月1日慶祝新的一年開始。人們舉辦各種各樣的新年晚會,到處可以聽到"辭舊迎新"的鐘聲,為美國的聯邦假日。
2. 林肯誕辰(Abraham Lincolns Birthday), 每年2月12日,慶祝林肯誕辰, 為大多數州的節日。
3. 圣瓦倫丁節(St. Valentines Day ),每年2月14日,是3世紀殉教的圣徒圣瓦倫丁逝世紀念日。情人們在這一天互贈禮物,故又稱"情人節"(the lovers day)。
4. 華盛頓誕辰(George Washingtons Birthday),每年2月22日,慶祝華盛頓誕辰,為美國的聯邦假日。
5.圣帕特里克節(St. Patricks Day ), 每年3月17日, 是悼念愛爾蘭的守護神圣帕特里克的節日。
6.復活節(Easter Day, Easter Sunday),一般在每年春分后月圓第一個星期天, 約在3月7日左右。 該節是慶?;? Jesus Christ)的復活,過節人們吃復活節彩蛋( Easter Eggs),為美國的聯邦假日。
7.愚人節(April Fools Day), 每年4月1日, 該節出自于慶祝 "春分點" (Venal equinox)的來臨, 在4月1日受到惡作劇愚弄的人稱為"四月愚人" (April Fools)。
8.母親節(Mothers Day), 每年5月份的第2個星期日,政府部門和各家門口懸掛國旗,表示對母親的尊敬。在家里,兒女們和父親給母親買些禮物或做些家務。
9.陣亡烈士紀念日(Memorial Day), 每年5月份的最后一個星期一, 紀念為美國獻身的陣亡烈士,為美國的聯邦假日。
10.國旗日(National Flag Day),每年6月14日, 慶祝國旗的升起。
11.父親節(Fathers Day), 每年6月份的第3個星期天,表示對父親的尊敬。 在家里,兒女們和母親給父親買些禮物。
12.國慶節(Independence Day), 每年7月4日,慶祝美國建國,為美國的聯邦假日。
13. 勞動節(Labor Day), 每年9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一, 表示對勞工的敬意,為美國的聯邦假日。
14.哥倫布日(Columbus Day),每年10月12日,紀念哥倫布在北美登陸,為美國的聯邦假日。
15.萬圣節(Halloween;EveofAllSaintsDay),每年10月31日,孩子們多化裝成鬼,打著燈籠或點燃篝火盡情地玩耍。
16.萬靈節(All Souls Day), 每年11月2日,祭奠所有死者靈魂之日。
17. 退伍軍人節(Veterans Day),每年11月11日,表示對退伍軍人的敬意。
18. 感恩節 (Thanksgiving Day),每年11月最后一個星期四,干且上帝所賜予的秋收,為美國的聯邦假日。
19.大選日(Election Day), 每年11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一后的星期二,選舉美國總統。
20.清教徒登陸紀念日(Forefathers Day),每年12月21日,紀念清教徒在美洲登陸。
21.圣誕節.(Christmas Day),每年12月25日,基督徒慶?;秸Q生的日子,是美國最隆重的節日。
相關推薦:
偷盜事件立案(刑法中偷盜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快遞遲緩賠償(京東不發貨怎么投訴 如何申請賠償)
快遞賠償幾折(快遞丟失了快遞公司怎樣賠償)
跨域異地立案(跨域立案什么意思)
與家暴男離婚(怎么樣與家暴男人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