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白堊紀,四季變得分明起來,氣候更加溫和濕潤了。這時,大量的有花植物開始出現,豐富茂盛的植物使植食性恐龍空前絕后地發展起來,許多新生的食草恐龍出現在地球上。和侏羅紀時相比,它們一方面顯得更小巧靈活了,身長大約只有幾米或十幾米,很少或幾乎沒有幾十米長的龐然大物了。
另一方面,它們更樂于群居,常常是一群群地在它們的“樂園”內安安靜靜地咀嚼著茂盛的綠葉。
這些新生的食草性恐龍,究竟有哪些呢?當然,數量太多了,只能選幾種有代表性的來告訴大家了。
看上去覺得有點頭重腳輕的一種恐龍叫隙龍。看隙龍低頭吃草真擔心它一頭栽下去。原來,在它的頭上頂著一個大大的,主要是起裝飾作用的肉冠,這個骨冠讓它在恐龍群中格外的顯眼,還真起到了裝飾的作用。這種恐龍身板結實,四肢有力,拖著一條尾巴,長約5米左右,曾生活在加拿大和美國的新墨西哥州。
賴氏龍也有一個頭冠,也可能有很強的裝飾作用。賴氏龍的頭冠看上去有點像雞冠,當然比雞冠大多了。這個頭冠也使賴氏龍格外引人注目。不過,賴氏龍的頭冠還有另外的作用,比如通過頭冠來識別同類,大伙兒在一起時,這又成了決定社會地位的標志,可見,沒有了這個顯眼的頭冠可還真不行。賴氏龍走起路來,既能只靠兩條后腿行走,也能四條腿走。
鴨嘴龍也是白堊紀時的產物,也是那時最繁盛的恐龍,它長著鴨嘴似的扁扁嘴巴,嘴巴里長滿了牙齒,大約960顆牙齒,是牙齒最多的恐龍。這種食草性恐龍個頭中等,大約有10米的樣子。
鴨嘴龍有的頭上生著頂飾,如盔頭龍;有的則是平頭,如慈母龍。有頂飾的鴨嘴龍其前頜骨和鼻骨不是長在原來的位置上,而退到了頭頂上,形成中空的突起,它的前肢短小,后肢粗壯,主要用后肢行走。
視頻將分為八個大類以全新3D效果動畫為大家展示科普知識歡迎喜歡訂閱收藏
甲龍,梁龍,腕龍,鴨嘴龍
禽龍:長9-10米,高4.5米,重4噸,食植物。
生存年代: 白堊紀早期
生存地點: 比利時、英國、德國、北非、中國
辨認要決: 前手有一支很長的利爪
恐龍種類: 鳥臀目·鳥腳類
恐龍名稱: 鼠龍
恐龍體長: 幼體20厘米,估計成年約2--3米
恐龍體重: 不詳
恐龍食物: 草食
生存年代: 三迭紀晚期
生存地點: 阿根廷
恐龍種類: 原蜥腳類
蛇頸龍:食草類恐龍,心地善良。
已知恐龍共有800余種,隨著恐龍研究工作的不斷進展,我們所知的恐龍種類還會不斷的增加。
1、肉食恐龍有:猶他盜龍、魁紂龍、棒爪龍、小盜龍、竊蛋龍、理理恩龍、他蓓翼龍、非洲獵龍、蛇頸龍、傷齒龍、酷拉龍、異特龍、勝王龍、特暴龍、沙尼龍等。
2、食草恐龍有:森林龍、黑水龍、腫頭龍、小盾龍、艾伯塔角龍、艾伯塔角龍、敏迷龍、劍龍、奧斯尼爾龍、奧斯尼爾龍、南巨龍、棘甲龍、祿豐龍、沱江龍等。
擴展資料
1、恐龍是爬行動物的有鱗后裔,恐龍會產下有硬殼的蛋,站立時腿從身體下方垂直伸出,而不是像鱷魚那樣從身體兩側伸出,而且,至少有一些恐龍還長著羽毛。
2、恐龍統治了地球1.65億年,幾乎每塊大陸上都曾經存在著恐龍?,F在的鳥類和恐龍有很多特征是很相像的,所以我們也認為,鳥類是恐龍的后裔,鳥類就是曾經的恐龍。
參考資料
關于中國的恐龍你有10件可能不知道的事情--人民網
走近侏羅紀“飯桌”,看看恐龍的伙食--人民網
774種。
吃草的恐龍:
梁龍、劍龍、三角龍、盤足龍、腕龍、禽龍、肢龍等。
吃肉的恐龍:
永川龍、冠龍、腔骨龍、中國鳥龍、馳龍、瑪君龍、阿貝力龍等。
擴展資料:
恐龍有關知識簡介
1.骨骼特征
恐龍的骨骼具有一些衍化適應,可使它們與原始的主龍類祖先辨別出來。在后期的恐龍中,這些特征經過更多的演化改變。
恐龍的共有衍征包含:
后額骨缺失。
肱骨有低矮的三角嵴,附著胸鎖三角肌,長度約是肱骨的1/3到1/2。
腸骨后部有個突出區塊,髖臼穿孔。
脛骨末端邊緣寬廣,有個往后的凸緣。
距骨有個明顯上突與脛骨契合。
除上述幾個特征以外,大部分恐龍還有一些共同特征,但是因為出現在其他主龍類,或者不存在于早期的恐龍身上,因此不列為恐龍的共有衍征。恐龍具有直立的步態,類似大部分的現代哺乳類,而大部分其他爬行動物則是四肢往兩側延展的步態。
恐龍的臀窩朝向兩側,股骨的第四轉子往內側,兩者契合,股骨頭垂直于股骨干,產生直立的步態,而不同于勞氏鱷目等臀窩向下的直立方式。
2.體型特征
恐龍整體而言的體型很大。以恐龍作為標準來看,蜥腳下目是其中的巨無霸。在漫長的恐龍時代,即使是體型最小的蜥腳類恐龍也要比它們棲息地內的其他動物要大,而最大的蜥腳類則比任何出現在地表的動物都要大出幾個等級。
大部分的恐龍要比大型蜥腳類恐龍還小得多?,F有的證據表明,恐龍的平均大小在三疊紀、早侏羅紀、晚侏羅紀和白堊紀都不斷變化。大部分獸腳類恐龍的體重在100到1000公斤之間,而全新世的掠食性肉食動物則多半在10到100公斤之間。
恐龍的體重估計值,大多介于1到10公噸之間。倫敦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一個研究指出恐龍的體重平均值約在100公斤左右,而新生代的哺乳類體重平均值多在2到5公斤之間。
從現有的狀況較好的骨架來看,最高和最重的恐龍是長頸巨龍(Giraffatitan brancai,原名布氏腕龍)。長頸巨龍的化石在1907年至1912年間發現于坦桑尼亞。從多具大小相近的個體所組合而成的骨架模型,現正展示于柏林洪堡博物館,該模型高12米,長22.5米,預期活體的重量在30到60公噸之間。
最長的恐龍是27米長的梁龍,是在1907年發現于美國懷俄明州,現展示于賓州匹茲堡的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
參考資料:恐龍_青少年恐龍知識科普網站_中華恐龍網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