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有哪些搞笑的奇葩婚禮習俗?可以介紹下么?
婚禮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程序,尤其對于女性而言,從小就希望有個公主般的婚禮,而婚禮在我們心中也被視為神圣純潔的。但是,所謂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很多國家也有一些奇葩的婚禮習俗,今天我就著重那幾個比較有意思的婚禮習俗來給大家說說。
法式浪漫婚禮習俗——藏雞蛋
法國總有著一種我們所說的法式浪漫,在我們心中法國就是與浪漫掛鉤的國家,按理說這樣的國家的婚禮不說有多么豪華也應該有著一種獨特的風情。然而事實上,法國有一個極其有意思的婚禮習俗就是藏雞蛋。在婚禮當天,新娘會現在娘家藏幾個雞蛋在身上,在儀式結束之后新年會故意跌倒,雞蛋就會摔碎,象征著新娘以后能生兒育女(感覺這種習俗有點像古時的中國婚禮習俗)。
印第安人婚禮習俗——在森林里住滿一個月
印第安人有著一個結婚三部曲,當然啦,能被我寫到這里面的肯定不是一般的三部曲,而是搶親、蜜月、結婚。他們在婚前會先把新娘“搶走”,兩人在森林里住滿一個月才雙雙回家見父母成親,可以說是獨一無二。
毛里塔尼亞婚禮習俗——以娶胖為美的新娘為榮
毛里塔尼亞有一個很奇特的民族叫摩爾人,不僅這個民族奇特他們的婚禮更是獨樹一幟。在這個民族里,女兒的婚事只能由母親來做主,父親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干預。比如,如果有一個小伙子看中某位姑娘,那么小伙子的母親拿著“聘禮”去提親的時候必須只有當母親同意才能作數,否則就不能迎娶這位姑娘。
但是!僅僅這樣自然不會被我寫到這篇文章中,他們奇特的地方就在他們的審美。在摩爾人眼中真正的美女是那些腰粗、脖子短、臀部豐滿、乳房高聳的女性才是美人,肥胖在他們看來不是鄙視而是財富的象征。如果一位小伙子迎娶來一位胖姑娘,他們不會自卑反而會把婚禮辦得無比盛大,而親朋好友如果知道是迎娶胖姑娘就會不遠千里趕回來參加,就為一睹新娘芳顏。
其實,小編真的無比羨慕這里的姑娘,他們完全不需要擔心身材的問題呀!做母親的為了將女兒打造成完美的新娘,從來不控制她們的體重,反而會讓女兒吃得最好,動的最少。就好比富人家的女兒,從小就有仆人伺候用油脂抹在身上,喝著羊奶,吃著富含脂肪的食物。就連普通人家的女兒也是從小就喝駱駝奶。
這么有意思的婚禮習俗,小編覺得很有必要分享給小伙伴漲漲“見識”。
細數世界各國有趣的婚禮習俗
世界各國婚禮習俗大不同你了解嗎希臘——手套中的糖后分派給賓客,以象征豐足和美滿。希臘的新娘子會在手套中放一些糖,代表把甜蜜帶進婚姻生活。希臘人喜歡在婚禮中跳傳統的圓舞招待賓客。婚禮舉行時,其中一項程序是由詩歌班的領唱者訓示新郎要好好照顧和保護妻子,新娘子則會輕拍新郎的腳掌以示尊重。新人會用薄紗包著裹以糖衣的扁桃仁,然
世界各地都有哪些奇怪婚俗?
貝爾果婚
貝爾果婚 尼瓦爾人是尼泊爾的土著民族之一,也是最富有藝術創造力的民族,如今保留在加德滿都谷地的古代建筑,大都來自尼瓦爾人之手。在尼瓦爾人家里,從古至今沒有一個女人會成為“寡婦”。因為尼瓦爾族女孩成年之前(一般在7-9歲之間),會跟象征著永恒婚姻的貝爾樹果實舉行婚禮,這個結婚儀式在尼泊爾語中叫“益喜”。
貝爾果婚儀式在尼泊爾語中叫“益喜”。如今已演變為一個盛大節日。所有尼泊爾未成年女孩(據說是12歲之前),只要家境好有條件給孩子裝扮的都可以參與。這一天小姑娘們穿上鮮艷的衣裙,掛滿精致的首飾,額頭中央點上吉祥紅痣,在祭司的主持下,由母親外婆等女性長輩的陪伴下對著貝爾果行禮。
很多尼泊爾人信仰印度教,而貝爾果婚的新郎就是印度教中的西瓦大神。他們相信,“益喜”后的女孩能夠一生擁有西瓦大神的辟佑。
阿聯酋 電話離婚
2001年6月,阿聯酋的一名男子用移動電話給妻子發了一條短信,向她提出離婚,經法院判定,這一離婚程序在法律上生效。這是該國第一起移動電話離婚案。
當地有關法律規定,在符合有關條件時,丈夫只要以口頭或書面形式表達“我要離婚”三次,他就可以主動和妻子離婚。但是,如果丈夫只表達了兩次或更少,那么,在三個月內,他還可以改變決定。但是作為妻子的女方卻沒有這種權利。
據報道,這位男子給妻子發了內容為“你為什么遲到?我要跟你離婚”的短信后,夫婦倆跑到法院詢問,他們是否已經算是離婚了。該法院家庭咨詢人士稱,這種離婚案被確認為有效。
拼婚
拼婚最初興起于美國、日本,近年傳入中國。2008年,這股風潮終于從北京、上海刮到了廣州,并迅速風靡珠三角。
拼婚-途徑
拼婚這些拼婚者主要在QQ群或論壇上認識,經過一段時間的網上交流,再回到現實生活中,一起操辦婚紗照、酒席和蜜月旅行。其中拍婚紗照、尤其是旅游婚紗照,是最熱門的拼婚內容。還有新人在拼婚之余,交到好朋友,計劃一起生寶寶,繼續“拼產房”。
拼婚-具體方面
一、旅游婚紗照
興起的到名勝景區拍婚紗照的“旅游婚紗照”,也成了拼婚的最新內容。幾對新人在QQ群里約好婚紗照的外景地點,比如海南三亞、鳳凰古城等熱門景點,然后一起租車、訂酒店房間,合請專業攝影師……如果只是一對新人外出拍旅游婚紗照,一對一的服務和相關費用比普通的旅游或婚紗攝影都要貴得多,但如果幾對新人團購,就能談到更低價格。“具體來說,4對新人,一般能便宜一半。”一名從事婚紗攝影的人說。
拼婚二、拼婚紗、拼酒席、拼家電、拼婚車
籌備婚禮時,許多新娘會為租婚紗還是買婚紗而猶豫。租婚紗,一套婚紗不知道被多少人穿過了;買婚紗,那是一次性的消費品,不但價格昂貴,穿過一天后就要束之高閣。于是有人提議,不如兩人合買一套婚紗輪流穿。于是,兩位準新娘各出一半錢,這樣就會節省一定的費用。
買好婚紗,接著就是拍婚紗照了。兩家一起拍婚紗照也會有一定的折扣。之后,還有去酒店洽談婚宴酒席。酒店經理看到一下子來了幾十桌生意,就同意打八折,又節省了費用。“如果一起買家具家電、購置婚慶用品,豈不是能省更多錢!”于是,兩人到家具店、家電大賣場,經過討價還價,又省了一大筆錢。
婚禮舉辦前夕,到同一家婚慶公司,循環利用婚禮現場的布置用品,如燭臺、拱門、氣球、伴娘禮服等,還邀請同一個主持人。
還一起去批發喜糖、煙酒、請柬等等婚慶用品,使用同一輛奔馳牌主婚車。各自的婚禮辦下來,會省一大部分費用。拼婚有利于提高婚姻質量。
兒童新娘-在印度
兒童新娘在印度,每年5月左右都是兒女們舉行“集體童婚”的傳統節日,許多父母都在為10歲左右的年幼兒女張羅婚禮,有的“新娘”甚至還在吃奶,有的甚至是被父母抱在懷里完成結婚儀式的。
6歲出嫁,8歲被趕回娘家
現年11歲的馬尼瑪住在安得拉邦一個貧窮村莊中,她6歲就在父母安排下嫁給了一名20歲的男子。馬尼瑪說:“結婚時我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么。惟一知道的就是必須離開家里,我不停地哭泣,說我不想離開家,但最后仍然來到了一個陌生人的家里。”然而,馬尼瑪的婚姻并沒能持續多久,兩年后丈夫就和她離了婚,將她趕回娘家,使她成了一名8歲的離婚。0女人。童婚的夢魘至今仍留在馬尼瑪的腦海中,當記者問她是否還想再結婚時,瑪尼瑪拼命地搖著頭。
每年5月都要舉行集體童婚
在每年5月的結婚旺季中,印度數百個地方都在舉行大型的兒童集體婚禮。許多父母在為10歲左右的兒女張羅婚禮,有的新娘甚至還在吃奶。14歲的簡格麗是眾多不幸兒童新娘中的一個,她11歲就嫁給了一名大她20歲的酒鬼貨車司機,可結婚3天丈夫就出車禍身亡。年僅11歲的她成了寡婦,由于婚禮沒登記,她無法獲得任何賠償。
新娘集市-與相親
新娘集市,其實就是一個相親的集市,在中國古代通過媒人往來傳話,男女雙方約定日子見面,俗稱“相人”、“相女婿”、“相媳婦”等,一般都是男到女家,也有女到男家的。見面這天相親的男女都特別注意個人的形象,力爭給對方留下良好印象。如果男去女家相親,一定要梳洗整容,衣帽一新,癡苶的男娃們,父母或家長還要教他到女家后怎樣敬煙敬酒,怎樣說話稱呼,怎樣端飯待人等,然后在媒人和父母或家長的帶領下前往女家,其舉止大都是拘禁呆板有余,瀟灑大方不足。
男女相親相中之后,女方父母或家長在媒人陪同下,帶著女兒(或不帶女兒)去男方家“看過活”或叫“看家當”,全面接觸男方家庭成員,了解男方家中地有幾畝、房有幾間、窯有幾孔、畜有幾頭、院落布局、室內擺設,斟酌女兒過了門是否有好日子過。過去有些家徒四壁,室如懸罄的貧寒之家,為了給兒子成就親事,在女方“看過活”這天只得向親鄰借用家具、擺設、被褥以充體面,蒙混過關,討得對方歡心。“過活”看上了,即可順利成親。
新娘集市是說當地民間男女相親,相當一部分是在集上、廟會上男女進行所謂的“會面”。只要雙方互相看上,就可以結婚了。新娘集市也是相親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
走婚
走婚走婚是摩梭人的一種婚姻模式 。摩梭人是母系社會,在日間,男女很少單獨相處,只會聚會上以舞蹈、歌唱的方式對意中人表達心意。男子若是對女子傾心的話,在日間約好女子后,會在半夜的時候到女子的“花樓”(摩梭成年女性的房間,獨立于祖母屋即“家屋”外),傳統上會騎馬前往,但不能于正門進入花樓,而要爬窗,再把帽子之類的物品掛在門外,表示兩人正在約會,叫其他人不要打擾。然后在天不亮的時候就必須離開,這時可由正門離開。若于天亮或女方家長輩起床后才離開,會被視為無禮。
走婚是云南省少數民族摩梭人的習俗 ,摩梭人除了少數因為要增加家庭勞動人口而娶妻或招婿外,基本上沒有結婚制度。走婚是情投意合的男女透過男到女家走婚,維持感情與生養下一代的方式。由于母系社會中由女性當家,因此所生下的小孩歸母家生養,生父會在滿月時公開舉辦宴席,承認彼此的血緣關系,避免發生同父亂倫。男性稱女情人為“阿夏”,女性稱男情人為“阿注”。 走婚的男女,維系關系的要素是愛情,并沒有經濟聯系,一旦發生感情轉淡或發現性格不合,隨時可以切斷關系,因此感情自由度較婚姻關系更純粹,但也因此而使得男女關系較為平等,不似其他民族的婚姻關系中牽系極為復雜的經濟社會網絡。但也有人認為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
離婚茶
在滇西(指云南西部)一個叫詩禮的“窮鄉僻壤”,這里生活著祖祖輩輩與泥土打交道的人們。他們在紅土地上生生不息,愛情結婚生兒育女,過著苦蕎巴巴和面糊的清貧日子。苦日子過不下去了,他們之中的每一個家庭都面臨著婚姻解體的一千種可能。
可是,面對離婚,滇西人沒有城里人的小氣,他們雖沒有多少文化,可是一旦愛情之舟擱淺在現實的沙灘,他們既不會大吵大鬧,也不會痛不欲生,更不會出口傷人,他們會選擇一個吉日,用喝茶的方式解決自己感情問題,順其自然地走向各自的生活目標里。
搶婚
原始社會的一種婚俗。即由男子通過掠奪其他氏族部落婦女的方式來締結婚姻。亦名“掠奪婚”。產生于母系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室韋、靺鞨等族有搶婚習俗。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后,有些民族還不同程度地保留這種遺俗。
有償婚
婚姻其一,買賣婚。即以女子為貨品,男方以支付金錢和其他等價物作為成婚條件的婚姻。買賣婚是在私有制和商品交換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產生于原始社會末期,是繼掠奪婚之后出現的,盛行于私有制的各個時代,是中國古代普遍通行的嫁娶方法。
買賣婚的方式多用于買妾。《禮記-曲禮》:“買妾不知其姓,則卜之。”有時也用于買妻。買賣婚手續簡便,如同去市場購買物品。買賣婚的對象通常是女奴隸、奴婢、或為生活所迫而鬻賣的良家妻女。據史書記載,婦女被出賣時按色論價,如估價不實,賣出還可以索回再賣。處境最慘的是被賣來賣去的的婦女。
按中國封建法律規定,某種犯罪的婦女可以由其夫嫁賣,某種犯罪婦女或罪犯家屬則由官府嫁賣。這種嫁賣是一種懲罰措施。
在整個古代,買賣婦女無時不有,如果遇到災荒瘟疫的年月,就更為常見。
其二,交換婚。亦稱互易婚,即雙方父母各以其女交換為子婦或男子各以其姐妹交換為妻婚姻。
其三,勞役婚。即男方為女家服一定勞役,以此作為成婚條件的婚姻。由于以力代財,所以這種婚姻中男子的地位較低。
聘娶婚
聘娶婚聘娶婚自古以來是中國婚姻形式中最廣泛、最持久、最正宗的婚配。最初,這種婚態表現為男方送一定的禮物、金錢給女方家里,女方若是接受了男方送的禮物,婚約就算成立。傳說這種聘娶婚起始于伏羲氏,當時”以儷皮為禮“,即以雌雄一對鹿皮作為婚姻的聘禮。此后,聘娶婚的內容和程序逐漸增多,除預備聘禮外,還有接待應酬媒妁,聽從父母意旨,祭告祖先等形式。
如:《禮記·曲禮》“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幣不交不親……齋戒以告鬼神。”
《禮記·文王世子》:“娶妻必告(廟)。”
《詩經·齊風·南山》:“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愿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鉆穴隙相窺,逾墻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 戰國以后,文人們把各地的流風遺俗以及散見于前人著說中的記載收集、編撰成《六禮》,并逐漸成為統一的聘娶形式,歷代流傳。
全球有哪些搞笑婚禮習俗,原來各國人民結婚都這么歡樂?
如題結婚是大喜的日子,每個國家的風俗習慣和婚禮各不相同,婚禮習俗也代表他們當地的文化特色和特民族特點,同時代表著當地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禱告和愿望,每個國家的習俗是不相同的。
德國的婚禮費用過去非常完全是由女方家長負責,這是德國傳統習俗,現在德國新人們為了追求自強自立,更愿意自己承擔這筆費用。他們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參加婚禮的賓客都要帶著幾樣破東西參加婚禮,破碗,破碟,破盤,破瓶子等等,然后在婚禮現場狠狠的亂砸一番,告別過去的煩惱,迎接新的開始。
俄羅斯人結婚的時候,他們認為酒是苦的,應該用新人的吻把它變甜的。于是在婚宴上大喊“苦啊,苦啊”。然后新人們就不得不站起來,深情地當眾接吻,這樣在婚姻上,新人們至少要重復10多次,朋友和親友才會善罷甘休。
在丹麥這個國家婚禮是秘密進行的,他們認為公開籌辦婚禮會觸怒鬼怪,引起他們的嫉妒,而給自己帶來麻煩。所以在籌辦婚禮前好幾天得要秘密進行,在婚禮快結束的時候,新人們要守護在酒壇在上方,然而在場的酒壇會被賓客打破,在場的適婚女子要趕緊把碎片撿起來,撿到最大碎片的女子會第1個結婚而撿到最小的碎片的,注定以后會終身不嫁。
在傳統的印度人的婚禮中,當新郎走進新娘帳篷后,新娘的姐姐就會偷走新郎的鞋子,如果新郎想拿回鞋子,必須賄賂這些姐妹,這個風俗和中國人娶新娘要給姐妹討開門利士,是同一個意思。
每個地方不一樣吧,但是大部分都是堵門啊,還有藏鞋子,還有作弄新郎之類的
蘇格蘭人結婚前,新娘會慘遭朋友毒手,全省被涂滿變質牛奶、死魚、腐敗的食物,這叫涂黑儀式。
那就是在非洲的有一些國家有搶婚的儀式,而且特別的熱鬧。
好像有搶婚的習俗,情投意合的兩人,竟然要上演這樣的戲碼。
相關推薦:
婚姻法的相關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全文)
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查詢(失信被執行人的查詢方式有哪些)
移民加拿大的條件(加拿大移民需要什么條件)
匯票背書的效力(下列哪一情況下 匯票的背書轉讓有效)
護照有效期(護照有效期多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