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長江三峽的利與弊
長江三峽工程利與弊
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市的奉節的白帝城,東至湖北省的宜昌的南津關。自西向東主要有三個大的峽谷地段: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峽因而得名。三峽兩岸高山對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1500米。最窄處不足百米。三峽是由于這一地區地殼不斷上升,長江水強烈下切而形成的。因此水力資源極為豐富。長江三峽是世界大峽谷之一,以壯麗河山的天然勝景聞名中外。三峽全長193公里(千米),兩岸懸崖絕壁,江中灘峽相間,水流湍急,唐代大詩人李白經過這里留下了優美的詩句:“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笔拱椎鄢歉映雒?。 三峽特產:美景、美人、美石,美景有:三峽自然風光、三峽人家、三峽大壩,美人:有王昭君;美石有:景觀奇石幻彩紅、三峽浪。
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電樞紐工程,具有防洪、發電、航運、供水等綜合效益,2006年已全面完成了大壩的施工建設。三峽水庫將是一座長遠600公里,最寬處達2000米,面積達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靜的峽谷型水庫。截至2009年8月底,三峽工程已累計完成投資約1514.68億元。自2003年實現135米水位運行之后,三峽工程已累計發電3500多億千瓦時,三峽船閘累計通過貨運量已突破3億噸,超過三峽蓄水前葛洲壩船閘運行22年的總和,初步實現了發電和航運效益。三峽工程歷經17年的建設,已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初步設計任務基本完成。隨著175米試驗性蓄水的順利推進,三峽樞紐工程進入全面運行期,三峽工程建設已步入全面收尾階段。2010年10月26日,三峽水庫水位漲至175米,首次達到工程設計的最高蓄水位,標志著這一世界最大水利樞紐工程的各項功能都可達到設計要求。三峽工程2009年基本完工,后續增加的地下電站和升船機兩個項目將在“十二五”期間完成,屆時,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將全面竣工。
三峽大壩在某種程度上確實給我們人類帶來了很大的利益,但是在現在這個社會里還是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不便和危害
三峽工程的益處,最主要是集中在防洪、發電和航運方面。中國是非常典型的東南季風氣候,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勻,歷史上,長江上游洪水頻繁,每逢特大洪水,宜昌以下的長江荊州河段,都要進行分洪,但總會淹沒鄉村和農田。長江從宜賓到武漢也是地上河。三峽工程修建以后,巨大的調節庫容,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標準,而且還可以有效地延緩河流淤積三峽建壩后,能控制百年一遇洪水,確保中下游安全。遇千年一遇洪水,中國的歷史就是治河的歷史,洪水不治無法使國得到安定。221億庫容是指汛期三峽水庫有這么大的容量來攔洪。這將使中下游2300萬畝耕地、1500萬人口的安全得到保障。這是修三峽工程最主要的目標。應該說,修建大壩改善了原來的生態環境。另外,由于有了這么高的大壩,我們可以得到清潔能源。它一年的發電量,相當于燃燒5千萬噸煤碳。由于用水替代了煤,可以每年少向大氣層排放1億2千萬噸的二氧化碳。還可減少因二氧化碳形成的酸雨。這不僅對中國環境是一個改善,對整個地球環境的改善也是有意義的。
此外發電也產生巨大利益,該工程起初便只考慮發電。文革后三峽工程被第三次提起,1994年三峽水電站正式動工,其發電量約占全國年發電總量的3%,占全國水力發電的20%。為國家帶來部分財政收入,也解決了華中、華東、華南等地區電力供應三峽建壩后,滾滾江水為三峽水電站做功,發電,并為三峽至葛洲壩區間的航運梯級停止反調理,再為葛洲壩水電站做功發電,以致三峽和葛洲壩年均總發電量將達1050億度。若每度電價0.1 元,則年度創現值105億元;若每度電創產值5元則每年可為國度增創產值5250億元;若人均年創產值1萬元,則可安頓525萬人失業。三峽水電站地處我國要地本地,至天下各大負荷中央的輸電間隔均約在1000公里內,是將來天下各大電網聯網中央。電網聯網后,既可與天下的火、水、核電互補,又能大大進步電網運轉質量和效益。因而,三峽水電站,將是我國將來的電力調理中央
三峽工程建筑對交通方便,經濟開展比擬落伍的庫區應該說是一個千載一時的好時機。 660公里的宜-渝江段落差很大米。有灘險一百多處,單航段幾十處,重載貨輪需牽引段也有好幾十處,年單向航運才能缺乏1000萬噸。而三峽建壩后,將吞沒一切灘險、單航段和牽引段,航道擴寬許多,萬噸級船隊將通江達海,航運本錢可以大大低落,年單向航運才能將超5000萬噸。那么,橫貫中華東、西大地黃金水道的構成,對開展和昌盛長江兩岸至沿海地域經濟,黑白常有利的。別的,三峽工程還對情況、南水北調、養殖等多方面具有很大的好處。
當中的影響要素是不行無視的,三峽工程的興修,次要障礙的要素是文物奇跡的維護、生態維護以及大范圍的移民。 三峽一帶曾經被證明,埋藏著數目十分宏大的文物,許多都是極端貴重并且是如今為止沒有發明過的文物。但三峽工程開工以離開蓄水這段工夫,基本不行能有充足的工夫把這些貴重的文物發掘出來。據報道,真正發掘出來的文物只占全部總數的非常之一,也便是說有百分之九十的貴重文物被埋江底了。這是很令人酸心的事變。另有一些是在三峽沿江的勝景奇跡如張飛廟等都不得不吞沒江水當中。這是對中國汗青文明方面的大毀壞。
三峽工程的建設給環境帶來影響。①上游水位抬升,使得長江沿岸大面積陸地被淹,一些物種將不復存在;下游水位降低,水流量減少,使得下游氣候也將出現變化。②工程建成后長江上游水流速度相對減緩,上游泥沙淤積及水土流失問題嚴重,泥沙對三峽大壩也形成了一定的威脅。③由于人為的對自然環境的改造,使得一些自然生物鏈產生破壞,影響植被、影響生態的良性循環,特別表現白鰭豚,我國特有瀕危哺乳動物,三峽工程其上千萬噸的通航能力帶來的弊端之一便是增加了白鰭豚被螺旋槳擊斃的事件,同白鰭豚同意珍惜的中華鱘也成了受害者,三峽工程每年蓄水時,會讓下游天然水量有所減少,這有可能干擾中華鱘的棲息與產卵。除水生生物外陸生生物如川明參,因在淹沒區內或者建造其他設施而遭破壞…
第二,三峽工程對我國財力是一個重大考驗。①三峽庫區的史無前例的大移民,國家就拿出大批移民資金,一大批工廠企業進行了大搬遷,其規模之大,涉及范圍之廣,不亞于再造一個社會;②從三峽工程的未來發展看,它還需更大的財力進行維護和保養,這將對我國政府財力也是一個嚴峻考驗。
第三,三峽工程也使我國損失了許多無形和有形資產,如許多珍惜物種的生存環境受影響,名勝古跡被淹沒,旅游資源破壞嚴重,一大批文化積淀隨著三峽大移民實施不復存在。
第四,三峽工程已成為西方國家關注的主要對象。特別是在未來的戰爭中,三峽工程是西方國家瞄準我國戰略設施的主要目標。一旦三峽工程在未來戰爭中成為重點打擊對象,在戰爭中被毀,這將給我們國家帶來巨大災難。
縱觀利弊,個人認為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其利大于弊,因采取許多措施,其弊端被縮放,與其利——數千萬人民生命安全相比還是較小的。但在看到其利的一面時也要看到其弊。
利: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利用水力發電,不僅減少了煤的使用量,同時減少了因為使用煤發電帶來的環境污染,同時增大了發電量。
敝:核電站像個定時炸彈,一旦出現事故將會產生核污染。像福島核泄漏事件。
三峽建大壩改變了原來的生態環境,例如影響了原來長江中魚的繁殖等。
利:
1.充分利用三峽豐富的水利資源進行發電,為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能源保障
2.人工調節長江的水流,通過有計劃有針對性的蓄水與放水,可以抵抗干旱、洪澇等自然災害
弊:
1.破壞了三峽的人文景觀,遷徙了很多的歷史文化遺跡
2.破壞了許多動植物的棲息環境
3.改變了大自然的天然氣候調節系統,導致氣候紊亂
更深入一些的信息可以到http://news.sciencenet.cn/news/sub2.aspx?id=572看一看
長江三峽的利與弊?
要完整利:減少長江中下游的洪澇災害,調節長江局部小氣候,開發出了新的旅游資源,為中東部提供豐富的電力資源
弊:破壞了原有的文勝古跡與生態環境,移民安置成了隱患,戰爭時成為極大的危險因素
長江三峽的利與弊是什么?
1、三峽工程對人類的貢獻
三峽水電站大壩高185米,蓄水高175米,水庫長600余公里,安裝32臺單機容量為70萬千瓦的水電機組,是全世界最大的(裝機容量最大)水力發電站。我們先看看作為三峽工程對人類的主要貢獻。
1.1防洪
2011年我國遭遇了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長江流域最大的洪水。三峽大壩調度從4月份開始來看,大壩截水20多億立方米。6月底7月初時曾經大量下泄,減輕庫存,迎接第二場洪水,7月中上旬又攔了20多億,目前,三峽大壩共攔蓄了70多億立方米的水量,可以說三峽在防洪方面還是很不錯的。
1.2發電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三峽電站共有單機70萬千瓦的機組26臺,總裝機量1820萬千瓦,年發電847億千瓦時,相當于6個半葛洲壩電站和10個亞太灣核電站,每年為全國人均提供70千瓦時電。促進了節能減排,相當于每年節約燃煤數千萬噸,在能源日益緊張,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今天,三峽工程為我國創造了無法估量的經濟效益,這一點功不可沒。
1.3航運、養殖、旅游等其他效益
三峽工程位于長江上游與中游的交界處,對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慶河段,對下可以增加葛洲壩水利樞紐以下長江中游航道枯水季節流量,充分地改善重慶至武漢間通航條件,滿足長江上中游航運事業遠景發展的需要。三峽水庫建成后,水位提升,巨大的庫容可確保其周邊及下游的丘陵地帶及平原地區的農田灌溉用水。除航道外,仍有近700平方公里的水面,流速變緩、水質變肥、水表層轉暖,是適合蝦、貝、魚、鵝、鴨、鱉生長的淡水水產養殖基地。同時,毛主席描述的“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的景觀得以實現,三峽工程壩區開發旅游產業有力拉動了整個長江三峽旅游區的快速發展,有關資料還顯示:近年來,全國每接待1萬名游客,其中有12人在游覽三峽。
2、三峽工程帶來的負面影響
灌溉、蓄洪、通航、養殖、發電,隨便拈一樣,都吸引我們的眼球,牽我們心動。曾幾何時,我們一面警醒,一面又善于忘記;一面拼命叫喊保護生態環境,一面又悄悄進行新的破壞。中國有句古話,叫其利大,其弊也多。那么,就讓我們看看,在三峽工程如此巨大的利的背后到底有怎樣的弊。
2.1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三峽水庫工程改變了河流的水文狀態,長江流域曾是洄游魚類理想棲息地,三峽水庫落成后,長江中上游激流變成緩流,使適應激流性魚類失去生存環境。而修建魚道成本大,難度高,加之認識不統一,目前我國所修大壩都沒有考慮魚道。媒體曾報道過許多洄游魚類撞死在壩堤上的慘劇。
2.2對通航的影響
庫區每天形成的大霧天氣,極不利于通航。三峽水庫蓄水后,三峽兩線五級船閘的通過能力馬上得到飽和,運行的實踐證明,三峽兩線五級船閘的單向通過能力不可能達到每年五千萬噸,最多只能保證單向通過能力每年三千萬噸左右。客輪過船閘的平均時間為七小時,造成長江客運和三峽旅游事業的萎縮。
2.3文化遺產方面
三峽庫區蓄水后,長江沿岸的千年古鎮人文遺失,如涪陵白鶴梁、忠縣石寶寨、丁房雙闕——無名闕、云陽張飛廟、豐都鬼城、奉節白帝,那些古調古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失去了賴以發展的土壤。
3、總結
綜述利與弊,或者說這些弊端造成的直接間接損失,是一個怎樣的數據和概念,目前也難以預料。三峽工程是功在當代,但利不在千秋。在此,希望國家在修建任何工程時,多調研,多論證,能修就修,不能修就等到技術成熟再修,而不應該現在需要什么就修什么,而不去充分的調研,充分的論證,違背科學發展的規律。
希望對你有幫助?。。。。?!
長江三峽的利與弊
利處有三
1.防洪:“萬里長江,險在荊江”。荊江流經的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沃野千里,是糧庫、棉山、油海、魚米之鄉,是長江流域最為富饒的地區之一,屬國家重要商品糧棉和水產品基地。荊江防洪問題,是當前長江中下游防洪中最嚴重和最突出的問題。三峽水庫正常蓄水位175米,有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對荊江的防洪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對長江中下游地區也具有巨大的防洪作用
2. 發電:三峽水電站裝機總容量為1820萬kW,年均發電量847億kW·h。三峽水電站若電價暫按0.18~0.21/(kW·h)計算,每年售電收入可達181億~219億元,除可償還貸款本息外,還可向國家繳納大量所得稅。
3. 航運:三峽工程位于長江上游與中游的交界處,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對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慶河段,對下可以增加葛洲壩水利樞紐以下長江中游航道枯水季節流量,能夠較為充分地改善重慶至武漢間通航條件,滿足長江上中游航運事業遠景發展的需要。
弊端有三:
1、宏偉的三峽工程上馬,百萬移民大軍湖北只占極少一部分,而絕大多數移民是四川人,在三十年前三門峽移民的后遺癥依然無法解決的今天(三門峽工程使一部分移民成為職業上訪客,直到今天依然如此),在這種背景下又增加一個三峽百萬移民的浪潮,我們將要等到什么時候才能卸下這個沉重的包袱?
2、我們雖然已經吸取了三門峽移民的經驗教訓,不使大多數移民背井離鄉,而主要采取就地后靠,但這根本無法解決移民的后遺癥:大量河谷良田被淹,后靠土地貧瘠,生活水平降低,同時,由三峽大壩至重慶以至成都一線地下水位全面抬升,在洪水泛濫時將嚴重威脅重慶以及成都一線安全,今天的兩湖災難就是明天的成渝寫照!
2.嚴重擾亂三峽以至川東的生態平衡:
突然增加的一個巨大水面將會使當地傳承千年的生物種群更迭,而新的適應期將以十百年計,這將導致當地生態系統中的一部分優勢動植物種群消失,短期內很可能使庫區昆蟲種群爆炸式增加,這種巨變式的生態更替能使人生活舒暢嗎?另外,高高的水壩將攔截魚類的洄游,而最終使長江、黃魚類產量降低。
3、長江的幾條大支流如漢江、沅江、湘江、贛江等均在三峽大壩以下,出現在這些流域的大洪水三峽大壩是根本無法進行攔截的,例如1998年的超歷史洪水初期主要是三峽大壩以下段落的長江支流區域(主要是沅江)連降暴雨所致,只是今年大洪水的后期洪水(主要是第六第七次洪水)的主要來源是三峽大壩以上,就這一點來說,三峽工程對于攔截洪水將是有限的。
如果未來的三峽庫區被泥沙淤積,那么對上游洪水將毫無攔截能力(這種可能性極大),即使不淤積,并假定三峽大壩成功地攔截了上游洪水,正如以上所述,洪澇區域將由今天的三峽大壩以下擴展至天府之國,洪澇面積將比今天的還要大,這又何苦來哉!
將來如果再發生有如今年的大洪水,三峽庫區的高漲水位將是懸在兩湖人民頭上的一顆炸彈,如果大壩一旦潰堤,任你百萬、千萬大軍也難抵擋;
相關推薦:
著作權轉讓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內容)
最新立法法全文(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2023修正)
上訴狀怎么寫(上訴狀的訴訟請求怎么寫)
婚內經營性債務屬于共同債務嗎(婚內經營性債務屬于共同債務嗎)
涉外民事訴訟程序的原則(涉外訴訟的原則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