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炮”號空間站是怎樣的?
20世紀60年代,前蘇聯曾在載人登月問題上與美國展開了一場激烈競爭。由于種種原因,前蘇聯載人登月的活動未能成功而敗北,繼而采取了一條由飛船到空間站,集中力量優先發展空間站的政策,經過幾年努力,終于取得預期成果,于1971年4月19日發射了世界上第一座空間站“禮炮1”號,到1982年4月19日的整整10年間先后發射了8座“禮炮”號,除一座因故人軌后解體未能工作外,7座正常運行。到1986年8月“禮炮7”號在太空軌道上中止載人飛行為止,15年間共接待宇航員42批94人次駐站工作。這期間空間站上基本上沒有中斷過載人飛行,共計飛行1700多天/人,最長的一次是一批人連續飛行237天,并與“聯盟”號載人飛船和“進步”號無人貨船多次對接構成配套系統,取得豐碩的科研成果和長期載人航天飛行經驗,開創了航天史的空間站技術的先河,對人類航天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禮炮”號軌道空間站的研制和發射,在前蘇聯空間技術的發展計劃中,是一個重要的階段。截至1979年初為止,前蘇聯先后發射了6艘“禮炮”號軌道空間站。據分析,“禮炮”號可分為兩種型號:“禮炮”1、4和6號是科研型,“禮炮”2、3和5號是軍用型。“禮炮”號軌道空間站重約19噸,長16米左右,最大直徑4米多,由工作艙、過渡艙和服務艙3部分組成。
科研型和軍用型兩類空間站在設計上的主要區別是,對接艙口的布局不同。軍用型的對接艙口在站體的后部,科研型的則在站體的前部。而“禮炮6”號在站體前部有兩個對接艙口,可同時連接一個“聯盟”號飛船與一個“進步”號載貨飛船。太陽能電池帆板的位置也不相同。軍用型太陽能電池帆板的位置比科研型的靠后。總體結構也不同。軍用型和科研型的外形結構雖然基本相同,但內部設備布局卻不同。軍用型內裝有1臺大型偵察照相機,并至少有1個回收艙以便將所拍的膠卷按時送回地面。“禮炮3”號和5號空間站均曾將有膠卷的回收艙送回地面。這種回收艙一般是在宇航員離開空間站之后方與站體分離。軍用型的“禮炮”號空間站之所以將太陽能電池帆板往后配置,并將對接艙口設在站體后部,可能都是為了使回收艙和站體基本結構連成一體。“禮炮3”號和5號兩種軍用型號的主要目的是進行照相偵察,其次是進行高能技術在武器上可能性的研究應用。
前蘇聯發射的6艘“禮炮”空間站分別是什么類型?
“禮炮”號軌道空間站的研制和發射,在前蘇聯空間技術的發展計劃中,是一個重要的階段。截至1979年初為止,前蘇聯先后發射了6艘“禮炮”號軌道空間站。據分析,“禮炮”號可分為兩種型號:“禮炮”1、4和6號是科研型,“禮炮”2、3和5號是軍用型。“禮炮”號軌道空間站重約19噸,長16米左右,最大直徑4米多,由工作艙、過渡艙和服務艙3部分組成。
關于禮炮1號太空站有哪些介紹?
1971年4月19日,前蘇聯發射了第一座太空站禮炮1號,從些載入太空飛行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禮炮1號太空站由軌道艙,服務艙和對接艙組成,呈不規則的圓柱形,總長約12.5米,最大直徑4米,總重約18.5噸。它在約200多千米高的軌道上運行,站上裝有各種試驗設備,照相攝影設備和科學實驗設備。與聯盟號載入飛般對接組成居住艙,容積100立方米,可住6名宇航員。禮炮1號空間站在太空運行6個月,相繼與聯盟10號,聯盟11號兩艘飛船對接組成軌道聯合體,每艘飛船各載3名宇航員,共在空間站上停留26天。禮炮1號完成使命后于同年10月11日在太平洋上空墜毀。
禮炮—1號空間站(俄語:Салют-1)是前蘇聯首個太空站,也是人類歷史上首個太空站,于1971年4月19日發射升空。蘇聯曾想借由聯盟—10號運送太空人進入禮炮1號,不過由于泊接機件問題,聯盟—10號并沒有成功。隨后,蘇聯派出第二艘太空船聯盟—11號與太空站對接,宇航員在太空站內逗留了23天。可惜,在聯盟—11號返回地球的時候,返回艙的均壓均衡閥過早開啟,3位宇航員因此而身亡。1971年10月11日,禮炮—1號空間站墜軌在大氣層中被燒毀。
前蘇聯的“禮炮”號空間站可以分為哪些型號?
前蘇聯的“禮炮”號空間站可分為兩種型號:“禮炮”1、4和6號是科研型,“禮炮”2、3和5號是軍用型。“禮炮”號軌道空間站重約19噸,長16米左右,最大直徑4米多,由工作艙、過渡艙和服務艙3部分組成。
相關推薦:
工程現場簽證有哪些原則(建筑工地簽證的原則)
工程現場簽證重要的環節(工程簽證九大技巧)
工程現場簽證的處理(工程簽證最該注意的9大技巧)
著作權轉讓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內容)
最新立法法全文(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2023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