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人身上所富有的豪情壯志,同時也讓我們對于關外地區,有了不同以往的看法。它們通過攜家帶口的人口遷徙,不辭辛苦來到東北地區,開拓了一片新的土地,讓對自己獲得了更多的生存機會。但是很多人依舊會感覺到好奇,為何當年山東人闖關東之時,要選擇去東北,而不會去非常富庶的江浙地區呢?
之所以會產生這兩地的比較,就是由于早期闖關東之前,東北地區其實是一望無際的荒涼貧瘠的土地,所以想要在這里開墾,本身就具有非常高的難度。再加上這里冬天溫度較低,零下的氣溫,往往會讓很多人望而卻步。但反觀江浙地區就有了更大的優勢,不僅溫度適宜,甚至發展的速度,以及原本土地的開墾程度,就已經能夠將更多人吸引到這片土地上。但山東人的闖關東的行為,卻反其道而行之,它們選擇北大荒進行開墾,使得東北加快了開發力度,東北糧倉也由此奠定了基礎。其實當年它們選擇東北地區,還是出于以下幾點考慮。
封建制度的政策變化。清王朝作為一個最為末代的王朝,它的存在,本身就是處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之下。而在清朝早期,由于國力強盛,它們對于關外和關內的管控相對較為嚴格,甚至嚴禁關內的人到關外,進行任何活動。他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防范之心,就是在于清王朝的發家根源,就是來自于東北地區,所以這些游牧民族的實力,它們自己是十分清楚的。因此為了保住大清的江山,它們不得不設立如此嚴格的政策。等到晚清時期,風雨飄搖的清王朝,早已沒有了自保能力,所以對于這種管控變得較為松懈。為了進一步促進清王朝經濟的發展,它們只能夠允許這些人,來到東北地區進行土地的開墾。
地廣人稀適合農業種植。這種地理上的天然優勢,對于當時處在水深火熱的百姓來說,是一種救贖。他們在清廷的開放之下來到東北,其實是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如果能夠在本土地區安居樂業,任何人也不會愿意,來到這樣一個荒涼的地區進行初期開墾。東北地區人口相對較為稀少,而大多數的平原,又為其提供了最好的種植機會,加上此地礦產資源,也相對較為豐富,所以北大荒才能夠在短期之內變成北大倉。
但反觀江浙地區,就會因為地形的限制而出現短板。由于地處丘陵地區的江浙,大多數都是較為分散的田地,所以不利于大面積種植。對于以農業為主的小農經濟來說,這種方式是不利于人類生存的。
北方文化更容易相互融合。無論是山東地區,抑或是東北地區,同樣的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豪邁大氣好相處。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與南方相比,北方的整體風格顯得更加具有統一性。而南方的商業思維較重,并且特別注重生活細節,這種文化上的差異性使得山東人,更愿意選擇與自己一脈同支的,處于北方地區的東北,作為自己的再次生存的基地。當然南北方的差異,并不僅僅體現在文化上,無論是生活習慣,還是其它方面,都有著較大的區別,所以選擇東北地區,對于山東人來說適應性更強,也更加能夠接受。
從以上幾個方面來看,當時山東人選擇東北,并不是一拍腦門就決定的,而是經過多方分析進行的人口大遷移。當然這批人作為最早期的開墾者,他們所付出的辛勤勞動,是我們值得肯定的。從這種闖關東的行為當中,我們也能夠看出,國家是否安定對于百姓的發展來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北大荒”屬于我國的東北平原。過去人們認識水平低,認為沼澤地沒有使用價值,稱為“北大荒”。
這是三江平原的沼澤。
北大荒泛指中國黑龍江省北部在三江平原、黑龍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廣大原始荒原。
地理位置:北大荒,位于東經123°40′到134°40′,橫跨11個經度;從北緯44°10′到50°20′,縱貫10個緯度,總面積5.53萬平方公里。它的東、北兩面以烏蘇里江和黑龍江為界與俄羅斯隔江相望。北大荒是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土質肥沃,部分為低濕沼澤地。這里瀕臨風口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冰霜統治之下,凍土層最厚達2.5米。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