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族就是漢族嗎?
華夏是中國和漢族的古稱。
“華”意為“榮”,“夏”意為“中國之人”,即中原之人。春秋以后,又稱諸夏。古人將華夏與蠻夷或夷對稱,以文化和族類作為區分的標準。遠古時期中國境內分布許多氏族部落。距今四、五千年時西北部的黃帝聯合炎帝打敗蚩尤,進入中原。黃帝及其后代堯、舜、禹統一了百越等許多氏族部落,在黃河中游兩岸繁衍。 公元前2100~前770年黃河中下游黃帝的后裔先后建立了夏朝、商朝、周朝。公元前221年秦朝統一了自春秋戰國以來群雄割據的局面。漢族于先秦時自稱華夏,華夏族。
從漢朝開始逐漸以漢族代替了諸夏、華夏等舊稱。
女真族與滿族也是類似。是皇太極改女真為滿洲族。
滿族的最早祖先為商周時期的東北肅慎人。后來分化出靺鞨人,高句麗滅亡后,靺鞨人在東北建立了渤海國。渤海國被契丹人滅了,靺鞨人的一支女真人就崛起了,建立金朝,后來滅遼,滅北宋,又被元所滅,再后來建州女真統一女真各部,改女真為滿洲,滅明朝建立清朝。
華夏族是個逐步融合擴大的概念。公元前4000年,河西走廊和黃土高原北部居住著夏族,晉南關中一帶居住著華族,淮河以南和漢江流域居住著蚩尤的先人。公元前2700年夏族領袖黃帝東進,戰勝華族領袖炎帝,兩族達成聯盟并將蚩尤滅掉,占據整個中原,華夏二族逐漸融合成華夏族。后來華夏族融合了藏緬族、吐火羅人、東夷、通古斯族、西戎、祝融氏、蚩尤后代、匈奴、鮮卑等。西漢時期,一個以華夏族為基礎的新民族:漢族產生了。漢代漢族是由華夏族與東夷族、楚族融合而成的,也有部分羌族的血液。其實 從漢朝開始逐漸以漢族代替了諸夏、華夏等舊稱,漢族是華夏族融合了其他民族而產生的。
當初的華夏是一個統稱,由三個大族合并成的聯盟,也就是現在漢族的根源,實際真正的漢族只有炎帝的一脈,黃帝入侵打敗炎帝后就合并成炎黃了,漢族早就同化了,然后炎黃又和東夷開戰 合并成華夏聯盟。
炎黃兩祖的時候最先為稱華夏....經過多次歷史的變遷,華夏族已變成了今天的漢族,也就是說,今天的漢族就是當年華夏祖先族人的化身.....
為什么華夏民族稱為漢族
本人是復制的,希望樓主以后提的問題先在百度上找下,如果沒有滿意答案的話在提問。華夏”一詞最早見于西周《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
《左傳》記載:“以服事諸夏。”“楚食華夏。”“商不謀夏,夷不亂華。”由此知,我國人民從古代起,就自稱諸夏、華夏,或單稱夏或華,到春秋戰國以后,華夏就成了我們種族的名稱。而把之外的民族叫作夷、狄、戎、蠻。
我們說,一個民族的形成,在經過了漫長歲月的磨合、融匯甚至犧牲,才能凝結成一個有共同語言、共同情感、共同文化、共同經濟、共同疆域的整體。完全可以說民族的形成是一部野蠻的爭斗史,也是一部文明團結史。
秦漢時期所說的中國人,在古代實際上來源于華夏、東夷、南蠻三大民族集團。而三大集團中的華夏集團的代表,一個叫炎帝,一個叫黃帝。炎帝神農氏沒落時期,黃帝軒轅氏“習用干戈,以征不享”,經過阪泉之戰和琢鹿之戰后,黃帝排除了異己,兼并、融合、統一了中原區的諸多民族,形成了華夏族主體。華夏、東夷、南蠻,三大集團是構成華夏族的核心部分。華夏集團發祥于今陜西省的黃土高原上,在有史以前已經漸漸地順著黃河兩岸散布于中國的北方及中部的一些地方。東夷氏族的代表人物是太昊氏。傳說中的黃帝與諸侯中最粗暴的蚩尤戰于涿鹿,并且擒殺了蚩尤,這蚩尤就屬于東夷集團。
東夷集團所居住的地域,北至山東北部,西至河南東部,西南至河南的極南部,南至安徽的中部,東至海。南蠻集團的代表人物是伏羲與女媧。這一集團的地域以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為中心。
華夏族的形成過程就是華夏、東夷、南蠻三個部落集團長期斗爭、相互融合的過程。經過戰爭,使得勝利者越來越強大?!妒酚洝氛f黃帝“東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雞頭。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葷粥(xunyu),合符釜山,而邑于琢鹿之阿?!本褪钦f黃帝臣服了炎帝以及其它一些部落,勢力東達勃海,西至甘肅,南到長江,北到幽陵,并在今河北省涿鹿縣建了“帝都”,形成了一個勢力強大、相對穩定的早期“國家”。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的發展,黃帝及其后裔的華夏集團與其它部落不斷融合。有虞氏虞舜與陶唐氏帝堯的兩個女兒的通婚,意味著華夏集團與東夷集團的進一步融合。舜帝征服三苗,就意味著一個親善大于仇視,友好大于爭奪,聯合大于離亂,世世代代通婚,不斷繁衍生息的民族大融合的共同體———華夏族基本形成了。
據前所說,華夏族早在堯舜時期已經形成。但是史學界也有持不同意見者認為華夏族是在夏朝時才形成的。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一個民族的形成是以破壞氏族部落為目的,淡化血緣概念為條件的。這個民族共同體的形成與夏代國家的建立是一個同步的歷史進程。而原始社會末期,炎黃時代的社會結構是以家族、氏族、胞族和部落構成的,不符合民族發展形成的規律。
傳統觀點認為華夏族在夏朝才形成的這個觀念,是以國家的形成作為華夏族形成的根據。但是,根據現代考古發現和研究,國家的形成應該從夏代往前推千余年。那么,還以為華夏族是在夏代才形成就顯得觀念落后了。長期以來的落后觀念來自于我們對自己國家夏以前的歷史非但半點不了解,而又不愿深入往前研究,只認識商代的甲骨文,就以為中國以前只有傳說,沒有歷史。這種觀念一直束縛著中國史學界的思維。
也有學者認為華夏族起源于商、周和戰國時期。事實上,一個民族的形成的過程是漫長而艱難的,往往要經過分裂、統一、再分裂、再統一的反復磨合,因此很難準確地說明誕生在哪朝哪代。譬如漢民族的形成就是在堯舜時期形成的華夏族基礎上,歷經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幾代的民族統一,與周邊的少數民族不斷融合,才得以發展,成為擁有燦爛的古代文明和廣大人口的漢民族。
《尚書.武成》說:“華夏蠻貊,罔不率俾。”“夏,大也。故大國曰夏。華夏謂中國也。”三國魏曹植所著《曹子建集》說:“威慴萬乘,華夏稱雄?!薄墩f文》對“華夏”這樣解釋:“華者,茶也,美也。”即是說“華夏”意味著美好、繁榮的中原地區繁衍著強大的國家和民族。《左傳》曰:“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故稱華?!庇衷疲骸懊岱收略蝗A,大國曰夏?!边@實際上已經不是華夏的本意,而是引申之詞。
華夏”是漢族的前身。華夏族認為中原居四方之中,故把居住的地方稱為中華。華夏、中華,初指我國中原地區,后來包舉我國全部領土而言——凡所統轄,皆稱華夏或中華,亦稱中國。而中華民族則是我國各民族的統稱,它既是血統概念,又是地理概念,還是文化概念,構成一個血統、地緣、文化認同的民族整體,是東西南北中五個方域諸侯國諸族在歷史長河中整合而成
公元前1550年,居住在今商丘北一帶的商部落滅掉夏中央,成了中原的主人,領土比夏朝多了徐州和山東西部。商部落有東夷血統,但是語言上操一種漢語方言。東夷屬于北亞人種與北方遠東人種的過渡人種,他們的語言屬于漢藏語系但是不屬于漢語,他們的語言對今天的膠遼官話有一定影響。經過500年統治,商部落完全華夏化。
公元前1050年,周部落滅商,建立了強大的周朝,周的領土比商朝多了關中和燕國。周部落原是華夏族的一支,居住今河南省太康縣,后來遷到關中,經常與藏緬族群的羌族和吐火羅打仗,不可避免地沾染了西戎的因子,文化理念與中原華夏開始有所差別,但作為華夏族在關中的移民,血緣上文化上他們仍然是以華夏族為主體。燕國開始講漢語。
秦國的建立者是嬴部落,贏部落原居甘肅天水,以放牧為生,操一種漢語方言嬴語,據說也有東夷血統。西周時期游牧到渭河流域,開始經營農業,正統漢語取代了嬴部落方言。在秦始皇統一全國前,不僅國家林立,而且民族林立,可以說一個國家就是一個民族:夏朝后裔建立的國家生活著夏族,商朝后裔建立的國家生活著商族,周朝分封的國家主體民族是周族但也生活著商族,一些古老部落建立的國家也講各自的語言。這些民族都講具有自己特色的漢語方言,被稱為諸夏。
后代
1.以華夏族正統為主與匈奴, 鮮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滿等民族結合成漢族
2.以華夏族燕部等北上部落與朝鮮本地土著結合為朝鮮族
3.以華夏族齊部為主的東渡部落于日本當地土著結合為和族【大和民族】
從漢朝開始,民族開始強大,漢--開始被大多數人認可.由地方政權漢王劉邦戰勝楚霸王奪得天下后稱漢朝.因為國家強大人民對外族自稱漢人或漢族.
華夏族是漢族的前身。
漢族得名與漢高祖劉邦建立的漢朝。
劉邦曾被項羽封于漢中,稱漢王。
漢朝時擊潰匈奴,南征百越,收服西域,開辟絲綢之路,不少少數民族內附,與原來的華夏族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 漢族
華夏不只包括漢族,是整個中華民族。漢族人多所以可能誤解了。,漢族也是和漢朝有關,漢朝當時十分強大,所以后世人們就稱自己是漢族。
華夏民族指的是漢族 還是指56個民族
別得不說就要答案 華夏民族是指漢族的還是指全部56個民族根據歷史淵源來看,華夏特指的是漢族,因為漢族又稱為華夏族。但中華民族這個詞是56個民族。所以嚴格來講華夏并不能指中國。但無數小說都搞錯這個觀念了。所以華夏是不能代指現代中國的,否則有大漢族主義之嫌疑。甚至連古代中國都不能代指。
我認為華夏就是全部中國民族!只不過差別就是在遠古時代分出去的各個部落而已隨著時間的變化行成了多個民族,只有個別的少數民族是外來的!!!
56個民族
全部56個民族
、滿族;man zu,Manchu ethnic minority group
2、朝鮮族;chaoxian zu,Korean ethnic minority group
3、赫哲族;hezhe zu ,Hezhen ethnic minority group
4、達斡爾族;dawo'er zu ,Daur ethnic minority group
5、鄂倫春族;elunchun zu,Oroqen ethnic minority group
6、鄂溫克族;wenke zu,Ewenki ethnic minority group
7、蒙古族;menggu zu,Mengol ethnic minority group
8、回族;hui zu ,Hui ethnic minority group
9、東鄉族;dongxiang zu ,Dongxiang ethnic minority group
10、保安族;bao'an zu , Bonan ethnic minority group
11、撒拉族;sala zu ,Salar ethnic minority group
12、土族;tu zu,Tu ethnic minority group
13、裕固族;yugu zu,Yugur ethnic minority group
14、俄羅斯族;eluosi zu,Russian ethnic minority group
15、烏茲別克族;wuzibieke zu,Ozbek ethnic minority group
16、塔塔爾族;tata'er zu ,Tatar ethnic minority group
17、錫伯族;xibo zu,Xibe ethnic minority group
18、哈薩克族;hasake zu,Kazak ethnic minority group
19、克爾克孜族;ke'erkezi zu,Kirgiz ethnic minority group
20、維吾爾族;weiwuer zu,Uygur ethnic minority group
21、塔吉克族;tajike zu ,Tajik ethnic minority group
22、藏族; zang zu,Tibetan ethnic minority group
23、珞巴族;luoba zu ,Lhoba ethnic minority group
24、門巴族;menba zu ,Moinba ethnic minority group
25、納西族;naxi zu ,Naxi ethnic minority group
26、彝族;yi zu,Yi ethnic minority group
27、普米族;pumi zu,Pumi ethnic minority group
28、白族;bai zu,Bai ethnic minority group
29、僳僳族;lisu zu ,Lisu ethnic minority group
30、怒族;nu zu,Nu ethnic minority group
31、獨龍族;dulong zu ,Drung ethnic minority group
32、景頗族;jingpo zu ,Jingpo ethnic minority group
33、阿昌族;achang zu ,Achang ethnic minority group
34、德昂族;de'ang zu,De'ang ethnic minority group
35、佤族;wa zu,Va ethnic minority group
36、拉祜族;lahu zu,Lahu ethnic minority group
37、布朗族;bulang zu ,Blang ethnic minority group
38、傣族;dai zu,Dai ethnic minority group
39、基諾族;jinuo zu,Jino ethnic minority group
40、哈尼族;Hanizu,Hani dso nationality
41、京族;jing zu ,Jing ethnic minority group
42、黎族;li zu ,Li ethnic minority group
43、毛南族;maonan zu,Maonan ethnic minority group
44、壯族;zhuang zu ,Zhuang ethnic minority group
45、仫佬族;mulao zu,Mulam ethnic minority group
46、瑤族;yao zu,Yao ethnic minority group
47、侗族;dong zu ,Dong ethnic minority group
48、苗族;miao zu,Miao ethnic minority group
49、水族;shui zu ,Shui ethnic minority group
50、布依族;buyi zu,Bouyei ethnic minority group
51、仡佬族;gelao zu ,Gelao ethnic minority group
52、羌族;qiang zu,Qiang ethnic minority group
53、土家族;tujia zu,Tujia ethnic minority group
54、畬族;she zu,She ethnic minority group
55、高山族;gaoshan zu,Gaoshan ethnic minority group
56、漢族 hanzu , Han nationality
你好, 華夏族就是漢族嗎?
華夏族就是漢族??與古老的羌族有沒有什么聯系??求對歷史有研究的專家學者解答。華夏也稱"夏"、"諸夏",又稱為"華"或"諸華"。"夏"在羌語和藏語中都是"偉大、強大"的意思。華夏一詞最早作為文化概念,出現在周朝,尊周禮,守禮義的族人即稱為華夏。最初作為漢族的文化,如今華夏一詞涵蓋整個中國,是中國文化的象征。
華夏也稱"夏"、"諸夏",又稱為"華"或"諸華"。"夏"在羌語和藏語中都是"偉大、強大"的意思,可見華夏民族的源頭,幾千年來漢族在晉,燕,秦,齊,吳,越,楚等國的基礎上構成了燦爛的華夏文化,又與共同生活繁衍在這片神州大地的少數民族同胞們構成了偉大的中華文化。
華夏一詞最早見于周朝《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華夏又稱中華、中夏、中土、中國。華與夏曾相互通用,兩字同義反復,華即是夏。"中華"又稱"中夏"。如《左傳》定公十年載孔子語云:"裔不謀夏,夷不亂華。"這里的"華"亦即"夏"。孔子視"夏"與"華"為同義詞。在甲骨文中,華這個字的地位非常崇高。
大約從春秋時代起,我國古籍上開始將"華"與"夏"連用,合稱"華夏族"。漢族的祖先黃帝和炎帝在中原為取得祭天之權一決勝負,后人稱為阪泉之戰,黃帝勝,炎黃聯盟初具雛形。后來他們在涿鹿之戰中打敗了東夷集團的九黎族首領蚩尤,把聯盟勢力擴大至今日的山東境內。后又以黃帝部和炎帝部為主體,與山東境內的部分東夷部落組成了更龐大的華夏聯盟。前2100~前770年黃河中下游黃帝集團的后裔先后建立了夏朝、商朝、周朝。
漢族于先秦時自稱華夏,從漢朝開始又逐漸出現"漢"的自稱。因此,華夏族有了另一個名字:漢。原先的稱謂"華夏"并沒有消失,而是成為了漢文化的代稱,是中國的以前的名稱。
華夏是中國和漢族的古稱。
“華”意為“榮”,“夏”意為“中國之人”,即中原之人。春秋以后,又稱諸夏。古人將華夏與蠻夷或夷對稱,以文化和族類作為區分的標準。遠古時期中國境內分布許多氏族部落。距今四、五千年時西北部的黃帝聯合炎帝打敗蚩尤,進入中原。黃帝及其后代堯、舜、禹統一了百越等許多氏族部落,在黃河中游兩岸繁衍。 公元前2100~前770年黃河中下游黃帝的后裔先后建立了夏朝、商朝、周朝。公元前221年秦朝統一了自春秋戰國以來群雄割據的局面。漢族于先秦時自稱華夏,華夏族。
從漢朝開始逐漸以漢族代替了諸夏、華夏等舊稱。
女真族與滿族也是類似。是皇太極改女真為滿洲族。
滿族的最早祖先為商周時期的東北肅慎人。后來分化出靺鞨人,高句麗滅亡后,靺鞨人在東北建立了渤海國。渤海國被契丹人滅了,靺鞨人的一支女真人就崛起了,建立金朝,后來滅遼,滅北宋,又被元所滅,再后來建州女真統一女真各部,改女真為滿洲,滅明朝建立清朝。
漢族就是華夏族,和羌族沒任何關系。
相關推薦:
著作權轉讓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內容)
最新立法法全文(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2023修正)
上訴狀怎么寫(上訴狀的訴訟請求怎么寫)
婚內經營性債務屬于共同債務嗎(婚內經營性債務屬于共同債務嗎)
涉外民事訴訟程序的原則(涉外訴訟的原則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