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20年以前,國外的教育確實要比我們國內好很多,但是經過最近這么多年的發展,中國的教育水平已經有了突飛猛進的效果。中國很多的學校教育水平已經遠遠超出了西方的水平,這一點是毫無疑問地,因為中國這些年非常注重教育,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比較大,而且也引入了很多不同的人才,所以中國的教育現在已經和國外的教育非常接近了。
更重要的是,有一大部分學校水平已經超越了外國的教育,這也是一個事實,所以我們現在整體來說,中國的孩子在國內受教育自然要比國外強很多,因為能接觸中國文化,能接觸中國老師,這樣對于孩子的思想教育以及品德教育會有更好的前景。
這是一個值得人深思的問題,在網上閱讀了大量的相關文章,希望能找出一個答案,而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網上的大多數言論都十分的偏激,不是一邊向國外教育傾斜,就是一邊為國內教育捧吹。鼓吹中國教育的人用“某國商店中國店員心算/口算結賬找零,驚呆外國人”、“英國引入中國教育方式,聘請中國老師”這一類的新聞咄咄逼人,而支持國外教育的網友則拿中外名校數量與中外名人數量作為后盾堅守陣地。長久以來,二者誰也無法說服誰。
一位工作原因,所以對國外的事相對了解的多一點,國外的教育方式趨向于放養,在一個自由的環境中,讓學生各自發展自己的優勢與天分,再為其中的佼佼者提供足夠的資源讓他們能更加深入的學習發展,然后才在這樣一些“精英”中提出高標準高要求,以此激勵鞭策他奮發向上。這樣的教育方式使得學生的個性能得到很好的發展,并且相對全面,人才不止是學術方面的,還有許多文化藝術類的人才也得以被挖掘。
然而這樣教育的弊端在于,這個世界上天才、怪才都是少數,更多的還是普通人,在這樣自由放養的環境下,普通人如果沒有某一方面的興趣就很難主動去學習知識,這就導致了大部分學生雖然有個性,可是知識能力薄弱。曾有網友列舉美國高中考試題目是我國中小學生就在學習的多元一次方程等等,也反應了這方面問題:優秀的固然優秀,但是卻存在大范圍的知識能力薄弱。
國內的傳統教育方式則是有一些硬塞的味道——把知識硬塞給學生,學生需要接受吸納大量老師傳授給他們的知識,這些知識用一個比恰當的比喻來說,是一些更機械化的東西,數學、物理、化學的公式,英語語文的詞匯、語法,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腦袋靈活機敏更像是一件錦上添花的事情,是需要在死記硬背下來的前提下才有發揮的余地。
這樣的教育方式會消耗掉學生大量的時間,大量的思路都被用來解一道又一道的復雜的數學題,推敲一段英文句子的語法結構或是研究一篇文章中某處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的個性受到了極大的壓抑,思維方式會漸漸變得死板,尤其是和中國教育中與“語數外理化生政史地”不相關的天分與興趣,可以稱的上是抹殺。細數世界上的名人,除開文化藝術類的名人,大多數科學技術類的名人都是因為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上做出了“新”與“變”的貢獻而著名。而中國教育恰恰遏止對“新”與“變”的培養,故而兩種教育方式的對比中,中國的名人總是不如外國的名人多。不過這種情況在近年來有所好轉,許多家長開始給自己的孩子報名興趣班,可是又有多少孩子參加的興趣班,真的是自己的興趣呢?
中國教育的優點在于,大眾知識水平的高度。就像期末考試的試題,每天回家完成的作業,中國教育對待學生是無差別的,也就是一視同仁。這就讓中國學生的總體“硬”知識水平都維持在一個較高的層次,而這種大眾水平的差異,也是“某國商店中國店員心算/口算結賬找零,驚呆外國人”這類新聞產生的原因。
細觀兩種教育方式,二者的差異就像“最大值”和“平均數”,比“平均數”,中國教育勝出;比“最大數”,外國教育勝出。
兩種教育之間各有優缺點,不是哪一方就真的不如哪一方。
真知灼見,來于實踐。讀萬卷書,還要走萬里路,學習增長的是知識,走出去提升的是眼界與胸懷,成功的路上,二者缺一不可。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這樣的教育方針,不止是中國確認,外國也同樣首肯。但不同的是,中外操作時的方式認知和角度堅持!
中國的教育方式,向來是“逆來順受”——家長、老師、社會強行向孩子灌輸自認為大眾方向、正當能量、主流意識的理念逼使其接受。
外國、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他們的教育方式則是“水到渠成”——各方面都提供幾種不同方案,啟發、誘導孩子自行思考、自己選擇。
世間事,有一利,必有一弊!
教育也如此。我們很難說這二者孰好孰壞、孰優孰劣。但其造成的結果肯定是不同的——
中國的教育,造就了守成有余、創新不足的高分低能人才;
外國的教育,成就了開拓有為、共性欠同的低分高能英才……
教育是一國的根本,是提升人民素養,國民素質的關鍵,也是為國家的未來作準備。教育為國家培養人才能人,是為國家的未來發展做的投資,教育很重要。
如今我國發展迅速,在國際中也已高居第二大國,可見無論是科技軍事實力,還是經濟外交力量,我國都是很強大的。這些都是離不開國家的對于大方向的把握以及人才的重要性。
越來越重視教育發展,恰恰說明我國在教育方面的發展還不夠好。雖然我國實力強大,但這并不能表示每一個中國人都生活的很好。
教育是能夠體現人生活質量水平的。貧窮的人相出山、出村接受教育,生活質量好一些的人想要往更高層次的發展,每個人都在向上的追求,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國家越來越重視是好的現象,這樣可以將更多的資源放入教育行業,讓教育事業、教育體系更加完善,盡可能的兼顧每個人民。
教育不僅僅是停留在書本知識上的,更是兼顧道德素養等多方面、多層次。生活中仍可以看到一些受到高層次教育的人的不文明、沒有素質的行為舉止,這是可悲的,國家在發展中沒有重視這一方面的培養與教育,是未來發展的一大不足。
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想要出國留學,不僅是因為回國后待遇好,更多的是國外的教育有其特點。像一些大名人基本上都是接受過國外的教育,或者與國外的人接觸過。現今國家越來越重視教育,是向前發展的一大步,相信我國教育會發展的越來越好。
不一定。最重要的是看個人能力。總結三點。第一方面,不努力學習的人,這些人在國外學習時不能去好學校。即使你能進入,也很難畢業。他們中的大多數被轉移到其他學校,被滯留。結果,他們一無所獲地回到了家,浪費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錢,浪費了時間。或者拿著三流的外國文憑,在國外找不到工作,并且在國內得不到認可。花費幾十萬變成了一兩千的月薪,基礎差是個大問題。
第二方面,資金準備不足。不要聽中介關于出國費用的廢話。他們說的是預算,估計,猜測。據我和我的同學說,中介的價格至少應該提高10W和20W。否則,到時候,書讀了一半,資金不夠,壓力也很大。家人很著急,本人也很著急。還經常出去打零工。即使有一份合適的工作,每天工作5到6個小時也只能維持家庭。不要說下學期的學費會是多少。光是這份工作就會拖累學習。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壓力越來越大,學習做得不好,錢不夠,人們會再次把自己逼瘋。
第三,小留學生的心理素質。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學生出國,其中大多數是80年代和90年代的孩子。然而,這些孩子從未進入過社會,他們知道的事情更多,但他們往往缺乏毅力,尤其是面對誘惑時。如果你把孩子送到國外,最好有熟人照看。但如果不是,那就危險了。
讓我們從一個普通的例子開始。我有一個朋友,一個男孩,他出國學習了。他的家庭沒有足夠的資金,英語也不夠好,這給他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當心理壓力很大時,整天都在思考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一個抑郁的人變得孤僻,不喜歡和別人交往。后來,他越來越覺得自己生活在異國他鄉,沒有朋友和交談,他每天晚上都對著墻大聲唱歌。壓力累積,最后吐血,他被送進了醫院。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