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之初,北方為了維護國家統一而戰,后來,演變為一場消滅奴隸制的革命戰爭。
戰爭影響
1、北方在戰爭中的勝利,在鞏固國家統一的同時確立了北方大資產階級在全國的統治地位。內戰消滅了奴隸制,從而為美國的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掃清了道路。
《宅地法》的實施,加速了西部的開發,促成了農業資本主義發展中美國式道路的勝利。因而19世紀末美國一躍而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工農業資本主義大國。
2、黑人在內戰后的重建時期仍受到多方面的歧視和種植場主的剝削,但在政治上取得公民權及選舉權,從奴隸枷鎖下解放出來。因此,美國內戰在美國歷史發展中是具有劃時代的影響。
擴展資料
戰爭評價
1、南北戰爭摧毀了奴隸制,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但較好地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維護了國家統一,為美國資本主義的加速發展掃清了道路,并為美國躋身于世界強國之列奠定了基礎。
2、南北戰爭中工業革命帶來了軍事上的巨大進步,雙方使用了金屬彈殼和后裝填步槍作戰,使用鐵路和蒸汽船實現快速的兵力機動和集結,使用蒸汽鐵甲戰艦進行海戰,
機械連發槍第一次投入實戰,特別是北方發展了制造標準化零件組裝武器的生產方式,大大提高了工業生產效率,推動了美國歷史上的進步。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南北戰爭
美國南北戰爭爆發根本原因是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
一、美國南北戰爭的起因:
美國獨立后,南方和北方沿著兩條不同的道路發展。在北方,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迅速,從19世紀20年代起,北部和中部各州開始了工業革命,到50年代完成。
1860年,北方工業生產居世界第四位,總產值達18.8億美元。而在南方,則實行的是種植園黑人奴隸制度,南方1860年已有黑人奴隸400萬人。南方奴隸制度是生長在美國社會的贅瘤,它嚴重窒息了北方工商業的發展,南北矛盾和斗爭自19世紀初起日趨激烈。
斗爭主要圍繞西部土地展開。北方要求在西部地區發展資本主義,限制甚至禁止奴隸制度的擴大;南方則力圖在西部甚至全國擴展奴隸制度。雙方矛盾到19世紀50年代在局部地區已釀成武裝沖突。在奴隸主的進逼面前,北方人民發起了聲勢浩大的“廢奴運動”,南方黑奴也不斷展開暴動。在人民斗爭的推動下,北方資產階級開始主張廢除奴隸制度。
1854年在北方成立了共和黨。同年,南方奴隸主企圖用武力把奴隸制擴張到堪薩斯,于是在堪薩斯爆發了西部農民與來自自由州的移民,反對南方奴隸主的武裝斗爭,斗爭持續到1856年,揭開內戰序幕。
1857年奴隸主又利用斯科特判決案企圖把奴隸制擴展到美國全部領土上去,導致約翰·布朗起義。
1860年主張廢除奴隸制的共和黨人林肯當選總統,南方奴隸主發動叛亂。南方蓄奴州紛紛獨立,南方7州退出聯邦,于1861年2月組成“美利堅諸州聯盟”,定都里士滿,戴維斯任總統。同年4月12日至14日,南方邦聯軍先發制人攻占薩姆特要塞,內戰爆發。
二、戰爭的結果:
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次內戰,參戰雙方為北方美利堅合眾國和南方的美利堅聯盟國。戰爭最終以聯邦勝利告終。戰爭之初本為一場維護國家統一的戰爭,后來演變為一場為了黑奴自由的新生而戰的革命戰爭。
南北戰爭是工業革命后的第一次大規模戰爭,在此期間確立了戰術、戰略思想、戰地醫療等現代戰爭的標準。參戰的350萬人中絕大多數為志愿兵。戰爭造成75萬士兵死亡,40萬士兵傷殘,相關協會估計陣亡人數可能更多,不明數量的平民也遭到波及。
南北戰爭的局限性在于林肯只是廢除了南方叛亂諸州的奴隸制,這些黑人雖然被解放了,但是并沒有獲得和白人一樣的權利。
三、影響:
北方在戰爭中的勝利,在鞏固國家統一的同時確立了北方大資產階級在全國的統治地位。內戰消滅了奴隸制,從而為美國的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掃清了道路。《宅地法》的實施,加速了西部的開發,促成了農業資本主義發展中美國式道路的勝利。因而19世紀末美國一躍而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工農業資本主義大國。
黑人在內戰后的重建時期仍受到多方面的歧視和種植場主的剝削,但在政治上取得公民權及選舉權,從奴隸枷鎖下解放出來。因此,美國內戰在美國歷史發展中是具有劃時代的影響。
南北方在美國內戰前夕的差異實際上很大。主要體現在人口構成、經濟基礎以及工業發展等等方面。這些方面的差異最終影響了戰爭的走向,注定南方的失敗。
首先。相比擁有2200萬人口的北方,南方的白人人口主要由550萬白人,剩下的都是黑人人口,大概有400萬,所以在美國內戰時期,雖然征兵法頒布的比北方早,但是由于人口基數的問題,所以實際上當時的白人青壯年全都去當兵了。黑人人口不但不能當兵,還是南方民兵防范的對象。
南方工業的落后更加劇了兵力上的劣勢,戰前的南方工業基礎異常薄弱,缺少軋鋼廠和鼓風爐,更沒有一家軍火工廠。所以在戰爭時期,很長一段時間里,南方軍都要為彈藥還有軍械補給而煩惱。
此外,就是南方的經濟異常的薄弱,北方在戰時的軍隊口糧可以說是十分的豐盛,但是南方的士兵卻很早就出現了補給的危機,“軍馬都已瘦骨嶙峋。軍隊由于口糧配給不足,缺乏營養,開始出現了壞血病。運來的食用牛太瘦了”。
著也是因為南方只生產棉花造成的經濟上的單一模式所造成的。而北方則不同,建立在商業貿易和工業生產基礎上的北方,不僅在開戰前很及時的發行公債,開設軍工廠,并且出售軍用物資訂單等等,所以在開戰時可以說是經濟實力雄厚。
在國際上上,南方軍其實一開始是很仰仗歐洲大國的支持的,實際上當時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也有心染指美國內戰,但是很快在林肯宣布要解放黑奴之后,歐洲的輿論導向就變了,一致的同情北方。當時這個影響還是很影響南方軍在戰爭中的進度的,比如說1863年4月,英國政府
歷史上的美國南北戰爭
1、“一國兩制”在美國的實踐
美國歷史上曾經實行過“一國兩制”,只是沒有明確地提過這種說法。美國的奴隸制度存在于南方。在殖民地時期,美國南方從非洲進口了大批黑人奴隸,建立了奴隸制基礎上的種植園經濟。在南方,廣大的黑人被視為奴隸主的財產,沒有獨立人格,沒有人身自由,過著悲慘的生活。這種狀況在美國建國后仍然得到繼續。美國的建國者們盡管提出了人人平等和自由的思想,但是并沒有將之應用于美國南方的黑人。為了獲得南方奴隸主階級的支持,美國的開國者在建國時采取了默認奴隸制在南方存在的事實。這樣就造成了美國在立國后60年的時間里存在的“自由人”與“奴隸制”這兩制并存的“一國兩制”的現象。
2、南北戰爭的起因
美國“一國兩制”的狀況維持了60年。到了1850年左右,南部和北部之間為奴隸制的爭執開始白熱化。但是,爭論的焦點不是美國南方是不是應該廢除奴隸制,而是新加入的一些州里是不是允許奴隸制,這關系到自由州同奴隸州在聯邦政府內的權力分配上的平衡。1850年的協議暫時維持了聯邦內自由州與奴隸州數目上的平衡,從而繼續了“一國兩制”的局面。
然而,這一局面很快就受到沖擊。1850年后,美國共和黨在北方崛起。共和黨希望美國遼闊的西部新邊疆能夠避免奴隸制,實行自由勞工制度,因此堅決反對奴隸制向西部各州擴張。因此,南北矛盾尖銳化。1860年,共和黨人林肯第一次當選美國總統。
林肯的當選沉重地打擊了美國南方人士。他們失去了對聯邦的信心,覺得南方的利益已經不可能得到聯邦的保護。于是,脫離聯邦,自立政府的主張獲得響應。
為了平息南方人的憤怒和擔心,林肯總統在演講中多次向南方遞出橄欖枝。他聲明,他希望南方人士要認識到限制奴隸制的區別。他的目的不是要廢除南方的奴隸制。他要求南方各州不要脫離聯邦,而是在聯邦內解決問題①。既然林肯總統已經保證不會廢除南方的奴隸制,那就意 味著“一國兩制”的政策將會繼續。那么,南方就不應該再有獨立的理由。
然而,南方各州因此不再愿意受“一國兩制”的限制,斷然決然地宣布自組南方邦聯政府。南方人堅信自己有脫離聯邦,尋求獨立的權利。而在這一點上,正是南北方的最大分歧所在。
南方人士認為,美國聯邦是當初各州自由加入而組成的。現在各州仍然有權利自由退出。而北方人士則認為,各州既然已經加入聯邦,就已經形成了一個不可分隔的整體。加入時需要全體聯邦成員的同意,退出時也必須經過同樣的程序②。對這一統一與分裂權利的認知不同,就成了分別南方人士與北方人士的分界線而不是對奴隸制的認識。所以,美國南北戰爭不是為了消滅奴隸制,而是分裂與統一兩股勢力之爭。
3、南北戰爭的結果
由于北方的實力超過南方,所以南方最后遭到失敗的命運。南方不接受“一國兩制”,戰爭的結果是一國兩制不再實行。成了一國一制。最終吃虧的還是南方。奴隸制被廢除。奴隸主階層在許多年內受到壓制。北方發動的保衛國家統一的戰爭受到人民的擁護,維護國家的統一,從而保證了戰爭的勝利。美國內戰的損失是巨大的。60多萬青壯年死亡。南方首府里士滿市被夷為平地③。但是,長遠來看,美國內戰的結果是奴隸制的廢除,聯邦政府的強化,國家經濟一體化的形成,為美國成為下一世紀的世界強國奠定了基礎。統一則強,分裂則弱。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