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工業革命后歐美資本主義國家進行了社會變革
具體是哪些社會變革?專題六: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革命和改革
專題概述:近代社會政治轉型的核心內容是民主政治化的問題,它要完成的任務是從專制社會向民主社會的過渡,其實現的方式為革命或改革。
知識網絡:
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簡表
名 稱領導階級和領導人任 務原 因開始標志重要文件結果歷 史 意 義
英國資產階級革
命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克倫威爾)推翻封建制度,發展資本主義資產階級的新貴族的壯大,英國的封建統治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②蘇格蘭人民的起義成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導火線。議會的重新召開《權利法案》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為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推動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法國資產階級革
命資產階級(羅伯斯庇爾)推翻封建專制,發展資本主義①18世紀晚期,法國腐朽的封建等級制度阻礙著資本主義的發展。②三級會議的召開成為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導火線。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人權宣言》資產階級共和國1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的思想怪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美國資產階級革命獨立戰爭資產階級和種植園主(華盛頓)推翻英國殖民統治,爭取國家獨立,發展資本主義①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起來,形成了統一的市場,統一的美利堅民族開始形成。②英國殖民者對北美經濟采取壓制政策,激起北美人民的反抗,③“波士頓傾茶事件成為北美獨立戰爭的導火線。來克星頓的槍聲《獨立宣言》資產階級聯邦制共和國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有利于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以后歐洲的拉美的革命也起了推動作用。
南北戰爭美國北方政府(林肯)廢除黑人奴隸制度,維護國家統一①在領土擴張過程中,美國北方資本主義工業迅速發展,而南方卻保留著奴隸制種植經濟。②兩種經濟制度矛盾尖銳,黑人奴隸制的存廢成為焦點。③1860年11月,主張廢除奴隸制的林肯當選為美國總統成為美國內戰爆發的導火線。南方叛亂武裝挑起內戰《宅地法》、《解放黑奴宣言》解放了黑人奴隸,維護了國家獨立美國內戰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革命廢除了黑奴制度,基本上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掃清了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的障礙,為經濟迅速創造了創造了條件。
兩次改革簡表
名 稱原因時間領導者
目的內 容性 質影 響
1861年
改革①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工業在俄國緩慢地發展起來,但是落后的農奴制度嚴重地阻礙著俄國資
本主義的發展。②殘酷的封建剝削激起了農奴的反抗,動搖了沙皇的貴族的統治。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
擺脫農奴制的危機,維護地主階級的利益①規定農奴有人身自由,地主不得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②農奴解放時,可以從地主那里贖買一塊份地。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俄國歷史的重大轉折點。但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殘余。
日本明
治維新內因:①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形成,幕府統治出現危機②一部分中下級武士主張以武力推翻幕府并取得成功。
③外因:以美國為首的外國熱血的入侵,激化了國骨矛盾。1868年
開始日本明治天皇
擺脫民族危機,建立歐美資產階級國家①行政上,“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②經濟上,允許農民土地自由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③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即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明治維新使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但日本強大起來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
是的,政治上,工業資本家成為權力擁有者,使國家更民主。經濟上,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自由貿易在一定程度上發生了變異。
具體變革:
英國:1832年,議會改革
美國:1933年,羅斯福新政
法國:1875年,憲法出臺
德國:1871年,憲法出臺
查課本
14一16世紀,歐美主要國家發生了社會巨變、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轉型中需要哪些基本條件?
1,當然是封建經濟基礎動搖和打碎,不再強大。歐洲通過大航海和殖民主義,積累了大量原始資本,形成了貴族以外的大的有產階級。
你知道,那些貴族原本是非常看重自己世世代代的身份,也牢牢把握著國家政權和各種特權,平民中即使有個別人暴富,他們也無法獲得貴族身份,也無法取得各種貴族特權。而資產階級卻能動搖這些貴族的既得利益,是需要非常大的財富和經濟基礎的。
巴爾扎克的小說里寫了很多大資產階級向腐朽的貴族不斷進攻的情形,他們用各種方式擠進貴族階級所屬的上流社會,獲取權力和更多的財富。
2,一場革命往往有理論的先導。那就是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制造了適合資本主義發展的意識形態。
3,各種資本主義要素發展到了一定程度,人們不再容忍腐朽的貴族政治,就會發生資產階級暴力革命,直接奪取政權,制定有利于資本主義的各種政策。
4,革命當然需要動員大量底層人民,而人民被動員起來,往往出于對貴族已經忍無可忍的仇恨和厭惡,但革命成果會在平等和民主的名義下,被新的富裕階級無情攫取。
但是不要忘了,他們有殖民地,通過從殖民地額外攫取財富,他們給自己國家的窮人創造或真實或虛假的發財機會,更重要的是給所有人留有希望,相信他們自己都有上升的渠道。
馬克思主義最初誕生的時候,資本主義國家正是彌漫著這樣的情緒:日不落帝國已經奪取了那么多殖民地,但工人還是覺得窮苦得難受,他們感到再多的海外財富也沒用,于是乎。。。
所以想想吧。
康乾時期的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發生了哪些大事,有哪些發展
具體的.權威的.拜托【康熙在位時間:1661-1722】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640-1689:
1、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2、1688年,光榮革命;
3、1689年,通過《權利法案》,英國成為君主立憲制國家。
---------- 《權利法案》:
1凡未經國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
2近來以國王權威擅自廢除法律或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
3設立審理宗教事務之欽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類指令與法庭,皆為非法而有害。
4凡未經國會準許,借口國王特權,為國王而征收,或供國王使用而征收金錢,超出國會準許之時限或方式者,皆為非法。
5向國王請愿,乃臣民之權利,一切對此項請愿之判罪或控告,皆為非法。
6除經國會同意外,平時在本王國內征募或維持常備軍,皆屬違法。
7凡臣民系新教徒者,為防衛起見,得酌量情形,并在法律許可范圍內,置備武器。
8國會議員之選舉應是自由的。
9國會內之演說自由、辯論或議事之自由,不應在國會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彈劾或訊問。
10不應要求過多的保釋金,亦不應強課過分之罰款,更不應濫施殘酷非常之刑罰。
11陪審官應予正式記名列表并陳報之,凡審理叛國犯案件之陪審官應為自由世襲地領有人。
12定罪前,特定人的一切讓與及對罰金與沒收財產所做的一切承諾,皆屬非法而無效。
13為申雪一切訴冤,并為修正、加強與維護法律起見,國會應時常集會。
-----俄國彼得大帝改革:
1698年當幾位大臣來問候遠途歸來的彼得大帝時,彼得突然操起手中的剪刀朝他們的胡子剪去,從而揭開了一系列改革的序幕。這些改革主要是在與瑞典進行北方戰爭的背景下施行的。
在軍事方面,彼得實行義務兵役制,引進國外新式武器和戰略技術,還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海軍。在經濟方面,彼得大力鼓勵工商業的發展,允許企業主買進整村的農奴到工廠做工,批準外國人在俄國開辦工廠。為了鼓勵西方工藝和技術的引進,他把許多西方技術人員帶入俄國,還派遣許多年輕的俄國人到東歐去學習。
在政治上,改革的目的是建立完整的中央集權統治,加強工作效率。剝奪貴族領主杜馬會議的職能,代之以參政院,下設11個委員會(實際上相當于西方國家的“部”)負責具體工作;罷黜大教長,代之以宗教院,使教會成為國家政權的一部分;劃分行政區域,將全國分為50個省。彼得還頒布了一個“職能表”,將文武官員分成14個不同的等級,所有的官員不管門第出身,都要從最低一級做起,靠功績晉升。
在社會問題上,彼得也主張實行西方化。他頒布法令,規定人人都不得蓄胡子(雖然他后來對此項法令做了修改),要求宮廷人員必須穿西裝,鼓勵吸煙和喝咖啡。雖然他制訂的政策有許多在當時遭到了強烈的反對,但是這些政策帶來了長期的影響:俄國這個由貴族階級統治的國家最終在很多方面都實行了西方的風俗和文化。
【乾隆在位時間:1735-1799】
-----英國工業革命[具體見下]:
-----美國獨立戰爭 1773-1787:
這次戰爭可分為前后兩個階段。北美獨立戰爭主題油畫
1775~1778年為戰爭的第一階段,主戰場在北部,英軍占據優勢。戰爭開始后,英軍主動進攻,企圖迅速撲滅殖民地的革命烈火。其總的戰略是:海軍控制北美東部沿海,以陸軍分別從加拿大和紐約南北對進,打通向普蘭湖、哈得孫河谷一線,以孤立反英最堅決的新英格蘭諸殖民地,然后將其他殖民地各個擊破。大陸軍因力量薄弱,除戰爭初期遠征一次加拿大外,基本上處于守勢,采取待機破敵,爭取外援的方針。1775年5月,各殖民地民兵主動進攻,并圍困波士頓。6月17日,殖民地民兵在波士頓外圍邦克山戰斗中首戰告捷,殲滅英軍1000人。1776年3月,威廉·豪指揮的英軍被迫從波士頓撤至哈利法克斯待援。8月底,豪率英軍3.2萬人,在海軍艦隊配合下進攻紐約。華盛頓率1.9萬人與英軍打陣地戰,結果損失慘重,被迫于11月率余部5000人撤往新澤西,英軍占領紐約。當年圣誕節前夕和新年之夜,華盛頓利用英軍疏于戒備之機,奇襲特倫頓和普林斯頓得手,俘敵近千人,士氣大振。1777年夏,約翰·伯戈因率7000英軍從加拿大南下,企圖與豪會師。但豪未按計劃北上,反而率軍1.8萬南下,于9月奪取了大陸會議的所在地費城。伯戈因孤軍深入,行至薩拉托加地域時,遭到1.2萬美軍和游擊隊的圍攻,5000英軍被迫于10月17日向美軍投降。薩拉托加戰役成了這場戰爭的轉折點,促使法國、西班牙、荷蘭先后對英宣戰。形勢的變化,迫使英軍于1778年6月放棄費城,決心退守紐約。隨之,北部戰爭便出現了僵持的局面。
1779~1781年為戰爭的第二階段,主戰場轉到南部,美軍以弱勝強。英軍新任統帥克林頓上任后,利用南部“效忠派”較多和靠近西印度群島的有利條件,調兵遣將,決心將英軍主力轉移到南部,企圖對美南部諸州各個擊破,并依托沿?;睾图~約遏制北部。北美大陸軍則力圖與法國陸海軍配合,控制沿?;?,同時積極開展游擊戰,打破英軍的計劃。1778年底,英軍攻取佐治亞州首府薩凡納,揭開了在南方發動強大攻勢的序幕。1779年秋,南方美軍司令林肯會同德斯坦指揮的法國艦隊進攻南部英軍主要基地薩凡納,受挫。1780年春,克林頓率領1.4萬英軍對查爾斯頓實施陸、海兩面包圍,迫使林肯部5000余人投降,并繳獲軍艦4艘,使美軍遭受了整個戰爭中最大的一次損失。事后,克林頓率英軍一部回師紐約,留下康沃利斯指揮7000英軍控制南方陸地和沿海。這就為南部民兵游擊隊活動提供了方便。大陸會議委派格林為南方美軍司令,諧同摩根到南方開展游擊戰,先后于1781年1月和3月,在考彭斯和吉爾福德等地大勝英軍,迫使英軍從內地向沿海撤退。同年8月,康沃利斯率南方英軍主力退守弗吉尼亞半島上的約克敦。10月19日,華盛頓統率美法聯軍一萬六千余人對約克敦實施圍攻,殲滅英軍主力七千余人,取得了這次戰爭的決定性勝利。約克敦戰役勝利導致了英國內閣的倒臺。1782年11月30日.英國新政府與美達成停戰協議。次年9月3日,雙方在巴黎簽訂和約,英國被迫承認美國獨立。
從1777年10月-1781年3月,以薩拉托加大捷為標志,進入戰略相持階段,主戰場逐步轉向南部地區。
在這一階段國際環境日益朝著有利于美國的方向發展。薩拉托加大捷后,法國、西班牙、荷蘭等改變了動搖不定的觀望態度。
1778年2月法美簽訂軍事同盟條約,法國正式承認美國。
主要成果(簡略):1776.7.4 獨立宣言;1787 訂立《1787憲法》;1789年美聯邦第一屆政府建立,華盛頓就職任總統;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1789-1794
18世紀資本主義在法國部分地區已相當發達,出現許多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廠,個別企業雇傭數千名工人并擁有先進設備。金融資本雄厚。資產階級已成為經濟上最富有的階級,但在政治上仍處于無權地位。農村絕大部分地區保留著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實行嚴格的封建等級制度。由天主教教士組成的第一等級和貴族組成的第二等級,是居于統治地位的特權階級。資產階級、農民和城市平民組成第三等級,處于被統治地位。特權階級的最高代表是波旁王朝國王路易十六。18世紀末第三等級同特權階級的矛盾日益加劇。特權階級頑固維護其特權地位。在第三等級中,農民和城市平民是基本群眾,是后來革命中的主力。資產階級則憑借其經濟實力、政治才能和文化知識處于領導地位。
1789年5月國王被迫召集三級會議,繼而改為國民議會和制憲議會。7月14日巴黎人民起義,攻占巴士底獄,革命爆發。8月26日制憲會議通過《人權與公民權宣言》(簡稱《人權宣言》),確立人權、法制、公民自由和私有財產權等資本主義的基本原則。議會還頒布法令廢除貴族制度,取消行會制度,沒收并拍賣教會財產。革命初期,代表大資產階級和自由派貴族利益的君主立憲派(斐揚派)取得政權。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喬裝出逃(參見路易十六出逃事件),企圖勾結外國力量撲滅革命,中途被識破押回巴黎。廣大群眾要求廢除王政,實行共和,但君主立憲派則主張維持現狀,保留王政。君主立憲派制定了《一七九一年憲法》,召開立法會議,維護君主立憲制,反對革命繼續發展。
第一、二等級和大資產階級的取得了妥協,但和占法國人口大多數的農民和城市平民的矛盾依然沒有緩和,相反,人民在斗爭中看到了自己的力量。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再次起義,推翻君主立憲派統治,逮捕路易十六國王。9月21日召開國民公會,次日宣布成立法蘭西共和國。
8月10日巴黎人民起義后,吉倫特派取得政權。9月20日法國軍隊在瓦爾密戰役中打敗外國干涉軍。由普選產生的國民公會于9月21日開幕,9月22日成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吉倫特派執政期間頒布法令,強迫貴族退還非法占有的公有土地,將沒收的教會土地分小塊出租或出售給農民,嚴厲打擊拒絕對憲法宣誓的教士和逃亡貴族。1793年1月21日,國民公會經過審判以叛國罪處死路易十六。
吉倫特派把主要力量用于反對以羅伯斯庇爾為首的雅各賓派、巴黎公社和巴黎無套褲漢。從1792年秋季起,要求打擊投機商人和限制物價的群眾運動高漲起來。以忿激派為代表的平民革命家要求嚴懲投機商,全面限定生活必需品價格,以恐怖手段打擊敵人。吉倫特派卻頒布法令鎮壓運動。1793年2~3月,以英國為首的歐洲各國組成反法聯盟,加強武裝干涉;國內也發生大規模保王黨叛亂。4月,前線的主要指揮、吉倫特派將領迪穆里埃叛變投敵。在革命處于危急的時刻,巴黎人民于5月31日~6月2日發動第三次起義,推翻吉倫特派的統治,建立起雅各賓派專政。
雅各賓派頒布《雅各賓憲法》,廢除封建所有制,平定吉倫特派叛亂,粉碎歐洲君主國家的武裝干涉;但仍保持反勞工的《列·霞飛法》和《農業工人強迫勞動法》,并鎮壓忿激派和埃貝爾派。
但不幸的是,雅各賓派過激和恐怖的政策,也使它走向分裂和內訌,陷于孤立的羅伯斯庇爾也末能完全守護住法國革命的成果,而反法同盟一而再地被各歐洲封建君主拼湊起來,它們一輪輪地圍剿法國革命,企圖恢復法國波旁王朝的封建政治。1794年7月27日,雅各賓中被羅鎮壓的右派勢力發動熱月政變,逮捕了羅伯斯庇爾和圣鞠斯特,建立熱月黨人統治。這時革命最危急的關頭已過去,熱月黨人成立了新的革命政府--督政府,他們清除了羅伯斯比爾時期的革命恐怖政策和激進措施,建立了資產階級的正常統治,維護了共和政體,在法國國內維護了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
但國外圍剿革命的勢力仍是濁浪滔天,此時,督政府中又一個新的政治明星應運而生,他就是拿破侖,歷史又淘汰了熱月黨人,在“霧月政變”中,年輕的拿破侖執政,擔負起了掃蕩歐洲封建勢力、最后鞏固大革命成果的重任。
法國的革命力量就是這樣一波一波地行進,一批人完成了特定階段的歷史使命,就被歷史無情地淘汰,如此行進直到革命的成功。這次革命摧毀了法國封建專制制度,促進了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也震撼了歐洲封建體系,推動了歐洲各國革命。
主要事件(簡略):
1789.7.14 波旁王朝被推翻;巴黎人民第一次起義,攻占巴士地獄;
1789.8 人權宣言;
1799.11.9 拿破侖執政;
【康熙和乾隆在位期間的新思想】
【人物】
孟德斯鳩
(1689-1755):三權分立思想;
狄德羅
(1713~1784)
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哲學家,美學家,文學家,教育理論家,百科全書派代表人物,第一部法國《百科全書》主編。
盧梭
(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
是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是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社會契約論,天賦人權;
伏爾泰
(Voltaire,1694-1778):
法國啟蒙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伏爾泰是十八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旗手,被譽為“法蘭西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歐洲的良心”。
他根據元雜劇《趙氏孤兒》的法譯本,寫了一部悲劇《中國的孤兒》,贊揚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德行,在法國引起了很大反響。
傅立葉[1]
(Fourier,Jean Baptiste Joseph,1768-1830)也譯作傅里葉,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
傅立葉定律的創始人。
傅立葉[2]
夏爾·傅立葉(Charles Fourier,1772—1837) ,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者。
他的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之一。
圣西門
(Claude-Henri de Rouvroy,Comte de Saint-Simon,1760—1825)
法國哲學家、經濟學家,空想社會主義者,是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之一。
1760年10月17日生于巴黎一貴族家庭。早年受啟蒙運動影響,曾參加北美人民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1781年在約克鎮任炮兵上尉。1803年發表《一個日內瓦居民給當代人的信》,主張應由科學家代替牧師的社會地位。圣西門擁護法國大革命,主動放棄伯爵爵位。為研究和宣傳社會主義學說,傾注了畢生精力。
歐文
1771~1858,偉大的空想社會主義者之一,是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之一。
瓦特
1764年至1769年,英國的儀器修理工詹姆斯·瓦特發明了設有與汽缸壁分開的凝汽器的蒸汽機;
1782年前后,瓦特將機器進一步改進,完成了兩項重要發明:在活寒工作行程的中途,關閉進汽閥,使蒸汽膨脹作功以提高熱效率;使蒸汽在活塞兩面都作功(雙作用式),以提高輸出功率。這時的活塞既要向下拉動杠桿又要向上推動杠桿,扇形平衡杠桿和拉鏈已不再適用,瓦特使發明了平行四邊形機構。瓦特還于18世紀末將曲柄連桿機構用在蒸汽機上。
詹姆斯·哈格里夫斯
1764年,發明珍妮機,英國工業革命開始標志;
牧師卡特賴特
1785年,發明水力織布機;
【戰爭】
----- 英荷爭霸戰爭 -----
第二次英荷戰爭,1664年~1667年,英國與荷蘭爭奪海外殖民地,1664年英軍攻占北美的新阿姆斯特丹,改名紐約。荷蘭立即進行反擊。同年8月攻占被英軍占領的西非據點。1665年6月22日兩國再次宣戰,英國艦隊隨后在洛斯托夫特海戰中擊敗重創荷蘭艦隊,法國、丹麥與荷蘭結成反英同盟。1666年5月,經過修整恢復的荷蘭艦隊擊敗了英國艦隊,8月荷蘭艦隊進入泰晤士河攻打倫敦,遭到英國岸炮和海軍的聯合打擊,遭到重創,英國重獲制海權。同年9月10日倫敦發生大火,城市大部遭焚毀,無力繼續戰爭,試圖與荷蘭和談。荷蘭艦隊趁機于次年6月19日進入泰晤士河偷襲了倫敦,殲滅了駐泊泰晤士河的英國艦隊,破壞了船廠,并封鎖了泰晤士河口。1667年7月,英國被迫簽定「布雷達和約」,在貿易權上作出了讓步,并重新劃定了海外殖民地。
第三次英荷戰爭,1672年~1678年,1672年5月,英法聯合對荷蘭宣戰,分別從陸地和海上發動進攻,荷蘭無法低檔法軍進攻,被迫掘開海堤淹沒國土,才使法軍撤退。1673年3月荷蘭海軍擊退英國艦隊。6月英法聯合艦隊與荷蘭進行了兩次次斯庫內維爾海戰,8月法國退出戰爭,英荷都無力繼續戰爭,于1674年2月簽定「威斯敏斯特和約」,戰爭結束。
英國通過三次戰爭耗盡了荷蘭的貿易和海軍實力,奪取了海上霸主地位,建立了海權-貿易-殖民地的帝國主義模式,成為世界海軍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側舷炮戰的海戰樣式得到鞏固和發展,形成了戰列艦和巡洋艦的艦種劃分。
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的勝利和確立經歷了哪兩大時期?各時期的主要國家哪些?上
世界近代史是資本主義制度產生、確立、發展和基本定型時期的歷史。
近代資本主義社會是從工場手工業時期開始的,這是資本主義的童年時
期。由于第一次工業革命,機器生產代替了手工勞動,開始了蒸汽機時代的
工業資本主義發展階段。19 世紀末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使生產力的發展從蒸
汽機時代跨入電氣化時代,終于在經濟上、政治上、社會生活上形成了新的
模式,現代意義上的資本主義基本定型。整個世界的面貌也發生了變化。這
就是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發展脈絡和3 個發展階段。
進入十九世紀,資產階級革命從個別國家推向全球。在歐洲,封建勢力曾竭力反撲妄圖復辟,可終被革命運動摧毀殆盡,由此歐洲各國資本主義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美國工商業資產階級通過炮火摧毀了種植園奴隸制,隨后,美國經濟獲得了高通發展。日本是亞洲的一個特例,通過明治維新,日本資本主義發展也較快。到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資本主義又從自由競爭發展到壟斷階段。
所以,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的勝利和確立經歷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兩個重要時期。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重要轉折。它是由技術革命引起的資本主義工業化的起點,是從工場手工業生產向以工廠制為基礎的大機器工業生產的重大飛躍。它改變整個社會的經濟結構,開始擺脫長期以來的傳統農業社會,代之以工業化、技術化和城市化的近代工業社會。它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建立了真正近代意義上的資本主義經濟基礎。工業革命是近代社會各種關系存在的條件,它使現代資產階級和現代無產階級開始形成。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和資本主義力量的增長,資產階級不斷地按照自己的意志來改造世界,它引起了各國經濟結構、政治體制的變革,觀念的更新,也改變著整個世界的面貌,資產階級最終在各個領域里確立了自己的統治。
英國是工業革命發生最早的國家,也是工業革命及其后果表現最典型的
國家。它的工業革命從18 世紀60 年代開始,到19 世紀40 年代完成。步入
19 世紀時,法國和美國也相繼開始了工業革命,隨后又有德國、俄國和日本。
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于19 世紀60—70 年代,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完成
階段在許多地方是交叉進行的。但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并不是第一次工業革
命的簡單延續。它有新的含義。
同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較,第二次工業革命有著一些新的特點:
首先,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許多技術上的發明都是一些很少科學理論知識的工匠依據實踐的經驗而取得的成果。例如,珍妮紡紗機的發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織工,后來做了木匠;騾機的發明者倫普敦是個紡紗工兼織工;生產熟鐵的攪拌法是工廠主科特和他的工頭彼得·奧尼恩斯發明的。只有發明蒸汽機的瓦特具有一定的科學知識,初步地將科學與技術結合起來。但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幾乎沒有什么工業部門未曾受到科學新技術的影響。在19 世紀里,自然科學特別是熱力學、電磁學、化學等方面的新發展,開始與工業生產緊密地結合起來,在技術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帶動了相應的許多新興工業部門的興起??茖W與技術的結合使第二次工業革命取得了更大的成果。
其次,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于英國,重要的新機器和新生產方法都是在英國發明的。就世界范圍來看則是以英國為中心,通過新技術的逐步傳播來帶動后進國家,其發展進程緩慢而不平衡。第二次工業革命幾乎是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英國雖然也有一些重要的發明,但內燃機、柴油機、發電機和電動機等的發明和改進,卻大部分是德國人干的;而環錠紡織機、縫紉機、打字機、白熱絲燈和電話,則是美國人發明的;發明橡膠輪胎,制成汽車的是法國人。因此,新的技術和工業革命一開始就超出一國的范圍,而具有更廣泛的規模,發展的進程也是比較迅速的。
最后,第二次工業革命于19 世紀60—70 年代開始時,除英國、美國北部和法國已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外,其他國家有的正處于它的高潮期,如美國的南部、德國和俄國;有的則剛剛起步,如遠東的日本和中國。因此,對一些后進的國家來說,兩次工業革命是交叉進行的。以德國為例,它一方面積極地吸收、消化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技術成果,另一方面又直接利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新技術,因而發展的速度異常迅速。起步更晚的日本,則同時吸收兩次工業革命的技術成果,在短期內就取得跳躍式的發展。
高中歷史書上都有,自己翻著看
1848年革命
一戰結束
1、資本主義政治發展的幾個階段
⑴、14—17世紀,歐洲封建制度的解體和資本主義的興起
①、政治特征:封建主義在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受到沖擊,資本主義曙光顯現。
②、主體內容: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
⑵、17—19世紀,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政治上的重大轉折和變化時期
①、政治特征:資產階級勢力壯大,加快向資本主義的過渡。
②、主體內容:英法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封建國家改革、殖民擴張、啟蒙運動。
⑶、19世紀初—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制度最終戰勝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統治地位的時期
①、政治特征: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風起云涌,工業資產階級逐漸掌握政權。
②、主體內容:資本主義制度確立和世界體系初步形成、不同社會思潮出現、資產階級鎮壓革命和對外推行侵略擴張政策。
⑷、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時期
①、政治特征: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渡,政治生活發生顯著變化,政治局勢相對穩定。
②、主體內容:國家職能擴大、資產階級民主法制更加健全、兩黨政治形成、帝國主義侵略擴張。
⑸、一戰——二戰結束,現代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危機時期
①、政治特征:私人壟斷向國家壟斷發展,法西斯的囂張和反法西斯斗爭。
②、主體內容: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發展不平衡加劇,民主政治不斷發展,革命與戰爭連綿,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聯合反蘇和縱容法西斯侵略,反法西斯聯盟形成
⑹、二戰后——20世紀后期,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和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加劇時期
①、政治特征:資本主義世界重新組合,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發展
②、主體內容: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形成和發展,美國成為世界政治霸主,形成“冷戰”局面、帝國主義推行霸權政策和新殖民主義政策及世界人民的反抗
⑺、20世紀后期,新舊世界政治格局交替和經濟“滯脹”時期
①、政治特征: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政治局面形成。
②、主體內容:殖民體系崩潰,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出現,經濟進入滯脹階段,資本主義政治制度進一步完善。
2、重大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
⑴、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1566—1581年),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資產階級革命。
⑵、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640—1688年),是具有世界影響的革命,標志著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到來。
⑶、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年),具有民族獨立和資產階級革命雙重性質的革命。
⑷、法國資產階級革命(1789—1794年),是世界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資產階級革命。
⑸、法國七月革命(1830年),推翻了復辟的波旁王朝。
⑹、1848年歐洲革命(1848—1849年),是一次規模巨大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民族民主革命。
⑺、美國內戰(1861—1864年),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⑻、俄國二月革命(1917年),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⑼、德國十一月革命(1918年),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3、重要改革和統一運動
⑴、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①、西歐宗教改革(16世紀),既是一場反教會斗爭,也是一次深刻的社會政治變革。
②、英國議會改革(1832年開始),為工業資產階級進入議會打開了大門,標志著工業資產階級政治地位的提高。
③、意大利加富爾改革(1852年),增強了撒丁王國的經濟軍事實力,為意大利統一創造了條件。
④、俄國農奴制改革(1861年),標志著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⑤、普魯士俾斯麥的軍事改革(1862年),為德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⑥、日本明治維新(1868—1873年),使日本改進了封建落后狀況,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
⑦、法國財政改革(20世紀20年代),促進了法國戰后經濟的恢復。
⑧、羅斯福新政(20世紀30年代),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之先河,加速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對于美國和世界產生了深刻影響。
⑵、資產階級性質的統一運動
①、德意志統一(1864—1871年)
②、意大利統一(1859—1871年)
4、重要文獻
⑴、英國:①《航海條例》(17世紀中期頒布) ②《權利法案》(1689年議會通過)
⑵、法國:①《人權宣言》(1789年制憲會議頒布) ②《1791年憲法》(1791年制憲會議頒布) ③《拿破侖法典》(1804拿破侖公布《民法典》,后又公布了《商法典》和《刑法典》)
⑶、美國:①《獨立宣言》(1776年大陸會議發表) ②《1787年憲法》(1787年頒布)
③《宅地法》(1862年林肯政府頒布) ④《解放黑人奴隸宣言》(1862年林肯政府頒布)
⑷、日本:《大日本帝國憲法》(1889年頒布)
⑸、德國:《魏瑪憲法》(1919年頒布)
5、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政體
⑴、英國:1689年確立了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
⑵、美國:1787年憲法確立了三權分立的資產階級聯邦共和制
⑶、法國:經過反復斗爭,最終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制
⑷、俄國:1861年改革后仍然是沙皇專制君主政體
⑸、意大利:1861年意大利王國成立后,實行君主立憲制
⑹、日本:1889年憲法頒布后,由封建君主政體轉變為半封建的資產階級君主立憲政體
⑺、德國:1871年完成統一后,實行統一后實行君主立憲政體
⑻、德國、日本、意大利: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一度建立起法西斯統治
6、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
⑴、內容:①、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的確立;②、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③、 資本主義殖民體系的形成。
⑵、形成過程
①、開始形成:新航路開辟后的西、葡殖民擴張,以及17—18世紀英、法、荷等國的殖民擴張和爭奪,使世界市場和殖民體系開始形成。17—19世紀初,英、法、美等國發生資產階級革命,資本主義制度開始確立。
②、初步形成:19世紀中期,由于工業革命的擴展,俄、德、日意、等國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資本主義對外擴張變本加厲,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和殖民體系初步形成。
③、最終形成:19世紀末20世紀初,列強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帝國主義國家已控制和奴役了世界上絕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和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7、資本主義的殖民擴張
⑴、工場手工業時期:①主要殖民國家:較早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其后是英、法、荷等國。②殖民區域:主要是在大洋沿岸。③殖民特征:海盜式的掠奪。
⑵、工業資本主義時期:①主要殖民國家:除老牌殖民國家外,俄、日、德、美等國也加入殖民行列。②殖民區域:遍布世界各地。③殖民特征:殖民擴張以爭奪殖民地、搶占原料產地和產品市場為目的;殖民國家間不斷爆發爭霸戰爭。
⑶、向帝國主義過渡時期:①主要殖民國家:幾乎所有帝國主義國家都參加了殖民擴張。②殖民區域:非洲幾乎被瓜分完畢,拉丁美洲成為實際上的半殖民地,亞洲除日本外都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③殖民特征:以商品輸出為主變為以資本輸出為主;企圖從政治上瓜分殖民地。
8、資本主義政治思潮
⑴、文藝復興運動:①時間:14—16世紀。②主要社會思潮:人文主義。③性質:反映資產階級要求的思想文化運動。④代表人物:馬基雅維利、莫爾等。
⑵、啟蒙運動:①時間:18世紀。②主要觀點:批判專制王權和封建等級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權利平等和個人自由。③代表人物:霍布斯、洛克、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百科全書派等。
⑶、保守主義思潮:19世紀初到19世紀中期形成,代表土地貴族和保守勢力的利益,反對工業社會,主張控制資本主義發展。
⑷、自由主義思潮:代表工業資產階級的利益,反對國家干預經濟,反對社會革命,主張改良。如19世紀二三十年代歐洲革命和改革運動、1848年歐洲革命、俄國1861年改革、美國南北戰爭、德意志統一、日本明治維新。
⑸、社會主義思潮:代表無產階級的利益,反對資本主義制度。
⑹、民族主義:主張建立各民族統一的主權國家。其一是是屬于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范圍的運動,就是爭取民族自強與振興,加強民族凝聚力的運動。如德意志的統一。其二是反對外國統治的民族解放運動,即被壓迫民族的反抗斗爭,一種是具有資產階級性質的民族獨立運動,如波蘭反抗俄國統治的民族起義,另一種是發展程度較低地區的民族解放運動,以19世紀中期的亞洲革命風暴為典型。
9、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國內戰爭
⑴、英國兩次內戰(1642—1648年)
⑵、美國南北戰爭(1861—1865年)
⑶、法國與歐洲反法同盟的戰爭(1792—1793年)
⑷、德意志三次王朝戰爭:①1864年對丹麥戰爭;②1866年普奧戰爭;③1870年普法戰爭
⑸、日本武裝倒幕(1863—1867年)和“二•二六兵變”(1936年)
10、資本主義世界政治格局的發展變化
⑴、17世紀初,荷蘭是世界上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英法俄等國仍然是封建國家。
⑵、17世紀后期到19世紀上半期,英國成為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大陸以封建制度為主體。這一階段世界政治重心在歐洲。
⑶、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歐洲主要國家確立資本主義制度,美日雖然勢力大增,但歐洲政治重心地位不動。
⑷、20世紀初,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完成了向帝國主義的過渡,政治制度日趨完善,美日日漸強大,向歐洲政治重心地位提出挑戰。
⑸、20世紀二三十年代,形成法西斯和反法西斯集團,最終反法西斯聯盟戰勝法西斯集團。
⑹、二戰后,世界政治格局大改組,歐洲在資本主義世界政治舞臺上黯然失色,形成了以美國為中心的新的資本主義世界政治格局。
⑺、20世紀90年代后,資本主義世界逐漸形成了美日歐三足鼎立的政治局面。
11、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狀況
⑴、英國
①、概況:a.16世紀宗教改革,成立英國國教,后出現清教徒運動。b.1640—1688年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c.1689年通過《權利法案》,確立君主立憲制。d.18世紀初,形成內閣制。e.1832年議會改革,工業資產階級擴大了政治權利。f.19世紀后半期,自由黨和保守黨交替執政。g.一戰后,自由黨衰微,形成工黨和保守黨輪流執政局面。h.1946年丘吉爾“鐵幕”演說。i.1949年加入北約。j.1986年加入歐共體。
②、特點:a.議會制度比較完善。b.長時間推行兩黨政治。
⑵、法國
①、概況:a.16世紀法國宗教改革,以天主教為國教。b.17世紀中后期到18世紀前期,路易十四改革。c.1789—1794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d.1789年頒布《人權宣言》;1791年頒布憲法,建立君主立憲制。e.1792年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f.1804年拿破侖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頒布《拿破侖法典》。g.1814年波旁王朝復辟。h.1930年建立七月王朝,實行君主立憲。i.1848年建立法蘭西第二共和國。j.1852年波拿巴建立第二帝國。k.1870年9月4日革命后建立第三共和國。l.1946年建立第四共和國。m.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國。
②、特點:a.革命運動發生最多的資本主義共和國。b.政局不穩、政權更替頻繁。c.共和制與君主制經過長期斗爭,最終確立共和制。
⑶、美國
①、概況:a.1775—1783年獨立戰爭,美國獨立。b.1776年發表《獨立宣言》。c.1787年憲法確立三權分立的聯邦共和制。d.1861—1865年內戰,1862年頒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e.19世紀初到19世紀末,共和黨與民主黨輪流執政。f.向帝國主義過渡完成后,兩黨差別消失。g.1933年羅斯福新政。h.1946年杜魯門主義出臺,實行“冷戰”。i.二戰后,成為世界政治霸主。
②、特點:a.政治民主化程度較高。b.較長時間占據世界政治霸主地位。
⑷、日本
①、概況:a.1192—1868年,幕府統治時期(鐮倉、室町和德川幕府)。b.1868年武裝倒幕,成立明治維新政府,建立君主政體。c.1889年頒布《大日本帝國憲法》,建立半封建的資產階級君主立憲政體。d.20世紀30年代建立法西斯專政。e.二戰后,消除封建勢力,實行政治改造和民主改造,建立民主制度。f.70年代后,政治勢力壯大,與美、歐共體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②、特點:a.具有濃厚的封建軍事性。b.天皇專制長期存在,民主政治發展水平低。
⑸、德國
①、概況:a.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盛行。b.16世紀宗教改革和農民戰爭。c.18世紀中后期,腓特烈二世改革。d.1848年柏林革命。e.19世紀中期,德意志統一運動,建立二元制的君主立憲帝國,即第二帝國。f.1919年十一月革命后建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g.1919年建立魏瑪共和國,是以《魏瑪憲法》為基礎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h.1933年建立法西斯專政。i.二戰后被四國分區占領,后分裂為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j.1990年德國重新統一。
②、特點:a.較長時期處在分裂狀態。b.封建主義和軍國主義殘余有較大影響,富有侵略擴張性。
⑹、俄國
①、概況:a.1689年彼得一世改革,沙皇專制鞏固。b.1861年農奴制改革,確立資本主義制度。c.一戰中,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沙皇專制。d.1905年革命。e.一戰后成為社會主義國家。
②、特點:a.有濃厚的封建性和對外擴張性。b.沙皇專制長期存在,民主政治水平低。
⑺、意大利
①、概況:a.16世紀文藝復興運動興起,人文主義思潮發展。b.19世紀中期統一運動,王國成立。c.1922年建立法西斯專政。
②、特點:a.長期處于分裂狀態。b.政治民主化程度低。
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
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影響: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個建立近代政治制度的國家,它不僅為本國的發展開辟了道路,更標志人類社會又跨入了一個新時代。法國結束了專制統治,沉重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君主專制制度。法國大革命充分顯示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雖經歷了幾次王朝復辟,但共和政體最終確立起來。
17、18世紀,在歐洲和北美,封建主義的基礎受到沖擊,繼尼德蘭革命之后,英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為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開辟了道路。
歐洲大陸的主要封建國家也陸續進行改革,推行富國強兵政策,在法國,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大革命,摧毀了封建專制統治,為資產階級掌權開辟了道路。在英屬北美殖民地,建立了新興的美國??陀^上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擴展資料: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代表性事件有:
(1)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斷頭臺,英國成立了共和國。
(2)1689年10月《權利法案》頒布和1701年英國國會《王位繼承法》頒布。《權利法案》和《王位繼承法》,確立了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基本原則,排除了天主教徒繼承英國王位的可能性。
它規定了國會的權利和國王的權限,雖保留國王的形式,但又用立法手段限制國王的權力,這種政治形式,歷史上稱為“君主立憲”制。由于這次推翻復辟王朝的統治,是沒有民眾參加的不流血的宮廷政變,所以被資產階級史學家稱為是“光榮革命”。
2、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代表事件有:
1789年7月14日,攻克巴士底獄,標志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隨后頒布了法國革命史上的重要文件《人權宣言》;
1792年9月21日,法蘭西共和國成立;1793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達到頂峰,羅伯斯庇爾掌權,國王路易十六上斷頭臺;1794年7月27日著名的熱月政變,法國大革命結束;1799年拿破侖發動政變,建立帝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資產階級革命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資產階級
一、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的方式 1、英國、法國通過自下而上的資產階級革命方式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2、美國通過民族解放運動方式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3、俄國、日本通過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方式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4、德國、意大利通過民族統一戰爭方式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注】英法美的資產階級革命稱早期資產階級革命 俄德日的資產階級革命稱晚期資產階級革命 二、資本主義經濟思想的演變 1、重商主義:16-17世紀,隨著歐洲商品經濟的發展,首先在法國產生的一種經濟思想,其核心思想是金銀充足是國家富裕的象征.這一經濟思想在歐洲的盛行,加速了英法等國資本的原始積累,促進了本國工場手工業的發展. 2、自由主義:17-18世紀隨著工業革命推動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而產生的,代表人物英國的亞當斯密,核心思想是反對國家干涉、主張自由貿易、自由競爭、自由經營.在這一思想的影響下,歐洲各國都放棄重商主義政策,由此形成“自由資本主義時代”. 3、凱恩斯主義:19世紀末,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產生私人壟斷組織,但由于私人壟斷的局限性,引發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美國總統羅斯福成功運用凱恩斯的“有效需求”“國家干預”等學說,使美國擺脫了經濟危機.這一思想的核心是國家干預經濟.二戰后這一思想成為資本主義經濟思想的主流,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4、可持續發展:,隨著工業革命對環境的破壞,人類發展觀念的更新,知識經濟的興起,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提出的,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首次將可持續發展思想變為行動.其核心是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這是人類發展觀的重大轉折,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三、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格局的演變 1、地中海時代(14--16世紀): 由于處于東西交流的交匯點,地中海沿岸最早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2、大西洋中心時代(16---18世紀): 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早期的殖民擴張和資本積累,歐洲的商業中心有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如:西班牙、葡萄牙的財富,英國的手工工場,美國的早期開發. 3、英國時代(18世紀中期—19世紀末):由于英國最早進行資產階級革命,最早完成工業革命,19世紀中期英國成為“世界工廠”,從而開辟了英國時代. 4、美國時代(一戰后到20世紀70年代):由于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廣泛采用新技術經濟迅速發展,20世紀初工業產值超過英法,躍居世界第一.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大發橫財,再加之英法等國的削弱,二戰后確立了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地位. 5、多極化時代: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歐共體和日本的崛起、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第三世界的崛起,美國的霸主地位動搖,世界經濟向著多極化方向發展. 四、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 1、開始形成:16世紀——18世紀中期,隨著新航路的開辟,世界各地的聯系加強,貿易出現跨國現象;早期殖民擴張使世界市場形成并不斷擴大. 2、初步形成:18世紀中期——19世紀中期,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和擴展,資本主義列強在各地強占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把廣大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卷入資本主義市場體系,成為其附庸經濟,世界市場初步形成.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的經濟危機表明世界市場形成. 3、最終形成: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社會生產力大大提高,各國進一步爭奪殖民地和劃分勢力范圍.開拓國外市場、世界基本被劃分,世界市場最終形成.五、國家關系格局的演變 1、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1)時期:20世紀20—30年代. (2)支配力量:英、法、美(英國地位更突出,強調均勢政策).” (3)核心:對戰敗國的宰割,對殖民地瓜分. (4)崩潰:內部矛盾的激化,力量對比的改變,法西斯的侵略擴張,第二次世界大戰. (5)影響:帶來短暫和平,孕育戰爭危機. 2、雅爾塔體系 (1)時期:20世紀40---90年代. (2)支配力量:美、蘇(美蘇對抗和爭霸特征突出) (3)核心:美蘇兩分世界,兩大陣營對抗. (4)崩潰:兩大陣營內的分離運動,第三世界崛起,蘇東劇變. (5)影響:既加劇了戰后世界緊張局勢,又有利于和平民主力量的發展. 3、多極化格局 (1) 開始時間:20世紀末21世紀初. (2) 支配力量:一超多強(美國霸權主義色彩濃厚). (3) 核心:科技、經濟實力的競爭. (4) 影響;機遇與挑戰并存. 六、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規律 1、由空想到科學:空想社會主義者提出了一系列天才的構想,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使社會主義由空想變成了科學. 2、由理論到實踐:1864年成立的第一國際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表明社會主義已由理論發展到實踐. 3、由理想變現實:《共產黨宣言》揭示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理想目標;1871年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專政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1917年的俄國十月革命取得勝利,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社會主義政權,社會主義由理想變成了現實. 4、由一國勝利到多國勝利:一戰后期,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俄.二戰后歐亞一系列國家走上了人民民主專政的道路,并形成社會主義陣營,表明社會主義由一國勝利發展到多國勝利. 5、由一種模式到多種模式的探索:社會主義制度誕生后,相當長年時間內主要是蘇聯模式.但由于蘇聯模式的弊端以及與各國國情的不符,社會主義國家力圖通過改革突破這一模式,主要出現了南斯拉夫、中國兩種模式,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證明蘇聯模式、南斯拉夫模式是失敗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就. 七、世界主要矛盾的演變 1、從英西、英荷矛盾到英法矛盾 新航路開辟后的一個時期內,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了國際關系的主角.1588年,英國打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開始確立海上霸權.1652---1674年,經過三次英荷戰爭,荷蘭喪失歐洲強國地位.18世紀中期英法經過七年戰爭,英國打敗法國,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 2、從英法矛盾到英俄矛盾 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多次組織反法同盟,進攻法國,1815年拿破侖帝國覆亡,法國喪失歐洲霸主地位.之后,沙俄在歐洲稱霸,英俄矛盾尖銳,1856年沙俄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失敗,喪失歐洲霸權. 3、從法德矛盾到英德矛盾 19世紀晚期20世紀初,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性改變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力量對比,造成了它們之間新的矛盾.19世紀七八十年代根源于普法戰爭的法德矛盾一時成為歐洲大陸的主要矛盾.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的“大陸政策”變成了“世界政策”,德國成為了英國的主要競爭對手.英德矛盾成帝國主義之間的主要矛盾.到20世紀初,以德國為核心的三國同盟和以英國為核心的三國協約形成. 4、從英美矛盾到法西斯國家與反法西斯國家的矛盾 一戰后英美圍繞國聯、制海權等方面展開了激烈的爭奪,美國取得下英國相等的制海權,英美矛盾成為戰后帝國主義的主要矛盾.在20世紀30年代 大危機的影響下.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開成歐亞兩個戰爭策源地.隨著法西斯在亞、非、歐的侵略擴張,各國人民英勇地進行反法西斯的斗爭,法西斯國家與反法西斯國家的矛盾成為世界主要矛盾. 5、從美蘇矛盾到南北矛盾 二戰后美國推行霸權政策,美蘇冷戰,北約與華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抗.1991年蘇聯解體后世界格局呈現出多極化趨勢,世界經濟發展面臨激烈競爭,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矛盾即南北矛盾日益尖銳. 八、歐美國家解決土地的方式及其影響 1、英國:14世紀開始的圈地運動,一方面使地主占有大量土地,發展成為新貴族;另一方面,農民失去土地,成為自由勞動力.資產階級革命期間采用拍賣王室土地的方式,形成并鞏固資本主義大土地所有制.把封建所有制改變為資本主義所有制,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也為圈地運動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 2、法國:法國大革命中,君主立憲派頒布法令,對法國進行初步改造,動搖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吉倫特派進一步改造土地制度的法令.雅各賓派專政時期把土地分成小塊,出售經農民,從而形成了小地產制.1804年,拿破侖的《民法典》從法律上保障了小農土地所有制.這樣分散落后的小農經濟占優勢,國內市場狹小,影響農業機械化. 3、美國:美國內戰期間,林肯政府頒發《宅地法》,促進西部的開發.這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西部農民的土地要求,鼓舞了西部農民反對南部奴隸主的斗爭,為農業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4、俄國:1861年改革中,農奴以高于地價的數倍,出錢贖買份地.這樣,農奴在法律上成為自由人,為俄國資本主義發展提供自由勞動力. 5、日本:明治政府頒布法令,廢除買賣土地的禁令,同意征收地稅,使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得到承認.這促進了日本資本主義的發展,但保留封建落后因素. 3 回答者: huiaishuo - 初級魔法師 三級 2009-2-7 21:03 我來評論>> 相關內容 ? 17.18世紀,英法美的資產階級在革命高潮過去以后制定了什么法律來鞏固政權,分別取得什么成效 5 2009-1-31? 英法美的資產階級革命是文藝復興還是啟蒙運動為理論思想 2009-5-27? 英法美的資產階級在革命高潮過去以后主要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獻來鞏固自己的政權 2 2008-3-19? 誰能給我說說英、法、德、美的近代史 2 2007-1-13? 關于英,法,德,美的歷史 2009-6-5查看同主題問題: 資產階級 革命 美的 意義 其他回答 共 3 條 太多了,打不了.建議你去找高中的世界史教材,上下兩冊,全在上面,主要是上冊,這些內容所占比例幾乎超過整本書的一半了. 此外,在百度上幫你搜了一下,這幾個網址可以參考一下: 關于英國的: http://baike.baidu.com/view/50432.html?wtp=tt 法國的就是法國大革命: http://baike.baidu.com/view/7189.html?wtp=tt 美國的:美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實際上有兩次,一次是獨立戰爭,一次是美國都內戰(南北戰爭): http://baike.baidu.com/view/24393.html?wtp=tt 俄國的就是俄國的1861年農奴制改革: http://baike.baidu.com/view/175948.htm 日本的就是指明治維新: http://baike.baidu.com/view/22062.htm 德國的就是指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普魯士完成德意志的統一: http://baike.baidu.com/view/1339030.htm 工業革命: http://baike.baidu.com/view/8751.htm 第二次工業革命: http://baike.baidu.com/view/275396.htm 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較: http://baike.baidu.com/view/69209.htm 第一次世界大戰: http://baike.baidu.com/view/26747.htm 第二次世界大戰: http://baike.baidu.com/view/5338.htm 我只能做到這一步了,這些網址都是百度百科的,打開肯定是沒問題的,如果實在不行,你就去找高中世界史教材吧.
資產階級革命最開始是從荷蘭開始,然后是英國,然后是法國,所以拿破侖崛起了。
影響
(1)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鞏固資本主義制度 (2)自由資本主義發展
(3)形成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運動興起 (4)城市化
(5)東方從屬與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民族主義形成
相關推薦:
著作權轉讓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內容)
最新立法法全文(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2023修正)
上訴狀怎么寫(上訴狀的訴訟請求怎么寫)
婚內經營性債務屬于共同債務嗎(婚內經營性債務屬于共同債務嗎)
涉外民事訴訟程序的原則(涉外訴訟的原則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