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有人喜歡用過來人的身份教育你,如何禮貌回應呢?
我就是面對這種人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如果說他是長輩,我們不能和他發生任何沖突,保持正當的態度,表面上聽就可以了,自己的事情自己有個數就行。
別人的意見終究只是別人的意見,而且別人的過往也不代表我們就會經歷,每一個人生命長度都是差不多的,但是每個人所經歷的時間,事情卻是完全不同的,同一件事情,哪怕最終要的結果相同,但是根據每個人個人情況的不同,能力的不同,家庭背景的不同,想要達到最終的結果,每個人付出的努力自然也是不一樣的。
別人對我們說這些可能說是好心,他們想讓我們少走一些彎路,他們這種心情我們可以理解,也就是說他的心意我們應該留,但是他的經驗不一定能適合我們。我們要想成功需先聽取別人的意見,至關重要。但是說走出自己的路同樣重要,就像我們偌大一個國家。我們當初剛剛成立的時候,需要借鑒一些其他國家經濟發展的經驗,但是到最后我們能走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因為我們自己也能夠去摸索,自己能夠去嘗試,不完全聽別人的,所以我們才能真正的獨立起來,強大起來,人也是這樣。
不要對別人給你的建議置之不理,但也不要完全聽從,人應該有自我思考的能力,理性的思考,深思熟慮才能夠碰撞出智慧的火焰。我們只有不斷去強大自身,思考自己所走過的道路,以及未來應該怎么走,我們才能找到屬于自己的道路,因為跟隨者永遠都是跟隨者,他不可能走到巔峰,因為他只能按照別人的道路去走,走不出自己的道路就不能達到巔峰,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
看這人是自己的什么人,如果是家中長輩親人,可以委婉一點。假裝自己聽進去了,然后按自己的意愿生活。如果是身邊的朋友,可以不用搭理,實在煩的可以懟回去以絕后患。
有人用過來人的身份教育你,其實他也是出于好意,想用自己親身經歷教會你更多的道理,所以我們還是應該禮貌回應,也可以進行采納。
其實這也是一種非常,因為人家想特別的幫助你,然后能夠用自己的經驗分享給你,這是一件非常樂于助人的態度吧,所以說有的時候我們在面對這些情況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個謙卑的心態,或者說虛心請教的心態,因為只有這樣別人才能夠將更多的經驗回復給你或者說傳授給你。
可能有的人他心里比較高傲,不愿意接受這些個經驗,或者說別人的一些個建議,這也是不對的,所以說我們在面臨這種情況的時候,每一個人都要從發自內心地去聽取別人的這些個經驗,然后作為一個傾聽者可以說實在聽不下去的話,然后用一句很簡單的話語回復,比如說您說的這些有經驗我都明白了,然后非常感謝。
禮貌的回復于別人可能就會給別人留一個非常不錯的印象,但是如果說你聽得不耐煩這也是不對的,因為人家能夠主動告訴你也是為了你以后的發展或者說能夠有一個很大的提升,在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每一個人可能都必須要有一種很好的精神狀態的。所以說我們在面臨這種情況的時候,一定要做足一個傾聽者的準備。
人家愿意告訴你也說明是你的人緣比較好,如果說人家不愿意告訴你,那麼你也可能就不會覺得有什么東西,其實別人并不是說用這種身份來教育你,只不過是他看到你的這種情況可能會影響以后的發展,才會這么告訴你的。所以說有的時候我們必須要懷有一種敬畏生活的態度來面對每一個人,因為人家愿意分享,你只要愿意傾聽那就足夠可以了,其實真的沒有必要去表現得很不耐煩。
如果真的不想聽了,只要是禮貌的回復人家就完全可以啦,即使有的時候這也是你做人的一條最基本的原則。
時代的不同,不能夠光是說以前你們走過多少路,因為現在時代的變化,以后我們走的路,不會比你當初輕松多少
當別人沒有做到他所承諾的事情時,你會怎么辦?
要知道承諾背后只是一張白紙,許下的承諾就是欠下的債,真正的愛情,是在能愛的時候,懂得珍惜
真正的愛情,是在無法愛的時候,懂得放手
因為,放手才是擁有了一切……
請在珍惜的時候,好好去愛
在放手的時候,好好祝福……
愛這個東西誰都說不清,但是有一點我可以肯定,因為這件事是我親身經歷,愛可以讓你為對方做任何事,說任何話,愛就是無條件的為對方付出,做任何事做有意義的事情!即使一個人也不會孤獨
如果你跟老師或者師兄師姐對待同一件事有不同的意見時你會怎么做”?
應給委婉一點的跟他們解釋清楚,不要爭吵,態度要謙虛一點,或者是保持沉默,保留意見,換個方式來講,避開當時,找合適的機會交流一下!
結合他倆的意見,跟隨自己的心意,審視權衡利弊,做出一個更好的選擇。覺得自己的對,就要陳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讓大家可以接受自己的建議;如果覺得大家的意見對,就要虛心接受。
結合他倆的意見,跟隨自己的心意,審視權衡利弊,做出一個更好的選擇。
如覺得自己的對,就要陳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讓大家可以接受自己的建議;如果覺得大家的意見對,就要虛心接受。
初二語文寫作能力差。應該怎么做才能提升寫作能力?多寫日記有用嗎?
多看多寫,多讀些好文章,寫的時候也才有東西
一、細致觀察,追求真實
什么是觀察?所謂觀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遠“觀”近察,事事留心,時時注意,并養成一種習慣.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的法國作家莫泊桑曾拜當時著名的作家福樓拜為師,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編的準備寫成小說的故事講給福樓拜聽.福樓拜聽后說:“我勸你不要忙于寫這些虛擬的東西,你每天騎馬到外面轉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準確地、細致地記錄下來”.于是莫泊桑意識到福樓拜是教他首先學會用眼睛去觀察、認識、練好觀察這一基本功.從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時間,每天外出觀察,終于寫成了小說《點心》,并成為世界著名的小說家.所以學會觀察是提高寫作水平的第一要素.我在多年的教學中,常聽一些學生說:“我就怕作文,一拿起筆起來就頭疼,總學得沒東西可寫”.有的干脆說:“我不知道該寫什么,從何寫起.”有的作文雖然也交上來,但是仔細一看,生搬硬套的多,甚至瞎編一些內容,空洞無物,脫離實際.為什么造成作文難寫呢?總的來說,就是缺少觀察,沒有真實感,因此無從下筆.如何改變這種現象呢?我認為,首先要學會觀察.我在教初中語文第三冊阿累寫的《一面》這篇課文時,指出作者阿累在描寫魯迅外貌時,五次寫了他的“瘦”.其中三次是從遠到近更清楚,更細致地寫出外貌特征.為什么作者對魯迅的外貌特征寫得那么傳神,那么典型呢?主要是作者善于細致的觀察,內心有獨特的感受.所以,我指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時,非常重視觀察,重視寫真實內容.因此,每個星期的作文課,我都利用一定的時間帶學生走出課堂,進行實地寫作,有時在校園里觀察校園植物,觀察竹子、樹木、花草,有時在周末時間到野外參觀,進行野外寫作,領略秀美的自然風光.經過這樣的訓練,不但激發了學生寫作興趣,積累豐富的題材,寫出真實內容,而且能陶冶道德情操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
二、積累素材,學而致用
在教學中,碰到有不少的學生平時很少看課外書,特別是語文課外閱讀方面的書籍,有的甚至除了課本之外,沒有一本課外閱讀材料,很少看書讀報,寫作的知識貧之,甚至連句子都寫不通順,寫作文時想一句寫一句,感到無話可說,無物可寫.或者剛開了個頭,敷衍了幾句,就草草收場.內容空泛,不知所云,因此對作文望而生畏.為了能改變害怕作文的現象,做到出口成章,下筆成文,平時要多進行閱讀,多積累寫作素材.正如杜甫所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百篇,其義自見.”書讀多了,才能博古通今,寫起文章來,才胸有成竹,得心應手.但是經驗告訴我們,僅僅靠多讀是不夠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曾說:”“學以為耕,文以為獲”.這是說閱讀是寫作的先導,沒有讀的“耕耘”就沒有寫的“收獲”.所以在強調學生讀書的基礎上要對所讀之書進行熟讀精思,融會貫通.積累素材,讓它成為自己寫作的“活水源頭”,并學會運用,使作文內容應筆而生,有如涌泉,滔滔不絕,內容充實有力.
我們所學的課文有許多范文都是作者對人物或動物細致觀察寫下來的真實素材.如《一面》中對魯迅的描寫,《鶴群翔空》中的鶴群飛翔姿態的描寫,鶴鷹搏斗的場面的描寫,只要認真閱讀,積累素材,就能變為自己有用的東西.此外,除了從書本中積累素材外,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積累,比如,就人新事的出現,各種有益的宣傳,自然現象,社會新聞,國際時事等等這都是極好的素材,只要注意這方面的人和事,自然就會有豐富的素材,這樣寫作起來,就能妙筆生花,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三、提倡模仿,培養興趣
模仿是借鑒的一種形式,但模仿不是簡單的照搬,應當是創造性的借鑒.模仿的特點是針對性強,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寫作的難度,又收到明顯的效果.對于寫作水平不高的學生,應積極提倡模仿和借鑒范文,逐步培養寫作興趣,使之循序漸進地沿著寫作的道路走下去,逐漸地提高寫作能力.即使剛開始時的機械模仿,也應加以表揚和肯定,使他們產生寫作的興趣和欲望.歷史上有許多文學家也曾模仿古人寫作,成為一代風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與孤鷺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就是從庾信的“落花與芝蓋齊飛,場楊柳共春旗一色”脫化而來的.又如歷史上左丘明的《左傳》、司馬遷的《史記》他們的寫法,都為后世的散文家、小說家、戲劇家所模仿.課本中的許多文章都是很好的范文,學生學了課文,可以模仿寫作,使學以致用.例如我教了鄭振鐸的《貓》一課,讓學生以另一動物為題模仿寫作,有很多學生仿寫很成功,把課文寫法轉化為自己的能力.雖然模仿是提高寫作能力的第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作文開始起步時,可以進行模仿,但入門后,必須脫離仿寫,走創新之路,追求自己的寫法,有自己的特點.
四、多說多寫,下筆成章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碰到很多例子,有些學生很會說話,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然而在寫作文時卻絞盡腦汁,寫不出多少內容來,究竟原因何在?因為在日常生活中“說”的機會較多,幾乎不費多少力氣,但“寫”的機會很少.光說不寫,怎能提高寫作水平呢?因此在寫作訓練時,我重在指導學生說練結合,多寫多練,并且,不但要說得好,而且要寫得好.我每教完一篇課文,就布置與課文相關的小作文訓練題,有時讓學生在課堂中完成,有時先讓學生思考,下課后再讓學生練習,要求寫在作文本上,有一些當為作業題去做,比如,讓學生寫出作文題的題眼及作文的提綱,有的則寫續寫部分,有的進行改寫訓練等等,經過多方面的訓練,寫作水平相應地得到很大的提高,學生寫作的情緒也日漸高漲,并自發地開展了寫作競賽活動.
五、多些表揚,少點批評
我們在批改學生作文時,無論寫得怎樣,都要首先給予肯定和表揚,畢竟都有其閃光點,有好的一面,在表揚之后,委婉指出不足之處,讓其知道作文的優點和缺點,這樣才能增強自信,提高寫作興趣,樂于多讀多寫,在作文中,有些學生的作文內容并不太好,但在用詞、造句方面有值得學習的地方,我們也要給予表揚和贊美,讓其產生寫作興趣,能夠勤讀多練.如果教師在評學生的作文時,批評的多,表揚的少,那無形中象潑了一盆冷水,使之對寫作文的熱情傾刻間消失,失去自信,增加了畏懼感,對提高寫作水平更加不利.
六、勤寫片段,多記日記
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我常要求學生留心觀察,勤寫片段,多記日記,以及寫心得體會之類的小練筆.如在人物描寫方面,采取動景、靜景等多角度描寫訓練,并要求學生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平時勤寫片段,多記日記,把自己所見、所聞、所感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這不僅可以得到一種精神享受和樂趣,而且對提高寫作水平大有益處.因此,我在作文教學中,強調每位學生每天寫一則日記,大至一千八百字的篇幅,可以對時事發表看法和見解,小至遣詞造句.也可以是寫一段有關景物描寫和人物描寫的片斷,這樣,學生不但養成了愛寫日記的好習慣,而且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筆后,素材積累豐富了,寫作水平也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七、鼓勵創作,推薦發表
任何人要想學好一種東西,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它是獲得知識、進行創造性創作的一種自覺動機,是鼓舞和推動學生創作的內在動力,也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在作文教學中鼓勵學生進行創作寫出優秀作文進行發表.為了能寫出更多優秀作文,我首先讓學生留意身邊的人和事,記錄新人新事,從班內到校內,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園到社會,然后進行合理的選村和組村,寫出優秀作文,上送學校廣播室及學校報刊編輯小組,讓其優秀作文得以播出和刊出.這樣,會極大地刺激他們的寫作興趣,讓他們感到作文的份量,從而大大地提高了創作的積極性.總之,在作文教學中,只有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才能使學生多讀多寫,提高作文水平,解決長期困擾語文界的一大難題.
平時多積累
多吃虧。
有用
很多同學怕寫作文,常常為此苦惱.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有的苦于沒有東西寫,有的不知道怎樣串成文章,有的擔心寫不具體.
我認為,要解決這些長期困擾同學的問題,必須從積累材料和訓練表達這兩方面入手.
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要寫好作文,語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積累是基礎.只有厚積,才能薄發.同學們積累材料,主要有以下途徑: 一,閱讀與摘記 這里的閱讀不僅僅是指語文課內的閱讀,更不等同于語文課本的學習,還包括大量的課外閱讀.只憑借語文課內的閱讀,是難以滿足積累語言材料的需要的.早在50多年前,葉圣陶先生就指出:"國文課本為了要供同學試去理解,試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長;太多太長了,不適宜做細琢細摩的研討工夫.但是要養成一種習慣,必須經過反復的歷練.單憑一本語文書,是夠不上說反復的歷練的.所以必須在國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書,越多越好." 要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首先要有閱讀的條件,同學們可在圖書室借書,也可以自己訂課外書,或者同學之間互相交流.對于一本好書,反復誦讀,在讀中自悟,在讀中自得,記住其中的要點,自己的感受以及好詞佳句,古詩名句和名人名言等,分門別類地摘在筆記本上.再對這本書其他內容進行快速的瀏覽,得到想要的要點或具體的信息,就停下來,把它們記下.讀完全書以后,回顧全文內容,根據要點列成提綱,從而整體把握.而我校的讀書筆記,這個時候是最能派上用場的了. 二,觀察與思考 作文源于生活.我們身邊每天都在發生著不計其數的新鮮事,可惜,有些同學對此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可見,無材可寫的根源是不善于觀察.同學們觀察時應調動一切感官,充分運用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進行細致的觀察.對觀察到的現象,要給自己多提幾個問題,多問幾個為什么,并勇于向別人請教,要進一步分析,綜合,比較,判斷,以獲取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覺得很有收獲的就記下來. 同學掌握了大量的語言材料與生活素材,就為寫作做好了準備.剩下要做的,就是實踐,實踐,再實踐,也就是反復多次地進行習作訓練. 三,每日一憶,每周一記 堅持寫日記確實能有效地提高同學的作文能力,但也會給同學造成較重的課業負擔."每日一憶"改"記"為"憶",只要求同學在入睡前,把一天中經歷的事回想一下,把有意義的事情挑選出來,想想可以寫成什么作文.第二天在課堂上交流,比比誰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最有"慧眼",最會發現.如果碰到自己特別感興趣又有把握寫好的素材,就寫成周記. 同時還要注意,積累要持之以恒,鍥而不舍.英國著名科幻小說作家儒勒·凡爾納為了積累寫作材料,曾寫了幾百本讀書筆記,摘錄了兩萬多張卡片. 四,作文的修改 作文自己改,進步更顯著.好作文是改出來的,"改錯先于求美",作文之道總是"先求其通次求其美",同學學會自改作文則更是有益一生的事. 寫作上必須努力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同學的主體意識,提高同學自主作文的能力和創新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學一旦對作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樂此不疲".自由是作文的生命,讓同學敞開自己的心懷,擁抱自己的天空,寫出感情,寫出個性.通過寫作,從現實走向未來,從未知走向已知.
多看優秀文章,積累好的詞句
學習下他們的構思,文章結構,寫作手法等
然后多練,多寫文章,可以交給老師批改,
讓老師指出你的毛病并改正
還可以上網或買寫書籍,看下上面教的寫作技巧
語文這東西不可能速成的,是需要時間一點一點積累的
重視作者的全面修養,從根本上增強寫作主體對于客體的理解、把握能力.
在寫作活動中,作者對于客觀事物的反映總是能動的、積極的.一篇文章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不僅是作者某種寫作意圖和寫作能力的直接體現,也是他整個人的思想、感情、閱歷、個性特征、文化水平和個人風格的折光.所以人們常用“文如其人”來說明作者和文章寫作的關系.加強作者自身的修養,全面地鍛煉自己正是學好寫作的根本條件.
首先,要鍛煉思想,陶冶感情.魯迅先生早在20年代就指出:“我以為根本問題是在作者可是一個’革命人’,倘是的,則無論寫的是什么事件,用的是什么材料,即都是’革命文學’.從噴泉里出來的都是水,從血管里流出的都是血.”這就是說,作者的理想、情操和審美眼光,對文章的特色和價值是起決定作用的.對我們初學者來說,首先應該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崇高的人生理想,積極自覺地參加各種有益于國家、集體或他人的實踐活動,在廣闊的社會生活中鍛煉思想,陶冶感情,更好地增強自己的寫作激情以及發現新事物、看出新問題的能力.
其次要積累生活,拓展知識.文章是客觀事物的反映,生活是文章寫作的源泉.文章的內容及其表達,和作者的生活知識儲備有著密切的關系.生活閱歷淺,知識貧乏,很難寫出好文章.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廣博的知識,不僅給作者提供了大量的寫作信息,而且可以激發作者的寫作欲望,充分調動作者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使文章寫得更充實,更準確,更生動,更優美.我們要積極地投身生活,在生活的感知中積累經驗,拓展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充實自己的頭腦,為靈感的觸發和文思的活躍提供更多的水源或燃料.
再次,要訓練思維,提高智能.文章是客觀事物的反映,但要根據客觀事物制作成文章,還需要有多方面的智能.比如在認識和攝取客觀事物時,作者需要有觀察能力,發現能力,采集能力;在構思過程中,需要有綜合、分析能力,篩選加工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在表達時,需要有結構能力,語言運用能力和修改能力.寫作還需要有一定的技巧,技巧也是能力的體現.整個寫作,要靠諸種智能和技巧的綜合運用.在運用各種智能和技能的過程中,思維貫串于始終.寫作正是以思維為核心組織各種能力和技巧的一種綜合性智力活動.沒有積極而富有創造性的思維,諸種智能和技巧難以發揮,寫作對象也主很難如意地轉化成理想的文章形式.為此,培養和發展思維品質,提高思維能力,正是發展智能、開拓思路、寫好文章的重要一環,也是作者全面修養的一個重要組成方面.
多讀、多寫、多改,“在游泳中學會游泳”.
1、 博覽,精讀,從范文和例文中體會和學習各種寫法.
寫作和閱讀不可分割.讀寫結合,從范文中借鑒,極有助于提高寫作能力.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勞于讀書,逸于作文”,這些經驗之談,是有道理的.
閱讀對于寫作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博覽群書,可以開闊思維,活躍文思.陸機說:“佇中區以玄覽,頤情志于典墳.”他認為觀察事物可激發文思,研讀古籍也可以豐富文思.有些人寫文章如行云流水,筆到之處,文意豐富,言辭自然,這和他讀書多有極大關系.其次,閱讀還可以吸取和豐富寫作材料.從根本上說,寫作中的材料都是取自社會生活,但一個人的閱歷有限,不可能對宇宙間過去和現在的所有事物都去直接觀察和感受.廣泛閱讀,則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不可能親自去接觸、認知的生活和知識,從而豐富自己的寫作材料.第三,閱讀又是掌握寫作規律、學習寫作方法的有效途徑.別人的好文章讀得多了,耳濡目染,便會懂得文章作法.魯迅先生也特別提倡這一點.他說:“凡是已有定評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說明著‘應該怎樣寫’.”他稱這為“實物教授法”.熟讀名篇佳作,往往會從寫法上加以效仿.讀多了,效仿的次數多了,慢慢主會變成自己的方法,并能有所改進和創造.第四,閱讀又可以豐富我們的詞匯,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一切古今中外名著,都是語言巨匠用提煉加工而成成的規范化的語言寫成的,閱讀名作,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豐富語匯,了解更多的句式和修辭手法掌握運用評議的基本規律,提高運用評議的技巧.
2、 多寫多練,勇于實踐,不斷摸索
寫作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最主要的途徑還是要靠自己的實踐.凡是有成就的作者在談寫作經驗時,沒有一個不強調“做”字.清人唐彪對此有一段精辟的論述,他說:“學人只喜多讀文章,不喜多做文章;不知多讀乃藉人之功夫,多做乃切實求已功夫,其曾益相去遠也.人之不樂多做者,大抵因艱難費力之故;不知艱難費力者,由于手筆不熟也.若荒蔬之后作文艱難,每日即一篇半篇無不可;漸演至熟,自然易矣.”他在另一段話里又說:“諺云,’讀十篇不如作一篇’.蓋常做則機關熟,題雖甚難,為之亦易;不常做,則理路生,題雖易,為之則難.沈虹野云:’文章硬澀由于不熟,不熟由于不做.’”這些話講得都是極為中肯的.
練習寫作,要端正態度,防止和克服一些不正確的思想.首先要有信心.初學寫作,可能寫不好,如同小孩子學走路,開始時總是要摔跤的,但走著走著,也就學會了.寫作也是一樣,開始寫不好是正常的,關鍵是不要因此失掉信心.只要持之以恒,慢慢就會上路.一些寫作上很有成就的文章家、作家,他們的文化程度原來并不高,開始時也寫不好.但他們不怕失敗,不怕別人譏笑,能從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摸索,終而取得成功.
練習寫作,要防止自卑或自負心理.有些人開始時勁頭很大,但寫一段之后就停下來,不是由于失敗而自卑,就是由于自滿而止步.這些都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大障礙.魯迅先生就:“一個作者,’自卑’固然不好,’自負’也不好;容易停滯.我想,頂好是不要自餒,總是干,但也不可自滿,仍舊總是用功.”寫作是一種相當復雜的精神勞動,想要一蹴而就,一下子就寫出好文章是不可能的.“自卑”和“自負”都容易停滯、倒退,只有總是“用功”,不停的“干”,才能有所長進.
初學寫作往往還有一種急躁情緒,一下子就想寫長篇大作,而不注重基本功的訓練.殊不知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打基礎和練基本功.基礎不牢,功底不厚,事情就很難辦好,只有腳踏實地,由小到大,由簡至繁,由粗到精,才能逐步掌握寫作要領,真正有所成就.
3、 多聽意見,深入思考,反復修改
文章是客觀事物的反映.客觀事物是復雜的,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也要有個過程.只有深入思考,反復加工,才能正確、恰當地反映客觀實際,表達好自己的思想感情.
修改是寫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保證文章質量、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有些人信奉所謂“一揮而就,文不加點”,寫完后自己不看,不改,也不請教別人,這樣就很難發現問題,更談不到精益求精.有人是為了怕麻煩,寫完了事,至于寫得如何,他就不管了,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它們都是提高寫作水平的攔路虎、絆腳石.
修改文章,還要虛心求教,多聽別人的意見.因為一個人的認識和能力總是有限的,只有躬身求教,博采眾長,文章方能長進.古今中外許多大作家,不但善于向作家學習,還能向師友以及一般讀者求教.相傳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每作詩,令老嫗解之,問曰:’解否?’嫗曰:’解’,則錄之,’不解’,則又復易之.”法國大作家莫里哀常把自己的作品讀給女仆吃后悔藥,每讀完一部新作,女仆都稱贊說寫得好,莫里哀以為她文化低,是有意討好主人.有一次,莫里哀故意把寫失敗了的劇本念給她聽,結果女仆瞪大眼睛說:“這不是先生寫的.”莫里哀聽后非常震驚.可見文化低的人同樣也能夠鑒別文章的好壞.這里的關鍵是虛心,要有群眾觀點,放得下架子,才能得到有益的幫助.
重視寫作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提高以理論指導寫作的自覺性,減少盲目性.
前面說過,寫作是文章作者創造性的精神活動,也是社會性的文化現象.一篇文章的得失好壞,不僅決定于作者自身的個性、稟賦或努力程度,也和他對這一精神活動的客觀規律以及與此相應的規范性要求的理解、把握程度有關.所謂寫作理論,主要就是對于這些規律規范的概括和闡釋.
有的同志輕視寫作理念知識對于寫作實踐的指導作用,認為不學理念也可以寫出文章,其根據是有的作家沒有學習寫作理念知識,也寫出了很好的作品.這個看法是片面的.事實上,所有會寫文章的人,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通過不同途徑,在寫作的規律性知識方面積累了較高理論素養或豐富的經驗性體會的.有些人由于種種原因未能系統地學習寫作理論知識,但他在練習寫作的過程中,一定也閱讀過許多范文,在這些范文中,就蘊含某些寫作原理和規律,所以他也等于是在學習借鑒前人的寫作實踐中掌握了他們.毛澤東同志在《實踐論》中說過:“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更深廣地感覺它.”系統的理論學習和具體的經驗積累之較高的理論修養,自己在實踐中就能自學地揚長避短,閱讀別人作品也能更好地分辨精華、糟粕,對于寫作能力的提高自然會有更大的幫助.
學習知識和理論,目的是指導實踐,要在能力的轉化上多下功夫.即使是對知識、理論掌握程度的考核,也就在把重點話如何運用知識、理念來分析問題、說明問題上面,而不以單純地復述、背誦要領或條條為滿足.再說,知識和理論的作用,主要在于說明寫作活動自身的矛盾運動及其變化規律,幫助習作者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而不可能提供什么一試就靈的仙丹妙藥或是照搬不誤的萬能模式.
正因為如此,我們在重視學習科學的理論知識與前人成功經驗的同時,還須與發揮自己獨立的創造精神有機地結合起來.古人云:“文有大法無定法.觀前人之法而自為之,而自立其法……不死,文自新而法無窮矣.”又說:“所謂法者,行所不得不行,止所不得不止……自神明變化于其中.若泥定此處應如何,彼處應如何,不以意運法,轉以意從法,剛死法也.”今天我們同樣需要有這樣的學習態度和寫作態度.
相關推薦:
著作權轉讓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內容)
最新立法法全文(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2023修正)
上訴狀怎么寫(上訴狀的訴訟請求怎么寫)
婚內經營性債務屬于共同債務嗎(婚內經營性債務屬于共同債務嗎)
涉外民事訴訟程序的原則(涉外訴訟的原則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