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你要認真回答的話:
用人遲疑,有功不賞,典型就是韓信投漢事件。其余如陳平等亦最初在項羽手下用事。(當然,項羽的用人有很顯著的任人唯親的現(xiàn)象---凡是有恩或交好于叔父項梁的皆用,否則皆不用)這種任人唯親可能是其貴族遺風,可以讓他招到最后自刎前的八百勇(死)士,但很難做到拉攏有智謀之人為其效力。
個人軍事才能很高,戰(zhàn)略才能不高。正面擊破劉邦后居然可以談完判就坐等劉邦的“幫手”開辟第二戰(zhàn)場,自己活活從戰(zhàn)略優(yōu)勢等到戰(zhàn)略劣勢。
政治才能為0,直接開歷史倒車大肆分封,還把真正兵源富足之地給了三秦(自己拿不怎樣的),為劉邦先取關中,占領秦國舊地,獲取最佳兵源開了綠燈。于是后期劉邦越敗兵越多,項羽則完全承受不了敗仗。
本來上面3條,無非讓他與上層貴族決裂,那他有沒有可能抓住下層人民的心,去代表下層人民(無產(chǎn)階級?)很遺憾,他的性格急躁自大,這使得他行事不經(jīng)大腦,早就喪失了對下層人民的拉攏能力。這一點從殺害章邯二十萬降卒開始他就在亂來了。最終自刎前田父為其指錯路一事,更已顯得他此時存在本身就已經(jīng)于世是錯了。
當然,客觀上劉邦確實是很強的對手,可以說就算單論軍事才能歷史同期擠個第3或者第4也不為過。(自行揣摩英布叛亂時的點評。)即便不及項韓,也不該是輕視的對手。
之所以項羽會輸,是因為劉邦深明用人之道,他雖然生于貧家為人吊兒郎當,如同他自己所說的那樣,他本人的謀略、軍事、政務等才能均不如其手下賢臣,但他能使他們?yōu)槠湫е页隽Γ撬晒Φ脑颉G覄疃Y賢下士,對部下賞罰分明,懂得感恩,能夠公平地加功進爵,因此籠絡了很多原本屬于項羽手下卻沒受到重任的人才。
項羽帶兵打仗的能力超群,敗給劉邦,是因為太年輕還是太清高?能被稱做西楚霸王的男人到底有多厲害呢?歷史上并沒有太多的描述,只因為他是失敗者,所以不會給他太多的筆墨來表述他一生的功績,反而會大肆宣揚他的失敗來襯托成功者的強大和天命所歸,項羽能夠在諸侯爭霸的時候僅僅用了三年的時間就從一干人群中脫穎而出,就證明他確實是有過人之處。
項羽天生力氣就非常的大,秦朝時候的青銅鼎有多重呢,據(jù)歷史記載大概有二百多公斤重,曾經(jīng)的秦武王本身也是一個非常喜好武動的人,他為了彰顯自己的力氣,在百官面前公然的做出舉鼎的動作,最后卻被砸死了,武王可不是一般的武夫,從小也是力大如牛的人,他都沒有舉起來的鼎被項羽舉起來了,可見項羽的力氣是真的大。項羽的帶兵打仗的能力也非常的強,還有在對戰(zhàn)劉邦的時候,也是用了僅僅幾萬人就打贏了劉邦的數(shù)十萬大軍,甚至還將劉邦的妻子和兒子捉了做人質(zhì)。
彭城之戰(zhàn)可以說是
彭城之戰(zhàn)可以說是項羽稱霸之戰(zhàn),當時的項羽只帶了不到三萬人,而劉邦則是帶著有將近六十萬的漢軍與之相抗衡,可是因為劉邦帶的漢軍都是一群混合的軍隊,并沒有經(jīng)歷過嚴格的訓練,也沒有統(tǒng)一的紀律,這樣的軍隊在裝備精良的楚軍面前跟一盤散沙也沒有什么區(qū)別,項羽所帶的軍隊可都是經(jīng)歷過戰(zhàn)場廝殺的精兵,劉邦的那群散軍一見到項羽的軍隊如此威武,在氣勢上基本上已經(jīng)輸了一半,所以當時被項羽軍隊殺死的人并不多,反而是因為逃跑互相踩踏致死的人不在少數(shù),所以歷史上最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其實輸就輸在氣勢上。
也就是這次戰(zhàn)役項羽錯失了第二次殺劉邦的機會,有人說項羽完全可視追趕上去將劉邦殲滅,畢竟當時的劉邦可以說是走投無路了,有人說項羽不殺劉邦是因為當時他的三萬兵馬也有損失,如果繼續(xù)追趕下去很容易被劉邦剩下的軍隊絞殺,造成大的傷亡,但是更多人偏向他不愿意在這個時候殺死劉邦的說法,畢竟從鴻門宴的事情上就可以看出來,項羽是一個非常清高的的人。
其實在鴻門宴中項羽沒有殺劉邦主要是有三方面,一方面就是他的清高,當時先攻下漢中的是劉邦,所以根據(jù)楚懷王死的時候說的誰先進關中誰封王的說法,劉邦是要被封王的,可是劉邦身邊有一個非常聰明的人,那就是張良,他勸劉邦千萬不要和項羽硬碰硬,項羽一個人雖然不足畏懼,可是還有其他諸侯的勢力呢,如果劉邦跟項羽鬧翻了,那等于是替其他諸侯鏟除了一個有力的對手,而自己就成了暴露在眾人面前的出頭鳥了,所以劉邦主動的退出了咸陽城。
項羽雖然給劉邦送去了鴻門宴的帖子,但是看劉邦如此識相,他覺得如果自己再再酒桌上殺人,那就太有損他楚霸王的威名了,所以這是項羽沒有殺劉邦的原因之一。
還有一個方面就是因
還有一個方面就是因為項羽聰明,試想一個能夠在三年時間打出自己一片天地的年輕人,沒有一點頭腦早就被那幫狐貍一樣的老家伙吃的骨頭都沒有了,上面也說了,劉邦撤出咸陽是因為他害怕諸侯們黃雀在后吞了他,那項羽害怕的鄭顥也說這點,雖然當時的諸侯聯(lián)盟是以項羽為尊的,可是那只是因為項羽的名號太大,能夠震懾組劉邦,等于是說他們在利用項羽的名氣,因為利益才團結(jié)到一起的,實際上每個諸侯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他們希望項羽和劉邦斗的你死我活,這樣的話他們就完全可以坐收兩個人的成果了。
還有一點如果項羽真的在鴻門宴上殺死了劉邦,那必然會讓別的諸侯感覺到害怕,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就會被楚霸王也殺了,所以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他們一定會團結(jié)起來一致對付項羽,這對于項羽來說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不僅劉邦的軍師知道這其中的門道,項羽也不是傻子自然也十分清楚,所以鴻門宴上他不想殺也不能殺劉邦。
項羽最后慘敗,逃到烏江邊上的時候明明可以乘船回到江東,可是他卻沒有選擇活下去,反而一劍結(jié)束了自己的性命,是因為他太清高嗎?不是的,是因為他的清高還是他從江東帶過來的兵,那些士兵都是他家鄉(xiāng)的兒女,他沒有面目回去面對他們的父母,更重要的是,如果他逃回了江東,那么劉邦一定不會留給他休養(yǎng)生息的機會,不會再給他威脅自己政權(quán)的機會,所以如果他逃回江東的話等于就是將戰(zhàn)火帶回了自己的家鄉(xiāng),他不能這樣做,所以他的下場只能是死。
其實項羽從一開始占領咸陽城的時候,就已經(jīng)注定了他日后失敗的結(jié)局,他畢竟年輕,根本斗不過正值閱歷豐富,考慮周全的劉邦,當初諸侯分封天下的時候,他將西蜀分給了劉邦,那是一個離他很遠的地方,劉邦自然很高興了,因為他可以在項羽看不見的地方休養(yǎng)生息,準備下一次戰(zhàn)役,而他項羽呢,被諸多的諸侯包圍在咸陽城里面,不僅勢力得不到擴張,一旦發(fā)生什么情況,他遠在江東的家鄉(xiāng)軍也沒有辦法立刻趕過來支援,所以項羽一直被限制,而劉邦則偷偷的壯大了自己的勢力。
項羽二十多歲就因為巨鹿之戰(zhàn)而成名,這已經(jīng)達到了當時很多人一輩子都達不到的高度,所以他是有張揚的資本的,也是由清高的資格,可是政治斗爭畢竟不是一場比狠斗勇的游戲,這是一場修行,是需要磨練心性的,怎么可能憑借著一腔的勇氣就在這場戰(zhàn)爭中獲勝呢?反觀劉邦,他起義的時候已經(jīng)四十多歲了,可以說經(jīng)歷過是事情是項羽的一倍,而心性早就已經(jīng)磨練是十分圓滑,自然玩兒起手段來,劉邦更高明一些
項羽最后輸給劉邦主要因為:1、項羽雖有謀士范增卻不能知人善用,比如鴻門宴上范增勸項羽殺掉劉邦,好機會項羽卻未能把握。反觀劉邦就不同了,對張良言聽計從,比如韓信打下齊地后請封假齊王,劉邦初時大怒,經(jīng)張良暗中踢劉邦一腳,劉邦立時醒悟并說要做就做真齊王,何必要做假王。而且對部下都能信任并善用,韓信開始在別處不得意,到了劉邦處,劉邦能封壇拜將,部下告陳平貪賄,經(jīng)陳平解釋后也能信任,對陳平的計謀也能善用。
2、項羽匹夫之勇,婦人之仁,抓住劉邦家人卻不能以此威脅劉邦,反被劉邦片言化解,如果在劉邦老爹身上做點文章,在以孝道當先的先秦時代還是很夠劉邦頭疼的。看劉邦就臉皮厚多了也無情多了,.項羽揚言要殺死劉邦的父親煮成羹.劉邦說他和項羽曾經(jīng)結(jié)為兄弟,他的父親就是項羽的父親.既然項羽要把自己的父親殺掉燉湯喝,那不妨也分他一口。在兵敗逃命的路上為了馬車跑得更快數(shù)次把漢惠帝和魯元公主從車上扔下去。
3、項羽入關中后大肆搶掠,劉邦能約法三章。
4、項羽吝嗇封賞部下,每有封賞,項羽都捏著大印摩挲很久。劉邦就大氣也奸詐多了,和兩國約定:假如戰(zhàn)勝楚國,睢陽以北到各城的土地,都分封給彭相國為王;從陳以東的沿海地區(qū),分封給齊王韓信。
5、有個儒者韓生,主動投靠項羽,建議說:“關中土地肥沃,山河險阻,是稱霸的基業(yè)之地,建議以后駐扎在這里,行秦國之故事,內(nèi)斂自強,吞并四方,再成帝王之業(yè)。項羽答了一句:“富貴不還鄉(xiāng),猶如錦衣夜行。”聽了項羽的話,韓生對人說:“都說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然不錯。”項羽知道后怒不可遏,立即把韓生抓來放在大鍋里活活煮死了。
相關推薦:
著作權(quán)轉(zhuǎn)讓法律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quán)法的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