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劉邦晚年變得愛猜忌、多疑,不再信任當時一同征戰沙場的功臣將領們,唯恐異己叛變,于是有眾多功臣諸侯紛紛被害,韓信被殺,蕭何入獄,那么身為漢初三杰之首的張良下場如何,有沒有被高祖所殺呢?
漢初三杰之張良
對于張良之死,通常有兩個說法,一是安享晚年,居官善終;還有一個說法是功成身退,隱于山林。
張良為人深明大義,了解劉邦的心思,在高祖登基后,便選擇了明哲保身的從政之路。張良為人聰明,懂得察言觀色,天下初定后便假借自己身體羸弱之名極少出門參政,隨著漢高祖政權逐漸穩固,張良便從師者退居賓客,對天下大事極少出謀劃策,不左右劉邦的決策,保持著可有可無的角色與時進時退的姿態。在劉邦斬除異姓王的過程以及皇室斗爭中都極少參與,盡量避免被卷入其中,也使自己沒有給劉邦帶來威脅感,免于被誅殺的下場。
張良在劉邦有意換太子時,考慮到天下未穩,各項制度尚未完善,如若發生此事則下場很嚴重,于是答應幫呂后出謀劃策保住了太子之位,也正因此贏得了呂后對他的敬重。
有傳言稱張良協助劉邦平定天下后,便功成身退,追尋其道教先師,隱居于通城一風景秀麗的黃袍山隱居下來,該山甚至以其師命名為張師山。張良還在此修建道觀,創辦書院收學生,從此不聞天下政事,安生于此。
劉邦為什么不殺張良
網上有人問劉邦為什么殺張良,畢竟劉邦在登基后殺了不少有功之人。自古帝王,都有戰國勾踐那樣兔死狗烹的行為,一旦國家鞏固了,就會猜忌身邊的功臣,想方設法除掉,以絕后患。其實歷史上張良的善終的,與其說劉邦為什么殺張良不如說劉邦為什么不殺張良來的貼切。
劉邦與張良
張良是一代謀圣,以他的智謀怎么會看不出劉邦的心思。他知道劉邦坐在皇位上一直不安心,總覺得要鏟除掉那些威脅漢室江山的人,所以認為應盡早離開,就像戰國的范蠡一樣。張良向來身子弱,經常生病,早在劉邦入關后,他就因為生病經常不出門,后來劉邦的江山趨于穩定了,他也就漸漸隱退了。除了參與劉邦想廢立太子一事外,基本上遠離政治核心,在劉邦鏟除異性王時也幾乎不參與。
劉邦封給張良的食邑是齊國的三萬戶,張良推辭了,只要了第一次見到劉邦的留地就離開了。他說:“秦滅了韓國后,自己就成為平民,現在作為一個平民能夠受封為侯并得到萬戶的食邑,已經很知足了。現在國家日漸穩定,朝中事有人謀劃,為韓國報仇和封侯的愿望也實現了,此生足矣。”據說張良到張師山附近的黃袍山過著隱居的生活,偶爾也會授課,也有說他去修道了。
劉邦沒有殺張良,一方面是張良自身的因素,他看清形勢,能夠及時隱退,不貪戀權位,協助劉邦奪得江山的主要目的也是為了給韓國報仇和推翻暴政;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劉邦信任張良,數次得到張良的救助,況且張良沒有異性王的兵權,在朝中也沒有實際的權力。
劉邦殺了哪些功臣
高處不勝寒,劉邦也不例外,劉邦打下江山稱帝時已經年逾五十,老年的劉邦變得愛猜忌、多疑,甚至不再信任當年一同南征北戰的功臣將領們,尤其是不放心異姓的諸侯,于是有眾多功將紛紛被劉邦殺害。
在中國歷史上,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是殺戮功臣的典型代表。
那么漢高祖劉邦為什么要殺戮功臣呢?西漢初年,劉邦登基稱帝是在眾多的異姓諸侯王的擁戴之下成為皇帝的。
漢王五年,劉邦在消滅項羽之后,楚王韓信、韓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故衡山王呉芮、趙王張敖、燕王臧荼等人共同擁戴劉邦成為皇帝,劉邦稍微推辭了一下之后在山東即位為皇帝。在此之前,劉邦身為漢王,和這些諸侯王之間并沒有本質的區別。
西漢初年異姓諸侯王形勢圖
劉邦稱帝后,這些異姓諸侯王事實上都是半獨立性質的。
他們對劉邦的大漢王朝構成了很大的威脅。
劉邦對他們并不放心。而這些人,都是一群草莽英雄,在秦末的戰爭中和楚漢相爭中,都立下了赫赫戰功,擁有比較高的聲望。劉邦自己或許還能鎮得住他們,但是劉邦不能不考慮到自己的身后。
最具有典型性的是彭越,彭越在楚漢相爭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相當于敵后游擊隊的隊長。
楚漢相爭中彭越作戰示意圖
后來有一次代國的相陳豨反叛劉邦,劉邦要求彭越帶兵參與對陳豨的討伐。眼看著各地的異姓諸侯王越來越少,彭越不能不產生兔死狐悲之感。于是,彭越托病沒有親自前往,而是派了個將領帶了點兒兵就去了前線。劉邦一看彭越沒有親自前來,非常惱怒,立即派了一個使者到了彭越的封地去訓斥彭越。
彭越一看劉邦真的生氣了,不禁也有些害怕,想著干脆就自己去一趟。
而彭越的將領扈輒卻對彭越說,如果大王親自前往,就證明此前你生病是裝的,不如干脆反了算球!彭越則是猶豫再三。
就在彭越猶豫之際,彭越曾經對手下一個官員非常不滿,準備殺掉他,于是這個官員就跑到劉邦那里告發彭越和扈輒謀反。劉邦本來就對彭越心存忌憚,如今有了借口,劉邦立即下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抓捕了彭越。
劉邦把彭越抓到了洛陽,經過一番審理之后,劉邦也沒有找到彭越謀反的真憑實據。不得已,劉邦以彭越“反形已具”為由,廢黜了彭越的王爵,把彭越流放到四川。
彭越前往流放地的路上,遇到了準備到洛陽去探望劉邦的呂后。
故人相見,彭越涕泗橫流!他向呂后哭訴道:“我真的沒有謀反,如今我已經一把歲數了,皇后能不能看在故人的份上,跟皇帝陛下講講情,讓我回老家。我就想在老家安安靜靜地當一個小老百姓,您看如何?”呂后一聽,立即爽快地答應下來,“這事就包在我身上!”就這樣,呂后把彭越又帶回了洛陽。
第一個犧牲品是燕王臧荼,他就在劉邦稱帝的那一年被劉邦以謀反罪名消滅。接著是韓信,在劉邦稱帝的第二年被逮捕。
劉邦登基稱帝時封了七個異姓王,但到頭來都被劉邦接二連三的給殺掉了。對于這些與他同生共死同闖天下的“好兄弟”,一代帝王為何會下如此殺手?高帝五年,漢初劉邦稱帝,有封王封侯者百余人,這些漢初功臣中,大家熟知的有蕭何、張良、韓信、彭越、英布、曹參、陳平、灌嬰、周勃、樊噲等人。其中,韓信、彭越、英布被誅,恰巧三人都是異姓諸侯王。那么劉邦為什么要殺這些功臣呢?
第一個犧牲品是燕王臧荼,他就在劉邦稱帝的那一年被劉邦以謀反罪名消滅。
接著是韓信,在劉邦稱帝的第二年被逮捕,罪名同樣是企圖謀反。5年后,劉邦夫人呂皇后對被軟禁多年的韓信仍不放心,又用計將他處死于長安宮中,并且誅連三族。
劉邦的懷疑猜忌和殘酷無情,使得將士和功臣們人心惶惶,唯恐有一天會被他消滅,有的甚至被逼得真的反叛起來。韓王信就是害怕劉邦的懷疑,在極度恐懼的情況下干脆公開投降匈奴的。但最后也逃脫不了被追殺的命運。
燕王盧綰是劉邦的同鄉,自劉邦浪跡豐沛市井之時,他們就成了患難與共的朋友。漢朝開國前,盧綰一直是劉邦的親信和心腹,但最后也被劉邦逼得逃亡匈奴,罪名又是有謀反企圖。
趙王張耳本是劉邦的女婿,也因涉嫌謀反被廢除王位,貶為宣平侯。
公元前196年,當另一將領陽夏侯陳豨被逼反叛時,梁王彭越的部下曾勸彭越一同謀反,彭越猶豫著沒有答應。劉邦得知此事,不但不表彰彭越的忠心,反而將他逮捕后處死。
最殘忍的是,劉邦殺了彭越之后,為了威脅警告其他將領和功臣,竟將他的尸體剁成肉醬,再派人分賜給各位諸侯和功臣品嘗。功臣們因此更加膽戰心驚。
這樣,在漢朝建立的短短7年之內,劉邦就利用各種借口,將除遠處偏遠南方而又勢力弱小的長沙王吳芮以外的所有異姓諸侯王相繼鏟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