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語、蘇格蘭語是英語的方言嗎?
愛爾蘭語、蘇格蘭語跟英語是什么關系?是屬于英語的方言,還是完全不同的語言?這幾個語言互相之間能進行基本的交流嗎?不是。
愛爾蘭語(Gaeilgenah Éireann),屬于印歐語系—凱爾特語族,在英語中也稱為Irish、Gaelic、Irish Gaelic或Erse,愛爾蘭語和布列塔尼語、威爾士語、以及蘇格蘭蓋爾語有相當密切的關系。愛爾蘭語是愛爾蘭的官方語言,同時也是北愛爾蘭官方承認的區域語言,使用人口有26萬。
蘇格蘭蓋爾語屬于凱爾特語族蓋爾亞支的一種語言。也被稱為高地蓋爾語或高地蘇格蘭語。,所謂“蘇格蘭語”是用來指另一種屬于日耳曼語族的“低地蘇格蘭語”。
擴展資料
愛爾蘭語為愛爾蘭的第一官方語言。憲法承認,英語是第二官方語言。作為愛爾蘭的第一官方語言,愛爾蘭語屬于所謂的“凱爾特語族”,與英格蘭語、蓋爾語、威爾士語和布列塔尼語關系密切。
愛爾蘭人的先民主要屬于凱爾特部落群的蓋爾人,并吸收有伊比利亞人、諾曼人、以及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成分。伊比利亞人是愛爾蘭島上最早的居民,來自比利牛斯半島。
在西元前4世紀的時候,蓋爾人從法國南部和西班牙北部來到愛爾蘭島(也有學者認為這批蓋爾人系來自蘇格蘭)。
同化了居住在當地的伊比利亞人,并成為愛爾蘭民族的基礎(穆立立2000)。多數的歷史學家相信,在西元前7世紀左右,愛爾蘭人就開始在愛爾蘭島上定居,從事農業生產和飼養家畜(杜昆2000)。因此,愛爾蘭語有著相當長遠的歷史。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愛爾蘭語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蘇格蘭蓋爾語
英國是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四個部分構成的,英國的官方語言是由位于英格蘭中心的倫敦方言發展而來的現代英語。可以說英國是英語一統天下的官方語言。但是蘇格蘭在歷史上是獨立的小王國,而北愛爾蘭是愛爾蘭共和國的一部分,有他們自己的領土和語言。這兩種語言并非英語的方言,而是獨立的語言。
蘇格蘭本民族的語言為蓋爾語,起源于古克爾特浯,現在仍講這種語言的約有8萬人。蓋爾語對于大部分蘇格蘭人來說已成為一種陌生的語言,而且蘇格蘭人在說英語時,往往帶有濃重的地方口音。
愛爾蘭人的民族語言為愛爾蘭語,與 威爾士語,蘇格蘭蓋爾語,布列塔尼語(法國的布列塔尼半島) 同屬于印歐語系之中的凱爾特語族。在愛爾蘭,屬日耳曼語族的英語被廣泛應用,而另一種官方語言,愛爾蘭語則被使用在西海岸線地區。
是英語的方言,交流起來就像是蘇州人與上海人交流
這三種語言都屬于印度-歐羅巴語系
愛爾蘭語(Gaeilge)屬于凱爾特語派,與蘇格蘭蓋爾語(高地蘇格蘭語)屬于同一個語派.在表現法上與意大利語派有一些共通點,在詞匯方面則與日耳曼語派有一致性
愛爾蘭語中的國名:
愛爾蘭:Éire
英國:Sasana
美國:Meiriceá
意大利:An Iodáil
法國:An Fhrainc
德國:An Ghearmáin
日本:An tSeapáin
中國:An tSín
英語(English)和蘇格蘭語(Scots,低地蘇格蘭語)都屬于日耳曼語派.蘇格蘭語是從中世英語中分離的一種語言,同現代英語較為接近
英語 <-> 蘇格蘭語
About <-> Aboot
Welcome <-> Walcome
Thought <-> Thocht
One <-> Yin
Two <-> Twa
Church <-> Kirk
Music <-> Muisic
History <-> Historie
關于英國的威爾士,急!!!!!!!
英國威爾士的卡迪夫,英國的威爾士是不是和英格蘭還是有區別的?為什么上大學還是選英格蘭的多,還有這個卡迪夫城到底怎么樣?我現在威爾斯回你這問題。威爾斯是大英聯合王國(UK)的一個古國。寫信的地址最后一行是 UK 而不是England 或 Great Britain. 因為世人不十分清楚英國的情形所以選擇的人較小,但現在情況不同,卡迪夫和史云斯 Swansea 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很多。威爾斯地大人稀,只有二百多萬人,全集中在南威爾斯,北威爾斯也有三所大學。卡迪夫 Cardiff 是卡迪夫首府,也是行政中心,十分繁忙。Cardiff 大學的醫學院,化學系,建筑系十分有名,排名也在三十名前,離倫敦 150英里,火車二小時,若小心選購車票, 火車費約 25鎊來回,旅游車可低至2鎊。而史云斯 Swansea 大學也不錯,面對海灘,到市中心也方便. 離 Cardiff 40英里。不過當你申請英國大學時要小心中介公司誤導。 如巴富大學 Bath, 可能是指 Bath Spa 大學。Bristol 大學也可能指 University of South West England (他是在Bristol 內,但排名120以外,而Bristol 在前十),牛津大學可能指 Oxford Brook 學校。 我用的名字 Cymru 就是威爾斯文的威爾斯。如有問題可給我留言。
因為英國的好大學基本上集中在英格蘭地區,其次是蘇格蘭地區。威爾士地區的學校較少,且威爾士有自己的語言,英語有口音。
威爾士環境不錯,不過不會象英格蘭那樣昌盛,威爾士更象鄉村,除了幾個大點的城市外。
蘇格蘭,威爾士也說英語嗎?
他們是有當地語言對嗎?如果一個英國人是威爾士或蘇格蘭的,和他交流依然可以使用英語吧?蘇格蘭和威爾士是有他們當地的方言蓋爾語的,但是基本上人們都說英語,蓋爾語反而說的人很少了。英國人都是會說英語的。
歡迎繼續提問
蘇格蘭和威爾士都有自己的語言,蘇格蘭語和威爾士語,但因為跟英語有一定的淵源關系,尤其是隨著大不列顛聯合王國的建立,它們與英格蘭的交流已經深入到各個層面,英語早已經在這兩地通用。盡管他們還帶有自己的獨特口音,但是你完全可以用英語跟他們交流,是沒有任何困難的。
英語是官方語言,可以用英語和威爾士、蘇格蘭人交流,盡管他們不喜歡英語。愛爾蘭和蘇格蘭人都說自己的語言 蓋爾語,GAELIC.這是因為早年的蘇格蘭人都是從愛爾蘭渡海過來,然后和當地人混居形成今天的蘇格蘭民族.但是語言上仍然和愛爾蘭保持一致/些許差別.而威爾士語雖然同屬凱爾特語族,但相互間不能互通.
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在文化方面有哪些差異
中英都行,最好是英文,急英格蘭文化
蘇格蘭位于英國北部。提起蘇格蘭,令人腦海中興奮的畫面是那動人的湖光山色、爛漫的城堡、清風送爽的高爾夫球場、醇美的麥芽威士忌、格子呢與風笛,這些都是蘇格蘭的文化特色。
獨立而奮斗蘇格蘭人民
蘇格蘭有自己的議會、法律、自己的銀行、貨幣。他們與英格蘭人之間微妙的關系嘛,則是既恨又嫉,那么多年的仗怎么能白打?直到今天,蘇格蘭人都還在為獨立而奮斗,“勇敢的心”中William Wallace最后喊出的不就是“Freedom”嗎?
蘇格蘭的國花是一種叫做“薊”的野花。聽說是多年前外族入侵,晚上準備偷襲時,被這種帶刺的小植物扎的大聲亂叫,暴露了行蹤,最后大敗而回。于是蘇格蘭人便把它奉為國花。其實,它就像蘇格蘭人一樣,倔強而有性格。
熱愛生活的蘇格蘭
蘇格蘭人是性格粗獷,友好善良的人民,他們較好地保存了傳統文化,在民歌、音樂、服飾上至今還保留著自己的民族特點。蘇格蘭人熱愛生活,風笛、格子裙和威士忌是蘇格蘭人的標志。尤好飲酒,特別是威士忌,他們稱之為“生命之水”。蘇格蘭威士忌--酒不醉人人自醉他們心胸開闊,樸素正直,也許是連綿的雨季和嚴酷的氣候培養出的倔強與頑強。蘇格蘭人穿著這種裙服表示他們對英格蘭人統治的反抗和要求民族獨立的強烈愿望。
今天每當蘇格蘭高地的居民喜慶聯歡會時,總是穿上漂亮的方格裙,披上斗篷,頭戴黑毛高冠,左邊插一支潔白的羽毛,腰前配一支黑白相間的飾袋,穿著白鞋罩,短毛襪,長僅及膝的褲子,奏起歡快的風笛,跳起“辛特魯勃哈斯”舞蹈,一股濃郁的蘇格蘭民族風情撲面而來。穿格裙的吹笛人、穿格裙的酒吧招待、穿格裙的軍人、穿格裙的居家男人… 對蘇格蘭而言,就象格裙和風笛不能分開一樣,沒有了穿格裙的男人的蘇格蘭也就變了味道。
它就象織在服裝上的文字一樣,訴說著每一個蘇格蘭族群的歷史。在電影《勇敢的心》中,有一段優美的場景:蘇格蘭的民族英雄華萊士和愛人逃開英格蘭人的監視,在幽靜的高原月色下互定終身時,華萊士送給愛人的定情信物就是織成代表他們族落標志的一條格呢布。
英格蘭文化
英格蘭悠久的歷史孕育了豐富的傳統文化,英格蘭的足球文化,還有大都市倫敦,這些都是英格蘭文化的縮影。
英格蘭的足球迷
英格蘭人見面時,無論是面對面或是在網絡空間中,球賽的進展總是最熱門,最無法避免的話題。
與英格蘭人打交道,天氣與足球這兩個話題就足夠貫穿一整個談話的內容。知道你支援哪一個城市的足球隊可以讓你成為他們的朋友或是敵人。在英格蘭,英格蘭人的一生似乎都是被足球所環繞著。對他們而言,想要逃避足球是幾乎不可能的,因為大多數的男生從小就喜歡踢足球,踢得好壞是一回事,但風靡的情況是無法言喻的。再加上周末的聯賽,他們的生活幾乎受到足球的主宰。這次的世界杯足球賽中,每逢有英格蘭隊出賽時,就可以在街上看到把英格蘭圣喬治旗穿在身上的球迷們高唱支援英格蘭的歌,一路邊唱邊跳成群結隊走到球場看比賽。
比賽當中,整個城市看起來就像死城一樣,街上行人稀少,因為大部分的人要不是到PUB群聚看比賽。就是留在家中看電視轉播。相信嗎?連英國女王也是足球迷。 這讓我很完整透徹解英格蘭球迷在英格蘭隊出賽時的凝聚力及愛國情操。英格蘭人熱愛足球,也因此讓許多足球文化與英格蘭的文化互相的影響融合,所以每次英格蘭隊贏球時,他們都會大唱 “Football is coming home”。
政治文化中心倫敦
英國首都倫敦英國首都倫敦位于英格蘭東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倫敦不僅是英國的政治中心,還是許多國際組織總部的所在地。倫敦是世界文化名城。大英博物館建于18世紀,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集中了英國和世界各國許多的古代文物。除大英博物館外,倫敦還有著名的科學博物館、國家畫廊等文化設施。倫敦大學、皇家舞蹈學校、皇家音樂學院、皇家藝術學院和帝國理工學院等是英國的著名院校。倫敦大學成立倫敦是世界文化名城。倫敦大學成立于1836年,宮殿東北角是高達97米的鐘樓,鐘樓上著名的“大本鐘”海德公園是倫敦的名勝之一,坐落在倫敦市區的西部,占地636英畝,是市區最大的公園。公園內有著名的“演講者之角”又稱“自由論壇”。每到周末,幾乎整天有人來這里演講,除不準攻擊女王和宣傳暴力革命外,演講內容不受限制。
威爾士文化
威爾士,如今已是聯合王國里一個獨立的實體。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著迷人的故事,它起源于凱爾特人,接著是羅馬人,撒克遜人。他們的傳說傳頌著勇敢的威爾士人的英雄事跡,而他們的神話則講述了威爾士土地上那些讓人驚異的生物。
威爾士是英國最安全、犯罪率最低的地區
威爾士人的生活離不開體育活動,舉辦健行、爬山、高爾夫球、風浪板以及被視為是威爾士國家運動的橄欖球都是十分盛行的戶外運動。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北威爾士地區仍使用威爾士外,南威爾士地區仍以英語為主要語言,所以在求學與生活上并不會有所謂威爾士口音的適應問題。
威爾士素有“歌曲之鄉”的美名,造就出許許多多的音樂人才與優良的音樂傳統。威爾士擁有悠久歷史的凱爾特人,其豐富的民族音樂與詩歌成為威爾士的珍貴資產,這也是威爾士人認為其與英格蘭人不同并值得驕傲之處。在語言上,英語仍為官方語言之一,在許多標示上仍以英語為主要語言,所以在求學與生活上并不會有所謂威爾士口音的適應問題。 古老而又現代的威爾士,是許多不朽的神化與傳說的源頭。紅色的龍旗,卡第夫的國民議會是他們引以為傲的國家標志。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都鐸王朝也是在這里誕生。
威爾士,如今已是聯合王國里一個獨立的實體。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著迷人的故事,它起源于凱爾特人,接著是羅馬人,撒克遜人。
北愛爾蘭文化
提到北愛爾蘭總是想到愛爾蘭,但是北愛爾蘭使屬于英國。這獨特的歷史問題,讓北愛爾蘭充滿了神秘感。北愛爾蘭擁有深邃的文化底蘊,這里是文化愛好者的天堂,美食家的樂園。
北愛爾蘭的節日
阿馬和唐郡的圣帕特里克(3月17日)節是北愛爾蘭最大的圣帕特里克的紀念活動。這里是圣人和學者的沃土,是當地基督教文化的搖籃,現在這兩個地區被稱為圣帕特里克之鄉。每年7月12日,北愛爾蘭的所有居民,不分派系和宗教信仰,都會紀念1690年博恩戰役的勝利。在那場戰役中,信奉新教的奧蘭治的威廉國王戰勝了信奉天主教的國王詹姆士二世。7月11日夜,北愛爾蘭全境都會舉辦焰火表演和各種慶祝宴會,第二天,著名的游行和展覽活動將會如期舉行. 巴利克萊五月節是當地的一項古老習俗,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756年,它最初是一個慶祝豐收的節日,如今年輕女子依然會在這一天穿上自己最美麗的衣裳,在傳統音樂的伴奏下盡情歡舞。
北愛爾蘭的飲食
北愛爾蘭肥沃的土地,充裕的雨水,清潔的水源和豐美的牧場為世界供應著可口的美酒佳肴。當地溫和氣候和廚師的精湛手藝帶來了當地濃厚的風味美食。 各種天然資源奇妙的組合,再加上食品加工上豐富的經驗,嚴格健康衛生控制和食品質量保障,種種因素構造成了北愛爾蘭這個美食天堂。
北愛爾蘭已經成為了世界飲食愛好者的勝地。對于美食狂熱者來說,北愛爾蘭可能象征著英倫三島中最物有所值之地。獲獎無數的餐廳結合了手藝精湛的廚師和當地的高品質的農產品為美食愛好者們提供一次真正難忘的體驗。千百年來,餐飲文化一直作為北愛爾蘭文化中重要部分。今天北愛爾蘭菜肴以新鮮、創意、精美擺制為特色。從農場商店到農民市場,從當地的酒吧,咖啡店到豪華的餐館,北愛爾蘭讓你體驗一次孕育于傳統的新鮮美食體驗。
蘇格蘭的格子裙與風笛,英格蘭人民對足球的情有獨鐘,威爾士人民對歌曲的熱愛以及北愛爾蘭豐富多彩的節日和各式的美食,都為我們勾畫出一個令人驕傲的古老文化之國。無論你去哪里,都能發現各式各樣的風景和多元的文化。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習俗,文化和傳統,等著我們掘。
哥哥啊 你什么時候看見應格蘭男人穿裙子了啊
大約距今九千年以前,不列顛諸島與歐洲大陸還是連成一體的,那里居住著 中石器時代的地中海人和阿爾卑斯人。約五千年前,伊比利亞人自地中海地區西 遷,是首批從大陸渡海過來的,征服了原有的居民。這次征服必定十分野蠻悲 慘,使我們已經找不到任何中石器人的痕跡了。著名文化古跡索爾茲伯里平原上 的怪石圈,就是伊比利亞人留下來的。是為第一次換血。 到了約兩千五百年以前,有凱爾特人自今天德國南部一路砍殺過來,先后占 領了今日法蘭西、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地,接著又越海占據了不列顛諸 島,殘酷屠戮伊比利亞人。是為第二次換血。 自公元一世紀中葉,羅馬帝國對不列顛進行了長達四百年的殖民統治。政 府、法律和商業都使用拉丁語,只剩下鄉下人才說凱爾特話
very bad
英國包括大不列顛(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和北愛爾蘭,是歐洲共同體12個成員國之一。它的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英國是由不列顛群島中大部分島嶼組成的,其中第一大島是大不列顛,第二大島上有北愛爾蘭和愛爾蘭共和國。蘇格蘭西部沿海有一個叫做赫布里底的大群島。蘇格蘭本土的東北沿海有奧克尼群島和薩得蘭群島。上述這些群島都與本土有行政上的關系,但愛爾蘭海上的馬恩島以及大不列顛與法國之間的海峽群島則基本上自治,不是聯合王國的組成部分。
英國的面積大約為242500平方公里(93600平方英里),從南部海岸到蘇格蘭的最北部差不多將近1000公里(約600英里),橫向最寬處差不多將近500公里(約300英里)。
"Britain"這個詞起源于希臘和拉丁詞,而最終可能追溯到凱爾特語。盡管用"史前時期"這一尺度來衡量時,凱爾特人也是稍后才來到不列顛群島的(在此之前的那些文明就已創造了諸如埃夫伯里巨石建筑遺址和圓形巨石陣這樣的著名歷史遺跡),但是有關英國歷史的文字記載畢竟還是從講述凱爾特人開始的。"凱爾特"這個詞語相當普遍地經常用來區分不列顛群島的早期居民和后來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侵者。
羅馬人的統治從公元43年起延續了300多年。在羅馬人于408年最后撤走之前,該島開始遭到來自北歐的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朱特人的侵擾,經歷了一段日趨混亂的時期。"England"這個詞正是從"Angles"而來的。在此后的兩個世紀中,侵擾逐步變成了定居,并建立了許多小王國。不列顛人在如今的威爾士和康沃爾地區獨立生存下去。這些小王國中出現了力量較強稱霸全國的王國,先是在北方(諾森布里亞王國),然后在中部(麥西亞王國),最后在南方(西撒克斯王國)。但是,來自斯堪的納維亞的北歐海盜接著入侵英國并定居下來,盡管在10世紀時西撒克斯王朝曾擊敗過入侵的丹麥人并一度稱霸英格蘭的廣大區域。
1066年發生了對英格蘭的最后一次成功入侵。諾曼底的威廉公爵在黑斯廷斯戰役中擊敗了英國人,來自法國的諾曼人和其他人來此定居。在隨后的3個世紀中,法語成為貴族的語言,法律結構受到了英吉利海峽彼岸所通行的那一套的影響,社會結構在某種程度上也受到了影響。
威爾士雖然常常處于英格蘭人的勢力范圍之內,但一直是凱爾特人的堡壘。然而在1282年盧埃林王子陣亡之后,愛德華一世發動了一場戰役并取得勝利,把威爾士置于英格蘭的統治之下。威爾士人的民族情緒繼續高漲,15世紀初由歐文·格林德領導的起義便說明了這一點。1536年和1542年的聯合法令把英格蘭與威爾士在行政、政治和法律上統為一體。
當初住在蘇格蘭的大多是皮克特人。公元6世紀,來自愛爾蘭的蘇格蘭人在如今的阿蓋爾地區定居。洛錫安住著英格蘭人,而威爾士不列顛人則繼續北上來到斯特拉思克萊德。9世紀時,蘇格蘭各地區聯合起來抵御北歐海盜。在整個中世紀,英格蘭當時強大的君主國一直威脅著蘇格蘭的獨立。
英格蘭與蘇格蘭最終的聯合表明,當時宗教上的差異比之以往的民族仇視更加至關緊要。在英格蘭,伊麗莎白一世于1603年由蘇格蘭詹姆斯六世(英格蘭詹姆斯一世)繼位。即使如此,英格蘭和蘇格蘭除了在奧利弗·克倫威爾統治時一度被強行聯合在一起,在17世紀它們一直是相互獨立的。到1707年,由于意識到更緊密的政治和經濟聯合會帶來益處,雙方同意建立一個單一的大不列顛議會。蘇格蘭仍然保留自己的司法制度和宗教社區。但是在喬治一世和喬治二世這兩位漢諾威王室新教徒統治期間,英格蘭和蘇格蘭之間的關系緊張起來,詹姆斯二世黨人發動過兩次叛亂,試圖恢復信奉天主教的斯圖亞特王室。
愛爾蘭在公元前就出現了許多王國,但愛爾蘭并沒有能免受北歐海盜的侵犯,到公元10世紀時竟成了北歐海盜的一統天下。
1169年英格蘭的亨利二世發動對愛爾蘭的入侵。英格蘭籍教皇阿德里安四世授予亨利二世最高統治者的權力,因為他急于想使愛爾蘭教會完全順從羅馬。愛爾蘭大部分地區都落到了盎格魯—諾曼權貴手中,但是在中世紀英格蘭幾乎沒有在此直接行使管轄權。
都鐸王朝的幾位君主干預愛爾蘭的傾向要強烈得多。在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時期,對愛爾蘭造反者發動過一系列戰役。'抵抗運動主要集中在北部的烏爾斯特省,1607年由于抵抗運動失敗以及領導人出逃,烏爾斯特變成了來自蘇格蘭和英格蘭的移民聚居地區。
由于英國內戰(1642~1652),愛爾蘭又爆發了多次起義,但都被克倫威爾鎮壓下去。1688年詹姆斯二世被廢黯之后,英格蘭與愛爾蘭之間的戰爭更是不斷。18世紀大部分都是脆弱的和平時期。18世紀末,英國政府為謀求穩定作出了多方努力。1782年,愛爾蘭議會(建立于中世紀)獲得立法自主權;在憲法上與大不到顛的唯一紐帶是王國政府。然而,該議會僅僅代表少數盎格魯-愛爾蘭特權階層,天主教徒被排斥在外。1798年發生了一次起義,但沒有成功;1801年,愛爾蘭與大不列顛聯合為一體。
雖然1916年都柏林民族起義者的起義遭到了鎮壓,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未期,一股稱為愛爾蘭共和軍的游擊力量開始對英國當局采取軍事行動。1920年通過的愛爾蘭政府法案規定要成立兩個地方自治議會,一個設在都柏林,另一個設在貝爾法斯特。該法案于1921年在北愛爾蘭實施,烏爾斯特省9個郡中有6個接受了它們自己的議會,同時在英國議會中仍享有席位,并服從英國議會的最高管轄權。但是,愛爾蘭共和軍繼續在南部為爭取脫離英國當局贏得獨立而戰斗。1921年6月簽訂了停戰協定之后,根據同年12月締結的英—愛條約建立于愛爾蘭自由邦,1949年該自由邦成為愛爾蘭共和國。
海峽群島和馬恩島雖不屬于聯合王國,但與聯合王國有著特殊的關系。海峽群島在10世紀和11世紀時曾是諾曼底公國的一部分。馬恩島在1266年以前名義上一直由挪威行使主權,到1765年最終才直接由王國政府管轄。今天,海峽群島和馬恩島都有各自的立法機構和法律制度,英國政府則負責那里的防衛和國際關系事務。
大約距今九千年以前,不列顛諸島與歐洲大陸還是連成一體的,那里居住著 中石器時代的地中海人和阿爾卑斯人。約五千年前,伊比利亞人自地中海地區西 遷,是首批從大陸渡海過來的,征服了原有的居民。這次征服必定十分野蠻悲 慘,使我們已經找不到任何中石器人的痕跡了。著名文化古跡索爾茲伯里平原上 的怪石圈,就是伊比利亞人留下來的。是為第一次換血。 到了約兩千五百年以前,有凱爾特人自今天德國南部一路砍殺過來,先后占 領了今日法蘭西、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地,接著又越海占據了不列顛諸 島,殘酷屠戮伊比利亞人。是為第二次換血。 自公元一世紀中葉,羅馬帝國對不列顛進行了長達四百年的殖民統治。政 府、法律和商業都使用拉丁語,只剩下鄉下人才說凱爾特話。鋪石的公路自此四 通八達,繁榮城鎮星羅棋布,羅馬人還帶來了基督教,其文化、習俗、生活用品 也大量滲入,整個社會生活都羅馬化了。直到五世紀初老家起火,他們才開始撤 離。這是第一次被殖民地化。 前門去狼,后門進虎。緊接著于五世紀中葉,原居住在西北歐的三個日耳曼 野蠻部族——盎格魯、撒克遜和朱特人橫渡北海,所謂“條頓人的征服”,(嚴 格地講,可以說是四次引狼入室。因為羅馬軍團撤離以后,軟弱的不列顛暴露于 北方野蠻蘇格蘭人同皮克人的侵擾之下。據說首先是一位凱爾特部族領袖,主動 邀請朱特人前來協辦國防的;而朱特人見有隙可乘,后來才反客為主,并引發盎 格魯及撒克遜人也來大舉入侵。)耗時一百五十年。秦始皇焚書坑儒?小菜一 碟!日耳曼人把凱爾特整個一個民族的成年男子幾乎打殺干凈啦(第三次換 血)!他們這些劊子手構成了今天英吉利民族的主體。自然,殘留的婦孺免不了 繁衍生息,于是一代又一代的混血種橫空出世。 金庸歷史小說非常有趣,其耐看不亞于斯蒂文森。然而,若按照小說中那些 仁人志士伸張正義、替天行道的血性脾氣,非得要報伊比利亞人同凱爾特人,還 有中石器人的血海深仇,將那些屠夫的孽種——今日的英國人,殺個精光不可! 歷三四百年七國共存(類春秋戰國)的局面,遲到九世紀初,延伸至十一世 紀初,日耳曼野蠻人終于從自身各個部族紛亂稱雄之中名義上得到統一,演繹出 英國統治世系的第一個朝代——撒克遜系。 就在撒克遜系統御國家的同時,九至十一世紀,來自北歐的維京海盜——其 中主要是丹麥人,大規模入侵英國。他們除了在英格蘭東北部建立“丹麥區”, 進行直接赤裸裸的統治之外,以后又向南方擴張。到十一世紀上半葉,雖說不斷 受到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反抗,仍有三十年之久,整個英格蘭都已置于了丹麥國王 卡紐特統治之下——此三十年即英國朝廷的第二系,丹麥系。前后歷三百年,語 言、文化、司法、度量衡……無不受到深深的影響。屈辱的殖民地史,居然列入 了國祚的正統。 十一世紀中葉卡紐特帝國瓦解以后,政權重歸撒克遜人的手中,是謂西撒克 遜系。但是新王愛德華之母卻是個諾曼底人(所謂諾曼底人本來也不是諾曼底的 人,而是原居住于北歐的諾曼人,于九世紀南徙至今法國西北部、由于他們到來 才稱做諾曼底的地方,安頓了下來。操法語,與法國同化了。當時受封于國王的 公爵,其領地叫公國,伯爵的叫伯國。十世紀初建立了諾曼底公國,為法國封建 諸侯中最強大的;名份上為法王屬下,實際有相當的獨立性),國王本人是個半 撒克遜半諾曼底的雜種,他自幼在諾曼底長大,長期流亡于茲,三十八歲才回 國。即位以后便大量起用諾曼底人,還跟其表弟諾曼底公爵結為聯盟,以抗衡國 內的貴族,并使法語成為社會上層主要的交流工具。可謂里通外國、引狼入室之 先聲。 一○六六年,那位表弟諾曼底公爵威廉,根據表哥生前有讓他繼位之愿望, 率兵五千乘艦隊入侵英國,打敗并殺死了新王哈羅德。英國大主教于西敏寺為之 加冕,憑著圣經將英格蘭交付與之,不久他便攜著一批歸順的大主教、王孫貴 族,返回諾曼底去也。勝利的法國人幾年以內不斷焚毀村莊,殺戮平民,掠奪英 國貴族的土地以犒賞親屬及隨從,統治上層換成了諾曼人的天下,新貴族取代了 盎格魯撒克遜的老貴族,諾曼底——法蘭西語和諾曼——法蘭西法律成了英格蘭 宮廷、英格蘭貴族的語言和法律。教會也由法國來的意大利籍大主教接管了。然 而,正是這位建立了諾曼底王朝的外國殖民君主同他的世子(繼位者)們,于司 法制度、興建教堂乃至形成上議院、文化……等等方面諸多建樹,即是說從世俗 (硬件)同靈魂(軟件)兩個方面,為社會公正奠定了基礎,開創了不朽的盛世 基業,很有一點漢武帝的氣象哩!原先盎格魯撒克遜時期每個人只有一個單名, 現今這樣名字后邊尾以姓氏,也是模仿他們法國貴族來的,這便是第三次殖民地 化。自此以后,再也沒有外族跨海入侵、成立霸業的情事了。君主世襲制度也是 從威廉肇始,故被英國人大捧特捧為“征服者威廉”,幾乎被當成我們的堯舜禹 湯(真是一群厚顏無恥的亡國奴)! 說起堯舜禹湯,要提一下英國朝代遞嬗的歷史,那是遲到九世紀之初,自撒 克遜國王埃格伯特開端的;較之我國西周共和,要晚上一千六百多年。一千二百 年以來劃為三個系、九代王朝,九朝當中還夾著一個共和政體。三系前邊已經交 代過了,第一代王朝便是這位威廉一世所建立。近一百年以后,安茹(法國地 名)伯爵亨利二世(威廉一世的重外孫,又是一個外國人)跑到英國來,創建了 安茹(又名金雀花)王朝——試設想一下,中國歷史上若在北京建立一個約克 (英地名)王朝或普瓦提埃(法地名)王朝,敝國上邦的文人們會不出來文飾一 番,聽由它赤裸裸洋名字刺激自己的自尊心嗎?兩朝共歷三個半世紀之久,其中 很長一段時間英國都是在法國國王的指揮棒下,讓法國人或其后裔黃袍加身,君 臨英土。他們既是英國的一國之主,又在法國享有大片封地,作為法國藩鎮,法 王的附庸,其實心里只把英國當成一塊殖民地,諾曼底才是他們的老巢,他們的 根。一世以下有七位帝君,他們對英國只是遙領而已,大部分時間仍舊都呆在諾 曼底的,其第六位在位十年,居留英國還不及一年哩。你看清兵入關,滿人主宰 天下以后,表現比他們還要好一些。盡管如此,英國人不去臥薪嘗膽,不去做伯 夷叔齊,偏還要把亨利二世這個法國拐子,也看作他們歷史上最偉大的君王之 一!直到十三世紀初法王將諾曼底收了回去,英國的君主這才慢慢地,開始一心 一意作個名副其實的英國國王了。又過了將近兩百年,朝廷重行回復到英國血統 手中,開始了蘭開斯特王朝。不過這一回殖民地亡國奴的滋味還要有得嘗,又經 歷了大半個世紀,下一個約克王朝的第一任國王開始,才可以娶英國女子——而 非法國女子,為王后;再又到建立都鐸王朝的國王手上,英語才取代法語成為官 方語言。到十八世紀的三十年代在法庭上才廢止法語使用英語。 剩下來還有兩次值得一提。第一回在一六八九年,中國的吳三桂剛剛于十年 前閉上眼睛,英國大多數宗教徒出于強烈反對天主教國王掌政,不顧不久前荷蘭 海軍駛入泰晤士河奇襲英皇家艦艇的國恥(1666年6月,荷蘭海軍迅雷不及掩耳 沖入泰晤士河,炮毀英國艦只無數,王家船塢付諸一炬,尤為奇恥大�%
相關推薦:
著作權轉讓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內容)
最新立法法全文(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2023修正)
上訴狀怎么寫(上訴狀的訴訟請求怎么寫)
婚內經營性債務屬于共同債務嗎(婚內經營性債務屬于共同債務嗎)
涉外民事訴訟程序的原則(涉外訴訟的原則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