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會最尊貴職業莫過于皇帝,最尷尬的職業莫過于太上皇,尤其是天下由兒子打下來的太上皇。
劉邦經過自己的努力,艱難地打下了大漢江山,成為大漢的開國皇帝。劉邦成為九五之尊,劉太公的地位則顯得非常尷尬。在國家層面,劉邦是皇帝是國家的君父,享受全國臣民的擁戴,劉太公屬于臣民。在家庭層面,劉太公是父親,是家族的家長,劉邦則是兒子,兒子應該尊重自己的父親。
漢朝建立之后,劉邦和劉太公都意識到了這個棘手的問題,但是劉邦卻始終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劉邦當皇帝之后,開始大規模分封劉氏。劉邦封了自己的兒子、侄子、哥哥、嫂子,甚至連去世已久的母親也被追封,唯獨沒有封賞自己的父親。
劉邦之所以遲遲不封賞劉太公,主要是不知道如何封賞他,也不知道如何正確處理兩個人的關系。劉邦做為皇帝也會偶爾揶揄自己的父親,史稱:
“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仲力。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多?”殿上群臣皆呼萬歲,大笑為樂。
劉邦到底是個孝子,當了皇帝之后,還是非常孝順自己的父親,也非常尊重自己的父親。劉邦也為自己的父親做了不少事,有關史料記載劉邦為父親建造了新豐。劉邦還是像平常人家的兒子一樣,正常向劉太公請安。史稱:
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禮。
從劉邦的表現來看,劉太公并沒有向劉邦下跪,而是劉邦向劉太公行大禮。雖然劉邦以平常兒子的身份向劉太公行禮,但是在禮法上說不過去。劉邦終究是君,劉太公終究是臣,哪有君跪臣之禮。曾經有人建議劉太公對劉邦行君臣之禮。史稱:
“天無二日,土無二王。今高祖雖子,人主也;太公雖父,人臣也。柰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則威重不行。”
劉太公也覺得讓皇帝給自己行大禮會有損皇帝的威嚴,于是接受了家令的建議,向劉邦行大禮。史稱:
后高祖朝,太公擁篲,迎門卻行。高祖大驚,下扶太公。太公曰:“帝,人主也,柰何以我亂天下法!”
從這個角度來看,從國家禮法上看,劉太公應該向劉邦行大禮。但是從家族宗法上來看,劉邦確實應該向劉太公行禮。
此時劉邦意識到,一定要解決劉太公的問題,必須給劉太公一個封號。最終,劉邦決定尊劉太公為“太上皇”。史稱:
于是高祖乃尊太公為太上皇。心善家令言,賜金五百斤。
兩個人都是皇帝,一個是掌握實權的皇帝,一個是沒有實權的太上皇帝。劉邦可以安心當自己的皇帝,劉太公也可以有一個完美而又高大上的名號。問題得到了完美的解決,劉太公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在世的太上皇。
太上皇沒有任何實權,在宗法級別上又高于皇帝。劉太公不再是劉邦的臣下,不需要向劉邦行君臣之禮。劉邦向太上皇行大禮,也不會“亂天下法”。
在我國古代,遵循的是忠孝仁義的儒家思想,所謂的忠,就是忠于君王,所謂的孝,就是孝順父母,單純從這個順序來看,我們就可以知道忠是排在孝之前的,也就是要忠于君王,再孝順父母,這是古代統治者自身制定的規則,為的就是更好地統治天下。
可是問題來了,統治者對待天下子民如此,但是對待自己的父親又怎么辦呢?這就出現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的一個大難題,那就是在他成為皇帝之后,他的父親究竟要不要跪拜劉邦呢?這是一個情與禮之間的較量,到底最后應該如何,我們拭目以待。劉太公跪拜漢高祖
六年,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禮。太公的家令說太公曰:天無二日,土無二王。今高祖雖子,人主也;太公雖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引,則威重不行。——《史記.高祖本紀》
這是在《史記》中記載的關于劉邦與他父親之間的關系問題,當時劉邦已經成為皇帝,有一次劉邦去看望自己的父親,根據正常的父子之禮去跪拜自己的父親,結果劉邦身邊的太監立刻阻止劉邦,并且告訴劉邦,天下不能有兩個太陽,如今你是皇帝,你的父親就是你的子民,哪有皇帝跪拜子民的呢,只有子民跪拜皇帝才對。
聽太監這么一說,劉邦很是無奈,劉太公倒也是通情達理,覺得太監說得有道理,就上前要去跪拜劉邦,只是最后被劉邦阻止,因為這件事情,后來劉邦很長一段時間不敢去看望自己的父親,實在是憂郁,也不知如何是好。
劉邦越想越想不通,就找來制定禮儀標準的孫疏通,十分生氣責怪孫疏通:“你這制定的什么狗屁禮儀,弄得我都不敢去看望我父親了,你說怎么辦?”
孫疏通聽完劉邦的抱怨之后,仔細思索了一會兒,終于開口告訴劉邦:“其實這也不是沒有辦法,按照禮儀標準來說,您只要封您的父親為太上皇,一切也就順理成章了,以后他就不需要跪拜你。”
劉邦一聽,確實有道理,于是便封劉太公為太上皇,并且賞賜了很多東西給他,從此以后,兩人之間的尷尬終于緩解,劉邦也可以順理成章去看望自己的父親了,而劉太公成為了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當過皇帝就當太上皇的人。
其實在情與禮之間,本來就存在很多問題,包括情與法之間也是一樣,很多事情,想要對大多數人適用,自己就要首先以身作則方可,要是自己都無法做到,還要奢求別人能夠做到一些什么,那似乎就是天方夜譚,根本就不可能實現的。
每一個朝代的治理,只有從上到下都遵守規則統一實踐,最后禮法才能正常運行下去,倘若有人不愿意遵從,很多事情都會變得十分復雜。我們不說古代,就說一說現代,在情與法之間,都還存在很多難以完美契合的東西,有時候顧及情,就難以維護法,有時候顧及法,又會傷害情,所以我們更喜歡強調的是大公無私,不能徇私枉法,其實就是這樣的一個道理。
倘若每個人都因為自己的私人感情,就影響到禮法的公正性,那這個世界豈不是就亂套了,不管什么樣的朝代,這一點都是十分重要的,既然制定禮法,就應該眾生平等,哪怕你是皇帝,也應該以身作則,這樣才更加有利于禮法的實行和普及。
劉邦雖然有時候身上充滿痞氣,但是不管是打江山還是后來治理江山的時候,都是十分不錯的,他能夠懂得合理克制自己,能夠懂得用更加合適的方式去處置一些生活中遇到的現實問題,這一點對于一個皇帝而言,顯得尤其重要。禮法與私人情感之間,一直以來都存在很多問題,所謂的“世上安有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其實就是這個意思,當你得到一些東西的時候,你必然就要失去一些東西,在得與失之間,需要找到一個最佳平衡點,并且嚴格去遵守,事情最終就會迎刃而解。
倘若總是抓著自己的那點私人利益不放,那么是很難成就一番大事業的,劉邦作為一個皇帝,尚且能夠做到遵循禮法,我們作為普通人,是不是更應該學習一下劉邦的優點呢?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大家都乖乖遵守禮法,這個世界才會變得更加美好!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