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從夏到清的開國皇帝 亡國皇帝 及各國的建立、亡國時間 還有都城
夏朝 2070BC-1600BC 安邑 禹 桀
商朝 1600BC-1046BC 殷(后期) 湯 紂
西周 1046BC-771BC 鎬 周武王 周幽王
東周 770BC-256BC 洛邑 周平王 周赧王
秦朝 221BC-206BC 咸陽 秦始皇 秦二世
西漢 202BC-8 長安 漢高祖 孺子嬰
新朝 8-23 長安 王莽 王莽
更始 23-25 長安 更始帝 更始帝
東漢 25-220 洛陽 漢光武帝 漢獻帝
三國時代
魏 220-265 洛陽 魏文帝 魏元帝
蜀漢 221-263 成都 漢昭烈帝 蜀漢后主
吳 222-280 建鄴 吳大帝 吳烏程侯
(三國結(jié)束)
西晉 265-316 洛陽 晉武帝 晉愍帝
東晉 317-420 建康 晉元帝 晉恭帝
十六國 298-439 略
南北朝
南朝
宋 420-479 建康 宋武帝 宋順帝
齊 479-502 建康 齊武帝 齊和帝
梁 502-557 建康 梁武帝 梁和帝
陳 557-589 建康 陳武帝 陳后主
北朝
北魏 386-534 洛陽(后期) 魏道武帝 魏孝武帝
東魏 534-550 鄴 魏孝靜帝 魏孝靜帝
西魏 535-557 長安 魏文帝 魏恭帝
北齊 550-577 鄴 齊文宣帝 齊幼主
北周 557-581 長安 周孝閔帝 周靜帝
(南北朝結(jié)束)
隋朝 581-618 長安(前期) 隋文帝 隋煬帝
唐朝 618-907 長安 唐高祖 唐昭宣帝
五代
后梁 907-923 開封 梁太祖 梁末帝
后唐 923-936 洛陽 唐莊宗 唐末帝
后晉 936-947 開封 晉太祖 晉出帝
后漢 947-951 開封 漢高祖 漢隱帝
后周 951-960 開封 周太祖 周恭帝
(五代結(jié)束)
十國 902-979 略
北宋 960-1127 開封 宋太祖 宋欽宗
南宋 1127-1276 臨安 宋高宗 宋端宗(到1276年)
遼(契丹) 907-1125 上都 遼太祖 遼天祚帝
金 1113-1234 燕京(中期) 金太祖 金哀宗
蒙古汗國 1206-1271 燕京(后期) 成吉思汗 元世祖
元(蒙古繼承者) 1271-1368 大都 元世祖 元順帝
明朝 1368-1644 北京(中后期) 明太祖 明思宗
清朝 1644-1912 北京 清世祖 清遜帝
希望你滿意
哈哈哈,寫出來,你要看完至少幾個小時,所以,那樣長我們誰能寫的出來嘛=。=
從夏朝到清朝的表格 起止時間,開國君王,滅國君王,都城
具體朝代如下:
1、夏:據(jù)傳禹曾受封于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quán)為“夏”。另據(jù)歷史學(xué)家范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后,才稱“夏”,姒少康在綸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興夏朝,恢復(fù)夏朝的統(tǒng)治,史稱“少康中興”。創(chuàng)建者是啟,滅國者是桀。
2、商:相傳商族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后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后,就以“商”作為國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zhèn))。后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稱。創(chuàng)建者是湯,滅國者是帝辛。
3、周:周人到古公亶父時,遷居于周原(今陜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后,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鎬(今陜西西安西南),后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創(chuàng)建者是姬發(fā),滅國者是姬宮湦。
4、秦:據(jù)《史記》記載,本為古部落,其首領(lǐng)非子為周孝王養(yǎng)馬有成績,被周孝王賜姓為“嬴”,并賜給了一小塊土地(今甘肅天水縣,另說是隴西谷名)。后來襄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始建秦國。創(chuàng)建者是嬴政,滅國者是胡亥。
5、漢: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其封地在漢中。后劉邦擊敗項羽,統(tǒng)一中國,國號稱“漢”。漢朝前期都長安,后期都洛陽,故從都城上有“西漢”和“東漢”,從時間上有“前漢”和“后漢”之分。創(chuàng)建者是劉邦,滅國者是劉玄。
6、新:王莽所創(chuàng)的朝代(國號)“新”的含義:新的本義是改舊、更新。西漢后期在天人感應(yīng)的五德終始學(xué)說支配下,社會政治涌動著一種新德代替舊德的思潮,在這樣的背景下,王莽以新德的代言人自居,“革漢而立新、廢劉而興王”,并最終完成“再受命”的代漢過程。創(chuàng)建者滅國者都是王莽。
7、魏:漢獻帝曾封曹操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漢后便稱“魏”。以皇室姓曹,歷史上又稱“曹魏”。曹操謚號魏武帝。創(chuàng)建者是曹丕,滅國者是曹奐。
8、蜀(漢):劉備以四川為活動地區(qū),蜀指四川。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又稱“季漢”。創(chuàng)建者是劉備,滅國者是劉禪。
9、吳:孫權(quán)活動于長江下游一帶,歷史上曾建吳國,曹魏曾封孫權(quán)為“吳王”,故史稱“孫吳”;又以地位在東,也稱“東吳”。創(chuàng)建者是孫權(quán),滅國者是孫皓。
10、晉:司馬昭逼魏帝封他為“晉公”,滅蜀后進爵為晉王。后來他的兒子司馬炎繼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為皇帝,國號“晉”。創(chuàng)建者是司馬炎,滅國者是司馬鄴。
11、隋: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隋文帝后襲用此封爵,稱為“隨朝”。他認(rèn)為隨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為“隋”。創(chuàng)建者是楊堅,滅國者是楊廣。
12、唐: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為“唐國公”,爵位傳至李淵。太原起兵后,李淵稱“唐王”,后廢楊侑建唐朝。創(chuàng)建者是李淵,滅國是李拀。
13、遼:遼原稱“契丹”,契丹是族名,改“遼”是因居于遼河上游之故。創(chuàng)建者是耶律阿保機,滅國者是耶律顏禧。
14、宋:后周恭帝繼位后,命趙匡胤為歸德節(jié)度史,歸德軍駐宋州(今河南商丘),趙匡胤為宋州節(jié)度使。故陳橋兵變后,發(fā)跡在宋州,國號曰“宋”。創(chuàng)建者趙匡胤,滅國者趙昺。
15、西夏:拓拔思恭占據(jù)夏州(今陜西橫山縣),建國時以夏州得名,稱“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稱“西夏”。創(chuàng)建者是李元昊,滅國者是李睍。
17、金:金都城上京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傳其水產(chǎn)金,女真語“金”為“按出虎”。創(chuàng)建者是完顏旻,滅國者是完顏守緒。
18、元:據(jù)《元史》記載:“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經(jīng)》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認(rèn)為與蒙古人的風(fēng)俗與圖騰有關(guān),有的認(rèn)為與佛教有關(guān)。創(chuàng)建者是孛兒只斤鐵木真,滅國者是孛兒只斤妥歡帖睦爾。
19、明:朱元璋是元末起義軍之一,是繼承郭子興而發(fā)展起來的,郭子興屬于白蓮教組織。白蓮教宣稱“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將要到來”,借以鼓舞人民反對黑暗的元朝統(tǒng)治。所以又稱“光明教”。創(chuàng)建者是朱元璋,滅國者是朱由檢。
白蓮教的首領(lǐng)韓山童稱“明王”(他的兒子韓林兒稱“小明王”),都體現(xiàn)其教義宗旨。朱元璋不僅曾經(jīng)信仰白蓮教,而且承認(rèn)自己是白蓮教起義軍的一支(他曾為小明王左副元帥)。朱元璋取得政權(quán)后,國號稱“明”。
20、清:滿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時建立金國。明末女真勢力復(fù)強,重建金國(后金)。后金為了向外擴展,割斷了同明朝的臣屬關(guān)系,清太宗皇太極把“女真”改為“滿州”,把“金”改為“清”。創(chuàng)建者是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滅國者是愛新覺羅溥儀。
在宋時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他代針對“遼”字在契丹語中是 “鐵”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鐵更堅強有力,可以壓倒“遼”?!敖稹备摹扒濉钡脑?,史學(xué)家有不同意見,有人認(rèn)為是皇太極要避免引起尖銳的矛盾。
擴展資料:
順序:
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471年
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438年
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zhàn)國,共計:867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統(tǒng)一六國,首稱皇帝,共計:1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共計:5年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漢高祖劉邦,共計:210年
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興帝王莽,共計:16年
玄漢:公元23-25年,漢更始帝劉玄,共計:3年
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共計:196年
三國:公元220-280年,魏、蜀、吳三足鼎立,共計:61年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共計: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淵,共計: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共計:54年
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320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共計:98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計:277年
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共計:268年
朝代口訣:
第一首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zhàn)國,一統(tǒng)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第二首
夏后殷商西東周,春秋戰(zhàn)國秦皇收。
西漢東漢魏蜀吳,西晉東晉兼五胡。
匈奴羯氐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稱雄。
宋齊梁陳是南朝,北魏齊周稱北朝。
北周滅齊傳於隋,隋又滅陳再統(tǒng)一。
隋滅唐興稱富強,五代十國各稱王。
契丹興起在北方,建號為遼入汴梁。
五代梁唐晉漢周,宋朝建國陳橋頭。
女真建金先滅遼,打破汴京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興起國號元。
滅金滅宋歸一統(tǒng),元朝統(tǒng)治九十年。
明代共傳十六君,滿洲初起號后金。
后金國號改為清,入關(guān)稱帝都北京。
人民覺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國立。
人民民主再勝利,齊心奔向共產(chǎn)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國歷史朝代
1、夏:據(jù)傳禹曾受封于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quán)為“夏”。另據(jù)歷史學(xué)家范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后,才稱“夏”,姒少康在綸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興夏朝,恢復(fù)夏朝的統(tǒng)治,史稱“少康中興”。創(chuàng)建者是啟,滅國者是桀。
2、商:相傳商族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后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后,就以“商”作為國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zhèn))。后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稱。創(chuàng)建者是湯,滅國者是帝辛。
3、周:周人到古公亶父時,遷居于周原(今陜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后,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鎬(今陜西西安西南),后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創(chuàng)建者是姬發(fā),滅國者是姬宮湦。
4、秦:據(jù)《史記》記載,本為古部落,其首領(lǐng)非子為周孝王養(yǎng)馬有成績,被周孝王賜姓為“嬴”,并賜給了一小塊土地(今甘肅天水縣,另說是隴西谷名)。后來襄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始建秦國。創(chuàng)建者是嬴政,滅國者是胡亥。
5、漢: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其封地在漢中。后劉邦擊敗項羽,統(tǒng)一中國,國號稱“漢”。漢朝前期都長安,后期都洛陽,故從都城上有“西漢”和“東漢”,從時間上有“前漢”和“后漢”之分。創(chuàng)建者是劉邦,滅國者是劉玄。
6、新:王莽所創(chuàng)的朝代(國號)“新”的含義:新的本義是改舊、更新。西漢后期在天人感應(yīng)的五德終始學(xué)說支配下,社會政治涌動著一種新德代替舊德的思潮,在這樣的背景下,王莽以新德的代言人自居,“革漢而立新、廢劉而興王”,并最終完成“再受命”的代漢過程。創(chuàng)建者滅國者都是王莽。
7、魏:漢獻帝曾封曹操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漢后便稱“魏”。以皇室姓曹,歷史上又稱“曹魏”。曹操謚號魏武帝。創(chuàng)建者是曹丕,滅國者是曹奐。
8、蜀(漢):劉備以四川為活動地區(qū),蜀指四川。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又稱“季漢”。創(chuàng)建者是劉備,滅國者是劉禪。
9、吳:孫權(quán)活動于長江下游一帶,歷史上曾建吳國,曹魏曾封孫權(quán)為“吳王”,故史稱“孫吳”;又以地位在東,也稱“東吳”。創(chuàng)建者是孫權(quán),滅國者是孫皓。
10、晉:司馬昭逼魏帝封他為“晉公”,滅蜀后進爵為晉王。后來他的兒子司馬炎繼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為皇帝,國號“晉”。創(chuàng)建者是司
親,字典的末頁有。
夏 商 西周 東周 秦 漢 三國 西晉 東晉 南北朝 隋 唐 五代十國 北宋 南宋 遼 西夏 金 元 明 清
夏朝--約公元前22世紀(jì)-公元前17世紀(jì) 禹建(一說啟);(夏桀寵妹喜亡國)
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jì)初-公元前11世紀(jì) 湯建;(盤庚遷殷,帝紂寵妲己)
周朝--約公元前11世紀(jì)-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周武王姬發(fā)建;東周,周平王姬宜臼建;東周又分為春秋,戰(zhàn)國 ;(春秋五霸爭霸戰(zhàn)--吳越之戰(zhàn)..樂毅征齊..桂陵馬陵之戰(zhàn),戰(zhàn)國七雄爭霸--長平之戰(zhàn)..秦滅六國戰(zhàn))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贏政統(tǒng)一六國,(陳勝吳廣大澤鄉(xiāng)起義,項羽-火燒阿房宮、與劉邦進行四年楚漢戰(zhàn)爭)
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漢高祖劉邦(誅殺功臣韓信、彭越、英布etc)(呂后專權(quán));漢文帝->漢景帝劉啟(文景之治);漢武帝劉徹,(衛(wèi)青霍去病滅匈奴);末期外戚王莽執(zhí)政;
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建,末年群雄紛爭
三國--公元220-280 年曹操、孫權(quán)、劉備三分天下 ,魏蜀吳三足鼎立,(注魏為曹丕建)赤壁之戰(zhàn)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司馬炎建,東晉-司馬睿建 (淝水之戰(zhàn))
南北朝--公元386-581年 北朝——北魏--拓跋珪、東西二魏--元善見、元寶炬、北齊--高洋、北周--宇文覺(統(tǒng)一黃河流域)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瓦崗起義)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征西羌、高麗);唐玄宗李隆基(開元盛世、安史之亂)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朱全忠、后唐--李存勖、后晉--石敬瑭、后漢--劉知遠、后周--郭威
宋朝--公元960年,北宋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quán)、靖康之難);南宋趙構(gòu)——公元1127-1279年(文天祥抗元);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建;; 金--完顏阿骨打建 ;; 西夏--李元昊建;;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注成吉思汗之孫)上帝之鞭--馳騁歐亞,震顫世界 ,一統(tǒng)世界文明中心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土木堡之變、闖王李自成起義、史可法抗清)
清朝--公元1644-1911年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平定三藩、收復(fù)臺灣、消滅葛爾丹、平大小和卓之亂、康乾盛世)
開國:
夏 大禹 文命
商 湯 天乙
周 武王 姬發(fā)
秦 始皇帝 贏政
漢 高祖高皇帝 劉邦
魏 世祖文皇帝 曹丕
蜀 昭烈皇帝 劉備
吳 太祖大皇帝 孫權(quán)
晉 世祖武皇帝 司馬炎
南北朝
南朝
宋 高祖武皇帝 劉裕
齊 高皇帝 蕭道成
梁 高祖武皇帝 蕭衍
陳 高祖武皇帝 陳霸先
北朝
北魏 太祖道武皇帝 拓拔珪
北齊 顯祖文宣皇帝 高洋
北周 高祖武皇帝 宇文邕
隋 高祖文皇帝 楊堅
唐 高祖神堯大圣大光孝皇帝 李淵
后梁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 朱溫
后唐 莊宗光圣神閔孝皇帝 李存勖
后晉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 石敬瑭
后漢 高祖睿文圣武昭肅孝皇帝 劉知遠
后周 太祖圣神恭肅文武孝皇帝 郭威
宋 太祖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趙匡胤
遼 太祖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 耶律阿保機
金 太祖應(yīng)乾興運昭德定功仁明莊孝大圣武元皇帝 完顏阿骨打
元 太祖法天啟運圣武皇帝 奇渥溫鐵木真
明 太祖開天行道肇紀(jì)立極大圣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朱元璋
清 太祖承天廣運圣德神功肇紀(jì)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yè)高皇帝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中華民國 孫中山
中華人民共和國 毛澤東
亡國:
夏 桀
桀被商湯擊敗,逃到鳴條,仍被抓獲,之后被流放到湖巢,最終死在那里。周武王克殷紂,復(fù)封帝禹的后代東樓公于杞,以奉夏后氏祀。楚惠王四十四年,滅杞,國除。
商 紂
紂被周武王擊敗,跑到鹿臺,穿著用珠寶黃金制成的衣服,自 焚而死。國家滅亡。武王封紂的兒子武庚、祿父為諸侯,以續(xù)殷祀,周武王崩,武庚與管叔、蔡叔叛亂,周公率軍平定叛亂。成王封微子于宋,以續(xù)殷后。宋國傳至子君偃。子君偃為人殘暴,號稱“桀宋”。子君偃四十七年,齊閔王與魏、楚伐宋,殺死君偃,遂滅宋而三分其地。國除。
漢成帝綏和元年,封孔子的后代為殷紹嘉侯,以奉湯祀。一個月后,進位公爵,割地百里建國。平帝元始四年改殷紹嘉公為宋公。光武帝建武十三年詔以為漢賓,在三公上。
魏時再次改封為殷紹嘉侯。
周武王還封商的另一個宗室箕子于朝鮮。傳國至秦朝時被燕人衛(wèi)滿所滅。國滅。
周 赧王
周赧王五十九年,王崩,周民逃亡到東周。秦攻入西周,奪取九鼎寶器,將西周公遷到{單心}狐。七年后,秦莊襄王滅東周。東西周皆入于秦,周既不祀。
漢武帝元鼎四年,武帝封泰山,東巡河洛,封周后姬嘉為周子南君,比列侯,三千戶,地方三十里建國,以奉周祀。元帝初元五年,封姬嘉的孫子姬延年為周承休侯,位次諸侯王。成帝綏和元年進位公爵,割地百里建國。平帝元始四年,改周承休公為鄭公。光武帝建武十三年,改封為衛(wèi)公,以為漢賓,在三公上。
晉時,以衛(wèi)公姬署入晉為三恪,降為侯爵。
秦 子嬰
二世三年,秦王子嬰即系頸以組,白馬素車,奉天子璽符,降軹道旁,降于沛公劉邦。項羽入咸陽后,殺子嬰及秦諸公子宗族。國滅,絕嗣。
漢 劉協(xié)
延康元年,皇帝遜位,魏王曹丕受禪即皇帝位。改封獻帝為山陽公,邑一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車服郊祀天地,行漢正朔。以濁鹿城為山羊國國都。魏青龍二年三月薨,享國十四年,壽五十四歲,謚孝獻皇帝。八月,以漢天子禮儀葬于禪陵。
太子早夭,太孫劉康襲位,立五十一年,于晉太康六年薨。子劉瑾立四年,于太康十年薨。子劉秋立二十年,于永嘉年間為胡賊所殺,國除。自山陽國建國至滅亡共傳國八十九年。
三國
蜀漢 劉禪
鄧艾破蜀,后主劉禪向鄧艾投降,依漢獻帝例,被魏帝封為安樂縣公,邑一萬戶,建安樂國。子孫五十余人皆封鄉(xiāng)侯。晉武帝泰始七年,劉禪薨于洛陽,謚“思”。子劉恂襲位,晉末永嘉之亂,被諸胡滅族,安樂國滅。
吳 孫皓
晉武帝太康元年,孫皓降,被武帝封為歸命侯,進給衣服車乘,田三十頃,歲給谷五千斛,錢五十萬,絹五百匹,綿五百斤。子瑾封中郎,孫封郎中。太康四年,孫皓卒。
魏 曹奐
泰始元年十二月,魏帝曹奐禪位于晉王司馬炎,晉帝封曹奐為陳留王,位在三公上。割十縣,邑三萬戶建陳留國。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車服郊祀天地,行魏正朔。曹奐薨于晉惠帝太安元年,謚元皇帝。魏氏諸王皆封縣侯。晉太元十二年間,詔陳留王位皇太子之上。陳留國傳國至南齊。
晉 司馬德文
元熙二年六月,司馬德文禪位于宋王劉裕。劉裕封司馬德文為零陵王,位在三公之上、陳留王之下。后,詔零陵王位在陳留王上。居于秣陵,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行晉正朔,車旗服色一如其舊,有其文而不備其禮。宋永初二年九月,劉裕派遣親信弒司馬德文于王府內(nèi)室,時年三十六。謚恭皇帝,葬沖平陵。劉裕又對司馬一族痛下殺手,夷全族。之后,劉裕命司馬元瑜襲零陵王爵位。零陵國傳國至南朝南齊。
初,傅亮奉劉裕密令請司馬德文禪位,司馬德文欣然允諾,對左右侍從說:“桓玄之時,天命已改,重為劉公所延,將二十載。今日之事,本所甘心。”而劉裕仍欲殺之而后快,并屠戮晉宗師,開后世之君屠殺遜帝及先朝宗室遺民先河。從此以后,每逢改朝換代,無不伴隨著腥風(fēng)血雨,新朝皇帝對前朝宗室皆趕盡殺絕、屠家滅族,慘無人道。
宋 劉準(zhǔn)
升明三年,齊王蕭道成命部將王敬率兵入宮逼劉準(zhǔn)遜位,劉準(zhǔn)泣說:“愿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隨后禪位于齊王蕭道成。建元元年四月,蕭道成即皇帝位,封劉準(zhǔn)為汝陰王,全食一郡,以汝陰郡建國,位在三公之上。遷居丹陽,為齊賓,行宋正朔,上書不為表,答表不為詔。宋諸王皆降為公。
建元元年五月,丹陽汝陰王府門外馬蹄聲雜亂,奉命監(jiān)視劉準(zhǔn)的衛(wèi)士以為有人欲劫持劉準(zhǔn)叛亂,遂將劉準(zhǔn)殺害,時年十三歲。蕭道成聞聽此事后大喜,賜謚“宋順帝”,劉宋諸王宗室皆被誅滅。十月,封劉胤嗣劉準(zhǔn)后為汝陰王,奉宋祀。汝陰國傳國至陳。
齊 蕭寶融
中興元年,蕭寶融禪位于梁王蕭衍。天監(jiān)元年四月,蕭衍即皇帝位,封蕭寶融為巴陵王,遷居姑孰,全食一郡。載天子旌旗,乘五時副車。行齊正朔。郊祀天地,禮樂制度,皆用齊典,位在汝陰王上。齊室諸王皆降爵。當(dāng)月,蕭衍派親信鄭伯禽到姑孰,送蕭寶融一大塊生金,逼他吞服自殺。蕭寶融朗聲說:“我死不需金,醇酒足矣?!编嵅菀豢磸U帝如此“配合”,也很高興,便弄來一大壇美酒。蕭寶融神情怡然,大碗大碗狂飲,很快就沉醉不省人事。鄭伯禽上前,掐死了這位年僅十五歲的遜帝。蕭衍謚蕭寶融為“齊和帝”。
隨后,蕭衍另立謝沐縣公蕭寶義襲巴陵王,以奉齊祀。齊宗室諸王在蕭衍登極前就以被蕭衍殺的差不多了,因此,即位后并沒有太大的誅戮。蕭寶義因為年幼有殘疾,不能說話,因此躲過殺劫,得嗣王爵。巴陵國傳國至陳。
梁 蕭方智
梁太平二年,蕭方智禪位于陳王陳霸先。陳永定元年十月,陳霸先即皇帝位,封蕭方智為江陰王,全食一郡,以江陰郡建國,行梁正朔,車旗服色,皆如漢魏故事。
永定二年,陳霸先派親信劉師知去殺蕭方智,蕭方智被士兵追殺,繞床而跑,邊跑邊哭喊:“我不愿當(dāng)皇帝,陳霸先非推我入帝座,現(xiàn)在又要殺我!”劉師知上前抓住蕭方智的衣裳,把他一刀砍死。時年十六歲。蕭方智薨后,被謚為“梁敬帝”。陳霸先命武林侯蕭諮的兒子蕭季卿襲江陰王。江陰國傳國至陳末。
陳 陳叔寶
禎明三年正月,隋軍破南京,陳叔寶藏身于后宮水井中,及夜被隋軍抓獲。三月,陳叔寶被押往長安。隨后即被囚禁于洛陽。隋仁壽四年十一月薨,時年五十二。追贈大將軍,封長城縣公,謚曰煬,葬河南洛陽之芒山。
魏 元廓
恭帝三年十二月,宇文護逼元廓禪位于侄子周公宇文覺。周閔帝元年正月,周公宇文覺即天王位,封魏帝為宋公。二月,元廓被宇文護所殺。謚“恭皇帝”。
唐天寶七年,唐玄宗封魏孝文帝十代孫元伯明為韓國公,世襲,為唐三恪。韓國公傳國至唐末。
北周 宇文衍
大定元年二月,宇文衍禪位于隨王楊堅。開皇元年二月,隋王楊堅即皇帝位,封宇文衍為介國公,邑五千戶,為隋室賓,車服禮樂一如周制,上書不為表,答表不稱詔。周氏諸王,盡降為公。開皇元年五月,宇文衍被殺,時年僅九歲。謚“靜皇帝”,葬恭陵。以族人宇文洛嗣公爵。介國公傳國至五代晉。
隋 楊侑
義寧二年五月,楊侑禪位于唐王李淵。當(dāng)月,唐王李淵即皇帝位,封楊侑為酅國公,武德二年五月(新唐書為八月)楊侑薨,年僅十五歲。謚“恭”。酅國公傳國至五代晉。
唐 李柷
天佑四年正月,魏王李全忠授意御史大夫薛貽矩上表請?zhí)频鄱U位,表稱“元帥有受代意,陛下深體時事,去茲重負(fù)。”唐帝李柷答曰:“此吾素懷也?!倍拢顤窍略t遜位。四月,魏王李全忠即皇帝位,封李柷為濟陰王,遷居曹州。梁開平二年二月李柷被李全忠殺害,年僅十七歲,謚“哀帝”。后唐明宗追謚昭宣光烈孝皇帝,陵曰溫陵。開平二年三月,李全忠封唐宗室鴻臚卿李為萊國公,世襲,以奉唐祀。萊國公傳國至五代晉。
宋 趙昺
祥興元年,元水師與宋水師戰(zhàn)于崖門外海,宋軍全軍覆滅。丞相陸秀夫見大勢已去,便要背著這位剛滿8歲的小皇帝趙昺跳海而死。趙昺大驚,哭泣不肯,陸秀夫于是對趙昺說:“事已至此,陛下當(dāng)為國捐軀。德佑皇帝受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于是,趙昺身穿龍袍,胸掛玉璽,隨陸秀夫跳海自盡。
元 妥歡帖睦爾
至正二十八年七月,大明軍兵進北京,妥歡帖睦爾議避兵北行。伯顏不花慟哭諫曰:“天下者,世祖之天下,陛下當(dāng)以死守,奈何棄之!臣等愿率軍民及諸怯薛歹出城拒戰(zhàn),愿陛下固守京城。”妥歡帖睦爾不許。至夜半,開健德門北奔。洪武三年四月,殂于應(yīng)昌,壽五十一歲。五月,大明兵襲應(yīng)昌府,皇孫買的里八剌及后妃并寶玉皆被獲?;侍勇蕯?shù)十騎北遁。太租謚妥歡帖睦爾曰“順帝”,封皇孫買的里八剌侯爵。
明 朱由檢
崇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寇京師,崇禎帝在乾清宮命太子及定王、永王易裝出逃,在坤寧宮逼周皇后上吊,在昭仁殿劍砍昭仁公主。后來,太子及二王被李自成所囚。清兵入關(guān)后,李自成攜太子及二王西逃。李自成死于九宮山,太子、二王不知終,估計已被李自成所害。
凌晨,崇禎帝親自登上端門,撞響景陽鐘,但文武百官無一人前來救駕。絕望的崇禎帝在萬歲山上吊自盡,太監(jiān)王承恩從死。五月,清兵入北京,以皇帝禮儀改葬崇禎帝,謚“莊烈愍皇帝”,陵曰思陵。
明宗室被清廷誅戮者以萬計。余者皆隱姓埋名于山林之間。至康熙七年,圣祖下詔:“詔故明宗室子孫眾多,有竄伏山林者,令悉歸田里;有改姓埋名者,姓氏皆復(fù)舊?!笨滴醵?,施瑯平臺灣,盡數(shù)收繳居臺皇族宗室的譜牒和印信??滴踹w明宗室移民于內(nèi)地山東、河南等省安置。計有遼藩寧靖王朱術(shù)桂,魯監(jiān)國朱以海及遺腹子朱弘桓,瀘溪郡王朱慈(火+著)、瀘溪郡府將軍朱慈某、奉新郡府將軍朱慈(火+廣)、奉南郡王朱和睦、益王朱怡鎬、舒成郡王朱慈(火+喜)、樂安郡王朱義浚、巴東郡王朱尊(氵+柬)等。
雍正二年十月,封明代王朱彝之后朱之璉為一等延恩侯,入正白旗,世奉明祀。崇禎時,朱彝為洪承疇監(jiān)軍駐軍于松山,洪承疇軍敗,朱彝與其侄朱文元被俘,投降,入漢軍鑲白旗,其祖朱廷赦獲封爵阿思罕尼哈番。第十二代延恩侯朱煜勛在清亡后一直追隨于溥儀左右。
清 溥儀
宣統(tǒng)三年十二月,溥儀遜位。依皇室優(yōu)待條例,皇帝尊號不廢,行清正朔,車騎服飾一如舊制,民國以外國君主禮待之。
民國五年七月,張勛于康有為等奉溥儀復(fù)辟。12月,溥儀再次退位。民國十二年,馮玉祥派鹿鐘麟帶兵入紫禁城,將溥儀驅(qū)逐出宮,居北府。去皇帝尊號。不久,遷居天津張園和靜園。民國二十二年,溥儀于長春登極,即皇帝位,年號康德。民國三十三年,為蘇軍逮捕,囚禁于伯力。
國朝立,蘇聯(lián)政府于1950年將溥儀移交國朝,拘禁于撫順戰(zhàn)犯管理所接受改造。1959年特赦。1964年,溥儀成了全國政協(xié)委員,1967年10月17日2時30分因患腎癌、尿毒癥、貧血性心臟病逝世於北京。
2002年,清室后代上溥儀謚號曰“愍皇帝”,廟號“恭宗”,尊骨灰奉安處為“獻陵”。尊婉容為“孝恪愍皇后”,譚玉齡為“明賢皇貴妃”,李玉琴為“敦肅福貴妃”,李淑賢為“孝睿愍皇后”。
夏朝(公元前21世紀(jì)到公元前16世紀(jì))都城在陽城,今河南登封東。
商朝(公元前16世紀(jì)至公元前11世紀(jì))都城在毫,今河南商丘北。公元前14世紀(jì),商王盤庚遷都到殷,今河南安陽。
西周(公元前11世紀(jì)至公元前771年)都城在鎬京,今陜西西安西。
東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都城在洛邑,今河南洛陽。東周分春秋和戰(zhàn)國兩個時期。
秦朝(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都城在咸陽,今陜西咸陽東北。
西漢(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3年)都城在長安,今陜西西安西北。
東漢(公元25年至220年)都城在洛陽,今河南洛陽東。
三國(公元220年至280年)魏的都城在洛陽,今河南洛陽東;蜀的都城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吳的都城在建業(yè),今江蘇南京。
西晉(公元265年至316年)都城在洛陽,今河南洛陽東。
東晉(公元317年至420年)都城在建康,今江蘇南京。
南北朝(公元420年至589年)南朝經(jīng)歷的宋、齊、梁、陳四個朝代的都城都在建康,今江蘇南京;北朝的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北。公元 493年,遷都洛陽,今河南洛陽東;東魏的都城在鄴,今河北臨漳西南;西魏的都城在長安,今陜西西安西北;北齊的都城在鄴,今河北臨漳西南;北周的都城在長安,今陜西西安西北。
隋朝(公元581年至618年)都城在大興,今陜西西安。
唐朝(公元618年至907年)都城在長安,今陜西西安。
五代(公元907年至960年)梁、漢、周的都城在今河南開封;唐的都城在今河南洛陽。
北宋(公元960年至1127年)都城在東京,今河南開封。
南宋(公元1127年至1279年)都城在臨安,今浙江杭州。
元朝(公元1271年至1368年)都城在大都,今北京。
明朝(公元1368年至1644年)都城在應(yīng)天,今江蘇南京。后遷都京師,今北京。
清朝(公元1644年至1911年)初期都城在盛京,今遼寧沈陽。公元1644年清軍入關(guān)后,順治帝遷都京師,今北京。
夏朝至清朝中的各朝的建立時間,都城所在地,開國國君,滅亡時間,亡國國君
夏 商 西周 東周 秦 漢 三國 西晉 東晉 南北朝 隋 唐 五代十國 北宋 南宋 遼 西夏 金 元 明 清
夏朝--約公元前22世紀(jì)-公元前17世紀(jì) 禹建(一說啟);(夏桀寵妹喜亡國)
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jì)初-公元前11世紀(jì) 湯建;(盤庚遷殷,帝紂寵妲己)
周朝--約公元前11世紀(jì)-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周武王姬發(fā)建;東周,周平王姬宜臼建;東周又分為春秋,戰(zhàn)國 ;(春秋五霸爭霸戰(zhàn)--吳越之戰(zhàn)..樂毅征齊..桂陵馬陵之戰(zhàn),戰(zhàn)國七雄爭霸--長平之戰(zhàn)..秦滅六國戰(zhàn))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贏政統(tǒng)一六國,(陳勝吳廣大澤鄉(xiāng)起義,項羽-火燒阿房宮、與劉邦進行四年楚漢戰(zhàn)爭)
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漢高祖劉邦(誅殺功臣韓信、彭越、英布etc)(呂后專權(quán));漢文帝->漢景帝劉啟(文景之治);漢武帝劉徹,(衛(wèi)青霍去病滅匈奴);末期外戚王莽執(zhí)政;
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建,末年群雄紛爭
三國--公元220-280 年曹操、孫權(quán)、劉備三分天下 ,魏蜀吳三足鼎立,(注魏為曹丕建)赤壁之戰(zhàn)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司馬炎建,東晉-司馬睿建 (淝水之戰(zhàn))
南北朝--公元386-581年 北朝--北魏--拓跋珪、東西二魏--元善見、元寶炬、北齊--高洋、北周--宇文覺(統(tǒng)一黃河流域)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瓦崗起義)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征西羌、高麗);唐玄宗李隆基(開元盛世、安史之亂)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朱全忠、后唐--李存勖、后晉--石敬瑭、后漢--劉知遠、后周--郭威
宋朝--公元960年,北宋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quán)、靖康之難);南宋趙構(gòu)--公元1127-1279年(文天祥抗元);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建;; 金--完顏阿骨打建 ;; 西夏--李元昊建;;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注成吉思汗之孫)上帝之鞭--馳騁歐亞,震顫世界 ,一統(tǒng)世界文明中心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土木堡之變、闖王李自成起義、史可法抗清)
清朝--公元1644-1911年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平定三藩、收復(fù)臺灣、消滅葛爾丹、平大小和卓之亂、康乾盛世)
夏朝(約前21世紀(jì)-約前16世紀(jì))
夏朝的建立,標(biāo)志著中國結(jié)束了原始社會,進入了奴隸制社會。
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家天下王朝。都城安邑。
夏朝簡略:
大禹治水,有功天下,被舜立為繼承人。
禹收九洲,金鑄九鼎,以顯其功績及威信權(quán)力。
禹之子啟,承襲父位,中華歷史第一個家天下的王朝-夏朝。
奴隸制社會大致形成于禹在位時期。
禹傳位啟,啟傳位太康,后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發(fā)、履癸。
履癸即桀,夏王朝最后一位大王。
商朝(約前16世紀(jì)-約前11世紀(jì))
商朝簡略:
夏桀無道,部落首領(lǐng)湯反。建立商王朝。一開始定都毫(念:bo。今河地商丘。),后盤庚在位時遷都殷(今灑南安陽小屯村)。所以,商朝亦叫殷商。
湯之后有:
外丙、仲壬、太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澶(沒有水字旁的)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廩辛、庚丁、武乙、太乙(文丁)、帝乙、帝辛。
帝辛即紂,商王朝最后一位大王。
周朝(約前11世紀(jì)-前256年)
周分兩段,西周、東周。西周都城鎬京(今陜西西安市西)。東周都城洛邑。
西周(前11世紀(jì)-前771年)
商末,文王姬昌反。文王死后,其子武王繼續(xù)反商,紂王自盡,發(fā)取而代之,國號為周,幽王無道,鋒火戲諸侯而失信天下,最后亡國。
平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武王姬發(fā)朝為西周。
東周(前770年-前256年)
東周后,國勢衰危,后分為兩段,就是歷史上的春秋時期和戰(zhàn)國時期。
前256年,周郝王59年,秦國(當(dāng)時一諸侯國)滅周朝。
秦(前221年-前206年)
秦朝結(jié)束了奴隸制社會,進入了封建制社會。
秦朝建都咸陽(今西安)。
從周郝王59年(公元前256年),秦滅周后,經(jīng)昭襄王蠃則、孝文王蠃柱、莊襄王蠃子楚三代,史家以秦王紀(jì)年。
秦王政25年(公元前222年),史家仍以秦王紀(jì)年。
秦王政26年(公元前221年)開始,稱始皇帝。
秦朝重法,苛政酷刑。是一個短命的王朝。始皇死后,天下大亂,經(jīng)二世胡亥、子嬰,不久亡國。
漢(前206年-公元220年)
漢分兩段,西漢、東漢。西漢定都長安(今西安),東漢定都洛陽。
西漢(前206年-公元25年)
秦暴政,天下亂。劉邦斬白蛇起義。
亡秦后,楚漢相爭,西楚霸王項羽,兵敗自刎垓下。
劉邦定都長安,國號為漢。
高祖劉邦死后,經(jīng)惠帝劉盈,劉邦后呂稚專權(quán),文帝劉恒,景帝劉啟。
武帝劉徹,北擊匈奴,南定南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
武帝后經(jīng):
昭帝劉費陵、宣帝劉詢、元帝劉爽、成帝劉驁、哀帝劉欣、平帝劉(kan)。
公元6年,王莽攝政,8年,篡政,改國號新。
東漢(25年-220年)
光武帝劉秀滅王莽。遷都洛陽。
光武帝后經(jīng):
陰帝劉莊、章帝劉火旦(火與旦合在一起,念:da)、和帝劉肇、殤帝劉隆、安帝劉祜、順帝劉保、沖帝劉炳、質(zhì)帝劉纘、桓帝劉志、靈帝劉宏、少帝劉辯、獻帝劉徹。
三國(220年-280年)
漢末,外戚、宦官爭權(quán),搞的民不聊生。黃巾起義后,天下大亂,群雄割據(jù)。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操之子丕,廢獻帝劉協(xié)。
魏(220年-265年)
曹操之子曹丕廢除獻帝,漢亡,國號改魏。
文帝曹丕、陰帝劉(睿又,念:rui)、齊王劉芳、高貴鄉(xiāng)公劉(mao)、元帝劉奐。
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廢元帝劉奐,魏國亡,國號改晉。
蜀(221年-263年)
與曹操三足鼎立之西蜀劉備,據(jù)四川而聯(lián)吳抗魏。
曹丕滅漢于220年,221年,劉備自立為帝。
備死后,子后主劉禪即位。
公元263年,魏滅蜀。
吳(222年-280年)
孫權(quán),孫堅之子、孫策之弟。據(jù)江東而聯(lián)蜀抗吳。
公元222年,孫權(quán)繼曹丕、劉備之后,稱帝。
經(jīng)會稽帝孫亮、景帝劉休、末帝劉皓。
公元280年,晉滅吳。
晉(265年-420年)
晉分兩段,西晉、東晉。西晉建都洛陽。東晉建都建康。
西晉(265年-317年)
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廢除曹魏,于公元265年改國號為晉。
公元280年,滅吳。再次結(jié)束了分裂的局面。
晉武帝司馬炎之后,經(jīng):
惠帝劉衷、懷帝劉熾、愍帝劉鄴。
東晉(317年-420年)
東晉帝王次序:
元帝司馬睿、明帝司馬紹、成帝司馬衍、康帝司馬岳、穆帝司馬聃、哀帝司馬丕、海西公司馬奕、簡文帝司馬昱、孝武帝司馬曜、安帝司馬德宗、恭帝司馬德文。
南北朝(420年-589年)
南北朝時期,是中國的一次大分裂時期,亦是北方少數(shù)民族融于我中華文明的一次歷史時期。
東晉末年,天下大。劉裕取代東晉后,建立宋政權(quán)。
當(dāng)時,先后有很多政權(quán)建立。
南朝
宋(420年-479年)
武帝劉裕、少帝劉義符、文帝劉義隆、孝武帝劉駿、前廢帝劉子業(yè)、明帝劉(yu)、后廢帝劉昱、順帝劉(淮十:兩字合為一,上下結(jié)構(gòu))。
齊(479年-502年)
高宗黃道成、武帝黃賾、林王黃昭業(yè)、海陵王黃昭文、明帝黃鸞、東昏侯黃寶卷、和帝黃寶融。
梁(502年-557年)
武帝蕭衍、簡文帝蕭綱、元帝蕭繹、敬帝蕭文智。
陳(557年-589年)
武帝陳霸先、文帝陳(艸倩,上下結(jié)構(gòu)。念:qian)、廢帝陳伯宗、宣帝陳頊、后主陳叔寶。
北朝
北魏(386年-534年)
道武帝拓拔(王圭,二字合一字,左右結(jié)構(gòu))、明元帝拓拔嗣、太武帝拓拔燾、南安王拓拔余、獻文帝拓拔弘、孝文帝元宏、宣武帝元恪、孝明帝元詡、孝莊帝元子攸、長廣王元曄、節(jié)閔帝元恭、安定王元朗、孝武帝元(修字去彡加月字)。
東魏(534年-550年)
孝靜帝元善見。
北齊(550年-557年)
文宣帝高洋、廢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緯、幼主高恒。
西魏(535年-556年)
文帝元寶炬、廢帝元欽、恭帝元廓。
北周(557年-581年)
孝閔帝宇文覺、明帝宇文毓、武帝宇文邕、宣帝宇文(斌貝,合一字,上下結(jié)構(gòu)。念:yun)、靜帝宇文闡。
隋(581年-618年)
公元589年,滅亡最后一個南北朝時期的陳國。經(jīng)過270多年的分裂局面,重新獲得統(tǒng)一。
隋帝王次序:
文帝楊堅、煬帝楊廣、恭帝楊侑。
隋朝很短命,煬帝楊廣暴政。唐朝取而代之。
唐(618年-907年)
唐王李淵太原起兵,反抗煬帝暴政。滅隋后,改國號為唐。
太宗李世民為唐高祖李淵之次子、在位其間,貞觀之治。
高宗李治,李世民之子,個性懦弱,皇后武(明空:二字合一字,上下結(jié)構(gòu),念:zhao)專政。
經(jīng)中宗李顯、睿宗李旦,武后后改國號為周,為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則天皇帝。
后經(jīng)中宗李顯(二次繼位,復(fù)唐國號)、殤帝李重茂、睿宗李旦(二次繼位)、玄宗李隆基、肅守李亨、代宗李豫、德帝李適(念:kuo)、順宗李誦、憲宗李純、穆宗李恒、敬宗李湛、文宗李昂、武帝李炎、宣宗李忱、懿宗李(氵崔:二字合一字,左右結(jié)構(gòu)。念:cui)、僖宗李儇、昭宗李曄、哀帝李(木兄:二字合一字,左右結(jié)構(gòu)。念:chu)。
唐朝因為設(shè)立節(jié)度使制度,為日后胡人作亂埋下禍根。
五代(907年-960年)
五代時期,又是中國一個大分裂時期。當(dāng)時有很多小國同時存在。
后梁(907年-923年)
太祖朱溫(又名朱晃、朱全忠)、末帝朱(王真:二字合一字,左右結(jié)構(gòu)。念:zhen)。
后唐(923年-936年)
莊宗李存勖、明帝李(澶字去掉三點水,念:dan)、閔宗李從厚、末宗李從珂。
后晉(936年-947年)
高祖石敬唐、出帝石重貴。
后漢(947年-950年)
高祖劉(cao)(本名知元)、隱帝劉承佑。
后周(951年-960年)
太祖郭威、世宗柴榮、恭帝柴宗訓(xùn)。
宋(960年-1279年)
宋朝結(jié)束了五代的分裂局面。
宋朝為兩段,前朝北宋,定都京(今河南開封)。后經(jīng)靖康之恥,為金國所滅,遷都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史稱南宋。
北宋(960年-1127年)
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定都東京(今河南開封),史稱北宋。
北宋帝王次序為:
太祖趙匡胤、太宗趙炅(趙光義)、真宗趙恒、仁宗趙偵、英宗趙曙、神宗趙頊、哲宗趙煦、徽宗趙佶、欽宗趙恒。
北宋期間,南有大理、吐蕃,因為國小,不列帝王表。北有西夏、遼國、金國。西夏國小,亦不列帝王表。
遼(907年-1125年)
遼國,后為遼朝。是契丹人建立的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后為金國所滅。
帝王次序為:
太祖耶律阿保機、太宗耶律德光、世宗耶律阮、穆宗耶律(王景,二字合一字,左右結(jié)構(gòu))、景宗耶律賢、圣宗耶律隆褚、興宗耶律宗真、道宗耶律洪基、天祚帝耶律延禧。
金(1115年-1234年)
金國,后為金朝。是女真人建立的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滅遼國、北宋。后為蒙古國所滅。
帝王次序為:
太祖完顏阿骨打、太宗完顏晟、熙宗完顏(澶字,去三點水)、海陵王完顏亮、世宗完顏雍、章宗完顏(王景,二字合一字,左右結(jié)構(gòu))、衛(wèi)紹王完顏永濟、宣宗完顏(王旬,二字合一字,左右結(jié)構(gòu))、哀帝完顏守緒、末帝完顏承麟。
南宋(1127年-1279年)
北宋政權(quán)經(jīng)歷了靖康之恥,被金國滅后,遷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史稱南宋,前朝為北宋。
于1279年為蒙古人建立的元政權(quán)所滅。
帝王次序為:
高宗趙構(gòu)、孝宗趙昚(shen)、光宗趙惇(dun)、寧宗趙擴、理宗趙昀、度宗趙禥(qi)、恭宗趙顯、端宗趙昰、帝趙昺(bing)。
元(1206年-1368年)
孛兒只斤氏,鐵木真,統(tǒng)一蒙古各部,擺脫金人統(tǒng)治,征戰(zhàn)四方,開拓疆土。部下稱之為成吉思汗。
對外擴張期間,死去。其子拖雷監(jiān)國一年。后由鐵木真之子窩闊臺即汗位,繼續(xù)對外擴張。之后,乃馬真皇稱制,再往后,貴由稱汗位,再往后,海迷失后稱制。
蒙哥稱汗。蒙哥死后,忽必烈即汗位,改國號為元,滅亡南宋。追鐵木真廟號太祖、窩闊臺廟號太宗、貴由廟號定宗、蒙哥廟號憲宗。
忽必烈之后,為:
世祖忽必烈、成宗鐵穆耳、武帝海山、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英宗碩八刺、泰定帝也孫鐵木兒、天順帝阿速吉八、文宗圖帖睦爾、明宗和世(la)、寧宗懿(王磷:兩字合一字,去石字,左右結(jié)構(gòu))質(zhì)班、順帝妥(忄顴:兩字合一字地,去頁字,左右結(jié)構(gòu))帖睦爾。
明(1368年-1644年)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政權(quán),統(tǒng)治期間,民族矛盾激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遭到游牧的破壞。
天下大亂,各路義軍反抗元政權(quán)。農(nóng)民軍中,朱元璋逐漸取得領(lǐng)導(dǎo)地位。
地1368年,滅亡元朝。定都北京,改國號為明。
明朝帝王次序為:
太祖朱元璋、惠帝朱允炆、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鎮(zhèn)、代宗朱祁鈺、英宗朱祁鎮(zhèn)(二次繼位)、憲宗朱見深、孝宗朱佑樘、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熜、穆宗朱載垕、神宗朱翊鈞、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檢。
清(1616年-1911年)
東北女真族長期被明朝欺迫,而女真各部族之間又相互殘殺。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統(tǒng)一女真各部,并結(jié)盟蒙古,共同對付明朝。
并于1616年,定國號為金,(史稱“后金”)。
其子皇太極即位,繼續(xù)對明用兵,皇太極于1635 年宣布廢除“女真”的舊族號,改族稱為“滿洲”,1636年改元“崇德”,改國號為清。
1644年,皇太極之子福臨即位后,打進山海關(guān),入主北京。
清朝皇帝先后順序位:
太祖努爾哈赤(天命)、太宗皇太極(天聰、崇德)、世祖福臨(順治)、圣祖玄燁(康熙)、世宗胤禛(雍正)、高宗弘歷(乾?。⑷首陲J琰(嘉慶)、宣宗旻寧(道光)、文宗奕(zhu)(咸豐)、穆宗載淳(同治)、德宗載湉(光緒)。
末代皇帝溥儀(宣統(tǒng)),在位3年,被趕下位,沒有廟號。清朝滅亡。
相關(guān)推薦:
著作權(quán)轉(zhuǎn)讓法律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quán)法的內(nèi)容)
最新立法法全文(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2023修正)
上訴狀怎么寫(上訴狀的訴訟請求怎么寫)
婚內(nèi)經(jīng)營性債務(wù)屬于共同債務(wù)嗎(婚內(nèi)經(jīng)營性債務(wù)屬于共同債務(wù)嗎)
涉外民事訴訟程序的原則(涉外訴訟的原則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