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19年11月,人類只登上過月球。隨著空間技術的發展,1959年,蘇聯發射的“月球1號”飛到月球附近,進行繞月飛行,開始了人類對月球的考察。
1961年5月,美國總統肯尼迪在國會上提出了在60年代末把人送到月球上探測的計劃“阿波羅月球探測計劃”。“阿波羅”計劃的任務包括為載人月球飛行作準備(由“阿波羅”1——10號完成),并進行載人月球飛行(由“阿波羅”11——17承擔)。
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登月艙降落到月面,開始了人類有史以來的登月活動。到了1972年,人類先后登月6次,對月球進行了一系列的科學考察,使人類對月球的認識更加全面、更加深入。
擴展資料
2019年5月16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宣布,由該臺研究員李春來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嫦娥四號探測數據,證明了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存在以橄欖石和低鈣輝石為主的深部物質。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在線發布了這一重大發現。
該發現為解答長期困擾國內外學者的有關月幔物質組成的問題提供了直接證據,將為完善月球形成與演化模型提供支撐。
來自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的消息稱,嫦娥四號探測器實現了人類歷史上首次對月球背面的軟著陸就位探測,而此次基于探測數據的研究結果,則成功揭示了月球背面的物質組成,證實了月幔富含橄欖石的推論的正確性,加深了人類對月球形成與演化的認識。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月球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登陸月球
登上過月球。
登月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
蘇聯的月球2號于1959年9月登陸月球,是首個登陸月球的探測器,而美國的阿波羅11號則于1969年7月成功登陸月球,航天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成為歷史上最早登陸月球的人類。
人類登月是載人登月計劃的一個部分,1961年5月25日,美國肯尼迪總統向全世界宣布實施宏偉的載人登月計劃。這個“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雖然是美國與蘇聯競賽的產物,但也可以認為是人類向太陽系擴張的第一步。
擴展資料:
登月發現:
1、月球不是一個原生物體
月球是一顆逐步演化而成的擁有類似于地球內部結構的“陸行星”。
2、月球產生的時間很久遠
和所有的陸行星一樣,太陽系形成后的前10億年的歷史在月球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3、最年輕的巖石比地球的“老”
在月球表面,黑暗平滑的月海大多是一些隕石坑,當中的巖石相對年輕,年齡大約為32億年。而一些高低不平的高地中的巖石則相對較老,年齡約為46億年。
4、月球和地球是近親
這兩個星體是由一個共同的物質按照不同的比例分割而成。
5、月球上無生命跡象
月球上沒有活著的生物體、化石或者原產的有機化合物。
6、月球巖石經過高溫形成
7、早期月球深處是“巖漿海洋”
月球高地表面含有一些早期的低密度的巖石,這是飄浮在“巖漿海洋”表面的一些巖漿殘留而成。
8、小行星在月球表面撞出大坑
一些巨大黑色的盆地其實就是受到撞擊后產生的巨大的火山口。
9、月球稍微不對稱
月球的體積結構稍微有些不對稱,這也許是由于它在演化過程中受到了地球萬有引力的影響。
10、表面被巖石碎片和灰塵覆蓋
這就是所謂的月球風化層,其中可以解讀出獨特的太陽輻射的歷史。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人類登月
人類就登陸過月球,中國還未登陸過任何一個星球。
飛上月球,這是人類千百年來的夢想。就在20世紀后半期,人類終于成功實現了這一偉大夢想。
1969年7月21日,美國的“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載著三名宇航員成功登上月球,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在踏上月球表面這一歷史時刻時,曾道出了一句被后人奉為經典的話——這只是我一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整個人類的一大步。
擴展資料:
中國探月工程:
中國目前還沒有把人送上月球,根據中國已經確定的計劃,中國目前首先要完成的是探月工程。整個探月工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期工程為“繞”,二期工程為“落”, 2017年進行的三期工程為“回”,之后再進行載人登月計劃。
2019年1月3日上午10點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并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登月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