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李善長不得善終的原因第一在于他自身不懂得收斂,第二在于遇到“豬隊友”。李善長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人,所以他在投靠朱元璋之后才能夠得到重用。因為李善長在跟隨朱元璋征戰天下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所以他在明朝建立之后被授予了左丞相官職。除此之外,李善長還受封成為了韓國公且可子孫世襲。不過相比起官職與爵位,朱元璋給予李善長及其兒子的“免死券”才應該算是真正的殊榮。憑借這“免死券”,李善長可免二死,他的兒子則可以免一死。
位極人臣的李善長可謂是風光無限,而他自身也因此十分驕傲自得。李善長此人外表看似寬厚隨和,但是實際上卻非常善妒且苛刻,朝中不少朝臣曾因得罪他而遭遇罷黜。朱元璋對于李善長的傲慢自然也是有所察覺,所以漸漸地他也開始對李善長生出反感。洪武四年,年事漸高的李善長因為生病而辭官歸鄉。不過時隔一年之后,病愈的李善長又在朱元璋的命令之下負責監督臨濠宮殿的修建,同時他還受命管理遷徙至濠州的十多萬江南富民。
除此之外,朱元璋還先后提拔了李善長在朝為官的弟弟與兒子。再有就是,李善長其中一個兒子還被選為了駙馬。可以說,李家所受榮寵是非常令人艷羨的。但是那個時候的朱元璋其實一直致力于鞏固皇權,所以藍玉、胡惟庸等開國功臣都受到了誅殺,而這其中的胡惟庸是李善長推薦的。雖然“胡惟庸案”發生之后李善長并未受到牽連,但是他與胡惟庸的關系終是暗藏的一根導火索。
洪武十八年,李善長的弟弟因與胡惟庸存在親家關系而被人告發說是胡惟庸的黨羽,他的弟弟及其兒子隨之入獄。不過朱元璋并未因此處死他們,怎料李善長并未因此覺得感激。等到了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長有一個名叫丁斌的親戚被治罪,而李善長雖多次為其求情卻始終沒能讓朱元璋將其釋放。這個丁斌曾在胡惟庸家中做事,他見自己深陷牢獄便試圖通過“戴罪立功”,于是便舉報李善長弟弟早前與胡惟庸來往的諸多事宜。
這之后李善長弟弟父子二人再一次被提審,結果說出來的供詞把李善長也牽連其中。據供詞可知,李善長其實是知曉胡惟庸試圖謀反的,他在勸說胡惟庸無果的情況下卻不曾將此事告知朱元璋,是為大逆不道。聽聞這些事情的朱元璋自是十分生氣,再加上當時正好占卜得出有災禍需要轉移至大臣身上方可破解,于是朱元璋便下令將李善長給殺了。
何以見得劉邦對蕭何比較放心?如果要對所有的帝王,畫一副像,那么“猜忌”幾乎是他們共同的面孔!高高在上的劉邦也落不了俗套,猜忌之下,異姓王們人頭滾滾。蕭何為了避免同樣的下場,不得不自污其身。即便這樣,還是沒逃過一場牢獄之災。
幸運的是,漢初的矛盾焦點不在君權與相權的矛盾,蕭何也表現得足夠謹小慎微,最終還是得到了善終。
皇帝是世界上最寂寞的人,他沒有朋友,沒有圈子,卻擁有一個人人垂涎的皇位。所以,皇帝永遠是孤家寡人,永遠沉浸在沒完沒了的擔心和猜忌中。
劉邦這個草根皇帝,最能體味到人際關系的反差,給他帶來的孤獨感。
毫無疑問,異姓王是心頭大患,即便如自己的女婿張敖也不可信。周勃灌嬰這樣的武將就可信嗎?也未見得,雍齒不就差點讓自己“夭折”嗎?
有兵權的都信不得,文臣可信嗎?恐怕他們的破壞力比粗鄙的武將更大,比如蕭何!
蕭何被猜忌,連他自己都不自知,直到被一個叫召平的門客點破。
蕭何被稱為大漢第一功臣,食邑萬戶,兄弟子侄十多人雞犬升天。蕭何也很得意,一個大秦帝國的刀筆小吏,竟然封侯拜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能不得意洋洋嗎!
就在蕭何大宴賓客,夸功耀榮之際,召平一身孝服,來給蕭何吊喪。他給志滿意得的蕭何潑了一盆冷水:皇帝這是忌諱上你了,你還在得意,看看韓信吧,小心大禍臨頭!
蕭何嚇了一身冷汗!轉頭按召平的指點,拿出一大半家產,捐給劉邦做軍資,并堅決退掉后面的加封。
劉邦見壯大喜,他要的就是蕭何表現出來的驚恐,一個喜,把劉邦的內心世界表現得淋漓盡致。
接下來,蕭何派往前線,給劉邦押送軍資的屬下,帶回來一個消息:劉邦每次總要問“相國在干什么”。屬下們每次都說,相國愛民如子,勤于政事,萬民擁戴。于是,劉邦拉長了個臉,默不作聲。
一個沒留下姓名的門客,對蕭何說:你如此愛惜名聲,恐怕不是好事,關中百姓都擁戴你,置皇帝于何地?只怕你禍事不遠了!唯一的辦法就是自污其身!
不久,劉邦班師回朝,還沒進長安城,就被老百姓攔住告御狀,告相國強行賤買別人房產,搶奪別人田地。
劉邦不但不生氣,還很開心,他叫來蕭何,冠冕堂皇地批評兩句,并將案件交給蕭何自己處理。
讓當事人自己處理,顯然劉邦很清楚,蕭何的違法行為很蹊蹺,是在跟自己演戲。目的達到了,也就可以了。
想不到,蕭何精神一放松,就犯了個錯,他奏請劉邦將皇家園林的地,拿出來給老百姓耕種。劉邦大怒,下令將蕭何逮捕入獄。
蕭何糊涂,劉邦忌諱他,就是因為他的名聲太好,你現在又公開替老百姓做好事,而且拿皇帝的利益討好老百姓,說你糊涂都是輕的!
蕭何光想到工作,根本沒想到這一層,白白污了一回自己的名節!危險的后門
其實,蕭何是劉邦功臣中,最不可能謀反的一個。一來蕭何從來沒帶過兵,沒有軍人的支持。二來蕭何長期握著劉邦的命門,要反等不到今天。
當劉邦與項羽楚漢相爭時,蕭何一直承擔著,替劉邦守護大本營,保障前線的糧草和兵源。這就是劉邦多次被項羽打得只剩一口氣,還能起死回生的原因,也是劉邦認為蕭何是第一功臣的原因。
劉邦說蕭何第一功臣的理由,只說了一半,另一半他沒說,我替他說。那就是,蕭何有謀反的資本卻沒有謀反!
劉邦幾次被項羽打得幾乎全軍覆沒,這時候,如果蕭何緊閉函谷關,把劉邦拒之門外,甚至聯合項羽,來個前后夾攻,劉邦怕是連上吊的時間都沒有了吧?
那時候,蕭何擁有絕對的機會,他沒反,現在怎么可能生出謀反之心?
幸運大結局其實,都是屁股決定腦袋,那時候,劉邦還不是皇帝,是一起打天下的哥們,無所顧忌。現在不一樣了,是相互提防的君臣關系!
還有一個比較幸運的是,劉邦的目光,主要不在武將,更不在文臣,而是在異姓諸侯王。所以,打擊面不能大,能團結,還要以團結為基調。
蕭何在獄中只關了幾天,劉邦在衛尉的提醒下,釋放了蕭何。心驚膽戰的蕭何,連回家換洗都不敢,蓬頭垢面地趕過來給劉邦謝恩。
從此以后,蕭何打起十二分的小心,直到生命終點!
所以,說劉邦唯獨放心蕭何,不準確,蕭何聽到這話,估計得眼淚嘩嘩的!
雖然大多數的人都會把蕭何與張良韓信并列為漢初三杰,但是當時在劉邦的眼里,蕭何才算得上是所有工程里面排名第一位的。但是就算是這樣一個在劉邦眼里特別重要的人,最后還是沒能夠逃脫過劉邦的這種懷疑,還是承受了牢獄之災。劉邦對待其他的功臣都已經殺之而后快,為什么只有蕭何能夠逃脫這樣的命運?而到最后蕭何又是怎么死的呢?
對于蕭何這個人物來說,其實在他的生涯里最大的成績應該就是輔佐劉邦建立了西漢王朝,蕭何他是劉邦的同鄉,在小的時候,他就是一個特別聰明的人,而且特別喜歡研究歷代的律令,也可以說是一個難得的人才了。而且當初他也特別喜歡交朋友,同時也是一個善于識人的人。當初他第一次見劉邦的時候,便覺得這個人不同尋常,而且他覺得劉邦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而到后來發生了一系列的事情之后,也就證明了蕭何對劉邦當初的這種認知是正確的。
然后來的沛縣起義也是兩個人商量之后的決定,所以后來劉邦就在此擔任了縣令。也就是從這個地方開始,劉邦開啟了他不平凡的生涯。而且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蕭何就一直跟隨在他的左右,不僅為他出謀劃策,而且還能夠安撫人心,也正是有了這個人的幫忙,劉邦才能夠順利地建立了西漢王朝,同時也成為了西漢的開國皇帝。也可以說劉邦能夠有這樣的地位,蕭何的功勞是特別大的,而且一代名將韓信當初也是蕭何推薦的,當然,韓信也沒有讓他失望,也為開創新王朝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而且當初蕭何在劉邦開始打拼的時候,更是留在了關中為他的軍隊籌集糧草,同時還安撫當地的百姓,可以說成為了劉邦最堅實的后盾,這樣才能夠讓劉邦在前方更好地去應戰,也可以說劉邦的霸業決定性的人物就是蕭何。而蕭何更是輔佐了兩代皇帝,絕對是特別忠心的一個人,而且也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政治家。而對于他最后的結局比那些其他的工程已經好太多了,至少他沒有被皇帝給斬殺。
但是在天下安定了之后,劉邦的那種猜忌心里也就出來了,他非常害怕和銷毀功高震主,所以心里面也開始有所打算。在其他的功臣都一一被處死的時候,蕭何心里也明白自己是什么樣的地位,所以無奈之下他自毀名聲,這樣才消除了劉邦對他的猜忌之心。也就是這樣,蕭何運用自己的智慧保住了生命,在劉邦去世之后,他又盡力的輔佐了新皇帝,一直等到惠帝二年的時候,蕭何在自己的家中病逝。所以對于蕭何最后的結局,和其他的開國功臣比起來簡直好太多,當然,也可以說他最后是得到了善終。之所以能夠有這樣的結局,也正是因為他能屈能伸,智慧逃脫了一劫。
蕭何、張良和韓信并稱為“漢初三杰”,蕭何也是劉邦欽命的大漢第一功臣。同為漢初三杰的韓信,因為功高震主而被呂后殘忍殺害。梁王彭越因為功勞巨大也被劉邦殺害。蕭何的功勞絕對不亞于韓信和彭越,蕭何的功勞也足以震動到劉邦。為什么蕭何能躲過劉邦和呂后的屠刀,卻能得以善終呢。我們一起分析一下。
首先,劉邦和蕭何是沛縣舊交。雖然當年蕭何的官職大于劉邦,但是蕭何卻非常尊重劉邦。劉邦前往咸陽的時候,其他人送給劉邦三個大錢,而蕭何則送給劉邦五個大錢。蕭何不僅尊重劉邦,蕭何還多次利用職權暗中幫助劉邦。劉邦逃到芒碭山之后,也是蕭何保住了劉邦的家人。蕭何年輕時除了和劉邦交好之外,還和周勃、夏侯嬰、曹參、樊噲等人交好。也就是說蕭何等人是劉邦老部下,也是劉邦可以信賴的人。蕭何當年官職比劉邦高,尚且能十分尊重劉邦,更不用說做為劉邦的臣子。劉邦知道蕭何對自己的種種好處,也知道蕭何對自己的忠心。劉邦知道蕭何不會威脅到大漢江山,所以也就沒有必要殺他。蕭何和劉邦的沛縣幫關系非常密切,如果劉邦要動蕭何,這些大臣也會幫助蕭何說好話。
其次,蕭何功勞雖大卻不足以威脅劉邦。蕭何為大漢立下汗馬功勞,可是蕭何的功勞卻沒有多少軍功,蕭何也沒有掌握兵權。當時許多大臣都認為曹參的功勞在蕭何之上。這也從側面說明當時許多人并不服蕭何,他們更不會跟著蕭何一起反對劉邦。蕭何也就沒有威脅劉邦的基礎。此外,蕭何的功勞主要是鎮守關中,他的政治權力較大,軍事權力則沒有多少。劉邦只是擔心蕭何在關中會不會出幺蛾子,他卻不擔心蕭何造反。蕭何的實力和能力也不足以支撐他造反。如果蕭何的功勞像韓信那樣足以威脅到劉邦的帝位,估計劉邦肯定不會放過蕭何。這點原因也是蕭何得以善終的根本原因。
第三,蕭何自污名節。劉邦在前線打仗等于把整個大后方都交給蕭何,劉邦對蕭何也不完全放心。楚漢之爭期間,劉邦表現出對蕭何的不信任。蕭何聽從手下的建議,讓能打仗的蕭氏子孫全部加入漢軍作戰。劉邦對蕭何的做法非常滿意。蕭何幫助呂后處死韓信以后,劉邦派人獎賞蕭何。這時候一個叫召平的人建議蕭何拿出家產資助軍隊。蕭何按照他的建議,拿出全部家產捐給了漢軍。劉邦通過這件事再一次看出了蕭何的忠誠。后來,劉邦外出打仗又表現出對蕭何的不信任。蕭何知道劉邦害怕自己的聲望過高。于是蕭何強買強賣老百姓的土地和宅基,讓關中老百姓咒罵和怨恨自己。蕭何通過這樣的行為成功抹黑自己,成功地降低了自己的威望。即使蕭何如此糟踐自己,他還是一不小心就被劉邦投入大獄。可見如果蕭何走錯一步,極有可能小命不保。
第四、蕭何有人出謀劃策。蕭何在政治上面有幾把刷子,可是在謀略上卻不太行。蕭何有時候看不清劉邦做事的真實意圖。但是蕭何旁邊總有人即使提醒蕭何應該怎么做,蕭何遇到危險的時候,總有人替蕭何說好話。楚漢之爭期間,劉邦在前線受苦,反而不斷慰問蕭何。蕭何沒有看出劉邦的真實意圖,一個叫鮑生的人建議蕭何送出子弟參軍。劉邦對此非常滿意。誅殺韓信以后,劉邦又犒賞蕭何。召平看出了劉邦的真實意圖,建議蕭何捐出家資。劉邦對此也非常滿意。后來有人建議蕭何自污名節,蕭何照做之后,劉邦放松了對蕭何警惕之心。蕭何被劉邦關進大獄之后,一個官員替蕭何說了不少好話,最后蕭何得以安全無事。如果韓信和彭越身邊有這些人,他們也不至于背上造反的罪名被殺。
第五、蕭何出賣韓信,表忠心。在道義和利益面前,蕭何最終選擇了利益。蕭何得知劉邦和呂后有誅殺韓信的苗頭之后,立即選擇倒向劉邦和呂后。蕭何非常了解韓信的為人,也知道韓信的功勞。但是為了保全自己,他只能選擇犧牲韓信。蕭何利用韓信對自己的信任,把韓信騙進皇宮。最后由呂后誅殺韓信。劉邦和呂后通過蕭何的這一行為,再一次知道了蕭何對自己的忠心。
第六、劉邦雖然殺了不少功臣,但是他卻不是一個善于殺戮之人。劉邦所殺之人都是對自己的皇位和大漢江山有威脅之人。如果對他的皇位和江山沒有威脅,劉邦愿意放棄個人恩怨。雍齒是劉邦最討厭的人之一,但是劉邦不僅沒有殺死雍齒,反而給雍齒封侯。原因很簡單,雍齒對劉邦沒有任何危險。劉邦奪取天下之后,也沒有大規模屠殺項氏家族。種種事例說明劉邦不是一個善于殺戮之人。但是只要威脅到劉邦的皇位和江山,哪怕你功勞再大,哪怕你對劉邦再忠誠,劉邦一樣會毫不猶豫舉起屠刀。劉邦確定蕭何對自己沒有威脅之后,也就收起了自己的屠刀。
蕭何得以善終一方面由于蕭何自身的原因和身邊大臣的幫助,另一方面也和劉邦并無殺心有一定關系。蕭何能得以善終的根本原因則是他沒有危險劉邦的江山和皇位。
朱元璋辛辛苦苦一路作戰,終于取得了天下,那些跟著他一塊出兵打仗的將領也都是個個都功不可沒,按理說朱元璋當上皇上后,這些有功的將領也應該加官進爵,享受高官厚祿,但是相反,他們大部分不但沒有得到加官進爵,反而在朱元璋當上皇上后不是丟了性命,就是被圈禁,或者被削去官爵,只有一個人例外,這個人就是湯和。
一、 湯和識時務,了解朱元璋的心思,提出解甲歸田。
在洪武二十一年也就是1388年的時候,那時候的朱元璋年紀也大了,他心中不愿意一些將領長期統著一些軍隊,他怕長期以往這些軍隊以后不受自己掌控,反而聽命于這些將領的,所以他要找一些方法削去了這些將領的職務。
當他的這個想法還沒付諸行動的時候,湯和就察覺到了朱元璋的心思,他明白伴君如伴虎,如果繼續待在朱元璋身邊早晚有一天會命都沒了,所以他對朱元璋說他年事已高,沒有再替皇上馳騁疆場了,希望可以告老還鄉。朱元璋聽了湯和的話后,心中甚是歡喜,這不就是自己想要的嗎,所以就解除了湯和的兵權,并給湯和修建了一座府邸。
二、湯和壽終正寢。
在洪武二十七年也就是1394年的時候,湯和病的很嚴重,站都站不起來,朱元璋知道后,看望了湯和,當時湯和話都說不出來了,朱元璋見了湯和,感慨萬千,隨后就贈了湯和黃金還有布帛給他作為喪葬費用。
所以湯和之所以能夠安然無恙的壽終正寢,真實因為他識時務,知進退。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