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什么要偷襲珍珠港,前因,后果???
摘錄的,希望有用:
偷襲珍珠港
珍珠港事件是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皇家海軍的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夏威夷歐胡島上的飛機場的事件。這次襲擊最終將美國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它是繼19世紀中墨西哥戰爭后第一次另一個國家對美國領土的攻擊。這個事件也被稱為偷襲珍珠港或珍珠港戰役。
11月26日,一支由六條航空母艦為主力的艦隊在日本海軍中將南云中一的指揮下離開日本開往珍珠港。途上艦隊保持徹底的電波靜默。除這六艘航空母艦外日本艦隊還包括兩艘戰列艦、三艘巡洋艦、九艘驅逐艦和三艘潛艇。此外還有八艘油輪和兩艘驅逐艦只開到北太平洋等候。
12月7日早晨,該艦隊的飛機轟炸了歐胡島上所有的美軍機場和許多在珍珠港內停泊的艦艇,包括那里的戰列艦。地面上幾乎所有飛機被摧毀,只有少數飛機得以起飛和還擊。12艘戰列艦和其它艦船被擊沉或損壞。188架飛機被摧毀,155被破壞,2403美國人喪身。僅亞利桑那號戰列艦爆炸沉沒時就有上千人死亡。
這次戰斗的第一炮和第一個犧牲者是美國一條驅逐艦對日本的一艘微型潛艇的攻擊。那艘微型潛艇被擊沉。日本一共出動了五艘微型潛艇,它們打算在空襲開始后對美國船只施放魚雷,五艘船后來都被沉,其中只有四艘后來被找到。這五艘船上的十名水手中只有一人幸存,酒卷和男被俘,他是美國在二戰中的第一個俘虜。
日本參加這次襲擊的航空母艦是赤城號(旗艦)、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翔鶴號和瑞鶴號。這六艘航空母艦一共可以裝載441架飛機,其中包括戰斗機、魚雷轟炸機、俯沖轟炸機和水平轟炸機,其中55架被毀。這些飛機分兩波攻擊。南云中將決定放棄第三波攻擊而將主力撤回。
根據當事人報道和后來美國和日本軍方發表的軍事文件襲擊珍珠港的過程如下:
3:42:一美國掃雷艇在檀香山港前發現一個潛望鏡。
6:00:距珍珠港370海里的航空母艦企業號從370海里外派出18架偵察機飛往珍珠港。
6:10:南云中將得到攻擊的命令后下令第一波起飛。日本艦隊此時位于歐胡島北220海里。
6:20:第一波的183架轟炸機和戰斗機起飛飛向珍珠港。
6:30:一艘美國供給船在珍珠港外發現一艘潛艇。這個發現被傳遞給一艘美國沃德號驅逐艦,一架偵查機被遣往當地。
6:45:沃德號驅逐艦向潛艇發動攻擊。潛艇被擊沉。
6:53:沃德號驅逐艦報告攻擊潛艇。
7:02:位于歐胡島北部的一個雷達站在島被132海里處發現不明飛機。
7:10:雷達站向空防司令部報告發現不明飛機的消息。
7:15:攻擊潛艇的報告到達美軍司令部。與此同時167架第二波日本飛機起飛。
7:20:美軍空防司令部認為不明飛機是從大陸來的B-17轟炸機,他下令雷達站關閉。
7:40:第一波到達歐胡島北岸。
7:49:第一波指揮官下達攻擊令。
7:53:第一波指揮官向南云發送“虎!虎!虎!”的消息報告偷襲成功。
7:55—8:25:由魚雷轟炸機和俯沖轟炸機進行的第一波攻擊。
7:58:美國海軍向所有船只發出警告:“珍珠港受空襲,這不是演習!”
8:00:從美國大陸來的B-17轟炸機和從企業號起飛的偵察機同時到達珍珠港,但他們毫無準備,因此無法插手。
8:02:內華達號戰列艦開始對從右舷攻擊的飛機開火。兩架飛機被擊落。內華達號在尾部受一條魚雷。內華達號是唯一試圖逃出珍珠港的戰列艦,但它多次中彈后不得不在沙灘上擱淺以防止船沉沒。
8:08:KGMB電臺中止其節目號召所有軍人回到他們的崗位上去。
8:10:亞利桑那號戰列艦前部彈藥庫中彈爆炸,亞利桑那號在9分鐘內沉沒,80%船員陣亡。
8:12:夏威夷最高指揮官沃爾特·肖特向整個太平洋艦隊和華盛頓報告:“與日本的戰斗由一次向珍珠港的襲擊開始。”
8:17:美國驅逐艦海爾姆號是第一艘開始對珍珠港內潛艇攻擊的美國船只。
8:26:檀香山的救火隊報告三人死亡和六人受傷(可能是被防空炮的子彈擊中)。
8:39:一架水上飛機在港內發現一艘潛艇和對它開火。
8:40—9:15:轟炸機的攻擊。
8:40:一艘美國驅逐艦與一艘日本潛艇相撞并開始投深水炸彈。潛艇受傷后上浮。一個地方電臺報道日本空襲。
8:50:第二波攻擊指揮官下攻擊令。
8:54:第二波攻擊開始。54架轟炸機和78架俯沖轟炸機進行攻擊,36架戰斗機保護制空權。
9:00:一艘荷蘭的遠洋輪是第一個參加戰爭的同盟者。
9:15—9:45:俯沖轟炸機進攻。
9:30:港外和島北的船只受到攻擊。
從9:45開始:進攻減弱。
10:00:第一波飛機回到停在島北180海里的艦隊。
11:15:夏威夷總督在電臺中宣布整個夏威夷領地進入戒嚴狀態。
11:46:有人報告日軍在歐胡島登陸。
12:10:美國偵察機飛向島北但未能發現任何敵機或敵艦。
12:40:夏威夷總督和美國總統同意在夏威夷引入戰時法并建立軍政府統治。
13:00:日軍飛行隊隊長與南云中將討論進行第三波攻擊的可能性。
13:30:南云下令返航。
16:25:夏威夷總督簽署戰時法。
襲擊珍珠港的目的是為了(至少暫時)消滅美國海軍在太平洋上的主力。山本五十六本人認為一次成功的襲擊只能帶來一年左右的戰略優越性。從1931年開始日本與中國交戰,此前日本占領了滿州。從1941年1月日本開始計劃襲擊珍珠港以取得戰略優勢,經過一些海軍內部的討論和爭執后從年中開始日本開始為這次行動做訓練。
日本計劃的一部分是在襲擊前(而且必須在襲擊前)中止與美國的協商。到12月7日為止,日本駐華盛頓大使中的外交官一直在與美國外交部進行很廣泛的討論,包括美國對日本在1941年夏入侵東南亞的反應。襲擊前日本大使從日本外交部獲得了一封很長的電報,并受令在襲擊前(華盛頓時間下午一時)將它遞交國務卿科德爾·赫爾。但大使人員未能及時解碼和打印這篇很長的國書。最后這篇宣戰書在襲擊后才遞交給美國。這個延遲增加了美國對這次襲擊的憤怒,它是羅斯福總統將這天稱為“一個無恥的日子”的主要原因。山本上將似乎同意這個觀點。在日美合拍的電影虎!虎!虎!中他被引用說:“我恐怕我們將一個沉睡的巨人喚醒了,現在他充滿了憤怒。”這句話山本本人可能從未說過,即使如此他似乎的確如此感覺。
實際上這篇國書在日本遞交美國前就已經被美國解碼了。喬治·馬歇爾在讀過這篇國書后立刻向夏威夷發送了一張緊急警告,但由于美軍內部傳送系統的混亂這篇電報不得不通過民用電信局來傳達。在路上它失去了它的“緊急”標志。襲擊數小時后一個年輕的日裔美國郵遞員將這張電報送到美軍司令部。
背景
日本從1941年中開始向東南亞的發展引起了這個地區主要強國的不安,十年來這些國家對日本的發展的不滿頂多局限于遞交外交抗議書,但1941年7月美國、英國和荷蘭殖民政府對日本宣布禁止向日本運輸戰略物資,尤其是鋼和石油。這一步對日本的經濟和軍事都有威脅,其目的是迫使日本限制它在東南亞的活動,回到談判桌邊。羅斯福下令讓艦隊駐扎在珍珠港(由于它離日本比美國西海岸要近得多,因此它對日本是一個直接威脅)也是這個目的。羅斯福認為這個決定是如此重要,以至于當理查遜上將對這個決定提出抗議時,他將理查遜解雇。但美國和其它國家的反應似乎只是加強了日本軍方的決定,占領和利用這個地區。日本的石油產量很小,而提煉的石油的儲藏更少,因此禁運對日本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日本政府決定占據亞洲,尤其是東南亞的資源作為對禁運的回答。他們不能假設,假如他們開始行動了,美國會在一旁袖手旁觀。這是山本五十六考慮事前消滅美國在太平洋的力量的原因。
他襲擊珍珠港的海軍基地的主意是實現這個戰略目的中的一個戰術步驟。日本資料顯示山本于1941年初開始考慮襲擊珍珠港。數月后,在做了一些預先考察后,他被批準開始準備這個行動。日本海軍內部有強烈的反對這樣一個行動的力量。山本威脅,假如這個行動被中止的話,他將引退。1941年夏,在一次由天皇親自出席的帝國會議上,這個行動正式被批準。11月,在另一次天皇親自出席的帝國會議上,出兵太平洋的決定被批準。在11月的會議上還決定,只有在美國完全同意日本主要要求的的情況下才放棄這次行動。
直接結果
就其戰略目的而言,對珍珠港的襲擊從短期和中期的角度來看是一次輝煌的勝利,它的結果遠遠超過了它的計劃者最遠的設想,在整個戰爭史上,這樣的成果也是很罕見的。在此后的六個月中,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無足輕重。沒有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威脅,日本對其它列強在東南亞的力量可以徹底忽略,此后它占領了整個東南亞、太平洋西南部,它的勢力一直擴張到印度洋。
長期影響
從長期的角度來看珍珠港對日本來說是一個徹底的災難。事實上,計劃珍珠港的山本上將本人預言即使對美國海軍的襲擊成功,它不會,也不能贏得一場對美國的戰爭,因為美國的生產力實在太高了。日本的主目標之一是美國的三艘航空母艦,但當時沒有一艘在港內:企業號正在返回珍珠港的路上,列克星頓號數日前剛剛開出,薩拉托加號正在圣地亞哥維修。世界各地的海軍和其他觀察家都認為,將美國大多數戰列艦創傷作廢是這個戰役的最大的成果。沒有了這些戰列艦,美國海軍只有依靠它的航空母艦和潛艇,實際上當時美國海軍只有這些艦船了,而這些艦船也是抵抗和后來反擊日本的主要力量。后來證明將戰列艦摧毀的作用遠比預想的要小得多。
最重要的可能是珍珠港事件立刻將一個本來意見不齊的國家動員起來了。它將美國團結起來,一起要戰勝日本,它可能也是后來盟軍要求無條件投降的原因。有些歷史學家認為,不論當時日本只是擊中了修理蓬還是擊中了航空母艦,對珍珠港的襲擊本身就已經決定了日本戰敗的命運。
歷史意義
這場戰役是有歷史決定性意義的。由于日本未能擊沉美國的航空母艦,它只有一個小的軍事作用。但即使日本擊沉了美國的航空母艦,從長遠角度上來看它還是不能幫助日本。這次襲擊徹底地將美國和它雄厚的工業和服務經濟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導致了軸心國在全世界的復滅。此后盟軍的勝利和美國在國際政治上的支配性地位都是由此及彼的。
從軍事史的角度來看,對珍珠港的襲擊標志著航空母艦取代戰列艦成為海軍主力的轉折點。但世界海軍強國對這一點一直到后來珊瑚島戰役和中途島戰役后才明白過來。
主要原因是中國人民的抗日斗爭打亂了日軍的侵略部署,迫使日本法西斯不得不多次推遲南進時間。加上石油短缺,不惜冒險一擲,炸掉美國珍珠港。
1939年,日本擬定了兩個作戰取向,分別為“南下”“北上”兩個作戰計劃。日本起初看重蘇聯豐富的戰爭資源,擬定了入侵蘇聯,占領西伯利亞。
1939年5月至9月,日本按計劃,向位于中蒙邊境海拉爾以南200公里的諾門罕地區的蘇蒙聯軍發動了大規模試探性戰略進攻。雙方動用了數十萬精銳部隊和先進軍事裝備,在雜草叢生、沙丘連綿起伏的荒原上進行了一場長達4個多月激烈的交鋒。日本由于軍事思想和戰術技術落后,遭到了自日俄戰爭以來首次最慘重的失敗。
“北上”吃了敗仗后,進攻蘇聯占領西伯利亞的夢想化為泡影,就掉頭策劃“南下”,奪取更大的戰爭資源(石油)等,以便日后吞并世界儲備后繼資源。
南洋,當時有英國,荷蘭,美國的殖民地,這就給日本南下的計劃增加了困難。同時由于日美兩國奉行完全對立的東亞政策,日美在東亞必然發生利益碰撞。
1940年春夏南進論在日本有過兩次高漲。從1940年春夏南進論的初次高漲到1941年底日本偷襲珍珠港、導致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其間一年有半。日本遲遲不敢對美開戰,多次取消或推遲南進的預定時間主要原因是中國人民的抗日斗爭打亂了日軍的侵略部署,迫使日本法西斯不得不多次推遲南進時間。加上石油短缺,不惜冒險一擲,炸掉美國珍珠港。
有說法稱珍珠港遭襲美國情報機構事先已知,且故意隱瞞遲報。因美國國會一直不批準美國參戰,政府從長遠出發,考慮到世界格局變化對美國未來的影響,以珍珠港事件如此大的代價換取了參戰的借口。
前因:二戰爆發初期,美國是一個中立國家,但法西斯的野心并不允許任何一個國家保持中立,逐步侵占世界是他們的最終目的。日本在初期連續獲利后便迫不及待的向美國發動了襲擊,但這個決定其實是被其他法西斯盟友國所不看好的,他們認為美國是一頭沉睡中的雄師,不應過早的將它驚醒。
后果:美國參戰,世界反法西斯聯盟逐步成立,被侵越的國家慢慢扭轉了劣勢,事實證明,日本的確過早的作了決定。
支援歐洲戰場
當年日本為什么要偷襲珍珠港?難道他們不知道遷怒美國人的后果嗎?
因為美軍制約的日本在太平洋的擴張, 珍珠港是美軍最重要的海軍艦隊港灣,先解決珍珠港才能最大程度給日本之后的海戰掌握主導權提供條件。日本人都是S筆。
自以為是,盲目自信,知道自己武器和兵力不行還想著偷襲有可能成功,野心太大大的忘記了自己是一只老鼠,對手卻是貓,分分鐘可以殺他幾次的強大存在
日本人當年的野心很大,而且他不知道美國有原子彈
資源啊,那時候日本在亞洲的勢力范圍,美國已經對日本禁運石油了,亞洲大片的底盤都屬于英美殖民地,不動就沒有資源。不打美國的話,再過一年,日本的聯合艦隊將沒有石油開動,美國人也不是正義的人,美國人是走平衡路線的,日本在亞洲勢頭太大,美國希望遏制日本一下,石油禁運,條件是日本吐出東北,日本當然不肯,這個時候的日本已經無法回頭了,既然遲早要與美國開戰,不如開局就重創美國,所以才有了偷襲。
為了在一段時間內不受美國阻止侵略計劃。
二戰時,日本為什么要偷襲珍珠港?
二戰時,日本為什么要偷襲珍珠港
二戰時,珍珠港是美國當時在太平洋中部很重要的經濟、軍事的戰略要地,美國通過珍珠港控制了東南亞和太平洋的大部分地區,是用來掠奪東南亞的資源的主要中轉站,使得日本就沒辦法獲取一些資源,阻擋了日本獲取能源的道路和日本的發展空間。對于當時的日本來說,東已經正在和中國交戰,而且,當時,日本并沒有在中國發現他急需的物資,比如石油和橡膠等物資能源,北下又和當時的蘇聯交戰,可惜日本的坦克被蘇聯的坦克玩敗了,整個北下攻打蘇聯,被蘇聯搞得團團轉,成了一個大的笑話,所以日本只能向南邊發展了,當時日本的有較為強大的航母艦隊,航母和航母上艦載機在當時來說技術較為先進,然后他的海軍艦隊的訓練也較為精良,所以日本具備偷襲珍珠港的能力,而且當時日本也急于獲得東南亞的資源,自然想侵占珍珠港,這樣,日本不僅可以繼續向南發展,從東南亞獲得石油橡膠等資源,而且可以控制太平洋大部分地區,對于當時雄心勃勃的日本來說,攻打珍珠港,無疑是軍事策略上重要的一步,只要成功,那么對于稱霸世界,是前進了重要的一步。何況,當時的日本和德國有個約定,他們一起約定在中東會和,但是對于日本來說,要打到中東,必須路過東南亞,而要攻打東南亞,那么第一步就是攻打珍珠港。而且,當時的日本肯定也考慮了美國的戰略準備意識不強,美國人比較注重自由,民族凝聚力比較弱,所以自然而然的,面對軍事防備,大家也不會很注重,該放假還是會放假的,那么對于日本來說,偷襲就是很好的攻打珍珠港的手段,所以當時的日本果斷的采取了這樣的軍事行動,就是偷襲珍珠港。
日本的軍事行動是果斷實施了,可惜并沒有像他們想象的那般成功,而且嚴重得惹毛了美國這個強大的能把工業力量轉化為軍事力量的國家,將這樣厲害的國家逼入了反法西斯聯盟,為反法西斯聯盟增加了力量,而且雖然日本偷襲珍珠港取得了短暫的成功,獲得了在太平洋戰場的暫時優勢,但是很快美國反應過來,又重新奪回了太平洋戰場上的優勢。
綜上所述,日本偷襲珍珠港是極有好處的,所以對日本來說,攻打珍珠港是很重要的一個戰略決策。
明治維新之后,日本開始步上了經濟發展的快車道。而自1894年與清朝的甲午戰爭,1905年的日俄戰爭取得巨大的勝利,在國際上獲得巨大聲望,領土擴張,經濟上掠奪了大筆財富之后,日本政、軍、財界高層普遍從中得到了巨大利益。更誕生了一大批新貴。在這些人心中,“皇國”的出路就在于發動戰爭,在民間也有著一大批擁泵。
日俄戰爭期間反映日本民間狂熱軍國主義思想的日本漫畫
也正是在如此氛圍之下。日本先后經歷了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和1929年開始的世界范圍的經濟危機。關東大地震中,有14萬人喪生,財產損失達300億美元。而作為資本主義國家中最弱小的一部分,大蕭條中日本遭受的災難是更加深重的。
關東大地震后的東京
面對這巨大的損失。從戰爭中嘗到甜頭的日本高層們選擇了徹底的軍國主義道路。面對缺乏資源和受制于日益縮小的國際市場的危險。比如石油,雖然石油在日本全部的能源消耗中僅占7%,但卻極具戰略意義,石油主要用于軍方和海上運輸。30年代末,日本80%的石油從美國進口,10%來自于荷屬東印度群島。這種能源消耗模式困擾著政府及軍方。也迫使日本必須做出選擇。這也就進攻蘇聯獲取石油的北上政策,和南下占領東南亞和印度尼西亞油田的南下政策。
其中北上政策,因為1939年諾門坎事件中日本關東軍的慘敗而只得終止,而剩下的,只有南下這一條選擇。特別是因為1940年1月美國廢除了日美通商航海條約,試圖逐步加強對日本出口石油限制后。日本當局不思檢討自己的侵略政策,反而加緊了對美作戰的準備。
正在檢查諾門坎戰役繳獲的蘇軍
既然日本高層決定要采取南下作戰。那么最大的威脅并不是英印駐軍或者荷蘭駐軍,而是美國海軍,僅僅太平洋艦隊就擁有3艘航空母艦,9艘戰列艦,20艘巡洋艦及69艘驅逐艦。
同期日本舉國上下海軍只有聯合艦隊擁有8艘航空母艦和10艘戰列艦,除了在航母方面具備壓倒性優勢外,日本并沒有多少勝算。
既然對美開戰已經不可避免,那么日軍以當時的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為首的海軍航空兵派軍官拿出了偷襲珍珠港這一計劃。這一計劃的核心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消滅美軍太平洋艦隊,為日軍占領南洋地區提供一年左右的戰略優勢。同時因為日本無法消滅和占領美國,日本需要通過局部戰爭的勝利,讓美國做出讓步。承認其通過侵略戰爭所獲得的利益。
珍珠港事件后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封面的的山本五十六
總之,日本偷襲珍珠港,完全就是日本軍國主義政府、財閥在品嘗了一系列軍事賭博之后,又一次不顧國力,妄圖改變侵略戰爭必敗這一結局的豪賭。
日本為什么要偷襲珍珠港,他們的代價是什么?
偷襲珍珠港的前因是日本在中國戰場投入了70%的軍力,可卻如陷入泥潭抽不出身,而中國國民政府向美國訴苦,美國覺得日本在中國發動戰爭已經損壞了美國在中國的利益。美國強硬要求日本從中國撤兵,不然就停止對日本出口原材料(石油)。這對日本來說是打擊性的,日本的石油資源十分匱乏,切斷石油供給就是切斷命脈。日本不想那么輕易把打下來的江山拱手還回去,于是就打算占領太平洋里的豐富石油資源。但占領太平洋那肯定要面對強大的美國海軍。所以山本五十六就打算偷襲珍珠港的美國海軍,消滅美國太平洋海軍力量。
代價是:美國放棄之前的中立態度,戰爭機器美國正式加入盟軍對日本宣戰。日本成功消滅了珍珠港的海軍力量,但卻沒把煉油廠和船塢修理廠給炸掉,導致美國在短短幾個月就湊齊了幾個航母艦隊,然后在后續的中途島戰役大勝日本,毀滅性打擊了日本海軍。日本的所有的資源路線全部被切斷,元氣一直到戰敗都沒恢復過來。
首先,日本侵略中國嚴重侵犯了英美在華利益,為此英美多次阻止日本人侵華,到了1941年7月,在多次談判無效的情況下,英美對日本進行石油禁運。而日本的石油儲備僅僅夠維持一年的戰爭,英美的舉動讓日本極為惱怒。當年印度尼西亞的油田足夠日本使用的,加上日本決心“南進”侵占東南亞,當時盟軍在亞太地區最重要的三大基地是:菲律賓、新加坡、珍珠港。為了掃清他們侵略東南亞的障礙,日本海軍對珍珠港進行偷襲。(其它兩個也被日軍很快拿下)
他們的直接代價可以忽略,但是間接代價就是有大約135萬日本軍人被盟軍在太平洋戰場打死,海軍主力盡喪,日本本土招到盟軍空軍猛烈的報復性打擊(包括兩次核打擊),大量平民傷亡和財產損失。
為了緩和德國納粹的壓力,代價是最后挨了美國兩顆原子彈!
日本為了確保其太平洋運輸通道,為了進一步侵略美英法控制的東南亞各國,就需要首先打掉美國的海空力量。所以要偷襲珍珠港。為此日本付出了徹底失敗的代價。
簡單說,日本沒有資源,需要解決資源問題才能解決經濟發展問題。軍隊掌權后,當然是按照軍隊調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沒有資源就用軍隊去掠奪資源,掠奪來的資源發展強大軍隊,然后繼續去搶,這就是軍國主義日本的蝗蟲模式。要掠奪資源,東南亞的國家不是日本的對手,但美國很強大,必然干預,因此要掠奪資源必然和美國開戰。既然持久戰日本不少美國的對手,只能通過偷襲來贏得戰爭初期的主動,其他的事情以后再說了。
日本為什么要偷襲珍珠港,他們的代價是什么?
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具體原因我們不得而知.前幾年美國發表過一篇揭露的文章,上面說日本偷襲的原因是因為日本的潛艇被美軍攻擊.
代價是美軍加入了2戰.最后日本被老美送了2顆蛋.
為了與美國爭太平洋霸主地位,而珍珠港又是美國在太平洋的一個重要基地,且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代價是美國正式投入二戰,并為戰勝法西斯起了顯著的作用
結果引來了原 子彈
相關推薦:
著作權轉讓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內容)
最新立法法全文(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2023修正)
上訴狀怎么寫(上訴狀的訴訟請求怎么寫)
婚內經營性債務屬于共同債務嗎(婚內經營性債務屬于共同債務嗎)
涉外民事訴訟程序的原則(涉外訴訟的原則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