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為了保護戚夫人和她的兒子。
在劉邦登基之后,雖然立了呂雉為皇后。但是那個時候呂雉已經年老色衰,不入劉邦的眼。劉邦開始有了新歡,而戚夫人就是她最寵愛的一位女人。
劉邦對戚夫人的寵愛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戚夫人甚至給劉邦吹枕邊風,讓他廢掉太子,改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所以,戚夫人算是踩到了呂雉的底線,劉邦知道在他死后,呂雉是絕對不可能放過戚夫人和她的兒子的。
樊噲是妻子是呂雉的妹妹,也就是說樊噲是呂雉的妹夫。樊噲是個妻管嚴,他經常聽自己的妻子說戚夫人又如何如何欺負自己的姐姐了,所以在樊噲的心目中對戚夫人早已經恨之入骨。
并且樊噲曾經在公開場合說過,將來有一天一定要取戚夫人的性命。劉邦知道自己一旦死了,很多人都會向戚夫人下手,而其中樊噲就會是第一個出手的人。為了避免戚夫人被樊噲殺害,劉邦就只能先下手為強,派人把樊噲給殺了。
第二,為了避免呂雉專權。
呂雉是劉邦的結發妻子,他自然是知道自己的妻子有多少能耐和實力。韓信、彭越都被呂雉給解決了,足以看出她的心狠。太子劉盈是個懦弱的性子,等有一天自己死了,那么天下必然就是落入了呂雉的手中。
呂雉的實力本來就已經很強大了,而樊噲跟呂雉又多了一層親戚的關系,自然就更親近了。樊噲掌管著軍隊,這對呂雉來說如虎添翼一般。到時候呂雉在提拔樊噲,那么兩人合起來真的是要權勢滔天了!
樊噲是呂雉的左膀右臂,如果除去了樊噲,呂雉的實力就會大大受損。雖然樊噲對劉邦有恩,但是出于保護戚夫人,出于國家考慮,他還是狠心派人將樊噲給干掉!
劉邦想要殺樊噲是有原因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因為有人告密樊噲是呂氏一派,可能之后會對趙王不利,當時的劉邦已經快要不行了,他害怕將來樊噲會傷害戚夫人或者趙王,所以想要先下手為強,二是想是想斬斷呂后的臂膀,震懾呂氏,保住劉家的江山。
樊噲是劉邦和呂氏的妹夫,不管當時在劉邦面前有沒有人告密他是呂氏的人,對于劉邦來說沒有差別,他們倆結黨基本上已經很明顯的可以看出了,作為皇上,最討厭的估計就是結黨,而且當時的劉邦一直非常寵愛戚夫人,想要立他的兒子為太子,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實現,對于劉邦來說非常的不開心,他想要除掉呂后的勢力,所以就拿樊噲下手了。
其實在劉邦晚年,疑心病就開始變種,尤其在盧綰事件之后就更勝,他開始對身邊的人不信任,尤其是之前的那些兄弟,他知道劉盈性格懦弱,自己死后沒辦法鎮住那些人,而呂后可以,她會盡心盡力守住江山,所以呂后他不會殺,但是他又想對呂后有所牽制,為劉盈的掌權鋪路,殺了樊噲,呂氏雖然掌權,但是軍權會在劉盈手中,劉盈可以利用軍權牽制自己母親,不至于讓呂后專政,可見當時劉邦也是用心良苦啊。
不過很可惜,劉邦用錯了人,陳平這個人自有自己的利益沒有忠心,他知道劉邦快要死了,之后是呂氏掌權,竟然沒有對樊噲下手,最后還是保住了樊噲一命,使劉邦的心思全部白費。
因為樊噲不僅是劉邦的妹夫也是皇后呂雉的妹夫,確切地說,樊噲和劉邦是連襟,樊噲的夫人是呂雉的妹妹。
劉邦晚年的時候有想改立太子的想法。當時的太子是劉盈,他的母親便是皇后呂雉。劉邦因為晚年非常寵幸戚夫人,所以他想改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當然呂雉肯定不愿意了。呂雉當年嫁給劉邦的時候,劉邦一貧如洗。而且當年劉邦起義的過程中,呂雉的娘家人可沒少出力。如今大漢朝建立了,她呂雉與太子劉盈又無過錯,要是就這樣將太子位拱手讓給了戚夫人母子,那她呂雉怎么能甘心。
所以呂雉便找到張良,想讓他勸誡劉邦不要改立太子。張良給呂雉獻計,讓太子劉盈去請商山四皓輔佐自己。劉邦一直想請這四位大家為自己效力,但是人家一直不搭理他。所以張良讓呂雉為太子請這四個人便可以打消劉邦改立太子的想法。果然太子請來這商山四皓后,劉邦就再也不提改立太子的事情了。
不過雖然劉邦沒有再提改立太子的事情,但是劉邦也開始深深忌憚呂雉了,所以他晚年病重的時候非常擔心他死后呂雉會出來亂政。當時他想到樊噲是呂雉的妹夫,而且樊噲是當時大漢有兵權的大將,樊噲肯定會在劉邦死后拼命效忠呂雉。所以劉邦想了又想,這樊噲不殺掉的話,自己要是去世后,那她呂雉又是太后,又有兵權的親信,誰還能阻止呂雉出來亂政?所以劉邦臨終前要殺的最后一個人便是他這個連襟的妹夫樊噲。
劉邦怎么可能糊涂呢,你看他臨死前給呂后安排后事的時候,說國相蕭何死后讓曹參做丞相,曹參之后讓陳平和王陵做丞相,這都是最合理的安排。劉邦,是個思路極為縝密的人,每件事都有他的用意。臨終之際要殺樊噲,不但不是老糊涂,而且是非常正確的決策。
樊噲這個人,智略談不上,似乎唯一可以夸耀的便是武勇,當時打仗是以人頭數作為晉升標準的。樊噲在一場戰斗中砍下敵軍十五個首級,就被封為國大夫。和章邯的軍隊交手,砍下二十三顆首級。打敗李斯之子李由,斬首十六級。攻武關至霸上,樊噲更是斬殺都尉一人,首級十個。鴻門宴那一場局,又是他持劍盾闖入項羽營帳,用盾撞倒拿著戟的士兵。 進入帳后拿眼珠子瞪項羽,項羽還欣賞他是位壯士,請他吃一條生豬腿。樊噲拔劍切肉而食。片刻就把肉吃光。這一場吃生肉秀,其實是救了劉邦的命——如果沒有樊噲闖帳譴責項羽,劉邦很可能就被殺了。
劉邦稱帝以后,樊噲依舊為他賣命,燕王臧荼的叛亂,是他搞定,代地的叛亂,則是他與周勃一起平定。直到劉邦臨死前的高祖十二年(前195年),他還在北方討伐燕王盧綰的叛亂。所以,樊噲的軍事能力,是不值得懷疑的,但是劉邦最擔心的,也就是這個。
大家知道劉邦寵幸的女人是戚夫人,他和戚夫人生的孩子是劉如意。愛屋及烏,劉如意也是他最喜愛的一個兒子。當他躺在病榻上奄奄一息的時候,他聽到的消息是等他死后,樊噲會聯合呂后把劉如意給殺了。
這對于劉邦來說是晴天霹靂呀,他死前考慮最多的問題,就是如何保護愛子劉如意,沒想到樊噲會撞到槍口上,因為劉邦在世的時日不多了,所以,他寧可相信這件事是真的,寧愿把樊噲給殺了,也不愿意冒風險讓愛子劉如意被殺。這就是做父親的對兒子最深的愛。
為什么劉邦會相信樊噲勾結呂后殺劉如意呢?因為樊噲是呂后的妹夫,呂后和劉如意的母親戚夫人是仇敵。尤其是戚夫人仗著劉邦的寵愛,和呂后奪過太子之位。呂后恨不得把戚夫人碎尸萬段,但是礙于劉邦的面子,他下不了手。劉邦死了,那就說不準了。所以通過這層關系,劉邦有理由相信樊噲會替呂后殺了戚夫人和劉如意。
那么劉邦派誰去殺的樊噲,有沒有成功呢?當時的樊噲是在燕地平叛盧綰的戰亂,所以殺樊噲必須去燕地。劉邦是命令他最倚重的大臣陳平和周勃秘密前去殺樊噲的。
陳平接到圣旨后覺得這是一個燙手的山芋,因為劉邦肯定是要死了,但是又不知道那一天突然去世,萬一他們到了燕地,剛殺了盧綰,劉邦就去世了,那呂后作為樊噲的姐會放過他們嗎?要知道劉邦死后,掌權的就是呂后呀,因為他兒子是皇帝的接班人。他發現形勢已經不對了,劉邦說不定馬上就要死,而死后呂雉一定掌握大權,而那時如果陳平和周勃拿著樊噲的人頭上報,豈不是自尋死路嗎?
所以最終,陳平沒有殺樊噲,而是將樊噲打入囚車,押回長安,結果在半途就得到劉邦駕崩的消息,陳平立馬轉變方向,投向呂雉,而樊噲的保全性命,就成了他的功績。說白了陳平是帶著賭的成分的,但是他這一把豪賭還是成功了。
劉邦死于公元前195年,而樊噲死于公元前189年,所以劉邦去世之前,樊噲并未被殺。劉邦去世之前,確實折騰過樊噲,但是并沒有殺樊噲之心,而是震懾一下呂后罷了。有人認為劉邦晚年要殺樊噲,是因為樊噲是呂后的妹夫,而戚夫人多次羞辱呂后,樊噲曾經口出狂言,要殺掉戚夫人和劉如意,但是這只是傳說而已,劉邦因此就要殺樊噲,絕對不符合邏輯。一句話就可以捅破這個謠言,劉邦非常清楚自己死后,劉盈上位,呂后如果想殺戚夫人和劉如意,有沒有樊噲都會有人執行這個決策,所以劉邦絕對不會因此殺樊噲,之所以嚇唬樊噲,無非就是對其震懾一下,畢竟樊噲是一員猛將。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劉邦去世之前折騰樊噲,是因為他要造反。這個觀點邏輯也不嚴謹,因為劉邦是天子,他完全可以直接征召樊噲入宮,然后殺之,也可以密令大將直接去樊噲軍中殺之。如果劉邦要殺樊噲的理由是擔心其造反,那么劉邦就有絕對的證據證明,而劉盈是呂后和劉邦的兒子,劉邦死后,樊噲要奪天下,就等于奪呂后的天下,呂后絕對不會對樊噲手下留情,所以劉邦判斷樊噲要謀反,所以要殺他,不符合邏輯,因為呂后并沒有動手,這說明呂后和劉邦都不認為樊噲會造反,反而認為樊噲可以保家,之所以震懾他,就是不要讓他亂來而已。
劉邦臨死的時候,特別向呂后交代后世,其中就有論政治人物的問題,分別是蕭何,曹參,王陵,陳平,周勃,這個名單中并沒有樊噲,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樊噲實力相對弱一些,只是武力值比較爆表,由此可見,他們的能力都在樊噲智商,而且這些人都可以滅掉樊噲。如果真擔心劉邦去世之后樊噲謀反,心思細膩的呂后,無論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還是為了自己兒子的利益,都會選擇誅殺樊噲,但是從結局來看樊噲并未被殺,由此可見,呂后也不認可樊噲會謀反。
雖然傳說劉邦去世之前,要求處死樊噲,但是我個人認為,這很可能是呂后的意識,并不是劉邦的意識,因為當時劉邦已經病的非常嚴重了,而呂后始終在身邊,當時實際掌權人已經是呂后了。這個邏輯也很容易理解,劉邦危在旦夕,而劉邦的身邊人一定會想方設法利用現有的實力攀附下一代統治者,所以此時的呂后實際成為當時的最高統治者,呂后為了震懾諸臣,以樊噲立榜樣,朝中大臣人人都會三思而后行,這就是典型的敲山震虎。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并不一定就對。
相關推薦: